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920章 见好就收

第920章 见好就收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就挑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发动进攻,这便是堀田正盛采取的策略之一。
正面由谱代大名人马所组成的三个军一字排开,每个军占据一里地的正面。
之后是郁郁不得志的外样大名的三个军,他们与谱代大名的人马一样,都渴望通过是役来大赚一笔。
而战斗力较高的亲藩大名的人马以及德川大将军的家兵,则位列靠后的位置。
一来可以用前锋部队来试探清军的战力如何,同时避免己方的精锐在开战初期便遭受损失。
二来也是要稳住阵脚,尤其是避免后路被清军骑兵包抄。
有六个战斗力最强的军坐镇后方,堀田正盛认为是绝对可以保障全军不被分割包围的。
余下战力最弱的三个军则须配合停泊在浅滩上的郑氏舰队,稳固己方赖以为生的滩头阵地。
明倭联军没有大踏步的进攻,只是徐徐往前推进,一旦遭遇炮击,便立刻会停止前进,同时组织己方炮兵部队迅速进行反击。
多尔衮的布阵与对方截然不同,战斗力在己方居中的三顺王的两万五千人马位于中路。
一万五千两白旗与一万八千檬古正四旗位于右翼,豪格所率的一万八千檬古镶四旗位于左翼。
右翼最强,中路次之,左翼最弱!
之所以是这样的布置,是由于多尔衮看到敌军在小凌河以南登陆。
按锦州地区的地图上了来分析,敌军很可能欲走南线而非北线去给锦州守军解围。
北线要走长山前的小凌河谷地,这里是大清王师最佳的伏击场所。
早在九年之前的大凌河城之战时,从锦州出发的蛮明人马,便打算由此地驰援大凌河城,却在此地被大清王师伏击后败退。
援军一部由吴襄、宋伟统领,兵力约七千,另一部则由张春指挥,兵力约四万,不过均被王师大败,狼狈逃回锦州。
从此番敌军的登陆地点看来,或许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改为走南线。
抑或是打算与松山守军取得联系后,再行强渡女儿河与小凌河,给北面的锦州守军解围。
但不论如何,都不能叫蛮子与倭寇的计划得逞!
眼看对方的中军与三顺王的兵马,已经相距不足两里,大战一触即发。
有鉴于此,多尔衮便命令两翼的檬古八旗同时出动,先行冲阵!
三万六千檬古骑兵,高速奔驰起来可谓是地动山摇,在平地上便等同于惊涛骇浪一般。
左翼的豪格早已迫不及待了,十四叔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换他指挥是役,直接杀过去便是了。
手握八万精锐人马,还打不过对面这群蛮子与倭寇,还围个甚子锦州城啊?早点回沈阳算了!
右翼的檬古骑兵由阿济格统领,目标只有一个,便是冲散敌军的步阵,尽可能地制造混乱。
按照事先的部署王廷臣与曹变蛟所率的两部合计一万明军骑兵,为避免误伤,立刻散开,向后撤退。
堀田正盛必须珍惜使用手里仅有的这点机动力量,为了扩大战果,便打算在反击时,再投入这些骑兵。
接受过简单训练的倭军炮兵部队迅速用迫击炮与小佛郎机,对冲杀过来的清军骑兵大队实施火力覆盖。
一部分足轻将坦克推到阵前,作为防御屏障,大量足轻则迅速跑到步阵之前,临时挖设大量陷马坑,虽然数量不多,却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了抵挡清军骑兵集群的凶猛冲锋,还须将长矛斜向深深地插进沙土里,一排排插好之后,便等于一排拒马,对方只要撞上,便会将战马重创。
有了板甲的保护,无马的武士们便纷纷爬上坦克,站在上面使用和弓与穿甲箭,待猎物进入射程之后,无需瞄准,便使出全力,开始急速施射。
清军骑兵不得不顶着袭来的猛烈炮火与纷繁的箭雨,向对方的步阵快速冲去,每时每刻都有人中弹中箭,进而落马,甚至被后面的同伴的坐骑给活活踩死。
此时还轮不到鸟铳开火,直至目标冲进百步之内,随着象征全军鸟铳开火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倭军足轻部队才开始最为熟练的三段击!
檬古八旗里均有皇太鸡派驻的将领与校尉督阵指挥,在他们的带领下,骑兵自然是无所畏惧,冲得飞快,双方距离在急速缩短。
这直接导致倭军三段击中的最后一击,距离目标不过三十步左右!
