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宫争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陛下,陛下,上大将军回来了!”吴国的皇宫里,小黄门躬着身子,飞快地迈着小碎步,面有喜色地向孙权禀报。“哦?到了么?”已经是过了耳顺之年的孙权,相比于去年正值花甲之时,亲自率军北上攻打合肥时的意气风发。似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一下子就苍老了很多。陆逊攻下襄阳,或许是献给孙权花甲之年最好的礼物。可是在这个花甲之年,孙权同样失去了苦心孤诣培养十几年的太子孙登,最信任的宗亲大将孙韶,以及生死不渝的诸葛瑾。特别是孙登,不但是朝臣众归所望的未来之君,同时也是孙权极为满意的接班人。这三人的接连病亡,委实是无比沉重打击到了孙权。在孙权心里,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用襄阳来换孙登的复生。看着小黄门满面欣喜的模样,孙权有些浑浊的眼睛闪过一抹厉光。不过很快,他就垂下眼皮,似乎想要掩饰自己目光。当孙权再次抬起头来时,他的脸上,同样露出了极为欣喜的神色:“哦?上大将军终于到了吗?快,快请进来。”他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算了,我亲自去迎接。”“臣逊,拜见陛下!”看到孙权亲自前来迎接自己,陆逊感动之余,连忙叩拜。“上大将军何须如此?起,快起!”“臣何德何能,能让陛下亲至殿外迎接,惶恐万死!”“应该的,应该的!”孙权上前,亲自扶起陆逊,脸上满是欣喜,“伯言为国征战,亲冒失石,拿下襄阳,让我大吴荆州从此无忧。”“莫说是走几步到殿外,就是到城外,也是应当的。”孙权握着陆逊的手,拉着他进入殿内。让陆逊坐下后,孙权就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伯言还是快些仔细与我说说,襄阳一战,你是如何调兵,智取坚城的经过。这战报上,终究是说得太过简略了。”陆逊微微一躬身子,答道:“臣遵旨。”当下便把襄阳一战的情况细细说了一遍。同时还特别提到了汉国的学生军。“陛下,依臣看,汉国这些学生,皆是忠勇之辈,虽阵前经验不足,但无一怯战畏死者,真可谓是汉军未来之中流砥柱是也!”“今吴汉虽为盟国,但日后魏贼一旦被灭,两国势必为一统天下而战,到时这些学生军,怕是会大吴之大敌。”孙权却似是早有所料的样子:“伯言所言,吾早已知晓。”但见孙权略有叹息一声,“子范(即朱据)前往汉国习骑战之法,数次往来于汉吴之间。”“曾多次有言及汉国讲武堂之事,说但凡从里面出来的学生,非但文有所学,且多习武略军阵,又忠勇有义。”说到这里,他又不禁长长叹息,语气感慨:“世言冯明文深谋远虑,诚然是也!听闻此人在十数年前,就在汉中南乡以一己之力开设学堂,广授师门学问。”“当是时,有多少人家笑其真乃疯癫之人,居然不懂师门学问之珍贵,委实败家之极。”“可是如今再回头看,世人笑彼太疯癫,彼未必不是在笑世人太过愚昧啊!”从设学堂,再到学院,最后讲武堂,乃至医学院。就算是专给禽兽看病的兽医院,那也是早有谋算。不然汉国何以能区区十数年时间,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大量优质战马?就连原本以精骑横扫天下的魏国,在汉国崛起的铁骑面前,亦是大有不如。魏国精骑这些年对上汉国铁骑,接连遭到惨败便是明证。而这一切,冯明文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去布局。待其势一成,沛然莫能御。可谓深谋远虑耶?陆逊没有接这个话,也不知是不敢,还是不想。毕竟无论是在魏国还是在吴国,学问几乎已经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寒庶子弟想要让自己的学问进一步精进,或者想要进行系统学习。无一不得向有传家学问的世家大族求学。你向我求学,总得有所表示吧?至少也应该算是我家的子弟吧?师长有事,弟子服其劳,没有错吧?不然不遵师道,有何颜面立足于天地之间?别人凭什么要教你?世家大族,便是用这些手段,垄断了学问,进而垄断了智力资源。陆家身为江东豪族,能不知道这些?陆逊总不能站在家族的对面,去赞扬冯明文掘世家大族根基的做法吧?就算是陆逊再怎么大公无私,对陛下附和一番。万一陛下也提出,要开设讲武堂,让陆逊开门授课传军阵之法,他应还是不应?毕竟可不是每个人冯明文那般,不拿学问当回事——人家有整个师门学问作为后盾,一辈子都败不完,其他人可比不了。孙权看陆逊垂首不语,脸上微有失望之色,不过幸好,他脸上胡须颇为浓长,很好地掩饰了这点不小心露出来的心思。三个最信重的人在一年内皆病亡,让孙权在悲痛之余,也意识到,就算再怎么不愿意承认,自己也已经老了。过了耳顺之年,上天还能给自己多少时日,谁也说不准。这个想法,让孙权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紧迫感。因为相比于汉国,孙权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吴国的世家豪族势力,实是太过强大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兄长在入主江东的时候,还曾大肆屠戮江东大族。孙氏与江东大族,由此结下了血仇。虽说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化解,再加上当事人的逝去,双方都默契地不再提当年事。但人心隔肚皮,双方谁也不能保证对方的心里究竟是不是已经真的不在意。别看孙权对江东大族又是婚姻拉拢,又是提拔恩宠。但内心深处,他从来没有对江东世家完全放心。君不见当年暨艳之事,以及张温之祸?孙权在给两人的罪名里,都曾大骂其父辈,提及江东大族当年反抗孙氏一事。如今在外强敌环伺,在内豪强林立,自己年事已高,而各方都能接受的接班人孙登又突然病逝。这些事情造成的紧迫感,让孙权越发地焦虑万分。陆逊前来,孙权没有过多的讨论襄阳一战,却是顺着对方的话头提起冯明文,其实意在试探。毕竟陆逊可是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只是就算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还是孙权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臣子。但涉及动摇江东大族根基的事情,他也注定给不出让孙权满意的答桉。看到陆逊如此,孙权也没有强求,只是又换了一副悲伤的面容:“我本以为,汉主虽有诸葛亮冯明文等人辅左,但幸而天资不过庸人耳。而我大吴,有明嫡,有良臣,未必就比汉国差了。”“不成想,”一提起孙登,孙权似乎就不能自已,捶胸呜咽道,“天不佑我大吴啊!国丧明嫡,百姓何福?社稷何福!”陆逊见孙权悲泣,连忙起身安慰道:“陛下请节哀!太子寝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陛下若是因悲痛过度,而坏了身子,那更非百姓之福啊!”“就算太子在天之灵,亦不愿看到陛下如此,故还请陛下以社稷为念,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才是。”陆逊连番劝慰之下,孙权好不容易才止住悲泣,拭了拭眼角,看向陆逊:“太子在病亡前,还曾写了遗奏,犹为盛赞上大将军,言伯言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吾今日见到伯言,不禁想起太子之贤,故一时不能自已,倒是让伯言见笑了。”陆逊回道:“臣受陛下之命留守武昌,曾奉侍太子数年,深知太子之贤,陛下言国丧明嫡,殊实也。”“太子病重时,犹不忘提携微臣,臣除了感激涕零,唯越发惶恐,恐有损太子慧眼之明。”孙权伸出手,示意陆逊不要再说下去:“伯言何须多言?汝为人如何,我焉能不知?故吾知太子对汝赞誉之言,丝毫不为过。”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太子在遗奏中,除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247139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247139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