第1069章 改变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管仲为什么牛逼?
因为他最早提出了“官山海”。
到了汉武帝,又搞了盐铁专卖。
说白了,就两字:搞钱!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铁就是钱!
不过想要在大汉开挖铁矿,还有一道坎,那就是要先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
而想要从朝廷手里拿到许可证,最快捷的办法莫过于……
许勋仰头看向兄长,一骨碌爬起来,凑上去,悄声问道:
“兄长,这个,这个事情,四嫂她知道么?”
冯君侯斜眼看了他一眼,问道:
“什么四嫂?谁是四嫂?”
“就是,就是张四嫂啊!”许勋比比划划,又指了指南边。
冯君侯继续斜眼:“你觉得我应当让她知道不?”
臭不要脸的!
刚才话里话外,是不是想说张小四从中作梗,蛊惑会首让兴汉会掏钱?
现在终于想起人家是你的四嫂了?
许勋丝毫没有羞愧之意,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四嫂连孩子都给你生下来了,你还不想承认?难不成想做那薄幸之人?
你不想认,你得问问会里的兄弟们答不答应?
只是四嫂知道了,那皇家不就知道了?
皇家知道了,那就相当于朝廷知道了。
许勋又开始纠结起来。
冯君侯看着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有些鄙夷地说道:
“放心好了,我已经和你们的四嫂谈好了,让她向宫里给兴汉会争取三五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要么在九原,要么在平城,看在兴汉会这么多年为国立功的份上,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许勋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三五个?!”
他本以为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没想到兄长的胃口比自己想像得要大得多。
“那可是边地,又不是在关中。”冯君侯哼哼两声,“朝廷巴不得兴汉会往那边多投点钱粮。”
在关中这种核心地带,连多圈点地都不行。
但在边地,特别是汉胡杂居的地方,那就完全是两码事。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在,不管哪朝哪代,各种形式的移民实边就没有停止过。
“大送”以前的华夏,一直有着极为强烈的拓土开疆意识。
更别提大汉这种大一统王朝。
光是汉武帝,就不知往边郡塞了多少万人。
当然,换成以前,想要在那边建立什么冶铁工坊,那是根本不可能。
毕竟靠近胡地,汉胡杂居,真要在边地冶铁,铁器就很容易流入胡人手里。
前汉的时候,朝廷连平日里出塞的马的身高尺寸,都有着苛刻的要求,更别说是铁器。
但现在又大不一样了。
胡人?
什么胡人?
那不是劳力吗?
听说朝廷已经有人上奏说兴汉会违背丞相的政策。
说好的汉夷一体,兴汉会却年年都在做买卖劳力这种黑心生意……
幸好天子英明,没听那些迂腐之言。
不然你以为皇家在南中的甘蔗园,陇右的养马场,凉州的工坊,都是凭空把东西生产出来的?
自从冯鬼王拿羊毛织出毛料以来,大汉对牧场的渴望就越发强烈。
九原和平城那么好的牧场,大汉是不可能放弃的——没有牧场,哪来的战马?
哪来的……毛料?
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强管理,所以实边屯垦势在必行。
就算是在大一统时期,从关中往九原运送物资,都是沉重的负担。
更别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
所以想让马儿跑得快,不但要喂草料,还要喂精粮。
既然想让兴汉会下大力气屯垦边地,朝廷给不了什么物资,总能给点优惠政策吧?
不说像前汉那样,国家补贴几年粮食什么的。
就算是要我们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好歹也得给几个冶铁工坊的名额。
这些工坊冶炼出来的铁器,就可以用来打造农具。
八牛犁这种大铁疙瘩,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用得起的。
但用在边境这种广阔天地,最是合适。
只要用上了八牛犁,用不了几年,边地就可以丰衣足食,甚至还可以为驻军提供粮草。
一举数得,岂不妙哉?
