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310章 曹氏立后

第1310章 曹氏立后

推荐阅读:我的母老虎大唐腾飞之路遮天记丹武双绝国潮1980九星神龙诀养鬼为祸修罗剑神九域剑帝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第1310章 曹氏立后司马昭回到自己的住处,早就在等候的王元姬迎接上来,悄声问道:“如何?”司马昭原本有些茫然的神情,在看到自己的细君后,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迷惑:“大人的意思,是让我暂时不要回洛阳了。”王元姬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如此就好。”司马昭的脸上,露出了苦笑:“大人交给了我另一件事,让我去办。”王元姬看到司马昭这个神情,才刚刚放松的心情顿时又提了起来:“什么?”司马昭咽了一口口水:“大人让我去长安,去见冯明文。”“什么!”王元姬俏脸充满震惊与不可置信之色。好不容易才离开洛阳那个危险之地,没想到又要去虎穴狼窝。早知如此……还不如不要让自家阿郎来邺城呢!司马昭脸上的苦笑更浓,摇头:“我也不知道大人是个什么意思。”他自然没有说出要去长安做什么。这点保密意识,他还是有的。王元姬也没有问,不过就算她不问,心里也能猜出一两分。所以她只是低声关心问道:“那阿郎去长安,有无危险?”“应该……没有吧?”司马昭嘴里说着没有,但脸上却是有些犹豫不定:“前几年我不也是去见过冯明文吗?那时不也没什么事?毕竟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王元姬嘴唇动了动,终是没有把话说出口。此一时彼一时。彼时汉国初得关中并州等地,而此时,汉魏之间,已是天地翻覆,如何能相提并论?真要遇到个不讲理的,就算不斩来使,扣下也够让人糟心的。只不过想想恶名累累的冯某人,王元姬反倒是觉得,自家阿郎说的倒也不是全无道理。光是听传闻,仿佛世间所有的恶事,都已被冯某人干尽。但王元姬又不是一般的女子,岂会轻易就相信了那些传闻?但越是传得邪乎,王元姬越是不相信,能写出那等绝世文章的冯某人,会是恶事做尽之人。正所谓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文章之间,自见心性。最终,她只能是提醒一声:“话虽如此,但阿郎此去,还是要万分小心为上。”司马昭自己倒是看得开:“细君不必过于担心我此行的安危。”顿了一下,他终还是忍不住地叹息:“相比于我此行去长安,我更担心的是,大魏将来会何去何从,我们司马氏一族,又将会如何……”王元姬看着司马昭有些茫然的模样,安慰道:“阿舅能让阿郎此去长安,想必是早已有安排,阿郎何须多想?而且就算阿郎现在想得再多,又有何用?”“还不如先好好想一想,如何把阿舅吩咐的事情办好了,才是正经。”司马昭听到王元姬的话,微微一惊:“细君你猜到了?”王元姬垂下眼眸,轻声道:“猜到什么?阿郎在说什么,妾不明白。”司马昭知道自己的细君素来聪慧,颇有远见。此时见她不肯承认,知道这是因为事关重大,故而装作不知罢了。两人相对无言了一会,最终还是司马昭打破了沉默:“时局如此,细君也毋用顾虑什么,前些日子外舅来信,说是夏侯氏外逃一事,影响不小。山东大族,恐怕已经有人开始动摇。”夏侯氏外逃汉国,给山东大族指明了一条路。他们除了可以在司马太傅和曹大将军之间做出选择,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只是这条路,代价太高了,趋利避害之下,他们绝大部分人没到最后一步,自然不想去选择它。所以司马昭只是说有人动摇。而他口中的外舅,自然就是王元姬的父亲,王肃。王肃乃王朗之子,王朗死后,世袭其兰陵侯爵。曹叡还在时,王肃就对曹叡多有劝谏,如“轻徭役”、“安百姓”、“慎刑罚”、“重信用”、“倡节俭”、“简宫室”等等。