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陛下的CEO > 第611章 文官病

第611章 文官病

推荐阅读:瞎眼三年,我的学生都成了大圣遮天记暗黑野蛮人降临美漫港综世界的警察魇醒特种兵王在山村重生之都市仙尊我真的是反派啊陆地键仙国民法医

    中国科举制度最大的硬伤莫过于科举制度本身,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末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已经丧失了选拔“人才型”人才的作用,变成选拔“官吏型”人才的制度。
    隋唐时期的科举,本质上并不完善,朝廷官员的任命,多数仍然通过朝廷与传统士族的内部推荐,科举只是作为辅助选才的工具。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虽然不完善,但是选才的指标范围却很广,不单单考察生员的文采、逻辑能力,更注重生员的技能。
    所以唐朝、宋朝的许多生员,出过不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而且这还是比较出名的,那些不出名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而到了明清时期,官吏的选拔通过科举系统化,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从选才,变成选“官吏型”生员,到了清朝,更是变成了选奴才。
    科举制度创立之初用于选拔实用型人才,而非官吏型人才的目的已经荡然无存。
    相反明清时期“人才型”人才反斥之为“奇技淫巧”不学无术,实则都是放屁。
    岐帝国的科举虽然注重人才型人才选拔,但是更依赖官僚系统和士族大家内部的推荐。同时到了王朝晚期,官僚系统已经腐化堕落失灵,丧失了自我正常代际更新的能力。
    无论是科举选拔,还是系统内部选拔,选拔的人才和官吏的水准已经大幅拉低到无底线的地步,这就导致官吏的能力低下,甚至是逻辑力的低下。
    早期科举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考生员的思维逻辑力。
    当然,由于中文的独特性,要写好诗词需要很强的语言组织和逻辑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及第的考生文采好的原因。但也因此让官吏的选拔开始转向文采选拔,以至于后来发生扭曲,变相成为要及第,就得先练好文采的畸形规则。
    文采好不好,和人的能力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有间接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
    所以科举到后来选官吏,其实已经变相成了选“字帖、文艺家”当官的制度。
    谁字写得好,谁文章写的妙,谁能脱颖而出。相反那些提出改革意见,有其是改革难免要批判现实政策的考生,多数情况下根本出不了头。
    由于王朝晚期的种种问题,导致人才能力匮乏,进而让朝廷在处理内政外交,治理国内时的“智力量”明显不足,智力量的不足导致政策创新和可选择的选项更少,操作空间更小,根本原因就是人才质量下滑,导致政府能力减弱。
    眼前这些个只知道嚷嚷的官吏,已经从解决问题的官吏,变成只会宣泄自己不满意见的官吏,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解决现实困境,但同时又不满意现状,自己也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就要呐喊。
    就事论事而言,其他领域也许未必如此,但至少外交这块,本质上是他们是低能儿,不知道力量的交易和平衡。
    而且“尊严”这种东西没有统一的标注衡量尺度,同时也因为历史悲剧和前车之鉴太多,让但凡是在外敌面前“让步”和“怯懦”的行为可耻的罪行。尤其是文官集团无能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严重
    但事实上,斗争应该讲策略,更应该讲原则。
    你明知道正面硬刚要吃亏,还死扛着不让步,最后非但丢了面子,还得丢了里子。
    “本王还是那句话,一切以朝廷大局为重,不以一时之失利论英雄成败。若是连小小的挫折也无法承受,天下又岂有常胜不败之军。诸位若再认死理,休怪本王将你等轰出去。现在各归各司,都散了吧。”
    “那海郡王如何能保证李义清不会胆怯懦弱而出卖朝廷。”齐承宽质问道,其他人应声附和。
    “那齐大人告诉本王一个尺度,何种程度才不是出卖朝廷。但不要跟本王说,本王主掌邦交本王应该清楚。本王是清楚,但在场诸位人人都有自己想法,人人所持尺度不同,你齐大人认为的出卖,在其他大人心中也许是出卖,但也许不是出卖。请齐大人明确告诉本王,我朝付出何种代价,才不是出卖。”
    “我……”