虽然许勋已经提前知道了那边有铁矿,但听到冯君侯这番话,仍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要是换了我,我也巴不得兴汉会能在边地大干一场。
反正只要许了几个工坊名额而已,不但能让边境安宁,而且还能获得广阔的牧场,同时还能减轻中央对边军的供应负担。
这等好事,傻子才不干。
九原都督府的都督定下了霍弋,并州刺史定下了邓芝。
一个是皇宫里出来的人,一个是跟随先帝的两朝老臣,皆是忠诚可靠之辈。
有他们在,这两地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许勋想通了这一点,心悦诚服地说道:
“兄长,果真是巧……咳咳,果然是看得透彻,切中要害,布局长远,深谋远虑。”
正如兄长所说的,兴汉会这么多年来,为大汉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再加上此次开拓边地,也算是为国分忧。
这番言论上奏朝廷以后,再加上张四嫂那边给宫里说说情。
除非朝廷是想自废武功,故意针对兴汉会,否则的话,基本都会同意兴汉会的这点要求。
不过许勋心里仍有一个疑惑:
“我们的冶铁工坊只是用来打造农具的话,朝廷会相信么?”
冯君侯呵呵一笑:“主要是打造农具,但肯定还会打造一些别的东西,朝廷也知道,没必要弄得疑神疑鬼。”
后世有一句话:世界第三钢铁产量所在地,叫唐山——其中不包括它所瞒报的产量。
就汉代这群土鳖,就算是派人进来查帐目,冯君侯都有把握让他们查不出哪里有问题。
知道天下最精于算学的学生出自哪里?
知道他们的山长是谁?
“还能打造别的?”
许勋听到这个话,就更加懵逼了。
兄长究竟给汉中那边说了什么?
为什么朝廷会让兴汉会在边地拥有这么大的权利?
“打造农具,维修农具,给当地百姓牧民打造煤炉,军中制式兵器我们肯定不能打造的,但造点箭簇还是可以的。”
大汉民间不禁弓箭,自然也就不禁箭羽。
以兴汉会的关系,给当地驻军打造箭羽,只要想找门路,那肯定能找到。
毕竟朝廷在关中打造再加运往边地,成本肯定要比当地打造高得多。
如果兴汉会的工坊,能把成本降到比朝廷的还要低,那这门生意就算是稳了。
零件外包,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就算是后世,也没有说一切都由国企央企承担的道理。
“这些事情,这些东西,哪一样不要用到铁?朝廷就算再多的钱,也断没有浪费在这些零碎东西上的道理。”
好歹也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了,这点事情又不影响边军的大局,冯君侯认为自己还是有能力把这个决议推动下去的。
再说了,真当朝廷现在有花不完的钱?
在兴复汉室的关键时刻,既然不想放弃边地,但又不想多花钱。
还是那句话,朝廷没有足够的物资对边地的屯垦进行支持,那优惠政策总得给吧?
不然谁给你白干活?
让地方给边军提供一部分箭羽,那也算是省下不少钱了。
那让谁去干这个外包工作呢?
愿意在边地屯垦的兴汉会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连兴汉会都信不过,那还能信得过谁?
难道相信那些世家大族?
亲儿子和野种,朝廷还不知道选哪个?
再说了,边地那么乱,就是拿铁来打造点兵器,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要不是打造违禁兵器就行。
总不能说内地不禁兵器,反而要禁边地的吧?
那不是让边地百姓任人宰割吗?
这从来就不是尚武之风犹存的大汉会做的事情。
许勋还没有资格参与大汉国策的制定。
他原来还担心怎么从朝廷手里拿到冶铁许可。
现在从冯君侯嘴里听到这番有可能成为朝议的话,这才恍然过来。
同时在心里暗道一声惭愧。
兄长已经站在大汉国策的高度上考虑问题,而自己,却仍不过是想着如何钻营,惭愧惭愧!
有了兄长的这番话,许勋不由地信心大涨:
“兄长,那我们下一步应当怎么做?要不要先通知大伙?”
冯君侯笑了笑,又躺回椅子中,缓缓地说道:
“不急,这个事情,你先不要往外说,我要等二郎的消息。”
冯君侯嘴里的二郎,自然就是他最忠实的小弟赵二郎。
同时他也是兴汉会的第二把交椅,这个“二”字,此人可谓拿捏得死死的。
“赵二郎?他不是在汉中……”
赵老将军半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赵二郎还没有回关中,说明他极有可能是在守孝。
“国难当前,赵老将军一心为国,又怎么可能让人守孝太久?”
冯君侯先是唏嘘了一声,然后说道:
“二郎一个月前派人送了信过来,说是准备回军中,但我让他先去一趟凉州。”
“凉州?”
