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368章 後出师表

第1368章 後出师表

推荐阅读:我的母老虎大唐腾飞之路遮天记丹武双绝国潮1980九星神龙诀养鬼为祸修罗剑神九域剑帝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延熙九年,十六岁的冯令看到一母同胞的阿姊与太子出双入对,羡煞旁人。反正十六岁的少年郎君是羡慕了,终於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青春躁动。於是向自己的大人委婉地提出,想要一个陪侍丫头。要求不高,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些卑微。卑微到这个陪侍丫头可以是胡姬——如果会跳胡舞那就最好不过了。谁料到大人直接就拿书简砸自己,还叫自己滚。这简直就是不讲道理!梅姨跟随大人的时候,大人的年纪也正好是十六岁吧?所以凭什十六岁的大人就能有蛮女陪侍,十六岁的自己想要个胡姬陪侍就只能滚?本想要得到父爱的冯二郎,非但不能如愿,反而有种痛失父爱的感觉。十六岁的少年郎累觉不爱,无比心塞。走出书房後,看着开始暗下来的天幕,冯二郎只觉得这个天空,正如自己灰暗的心情。而此时的冯大司马,根本没有心情去管十六岁少年郎的青春伤痛。当然,就算他知道了,也懒得去理会——妈的老子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跟诸葛老妖谈笑风生,指点江山了。甚至在跟诸葛老妖拉扯个有来有回的同时,还能顺便拐个女保镖,再哄个小萝莉,手拿把掐。你小子真要为了这点丁丁大的事要死要活,不用老夫出手,镇东将军的鞭子可不是吃素的。真要不思长进……老夫的儿子虽然不算太多,但肯定也不算太少。秋日的最後一个月很快过去,时间来到了延熙九年的十月。冯大司马**的某次朝会上,给大汉天子上了一本奏表,名曰《出师表》——史称《三出师表》,用以区别丞相的《前出师表》和《後出师表》。臣永言: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丞相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丞相之才,纠大汉志士,幸得天之佑,将士浴血,多经苦战,方能收复两京。陛下虽还於旧都,然汉室犹不过复天下三分而已。贼据河北,有残害之心;逆占东淮,有僭越之举。丞相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憾逝长安,非不自惜,顾王业不可得偏安,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彼时陛下与丞相托臣而弗疑,臣临危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恐负陛下与丞相之托。今贼既失於西,又内讧於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大汉天子览表曰:“大司马身负举国之重,为国征伐多年,可谓远涉艰难;丞相之後,又尽心国事,可谓劳累神思。如今竟不肯安席,而欲再亲自临阵讨贼耶?”大司马慨然道:“臣受陛下托国事之重,又受丞相遗命,夙夜未敢有怠(此时的张大秘书吹了一个黑哨)。”“今百姓安居乐业,将士渴望建功,贼人窃据河北,惶然不安,若王师趁势光复,则山东可传檄而定。”“不就此时讨贼,恢复汉室,更待何日?”忽见臣列中有镇北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平阳县侯裴潜站出来奏曰:“大司马用兵,可谓变化若神,所向无前,领王师平贼,必能一举而定。”“然则河北贼人有太行山为恃,只需扼守险隘,虽一万守军,百万人亦不得过。”“且伪朝太傅司马懿,颇善用兵,有临危制变之能,大司马不可不小心。”“依臣观之,大汉精骑天下无双,拥兵雒阳,纵横山东无有阻碍,且南边又有吴国相助。”“届时汉吴夹击,贼人定然一触可溃,大司马何不先易後难,先平山东再定河北?”作为关东利益集团在大汉朝堂上的代言人,裴潜这个时候站出来,很明显是意在棉花。河北虽说也能种棉花,但按冯某人放出来的计划书,最多只能是靠近大河一线。