    齐承宽语塞,其实他根本没有外交“代价”的概念,单纯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外交的博弈,永远是利益的取舍,失去了金银财宝和货物,得到了喘息发展的时间,最终把你干倒了,我就是胜利。
    如果像宋朝那样,澶渊之盟争取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时间,却只知道努力埋头搞享乐经济主义,而不知道提升军队质量和作战能力,这种议和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说这种议和就不是自己出卖自己,准确的说是皇帝出卖了朝廷。
    与忽喇议和,最终谈的还是物质,这些个官员一没有经济头脑,二没有外交斗争经验和技巧,三没有能力,四只有一张嘴,所以根本就拿不出什么具体的数据出来。
    沈云卿强势还击压制下,这些个文官渐落下风,继续折腾了许久,才逐渐散去。桑劲川终于松了一口气,很是感激的说:
    “海郡王出手相助,下官感激不尽呀。”
    “桑大人言重了,此事关乎朝廷国运,本王岂能袖手旁观。本王此来是为李义清而来,李义清打算称病违抗陛下旨意,还请桑大人去李义清府上与他言明利害关系,不可耽误朝廷大事。”
    “可眼下正值百官义愤,要说动李义清主动出使,怕是不太容易。”
    “那就请桑大人尽力而为,如若实在说不动,本王再想办法。”
    “那好,本官尽力而为。”
    虽然皇帝的圣旨高于一切,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有的时候是可以拒绝执行,而且多数不会受到制裁。绝对不是明清时期,抗旨不尊会有灭顶之灾。
    抗旨的策略有很多,最多见的是称病,皇帝很难拿你怎么样,其次是倚老卖老型的抗旨,此外还有连皇帝自己都理亏的圣旨,也可以拒绝。
    总之抗旨的情况很常见,开明时期尤为多见。
    离开户部,沈云卿打算离宫暂避避一时,尚未走出章台,又被陆争拦住去路。
    “请海郡王移步说话。”
    “陆大人是为出使议和。”
    “虽然本官打心底不赞同此番议和人选,但想来海郡王有自己的道理,只要能达成目的,选派谁出使都一样。”
    “既然陆大人不反对,找本王又谈何事。”
    “既然是我朝主动议和,想来海郡王已经决定在钱粮货物,甚至土地上做出让步妥协,但不知郡王准备如何让步。”
    “陆大人指哪些?”
    “郡王能否前往兵部明说。”
    “去兵部可以,但有些事恕沈某不能明说。”
    “这是为何?”
    “事关日后对付忽喇大计,因此只本王与陛下和欧阳大人三人知道。”
    “那好吧,请随我来。”
    多数时期,就顶层战略而言,但凡涉及用兵或者议和,武官集团其实比文官集团更理智。
    文官集团许多时候更像是没成熟的文艺愤青,光有一腔热血和激情,没有肱二头肌和豆腐干,只有一个笔杆子,一张嘴,想当然的说开战就开战,说议和就议和。
    当然,武官集团也有武官集团的危害,同时也跟君主执政者有关,如果君主低能,或者把军国大事当儿戏,动不动发动战争,那就另说了。
    但从本质上而言,三千年中的多数时期,武官集团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总体还是负责任的。
    跟随陆争来到兵部时,兵部大小将官的情绪基本平静,不过也有一些不嫌事大的御史在这里挑事游说,但基本上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没人当一回事。
    岐帝国虽然没有汉朝严酷的律法,对败军之将处以严刑,但是岐帝国法律有明文规定,擅自言战,因战而败者,可以酌情处以极刑。
    而且法律上也规定的极为详细,排除了许多极端情况下战争失败免于处罚的情况。
    如后勤不给力,但情况紧急。或者有人故意拖延后勤、援兵导致战败的,追究拖延者的责任。
    还有和平时期轻易言战者战败了,也会做出处罚。对于非常时期的外部挑衅和无法避免的全面战争,客观原因战败的也不会追究。
    此外非形势急迫需求,皇帝强令出兵导致战败,皇帝承担责任。
    现在战略局势险恶,岐军只能取得局部胜利,而无法取得最终的全局胜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同时朝廷已经做出议和决定,没人会主张打一场全局不可能胜利的战争破坏议和。
    而且论战果,岐军现在已经占了大便宜,拿下肃汝领地只是时间问题,当务之急是巩固战果。即便付出一些政治和经济利益,土地利益也足以补偿。
    所以武官集团算的是战略和土地账,文官集团算的是经济和面子账,两本账多数时期根本对不上。
    范勇驱散了搬弄是非的文官,辟出了一间屋子,武卫忠、邱继匡、陆争与范勇四人列席,其他兵部将领官员被隔离在外。喜欢陛下的CEO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陛下的CEO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0/692/4626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0/692/46265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