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386章 不同情况

第1386章 不同情况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清酋长国和哥萨克酋长国得到大量优质战马的原因很有趣,那就是素来重视骑兵部队建设的奥斯曼帝国。在诸多将领尝到机械化的甜头之后,便纷纷向苏丹陛下进言,大力赞颂装甲车辆给部队带来的突击能力。骑兵打不过坦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易卜拉辛就算不懂统兵作战,在看过明帝国送来的战争纪实影片和两军的联合演练之后,也明白个大概了。最重要的一点,本国完全不缺油田,更不缺炼化工厂,在一些地方,原油甚至比过滤后的纯净水还便宜。可以说放眼全世界,奥斯曼帝国的陆军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这点连明帝国的皇帝都明确承认过不止一次。制约一个国家装甲部队发展的首要因素不是装甲车辆,而是燃料!前者哪怕本国不能生产,也可以全部从国外进口。后者要是也进口,那算上珉生方面的消耗,就能给财务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了。而奥斯曼帝国的情况刚好相反,燃料不但能换取各种各样的国外商品,还能换购部队所需的一切武器装备。明帝国是世界上国力、军力、科技等方面均最为厉害的国家,只要明帝国皇帝点头,从战列舰到步枪,奥斯曼帝国都可以用燃料换购到。可以说帝国最为精锐的禁卫军从头到脚,大部分都是进口货,因为帝国高层认为明帝国的武器装备质量更让人放心。总不能因为炮弹是哑弹,坦克发动机经常爆缸,飞机机身脆弱,而让士气高昂的禁卫军吃败仗吧?在换装之后,所有禁卫军旅级作战单位都实现了机械化。每个装甲旅拥有三百六十辆坦克、三百六十辆履带式装甲车、一百二十辆履带式自行高炮、七十二门重炮,外加两百辆越野车、五百辆皮卡和五百辆重型卡车。光是看账面上的这些装甲车辆,就可以想象一个装甲旅在作战的时候,每天需要消耗的燃料会是何等的惊人了!这样的装甲旅,奥斯曼陆军编有三个,列装一百二十辆坦克、其他作战车辆没少多少的机械化步兵旅有十七个。别说装备的那些武器,光是这二十个旅每年消耗的燃料就让一般国家吃不消了,除非不经常参加演练,在原地待命。在当今世界,达到同样标准的装甲旅,明帝国陆军有十个(五个部署在西部总督区),法兰西帝国有三个(均部署在本土)、印加帝国与波斯王国均有两个。要不是尼日利亚的油田得到了开发,欧皇路易十四也吃不消这样烧钱又烧油的作战单位,尽管打仗的时候的确好用。想荷兰、瑞典、威尼斯这种有些钱的贫油国,其陆军只编有机步旅,纯装甲旅一个没有,只能在战时按照需要再行拼凑出来。至于泡菜、倭国、暹罗、瑞士等国,连养活机步旅都成问题,装甲旅或称坦克旅就只能在梦里出现了……为了方便向西部总督区输送燃料,昊菁皇帝之前已经将普洛耶什蒂油田的位置告诉了易卜拉辛。巴库和格罗兹尼油田倒是也能开采,也已经开采了,但距离战区有点远,而且仍然与需要先走陆路,然后转为海运,最后再倒腾成河运。有这麻烦事,还不如直接从科威特装船就完事了,故而开发普洛耶什蒂油田是非常有必要的。昊菁皇帝也没有多要,只要求得到百分之二十的油田股份,这让易卜拉辛受宠若惊。老朋友没有半劈股份的话,就意味着自己能赚到一大笔钱了,当然乐得手舞足蹈。这都是鉴于奥斯曼方面在上次战争中出力很大的缘故,这次也要用到人家。不能光让驴拉磨,不给驴吃草,起码要在战前给盟友注入一针强心剂才行。开发普洛耶什蒂油田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地已经成为了酋长国的地盘。在油田正式被开采之前,酋长国必须全部迁走。因为当时有言在先,苏丹陛下庇护了诸多归降之人,这些人的落脚点都是仁慈的苏丹陛下借给他们的,下面的资源还归苏丹陛下所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反悔。归降的所有人也不敢反悔,因为反悔的代价所有人都一清二楚。留在奥斯曼境内,好歹也能苟活下去,一旦激怒了苏丹,他们就要被交给野蛮残暴的明人了!更何况在没有飞机与坦克的情况下,别说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明军,他们连奥斯曼军队都无法战胜,不然也不会寄人篱下了。或许现在神圣罗马帝国敢收留他们,但在当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敢这么做,那就意味着公然与明帝国为敌了!