在这种距离上,射击集群目标,命中率是相当之高的。
冲在最前面的整整一排檬古骑兵,几乎全被密集的铳弹给当场撂倒。
随后,足轻们开始不顾一切地往外投弹。
在同伴的帮忙下,负责掷弹的足轻平均不到三秒便可扔出一颗手榴弹。
战场上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与弹雨几乎呈遍地开花之态。
在倭军的层层阻击下,没等冲到目标近前,清军便损失了近一成骑兵。
只要能够冲乱对方的步阵,如此之大的损失自然也是值得的。
然而陷马坑、长矛、坦克的存在,让清军实现既定目标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防御最可怕的清军骑兵,每个足轻,不论弓箭手还是鸟铳手,一律携带一根长矛。
步阵周边被长矛给武装得就跟一头巨大的豪猪一般,掠食动物想要吃掉这头豪猪,那就必须付出血的代价才行。
倭军步兵克制清军的战术就是用炮火来迟滞对方的推进,短兵相接时凭借坦克、长矛、陷马坑,与对方进行拼死一搏。
以为倭军很怕近战?
那就大错特错了!
好恶斗狠,才是倭军,尤其是武士们的强项!
身上留下的每道伤疤,都是武士们引以为傲的荣耀!
清军想从两翼冲杀进倭军最前方三个军的侧翼,结果并不像想像的那般容易。
倭军位于中间位置的三个军,有两个开始迅速向侧方展开。
前后阵型从麻将的二条型,逐渐变成了字母V型,等于将清军骑兵的前部给半包围了。
与此同时,崛田正盛命令明军两队骑兵从侧翼冲杀清军骑兵的侧后方!
这叫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让你首尾不能兼顾!
檬古骑兵发挥了其最为擅自的战斗模式,即边冲锋边放箭!
换作以前,这招能够起到奇效,但今时不同往昔,倭军早已大量换装明式盔甲。
头盔能防箭,身甲也能防箭,脆弱的腿部倒是保护不到,但可以用盾牌啊!
在两军刀枪磕碰之前,清军损失了接近一成半的骑兵,而倭军的损失却微乎其微。
见到清军大队人马排山倒海一般的来袭,倭军上下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喜不自禁。
一个猎物价值二百两银子!
这便是他们心中的想法!
单纯而又务实!
倭军各处负责提振的武士高喊“忠勇无双、七生报国”的口号,足轻们随即跟着呐喊起来,全军士气高涨至顶点。
坦克之间的空隙都被长矛所填满,等檬古骑兵冲至近前,这才发现正面全无空间可供自己冲击。
唯有一个个在阳光的照耀下,先得善良无比的锋利长枪在等待着自己与坐骑送上门来!
倭军长枪足轻技术最好,力气最大的一个负责主刺,两个稍逊一筹的在旁负责补刺。
武士站在坦克上,专门负责把穿甲箭射进清军骑兵的脑门上。
等骑兵一死,而战马还在奔驰,正面的长枪足轻立刻用手里的武器顶住战马的颈部。
两边的足轻迅速刺入同一位置,争取尽快使战马毙命,起到紧急制动的效果。
坦克兵用装备的佛郎机发射霰弹在近距离开火,也能起到成片轰杀骑兵的作用。
以往清军可以用齐射冲阵的方式来冲垮明军步阵,甚至频繁取得大获全胜的结果。
但换作不怕死且想赚钱的倭军,这招就全然不起作用了,对方还很是欢迎。
清军冲得越起劲,倭军心里便越高兴。
要么活着赚到钱,要么死了拉个垫背的。
你有本事,就跟我同归于尽!
这就是倭军最为质朴的想法!
武士相当于军官,只要武士们不被歼灭甚至击退,那么足轻就全然没有先跑路的道理。
在奋勇争先的武士们的带领下,足轻自然也是无所畏惧,鸟铳、弓箭和手榴弹均能干掉不少猎物。
由于倭军士气高涨、战术得当、防御到位,能够冲进步阵里的清军骑兵少之又少。
三万六千檬古骑兵所发动的大冲锋,成功冲阵的不过两三千人而已。
数量看似不少,然而刚冲进来,便被蜂拥而至的足轻给合伙弄死了。
活上半分钟的檬古骑兵都是另类,想进一步往里冲杀就更不可能了。
要不是散装的不算钱,足轻们恨不得当场便将眼前的猎物跟瓜分掉,揣进自己兜里……
外面是三万六清军打正面两万与侧面两万,合计四万倭军,双方兵力相差无几。
实际上在佛郎机、迫击炮、手榴弹、弓箭、鸟铳、长枪、陷马坑的层层阻击下,清军根本冲不开倭军步阵的正面。
而清军的侧后方反却遭到了一万明军骑兵的反冲锋!