“对,凉州。”
冯君侯点了点头:
“去年我们领军在前方与魏贼大战,有人在凉州搞出一些事情。”
听着冯君侯平静的语气,许勋心里突然莫名跳快了半拍。
冯君侯叹了一口气:
“这一仗打得太久了,而且你和宏朗(即刘良)也跟着离开,凉州那边,会里没有足够份量的人物主事。”
“所以下边的人,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许勋咽了一口口水。
兄长现在留在关中离不开,赵二郎作为会里的二号人物,亲自前往凉州处理这个事情。
可想而知,所谓的“一些出格的事”,绝不简单。
许勋没有多问,点了点头:
“小弟明白了,一切都听兄长的安排。”
他顿了一顿,又问道:
“小弟不日将要押送物资前往九原,不知兄长可有什么吩咐?”
“吩咐算不上,铁矿和冶铁工坊这个事情,我提前跟你说,就是让你回去做一些准备。”
冯君侯坐直了身子,脸上恢复了笑容:
“回到九原后,待霍绍先(即霍弋)前往九原任都督,莫要为难人家,该交接的就交接。”
“当然,他可能也会让你们在都督府中任职,长史或者都督府护军估计是跑不掉的。”
“到时候你们看看自己的意愿,想留下的就留下。想回关中的,回来也行。”
许勋一听,大喜道:
“正当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回关中何益?”
以前虽是凉州军的参谋,但凉州军的参谋何其多?
现在成为长史或者都督府护军,那就算是正式踏入了大汉地方长官之列。
以后再调到他处,已经是有资格争一争郡守之位了。
若是朝中有人,那太守之位基本就稳了。
朝中的人么……
许勋看向冯君侯,嘴角快要咧到耳边:
就凭兄长一个平尚书事的权利,朝中有几个能比他大的?
如果不是调去地方而是调回朝中,上朝的时候,就算是不能进入大殿。
但至少也可以站在回廊上,而不是站在下边风吹日晒的。
冯君侯打了一个哈欠。
许勋会意:
“兄长你且先休息,小弟告退。”
看到冯君侯点头,许勋这才欢天喜地退了出去。
相比于许勋的喜出望外,远在凉州赵广却是阴沉着个脸。
他脸上本有几道伤疤,虽然平日里不影响他的俊美容颜,反而给他平添了几分阳刚之气。
但当他的脸色阴沉的时候,这几道伤疤似乎也跟着狰狞起来。
“郎君,郎君饶命!小人是一时猪油蒙了心,所以这才答应他们的,真不是有意的……”
跪在下边的人是一个脸上同样有伤疤的汉子。
不过这个汉子的伤疤却是深得多,翻起的新肉与旧肉开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有些恐怖。
此时这个看上去铁打般的汉子,却是泪涕直流,一脸的悔恨。
他的身后,还有好些个人,有人已经瘫软在地,身子如抖糠。
这些人的两旁,是仗刀而立的两列退伍老卒。
凉州兴汉会分部的中高层,基本都在场。
赵二郎死死地盯着下边的汉子,好久之后,这才说道:
“兄长以前就曾对我说过,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他们不惧贼人精铁所制的刀箭,但却有可能会倒在裹着糖衣的刀箭之下。”
“我原本一直想不明白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但现在看到你们这副模样,我总算是明白了兄长的良苦用心。”
“尤队长,当年萧关一战,你为了掩护同袍退回,身中七箭,七箭全在胸前,没有一支是在背后,而你却从未退后半步。”
“你脸上这一刀,我记得很清楚,就是被贼人拿戟把脸捅了个对穿。”
说到这里,赵广站了起来,恨恨地一脚过去,直接就把他踢了个滚地葫芦:
“念在你昔日之功,会里特意给你安排了一个肥缺位置,你一年就拿别人十年都未必能拿到的红利。”
“入你阿母的,你家里是缺了吃的还是缺了穿的?”
赵广越说越激动,“缺了你直说啊,会里让哪个兄弟有流血又流泪的?”
“这才几年?才几年!你就变成这副样子!”
“你知道你们这一回,让兄长有多难做吗?知道因为此事,朝廷对会里产生多少想法吗?”
尤队长蜷缩在地上,也不知是疼的还是不敢动弹。
只是流着泪,嘴里喃喃地重复着:
“我对不起君侯,对不起大伙……”
    喜欢蜀汉之庄稼汉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蜀汉之庄稼汉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201094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201094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