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儿童文学

推荐阅读: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我用阵法补天地大明烟火悍卒斩天不一样的日本战国青葫剑仙从八百开始崛起修罗武神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一旁迈着小碎步跟随的老太太默默无言。
    虽然听着那丫头确实挺败家,但多败家都比田金凤那缺心眼的强,再说她相信孙子的眼光,她想着趁着脑子现在清醒,得抓紧时间和孙子通通气,让他多长个心眼,教育对象勤俭节约的美德,那这事也没啥。
    ..................
    刚回到家,章雅梅两个女儿都在家。
    大女儿姚诗芳看奶奶抖得厉害,忙去屋内拿衣服,小女儿姚诗琴却端来一杯热水给章雅梅。
    “阿妈,喝热水。”
    在屋内的姚海柱道:“怎么不给姥姥也倒一杯。”
    章雅梅慈爱的摸摸小女儿的麻花辫,小女儿长得像她,性格也像她,重要的是一颗心全向着她,也算是安慰当年丢了儿子的遗憾。
    “阿妈,容先哥买了很多的小米,白面,扛出去了。”姚诗琴急着邀功。
    大女儿姚诗芳不赞同的看着妹妹,“说这些事干嘛,容先哥自己的钱买点东西怎么了?”
    姚诗琴撇嘴,“他那么多钱,咋不给我买东西。”
    章雅梅猜章容先肯定又把米面送到苏玉春家里,心头火蹭蹭正无处发泄,对着大女儿就劈头盖脸的骂,“还敢骂你妹妹,养你这么大没一点用处,怎么就在家里吃白饭,我在你这个时候早就能撑起一个家。”
    她心疼是因为章容先的职业是吃商品粮的人,只有为国家干活的份子才有商品粮,她看过章容先的粮食本,每个月只要有这个粮食本就可以买白米细面,还不耽误领工资,那些白米细面都到外姓人口袋了,能不心疼么!
    “你骂女儿干什么,她就说了一句。”姚海柱特别心疼大女儿。
    因为章雅梅偏心小女儿,家务活都是大女儿干,平日还挨了不少骂。
    门外忽然有人喊,“姚师傅,是不是你家饭烧焦了?”
    姚海柱急忙出门,章雅梅气红了眼,抡起鸡毛掸子就抽姚诗芳,骂骂咧咧道:“没用的东西,烧个饭都能糊,打死你,打死你!”
    她故意要说给屋内的老太太听,骂得更狠,打得更凶。
    “吃我的,住我的,没良心,让你做点小事都不愿意...我怎么这么命苦,摊上你们一个个的都是讨债鬼,大的不听话,小的还不听话,我是你阿妈,打不了别人难道还整治不了你。”
    姚诗琴有些害怕的站远,其实今天的饭是她烧的。
    姚诗芳哭得惨兮兮的,筒子楼隔音又差,又闹得七八个邻居过来劝架。
    ...........
    次日一早,苏玉春给苏翠姗做了饭,又等护士给大姐打了针,这才说:
    “阿姐,我到朱大爷家里去一趟。”
    如今小女儿已经穿上了小褂子,苏翠姗很感激未曾见过面的朱家二老,忙吩咐说:“去了陪老人家说说话,这边用不着你,不用急着回来。”
    苏玉春应了,戴上围巾交代路过的护士几句,麻利的走出医院。
    她出医院的时候还是两手空空,快走到朱大爷家中的时候就多了个沉甸甸的背篓。
    两个老人正带着孙子站在巷子口等着呢。
    “闺女来啦,水都给你备好了。”刘大娘热情的招呼着,让孙子去帮苏玉春提背篓。
    小孙子也提不动,两人合伙把背箩给送进屋子里。
    “大娘,我来问问那些东西做好了吗?”
    “早做好等你来取。”
    刘大娘从炕上拿出来一个布包,里面有给两小外甥女做的衣服,也有婴儿要用到的衣物,小毯子。
    屋内坐着三四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谨慎好奇的打量苏玉春。
    放粮的就是个小娃娃?这几个人表情各异,却都狐疑。
    “想要赊账的就这几位是吧。”苏玉春朝大家笑笑。
    朱大爷道:“有这好事不愁没人,老王说不能搞集会,太多人会引起注意,所以让大伙分批来,这样有保障。”
    他口中的老王就是之前苏玉春见过一面的物理学家。
    “小姑娘,真的能赊账?”