在朝中也算得上是颇有声望。如今在许昌那边,刚刚由侍中转为太常。司马昭突然提起这个话,也不知是在为自己的长安之行作辩解,还是在想找个话题。“大人在许昌那边,其实过得也不算舒心。”王元姬眉头轻皱,脸上有些许愁色,“以大人的性子,必然是要对何晏之流看不惯。”“迟早会有一日得罪了小人,到时候只盼莫要被小人所伤才是。”“放心吧,台中三狗之辈,皆是贪利之辈,他们排挤朝中正直之士,多是为了方便他们敛财。”“除非迫不得已,当不会置人于死地。特别是像外舅那样名望之士,最多不过是在朝中呆不下罢了。”说到这里,司马昭叹了一口气:“说真的,许昌那等地方,不呆也罢。真到那一步,我们把外舅接到邺城来,倒也算是有个照应。”王元姬再次垂下眼眸:“到时候再说吧。”曹大将军专权,台中三狗乱政,固然难以保家保国。但外舅在先帝活着的时候,有大魏举国之助,犹不能守住长安。如今又难守洛阳。日后能否守得住邺城,那也难说得很。想到这里,王元姬禁不住地生出一丝茫然:大魏,将何去何从?——延熙六年,同时也是伪魏正始四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伪魏皇帝曹芳年十二岁,在正月的时候,正式加元服,也就是行加冠礼。刚刚上任太常的王肃,在曹芳加元服之后,立刻上书天子,建议立后。曹叡在世时,大概是出于补偿亲生母亲甄氏的心理,不但把诸舅氏按亲疏排出顺序,分别予以任用,赏赐累计达到万两之巨。而且还追封了甄氏的父亲甄逸,谥号安城乡敬侯,并让其孙甄像承袭爵。甚至在甄氏之母,也就是曹叡的外祖母病逝时,曹叡不顾众臣劝阻,以天子之尊,违背礼制,亲自披麻戴孝亲自参加葬礼,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陪同致祭送葬。对在世的人犹然如此,曹叡对甄夫人更是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除了不断派人前去祭祀,增高坟墓,曹叡甚至下诏,宣布文昭庙和宗庙享受同等祭祀礼仪,地位与宗庙并列。并将此规定铭刻于金鼎,藏之于金柜,以传示子孙后代。而曹叡所立的太子曹芳的正妃,同样也被曹叡安排了甄氏家族的人——正是甄氏之兄甄俨的孙女,同时也就是曹芳的表妹。如今曹芳行了冠礼,按礼制来说,正妃甄氏也应该跟着升为皇后。王肃的提议,也正是意在于此。这本就是个顺水推舟的事,但到了曹大将军这里,却出了个岔子。朝上的曹大将军本来也是觉得王太常的建议挺正常,没什么不妥,装模作样地议论几句。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决定让有司选个好日子,正式册封皇后。谁料到下了朝之后,何晏就急匆匆地找上了曹爽:“大将军何故轻易同意王子雍(即王肃)之议?此多半是司马仲达之谋是也!”曹爽闻言,顿时就是吃了一惊:“平叔何出此言?我道天子行冠礼,立后乃是应有之举,怎么就成了司马仲达之谋?”何晏一跺脚,面有焦急之色,急声解释道:“大将军,晏非是说不应当立后,而是不应当立甄氏为后啊!”大概是赶过来有些匆忙,何晏缓了一口气,这才继续说道:“大将军难不成忘了,甄氏一族本宗在何处?”经何晏提醒,曹大将军这才一拍脑门,叫了一声:“糟糕!吾竟是忘了这一节!”甄氏一族,本就是河北大族,又经过曹叡的大力提拔,诸舅氏甥氏全部封侯,如今已然是魏国最顶尖的名门望族之一。关中一战,曹叡仓皇东巡,作为皇戚的甄氏族人,自然也有不少跟着跑到了许昌。但别忘了,甄氏的本宗可是在河北中山郡。甄夫人更是葬在邺城,甄氏有不少人可是在那里为她守墓。如此也就罢了。偏偏曹爽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247873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247873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