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现代言情 > 空间种田:农女发家富贵路 > 第四十八章 老人家的猜疑

第四十八章 老人家的猜疑

推荐阅读: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我用阵法补天地大明烟火悍卒斩天不一样的日本战国青葫剑仙从八百开始崛起修罗武神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苏玉春出了门,那小老太又开口了,“留下来吃饭啊,都到饭点了。”
    她刚从指桑骂槐了那么久,就是笃定苏玉春不会留下来的。
    苏玉春说:“医院那边缺人,不留了,二姐夫,我走了。”说完匆匆出了门。
    ..........
    苏玉春原路返回时也要路过小巷口,远远的就看见挨打的阿婆坐在台阶上,大门内黑漆漆的。
    别说乡下舍不得电灯,就是城里人也是省着点用,这些巷子深处的砖瓦房照不到太阳,白天也黑漆漆的。
    苏玉春从空间里拿了些药,扛出了点白米面,她不是圣母,可帮助老幼是人性善良的根本,她心软。
    老太太眼神不好,直到苏玉春走近了才惊呼出声。
    “闺女,咋是你呢。”
    这时候从黑漆漆的屋子里走出来个阿公,带着毡皮帽,拄着拐杖,两条腿一长一短,走起路跛得厉害。
    “这就是救了我和伢子的闺女。”
    那老人热情的扯着苏玉春进屋喝水。
    进了屋,苏玉春把米面还有药放下。
    “这是云南白药喷雾,你哪里觉得被打疼了,就让孙子按着喷嘴这里,几天就不疼了,还有米面,平日做些吃的,就是要藏好,别让人发现。”
    老个老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去接。
    药和白面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特别是药。
    虽然现在城里居民到医院去只用花五分钱的挂号费,如果是公家人,那看病是免费的,但药少,而且每次只能开三天的量,光是这云南白药的瓶子就没见过!
    “闺女啊,你这是干啥呢,我们家也没啥体面的给你。”老爷爷局促的看着苏玉春。
    苏玉春道:“我啥也不图你们家,安心收着。”
    两老人眼神里透着‘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苏玉春都给气消了,但也理解,之前那几个年轻人叫老婆婆地主,估摸以前也是有钱人,十年前那场浩劫,知识分子和有钱人境地最糟糕,两老人是被糊怕了。
    “你们收不收,不收我就拿走。”
    苏玉春做好事,但人家要是不领情,她也不勉强。
    “闺女啊,我们真的已经洗心革面,现在是朴实的老百姓。”
    老婆婆是真的怕了,他们在城里的时候,见到袖子带‘红’的都低着头走,生怕被认出来。十年前那会,和谁家有仇,就想办法造谣言,贴DA字报,拿了东西上你家,再诬陷你走小资路线,不贴近群众的事比比皆是。
    “得了,我拿走吧。”苏玉春抡着东西打算出门。
    “闺女。”老大爷一副下定决心的样子,“是我们老两口不好,闺女你心善,以后一定会有福报的。”
    这话就是要收下了。
    “这就对了,见义勇为和互相帮助本来就是人之本性,放心,我就是看不惯那群人欺负老人家和小孩子。”
    苏玉春把东西放下,接过阿公递过来的陶瓷罐,也不嫌脏喝了几口。
    两老人时不时瞟白米面几眼,有了这一小袋白米面,暂时是饿不死了,孙子也有口热饭吃。
    苏玉春坐着和老个老人闲聊。
    老太爷叫朱斌冒,阿婆叫刘花,确实是过多十几年好日子的人。
    朱斌冒回忆着以前,道小时候住的地方有几十间屋子,长廊一个接着一个,还聘请了很多的伙计,当时整个村子大部分土地都是他们家的。
    一到时间就挨家挨户的去收地租,后来家道中落,但也还过得去,朱斌冒和刘花结婚时身边还有一两个小丫头和长工伺候,几间屋子也够用了。
    那段时间时髦知青下乡,知青最喜欢去跳“丰收舞”,即到农民地里去偷菜。
    知青也可怜,下乡的时候敲锣打鼓欢送,大包提着小包拎着,憧憬着那大有作为的美好天地,怀着帮扶学习的热情来的,一个月下来,才知道这锅儿是铁打的,这火车也不是推的;干的活可比在学校里辛苦多了。
    于是开始迷茫,迷茫未来该怎么办,初来时的兴奋很快就消退了,想办法回到城市里去,很多知情这一呆就是四五年,女孩子等不了,很多就嫁给当地家世看得过去的家庭。
    当时朱斌冒的儿子到了适婚年纪,人长得帅气,个头又高大,而且读到了高中,在乡下文化水平不算低,和一个女知青情投意合。
    可是后来更乱了,他们家被当成了批的对象,之前聘请长工和小丫头帮忙被说成是劳役劳动人民。
    朱家的房子被没收,带着‘红’的人冲进他们家随意打杂,而且勒令到了晚上也不许点灯,要杜绝奢侈的作风。
    每周三天,两口子还得到村子里晒麦子的地方去忏悔,两个人都被剃成了阴阳头,站在椅子上,脖子上带着个大牌子。
    牌子上写着两个人的明知和罪状:劳役劳动人民,享受派....