    有个中年妇女惶恐的问,朱大爷介绍说,“这位是秦姨,丈夫以前是知青,当时为一位正接受批X的同事发声,也遭受了连累,如今腿也瘸了,又不给做生意,只好在家里躺着。”
    苏玉春掀开竹筐拿出几个玉米棒子说:“大家要多少就记个数,然后签名就成。”
    其中有人还善意提醒,“小姑娘,我们再给你按个手印。”
    “不用”苏玉春眼睛亮晶晶的,道:“我相信大家。”
    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苏玉春的一番话说得几个人心里暖洋洋的,今天来的几乎都是有文化的家庭。
    苏玉春还发现一位带着眼镜的清瘦中年男人写得一手好郑凯,对方说以前是语文老师,后来取消了高考,他也没处去。
    大家拿了苞米却不敢一起出门,零零散散的分批离开。
    苏玉春背篓里还有不少苞米,她问朱大爷,“这附近有没有需要赊账的,王大伯说得对,集中到这里太明显。”
    “有几户,我把名字地址写给你。”朱大爷感激的看着苏玉春,“闺女,辛苦你。”
    他们也想帮忙,可那几年被整怕了,实在是不敢出面。
    苏玉春背着竹篓,拿了纸条走出朱大爷家,刚出巷口就把筐内的苞米又放回空间,轻松的离开。
    她按着朱大爷给的地址却找到一家公厕,说是厕所,其实就是一间半人高的砖头房,半封闭,开一小口进出人,还没走近就被气味逼得退几步。
    钻头房上晾着一根皮带,苏玉春站得更远了,当时都是把皮带搭到砖头上,外面的人就知道里面有人了,如果没有皮带,上厕所的人也会问一句‘里面有没有人’
    苏玉春反反复复的对着纸条上的地址,终于在公厕旁不远处看到一栋低矮的小屋子,墙壁是麦秸搀着泥土盖起的土墙,她敲了好一会门才有个老人出来开门。
    二十平方米不到的小屋子却住了三口人,地上铺了几层装化肥的袋子,头顶上晾着衣服,另一角堆着锅碗瓢盆。
    一听苏玉春的名字,老人眼睛亮了,想把苏玉春迎进屋里,又看屋内地方狭小。
    “我是带东西给你们的。”苏玉春压低声音说道,这一家人过得比好多乡下人还惨呢!
    老人很不好意思的让苏玉春进屋,赶屋内两个小孩出去玩,一边介绍,“我两孙子。”
    有个年轻男人在睡觉,老人推不醒,讪笑的对苏玉春道:“我儿子。”
    苏玉春听朱大爷说过这一家的事,也是那个时代的可怜人,本来有远大前途的男人如今缩在二三十平方米的地方,老婆受不了也跟人跑了。
    “大爷,这是苞米,再给你们拿点白菜,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能填饱肚子,下个月我还来,缺啥了就说,只要我有就能赊账。
    你们振作些,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保不齐哪一天坏日子到头,好日子就来了,说不定还能恢复高考呢!”
    睡在破麻布袋上的男人动了动。
    老人家也感慨:“不认命不行,谁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
    苏玉春揉了揉发痒的鼻子,老人忽然变得局促,小心翼翼说:“闺女对不住,你赶紧走吧,这味大你受不了。”
    “有啥受不了的,现在都在提倡化废为宝,知青们都要去挑粪呢,我们乡下都靠它来提高产量,都是凡人要吃喝拉撒,没那么讲究。”
    这年头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里,厕所都是旱厕,老大爷的工作就是专门挑粪的,他们都是需要好好表现的人群,普通人能做的工作都没他们的份。
    老大爷感动不已,嘴里一直说着谢,又问:“闺女,你都赊给我们,那你吃啥?”
    苏玉春道:“我剩下的确实不多,不过很敬佩知识分子,愿意帮助你们。”
    她空间的食物是以吨计算的,这么说是怕老大爷起了疑心。
    “闺女,我给你磕头。”老大爷看着垒在地上的苞米,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家里一天就吃两顿饭,就是这样还吃不饱。
    孩子天天喊着饿,儿子当年遇事后一蹶不振不肯干活,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家里就靠他挑粪养着,是真的要活不下去了!
    苏玉春忙搀扶起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到那小胖子在医院每天吃进口零食,还有甲鱼汤喝,可还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一点苞米就可以下跪,对人感激涕零的。
    同样是人,但人和人的境遇真的不一样。
    “别说这些,赶紧把东西收好,我先走了。”苏玉春看了侧躺的男人几眼,还是开口说了句,“大哥,人生世事无常,哪里有过不去的坎,大爷这么老了还要赚钱养你,我要是你就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不死总有出头的机会,颓废一天也是过,积极一点也是过....”
    老大爷送苏玉春到房门口,心想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善良的人,他又想到受不了苦跑了的儿媳妇。
    从这家出来,苏玉春又去了别家。
    有一户的主人是个很优雅,收拾得很齐整的阿姨,祖上还是洋务运动第一批留洋的学生。喜欢空间种田:农女发家富贵路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空间种田:农女发家富贵路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1825/12881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1825/128818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