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96章 政治盟友

第1196章 政治盟友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世人皆知兴汉会敛财手段了得,但正所谓树大招风,关中一战后,皇家很明显对兴汉会作出了某些限制。蒋琬当然知道,兴汉会这几年,一直源源不断地往九原和平城输送钱粮。不但维持了边地的稳定,听说还有其他安排,反正也算是拓实边疆,教化胡夷了。所以冯都护说兴汉会拿不出钱粮,也是情有可原。不过提到兴汉会,就不得不提到皇家。皇家本来也是挺有钱的。少府还掌握着不少财源渠道呢。只是丞相在生前,就已经开始在掏小胖子的小金库了。组建南北军就曾经差点让小胖子回到解放前。然后关中一战,又让南北军随大军出战。虽然现在大汉改制中央军,南北军归于禁军,但皇家想要控制南北军,自然不可能完全放手。所以南北军的钱粮供给,一半是出自国库,一半是出自内帑。按冯都护对小胖子的了解,皇家的少府,这个时候估计也没有多少钱粮。毕竟郑国渠的修复,皇家可是要出钱粮的——而且还是前期的大部分。反正关中的土地,兴汉会又拿不到太多,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所以在出了人力和技术之后,自然就不愿意当冤大头。最多也就是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点钱粮,再多就没有了。皇家,皇家又怎么啦?皇家也不能强迫别人出钱吧!天子在朝议的时候,都得虚心听取朝中重臣的意见呢。而想要通过一项重大决策,更是要在朝议上让大伙达成一致意见。大汉的朝议,本来就带着后世议会制的某些味道。再加上兴汉会作为新兴势力,又有某位中都护作为会首。说是兴汉会这个利益集团推举冯某人在朝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代表自己发言也不为过。这又与后世议会议员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现在,冯都护就表示,兴汉会已经掏不出更多的钱粮了。而蒋琬这个尚书令,自然也不可能去逼着皇家掏钱。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世家。冯都护搓了搓手:“不太好办啊!”确实是不太好办。蜀地世家已经被驯服了,听话得很,而且现在又是往荆州倾销的关键时期。再说了,就算能把蜀地的粮食运过来,黄花菜都凉了。凉州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说粮食产量不少,但那里同时也是新兴工坊的重要发展区域。新兴工坊需要大量的原始工人,还有牧场草场的圈养畜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所以凉州能保证粮食自产自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当然,让凉州的新兴工坊主资助一些钱应该没啥问题,粮食就不要想了。至于关中河东并州这三地,不到四年就已经割过两次了,再割下去,那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了。大汉现在,并没有彻底消灭世家大族的社会基础。就算是一千多年近两千年后,有类学阀的圈子都仍若隐若现——而且那些玩意还特喜欢近亲繁殖。更别说现在的大汉新贵势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由某些世家转变而来。真要把关中并州河东三地的世家连根拔起,莫说是还要杀多少人,光是引起蜀地凉州等地的连锁反应,也够受的了。总不能连蜀地和凉州的大族也灭了吧?说不定灭着灭着,就会发现连最信任的亲密战友都要背刺自己。真到了那一步,就不单单是人口稀缺的问题了。而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步子太大扯到蛋的问题。仁人志士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只知五卷,未见六卷的冯都护就更解决不了。“对别人来说可能确实不太好办,但对于中都护来说,办法肯定还是有的。”不用说得太明白,蒋琬就明白冯都护想的是什么。毕竟这么多年来,不管大汉如何变化,但丞相与中都护在某件事情上,总来都是一直未变。“哦,敢问蒋公,此话又是从何说起?”“中都护莫非忘了当年南征之事耶?”冯都护闻言,顿时就是一愣。当年南征,我做什么了?不就是跟在丞相后面,捞了点劳力,赚了点彩礼钱?而且就为了这点彩礼钱,还背上了鬼王的恶名,到现在都没消去。“哈哈哈,中都护这些年屡败强敌,不在意当年之事,倒也正常,贵人多忘事嘛。”蒋琬先是吹捧了冯都护一句,然后继续说道:“南征以前,大汉上下,只知出征是损耗钱粮之事。”“却是没有想到,中都护一番操作下来,南征所获,非但弥补了府库之空,甚至还能有所盈余。”蒋琬说到这里,语气里有赞叹之色:“老夫每每思及此事,至今仍是为中都护堪比管仲之法而惊叹。”正是因为蒋琬这些年一直在后方负责给前方大军输送供给。所以他才深知,冯都护在南征时做劳力买卖,为了给人担保,平空变出相当于大汉当年八成赋税的钱粮,是何等恐怖之事。作为当年的操盘手,冯都护闻琴而知雅意,连忙摆手道:“不成不成!这等事情,可一而不可再,虽能解一时之急,但却是需要将来能有足够的利益兑现才行。”上杠杆这种事情,是要看到将来收益的。看不到将来收益,或者说未来收益不明确,盲目上杠杆只会嫌自己死得不够快。攻取草桥关虽说对大汉有利,但这个利,却只是对大局而言。真要上了杠杆,拿什么给人家还本息?现在蜀地与凉州,甚至加上南中,所能收上来的钱粮,皆有用处,安排得满满当当。关中并州河东三地,又正值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利用棉花期田收割了一波这三地的世家,已经算是冯都护的过人之处。哪知蒋琬看到冯都护这么快就拒绝,徐徐一笑:“喛,中都护莫要着急,老夫说的不是要效彷那个事。”“不是说这个事?”冯都护不禁有些惊愕,“那蒋公是想要说什么?”“是储备局啊中都护!”蒋琬下意识地靠近冯都护,放低了声音,加重了语气:“是中都护当年用来发行票子的大汉储备局……”“那更不行!”冯都护连连摇头:“当年我就与丞相有过约定,储备局发行票子是有定额的。”“若是滥发票子,虽能解眼前燃眉之急,但将来必会生灾患之忧。”你以为大汉这些年的财政为什么这么良好?以两州之地,鲸吞关中并州加一个河东,非但没有被撑死。甚至在全力恢复生产的同时,还有余力继续发起另一场战争。遇到天灾还有底气减赋税。而粮食产量再高,也得及时运转到需要的地方才行。而储备局和它发行的票子,正是可以刺激人们不断提高各类物资运转效率的关键所在。但票子终究是票子,它不能产生财富,也不能产生粮食。控制不住发行量,爽是一时爽,但事后可是要火葬场的。这些年大汉的粮价红线已经上浮到三百钱,比最初的时候上涨了一百钱,通胀已经有些过快了。这还是在有魏国和吴国帮忙接收不少票子的情况下。冯都护自然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草桥关让储备局多印票子。毕竟现在世人谁不知道票子是冯都护搞起来的?票子真要泛滥成灾,搞得民声载道,老百姓谁管你有什么苦衷,反正矛头第一个肯定是要指向冯都护。到时候千夫所指,莫说宫里那位会不会趁机搞事,只怕就连那些守旧世家都要趁机反扑。何况冯都护也不想让储备局发行的票子走朱八八大明宝钞的路子——好歹也得等他进入棺材了再说吧?反正我死后又管不了后人,他们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呗。就算是后世有人把我的棺材扒开泄愤,我也无所谓了。“冯都护误会啦,误会啦,老夫也不是想让储备局多印票子。”“那蒋公提储备局又是何意?”“中都护,现在陛下已经还于旧都,关中作为京师之地,理当是大汉中心,对吧?”“没错。”“然则流通大汉的票子,关中居然无法参与其中,中都护可曾想过关中士吏会怎么想?”冯都护一怔。蒋琬缓缓地说道: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246266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246266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