    开始忏悔之前,积极分子还要先给两人几大耳光,这叫给他们提神!朱斌冒的腿也是那个时期被打断的,没接好骨头错位,到现在都一长一短的。
    现在好多了,而且到城里生活还分到了住房,虽然是用泥巴和草砌起墙体,加上木横梁,但也有三十平方米,但也算是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老太太一直很踌躇,明显很抵触,对苏玉春态度依旧谨慎。
    朱斌冒说:“收吧,都是一脚踏进棺材的人,有什么好怕的,伢子跟你的伤都需要药,没吃的也得饿死。”
    “闺女,谢谢你。”朱斌冒真诚的说,“我们老两口虽然老骨头,但不做亏心事,也不白得人家的好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苏玉春问:“拿会织毛衣,纳鞋底,做小孩衣服吗?”
    刘花奶奶笑了,“我们这年纪的都会织毛衣,不仅会织,还能给你弄出一百多种花样来,家里小孩的毛衣都是我织的,外头绝对买不到。”
    她们这一代的女孩子,十几岁就会做饭织毛衣纳鞋底,嫁妆用到的衣裳都是自个做的。
    为了让两个老人安心收下这些东西,不再怀疑她的目的,苏玉春说;“我阿姐刚生了闺女,现在少小孩子衣服,,毛衣我出,要不麻烦奶奶给弄个小鞋小衣服什么的?
    我还有两个外甥女,一个四岁,一个五岁,要是忙得过来也给她们织一身。”
    刘花老奶奶脸上多了笑容,人一放心就精神多了,道:“闺女,这些活找我就对了,想做什么尽管我,我别的不行,但织毛衣这手艺,要排第二,就没有人排第一。”
    看老奶奶这么自信,苏玉春也顺着她的话继续说下去。
    “那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稍后我就送冒险,布料过来,你看着弄,别累着了自己。”
    她小外甥女现在还没衣服穿呢,裹着大毛巾,今早出门前护士找来了两件旧的小小孩衣服。
    刘花老奶奶欲言又止,终于说道:“不过要做衣服,得用织土布,现在人口多的,分不到一斤的皮棉。做两件女童的衣裳差不多就费光了,婴儿的用边角料也不是不可以,还有鞋底要松软,也得不少布呢。”
    苏玉春了然,现在产棉区一年倒头一亩产皮棉不过几十斤,全国棉花紧俏得很,要棉花还得棉花票。
    不过她的棉花却不是发的,而是从空间里拿。
    之前鸭绒便宜,她屯了不少,还没来得及倒卖赚差价就穿了过来。
    鸭绒可比普通的棉花要保暖,也很蓬松,以羽绒服的棉花用料都以鸭绒为主的。
    “没事,该给的原料我都有。”
    因为和两位老人谈做衣裳的事,苏玉春回晚了,小跑的进卫生院,还没走到苏翠姗的病房就听见了大姐家婆,张兰香的公鸭嗓。
    苏玉春怕的就是这个,当下加快了脚步。
    “我看你是有个撑腰的,都分不清东南西北!别在这里摆脸子,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等你小妹一走,还不是得带着拖油瓶死皮赖脸的赖在刘家。
    别说我没提前说,这件事你要是敢胳膊肘朝外拐,那老娘就有本事让老二休了你,你带着这三个丫头片子爱上哪去上哪去。”
    苏玉春跑得气喘嘘嘘,闻言就知道张兰香拿讹诈舅舅的事威胁大姐。
    她不停歇的跑进病房。
    张兰香就站在病床前,本来颧骨高上吊眼,现在活脱脱一只斗鸡模样。
    苏翠姗可怜,一只手还打着吊针,贴着墙壁坐着,两个小丫头紧紧的依偎着她,三个人都快被逼到墙角。
    苏翠姗声音如同蚊子嗡嗡响,“这事我不干,去当乞丐也不干,你要打死我现在就可以动手,反正我不会帮着你们坑我舅。”
    “咋说话!”蹲着的刘壮实霍的一下站起来。
    刘语安和刘月雯害怕的看着强装的阿爸,瑟瑟发抖,就怕被挨打。
    “妈说什么你就听,咋的现在翅膀硬了,我还管不动你了?”
    “就是欠收拾。”张兰香跟儿子告状。
    刘壮国瞪大眼睛,脸因为发怒而涨红,暴跳如雷的踹了病床一脚。
    站在门口的章容先一个健步横跨在中间,冷冷的和刘壮国对峙。
    “有本事,冲我来。”喜欢空间种田:农女发家富贵路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空间种田:农女发家富贵路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1825/12881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1825/12881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