如此一来,后方能够冲阵的檬古骑兵不得不掉头迎战,免得人和马的屁股上都会被插箭!
战至半小时后,清军几乎变成了腹背受敌。
使得焦虑不已的多铎不断催促多尔衮继续投入兵力,以免让前方人马过于被动。
多尔衮还在考虑,因为对方的后阵,近半兵力尚未动用!
新投入战场的人马在被对方给包围了,这还得了?
五万骑兵冲不开对方的步阵不说,自己还得指望三顺王的人马帮自己突围?
这将是何等的可笑啊???
多尔衮有种隐约的预感,貌似与上次老铁山那里相类似。
可他不相信自己手握八万精锐,还打不过十余万蛮子与倭寇!
上次遭到重创,完全归咎于地形不利,加之对敌情不明所致。
此番敌军在平地上,完全没有地形优势,己方又是以逸待劳。
这还能输,那真是天不遂人意了!
事实胜于臆想!
看似己方骑兵再努力一番,便可冲开对方的步阵,可就差这一点,便与成功失之交臂。
步阵前已经堆积了大量的战马与骑兵的尸体,然而敌军的步阵即使出现过百十来个缺口,但就是无法被冲垮。
缺口不论大小,很快便会被步兵给填上。
可以看出,己方骑兵打得真是勇猛果敢,可对方的步兵之表现貌似也不差。
多尔衮早就知道对面是以倭军为主,但决计没想到倭军的战斗力是如此强悍。
死伤再多,也未显现出崩溃的迹象,就是跟己方的骑兵在死打硬拼。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必要投入无比宝贵的两白旗么?
那可是他们三兄弟的家底,一旦输光,就全完了!
就在多尔衮举棋不定之际,对方却开始向前线增兵了。
堀田正盛命令投入一个亲藩军、三个德川军、两个后备军,滩头阵地留给一个军看着就行了!
这个战术非常简单明了,就是借助敌我双方混战在一起的局面,趁机增兵,进而扩大战果。
清军想要继续增兵也可以,但必须承受更大的伤亡损失。
战场上变成了十三万倭军步兵、一万明军骑兵,反攻不到三万清军骑兵。
清军仍旧占据战场上的机动优势,而明倭联军则在火力、兵力、防护能力上占优。
担心己方损失过大,多尔衮不得不下令全线撤退,先后撤五里再说。
明军骑兵追了一里地就收手了,也是害怕陡增伤亡,必须保存实力。
倭军多半都是靠两条腿走路的,自然无法形成掩杀,也只能放任猎物自行跑路。
不过此番所取得的战果,已经让堀田正盛非常满意了。
待打扫过战场,并汇总上来之后,此番供击杀清军六千七百余人,折银超过百万两!
按照杀一伤三的标准计算,赚取的银子可逾二百万两之巨。
尽管要与明军骑兵分配这笔款子,但也足以让倭军上下感觉这趟算是没白来了。
倭军由于防御得当,阵亡不足五百人,受伤超过三千人。
明军骑兵因为奋勇冲杀,战殁达到七百人,几乎人人带伤。
继续打下去,倒是可以进一步扩大战果,但也势必会遭到清军的猛烈阻击。
在思考一番之后,堀田正盛便打算暂时歇兵,立足既得的地盘,不打算继续向锦州方向推进了。
不论是与松山上的守军取得联系,还是直接打通去往锦州的通道,堀田正盛都兴趣不大。
拿到如此丰硕的战果,已经可以回去交差了,尤其是在己方伤亡极小的情况下。
余下的两个月,明倭联军就住在海边,任由风吹日晒。
即使清军前来袭扰,也全当没瞧见,不再前进哪怕一步。
多尔衮不相信敌军会做如此打算,可是事实便是如此奇葩。
对方似乎并不急于给锦州解围,连向松山方向推进的打算都看不出来。
与此同时,先后传来旅顺、金州卫、复州卫、盖州卫遇袭的消息。
多尔衮与皇太鸡都明白,这是蛮明所采取的双管齐下之策,以便让大清难以顾及。
这些要地不能不救,皇太鸡便将遭受不小损失的豪格所部撤下,命其火速前往半岛救援。
等豪格率部抵达盖州卫等地,发现明军早已溜之大吉。
人和牲畜都没给他剩下,所到之处,几乎片瓦不留!
海面上倒是出现过不少明军战舰,但豪格对其也没有任何办法。
靠近海边,反而还会遭到明军战舰的炮击,恨得豪格咬牙切齿也没辙。
自己是陆上猛虎,对方却是海上蛟龙!
你能奈我如何啊???
    喜欢明末黑太子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末黑太子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1/11594/196151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1/11594/196151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