再往北,天气太冷,根本不适合。但大河以南就不一样了。从大河南岸到淮南一带,想怎种就怎种。大夥苦盼了这久,大司马你好不容易出兵了,就给这点地解解馋,糊弄鬼——不,鬼糊弄人呢?这点地,甚至连解馋都算不上。必须先南後北,先山东再河北,那才叫诚意。对此冯大司马仅仅冷冷一笑。老子真要打完了山东,让你们都吃饱了,到打河北的时候找谁要钱要粮?你们还会这积极?打完了河北,先给你们还个利息,打山东淮南的时候再逼你们出一次血,那才叫高效率利用资源。这大的一个饼,种子投完了再天使投,天使投完了再来A轮投,A轮投完了再B轮投,C,D……同时还要有什PE,VC……不然还叫什融资投资?懂不懂什叫割韭菜?“裴公所言虽然有理,然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听得冯大司马不慌不忙地说道,“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岂可拘执?山东淮南固可易下,然则其害有二。”“一害正是裴公所言的吴国。吴人被压於合肥数十年不能向北,若是此次如裴公之计,不啻於帮吴人解梏桎,让他们有机会向北而来。”说着,冯大司马意味深长地看着裴潜,“到时候,若是大汉再想平定河北,那可就要小心背後的吴人了。”裴潜提醒道:“大司马,汉吴可是盟国。”冯大司马轻轻一笑:“昔日吴人偷袭荆州时,可没想着我们是盟友。”然後又转向坐在前面位列三公之一的邓芝:“太尉公,永记得,公前往吴国重新与吴人结盟,曾与吴帝有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後,吴人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是也不是?”邓芝知其意,含笑点头:“确有此事。”冯大司马又看向裴潜:“裴公,汉吴两国曾有约定:河北之地,皆分予大汉,并无吴国之份。倘两国并力灭山东淮南之贼後,对吴人来说,盟约就已经算是完成了。”“到了那个时候,汉吴还是不是盟国,未曾有数呢。”“若是吴人欲收渔翁之利,转而与河北之贼结盟,大汉又将如何?”裴潜被问得说不出话来,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周围的大臣。哪知道有点资格站出来的那些老臣,如邓芝、刘琰、许慈等人,皆是垂目不语。裴文行啊裴文行,你说你去招惹他干嘛?就算你是半路降过来的,也当听闻过“巧言令色冯郎君”的大名吧?还是真以为冯郎君成了冯大司马,他就不会巧言令色了?更别说他现在是大司马,掌大汉兵马,军功赫赫。你在军略上与此人相争,简直就是自取其辱。裴潜看到众人无一人站出来,心也是无奈。大司马啊大司马,我就是站出来做个样子,打个掩护,你何至於此?我们之间的默契呢?不得已,只能把目光投向最上面。刘胖子正坐在上头看得津津有味,意识到裴潜的目光,心顿时就是一个激灵。坏了,好久没看到连襟怒喷四方,看得有点入神了。咳了一下,大汉天子终於想起自己是主持朝议的人,於是开口为镇北老将军解了围:“敢问大司马,那其二之害,又是什?”“这其二嘛,自然便是来自河北的贼人。裴公也说了,司马懿此人,非易与之辈。任由其割据河北日久,则大汉越是拖後光复河北,就越要费力气。”“若是先定山东淮南,平河北的同时,还得防备南边的吴人,有背腹受敌之忧,所需兵力甚多,届时所费兵力钱粮,又不知要增加几何。”“而先定河北再南下,既然能让司马懿没有太多时间作准备,又可以无後顾之忧,虽说是先难後易,但却能节省兵力钱粮,岂非上策?”冯大司马说完,对着大汉天子行了一礼,示意自己说完了。刘胖子环视了一下下边,按惯例问道:“还有人对大司马之议有异议?”没有人回答。就连裴潜都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巧言令色冯郎君,RBQ,RBQ!“若是没有,那此事就算是通过朝议了。”人形玉玺刘胖子一锤定音。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5/25063/263841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5/25063/2638410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