现在再去投靠,岂不是等着被明军暴打一顿么?酋长们也不是野人,每天都看报纸,时常还能看到近期上市的电影。很容易了解到当下的欧洲局势与世界形势,大家都知道明帝国的实力在不断攀升。以前明帝国的实力就足够强大了,悲剧的是,如今明帝国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了!能说什么呢?只能一声叹息!连清酋长国高层也被提醒,今后绝对不能与明帝国交恶,连“蛮明”与“蛮子”这两个词都不能出现。奥斯曼帝国与明帝国一直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之前就已经结为军事同盟,双方更是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明帝国虽说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步工业化,但其工业化进程还在持续,其过程也需要大量的石油炼化产品。可是说明帝国的经济发展越迅速,百姓生活水平越高,保有的汽车数量就越多,对进口奥斯曼的成品油的依赖性也就越强。反之,奥斯曼帝国想要发展自身的工业,完成军事现代化建设,击败宿敌神圣罗马帝国,也离不开明帝国的大力支持。除了猪肉之外,两国在诸多方面都均有极强的互补性,而且凭借双方元首的私人关系,发生矛盾与冲突的几率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破坏奥明关系的企图与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直白地说,奥明贸易额高达上亿银币,谁敢从中作梗,谁就必须得被弄死!如果有人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无法转换思维,不愿意接受现实。那么他就活在过去好了,现实世界是属于苏丹陛下的!原来生活在普洛耶什蒂地区的东清人,全部迁往匈牙利定居。那里的草原更适合放牧,为了展现自己的慷慨与仁慈,易卜拉辛也允许按照原酋长国面积一点五倍的待遇进行换算。同时,补偿给于米特·弘历酋长一百门机炮、五千支冲锋枪、五万支栓动步枪、一万匹上等战马、一百万颗手榴弹。税费上面没有被减免,因为所有归降的酋长国都完全不需要上税。在将普洛耶什蒂地区的草场与耕地压榨得差不多之后,弘历也乐意在得到一大笔好处之后,带着手下搬到匈牙利去。匈牙利东南部是一片大平原,作为落脚点最合适不过了,而且鉴于对方的积极配合,易卜拉辛还赏给弘历五十万银币,作为其搬家费。该地区的北部包括军事重镇布达佩斯,那是肯定不能让给弘历的,但东南部地区,都可以作为东清酋长国的地盘。按照兵种上的分工,今后帝国将不再以发展骑兵为重点,骑兵部队以清军骑兵为主,辅以马穆鲁克骑兵与哥萨克骑兵。步兵以汉军部队为主,辅以罗刹步兵和来自其他地区的步兵。易卜拉辛粗略地研究过罗马帝国覆灭的原因,也就不会再重蹈其覆辙。将精锐的禁卫军全部整编成装甲部队,嫡系部队全部实现机械化,炮兵部队更是如此。同时只能由来自心腹地区的官兵掌握海空军,这样就能确保今后能够压制住那些酋长国了。这么安排的好处就是,哪怕在第二次讨伐神圣罗马帝国的行动中,损失掉大部分骑兵和步兵,对帝国本身并没有多大伤害,那都是酋长国自己的事情。反之,帝国可以联手盟友一起消灭这个宿敌,永诀后患,那些出兵的酋长国还能从中受益,通过劫掠的方式得到大量的财富和物资。换成自己的那位老朋友,就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两国的情况下不同。明帝国的总人口虽然超过四亿,然而明人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十,绝大部分都是奴隶矿工和自由矿工,根本不可能获得跟明人百姓一样的权利。或许很多明人在一些问题上,自己与自己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对待其他肤色的人口上,几乎所有明人的态度都是惊人的一致。或许白人女子还能凭借身材与美貌为自己换得不错的生活,但那些黑人以及从东南亚和其他地方来到明帝国的黑人,就只能生活在底层了。请注意,明帝国的底层并不是明六六闪读 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1/11594/246054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1/11594/246054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