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铜驼烟雨 > 第9章 张天师的茶

第9章 张天师的茶

推荐阅读:剑道丹尊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四合院之赤脚医生星河战役2之卡朋纪重生药王九星神龙诀重生日常修仙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绝世医圣他比我懂宝可梦

    已近薄暮,如锦的晚霞织红了半壁苍穹,平春城外的南北两座吊桥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拉起,厚重的城门也随之关闭,暂时地将城中的一切与外界分割开来,形成了一座封闭的城。
    东阳大街上没有了白日里的喧闹,各式的酒肆商铺都闭了店门,上了窗板。路上的行人也少了许多,剩下的也都加紧了步伐,向各自的归宿奔去。
    宵禁,这个自商周时期便有的制度,直到本朝依旧在延续着。这一制度固然有着农耕社会的特殊性,但在防卫敌袭与治安上确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令出惟行,没有人会去违背,虽然李峻很是不习惯,但也只能无奈地留在了家中。城中的这个家是以前便有的,现在的李峻却是第一次来,虽然有些记忆,但多少还是陌生了些。
    这是一套不大的院落,由两间正房、两间厢房组成,一座天井居于其中,天井前那砖砌的照壁正对着院门,灰白的色彩显得古朴厚重。
    在天井东南角处长有一颗榆树,树木应是有了年头,粗大的树干笔直挺拔,如巨伞般的树冠高高地超出了屋顶,罩住了天井所露出来的方寸天空。
    此刻,李峻与郭诵正坐在天井中的石桌旁,桌面上有一个不大的陶泥炉,炉中的炭火正旺,将其上方敞口陶罐里的水烧得滚沸。
    见水烧开,李峻用一柄木勺舀了水盛在了两只碗中,随后又从腰间取下一个香囊,倒出几片东西分别放在了碗里,将其中的一碗推给了郭诵。
    郭诵看着李峻的动作,感觉有些奇怪,好奇地问道:“二郎,你刚才放的是什么呀?大热天的喝这沸水也就罢了,怎么还放香料呀?”
    “是黄芪,增强免疫力的。”李峻随口回了一句后,低头吹着自己身前碗里的水,切成薄片的黄芪在水中旋转着,慢慢地沉到了碗底。
    在这个时代,想要喝点茶是很难的,并不是说没有茶,而是在制茶工艺与泡制茶汤的手法上和后世完全不同。李峻曾尝试地喝过两次,那种调和出来的味道让他难以接受,最终还是放弃了。
    中草药在这里是很常见的,而且多数都是野生采摘,药性比后世人工培育的要好上许多。由此,所谓的药茶也就成了李峻的最佳选择。
    “什么…免…什么力?”最近,李峻偶尔会说出几句郭诵听不懂的话,但郭诵只当是李峻受伤后的余症,并不在意。
    李峻抬眼望了望郭诵,笑着说道:“是免疫力,这是玄学上的说法。”说着,他下巴点了点碗,继续说道:“这也不是什么香料,是黄芪,补中益气,泡水喝对身体好。”
    郭诵闻言,哑然失笑,望着自己碗中的黄芪道:“从没见谁香囊里放药材的,你这病真是邪门,好了好了竟通了玄学一门。”
    待药茶凉了一些后,郭诵喝了一口,问道:“二郎,你要去京都吗?”
    李峻也喝着水,但低下来的头却慢慢地摇了一下。
    李峻已经把书信的事情告诉了郭诵,关于李澈,他也从记忆中找到了,应是自己的本家叔叔,正是送他入京才被梁王司马肜所赏识,随后所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才有了现在的自己。
    这段时间,他已经清楚了自己所在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书写在历史中的,这个时代也是人性最为残暴的,后世称之为西晋末年。
    历史是人书写的,也应算作一种记忆。记忆这东西多数都是真实的,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就像有的人在回忆的时候,如果加上了好像一词,那这段记忆就不能算作是准确的了。
    李峻不知道自己曾经了解的历史知识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出现偏差的。但无论怎样偏差,他都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朝代,将会是一个极其恶劣的环境。
    在这里,无论是帝王还是庶民,活着都将会是一个奢侈的想法,人性的泯灭将会摧毁一切的礼法底线,让这个世界变得黑暗无比。
    在西晋末年,人也将不再是人,吃人的人是什么?李峻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会看见的。
    李峻知道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原因是什么,所以他不会到京都洛阳,到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地方。
    他有些自己的想法,也想让这些想法实施起来。他并不想改变什么,也觉得自己根本无力去改变什么,他只是想让自己能存活下来,让对面这个少年人以及那些已经成为家人的人活下来。
    郭诵见李峻摇了头,便也不再问了。他的心中是有些抱负的,但他觉得自己的这些抱负离不开二郎,既然二郎不去,自己也就不去了。郭诵如此想着,心底的那点悸动也就消散了。
    夜色如水,月上中空,幽幽的天井中,两个年轻人闲聊至了深夜。
    泥炉中的炭火忽暗忽明,一阵夜风吹过,带起了炉中的点点星火,一霎那的璀璨后,便化作了一抹尘埃消失在了夜空中。
    鲁公坊,位于城北的檐马台处,那里的地势坑洼不平且多山石,道路也不易行走,居于此的多是城中平民。
    李峻对于这里多少有些印象,他从记忆中知道自己以往是常来的,与鲁公坊的鲁胜也是相熟的。
    对于鲁胜,李峻知道他是一名匠人,其手下更有不少巧手之辈,但对于鲁胜是否是墨学传人,又是否是墨家钜子的这一问题,他找不到印象,想来这身体的主人过去应该也是不知晓的。
    走了一段坡路后,一大片的平地出现在了李峻与郭诵的面前。望着眼前的一切,郭诵感叹道:“这地方又扩大了许多,定是鲁先生与坊中的匠人们平整的。”
    李峻也是点头道:“应该是的,那边新建了房舍,许是又有人搬过来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工坊旁的一处院门前,那是鲁胜居住的院子,郭诵正欲叩门,一名褐衣男子走了过来,挡住了他们。
    “两位请留步,家师正在会客,两位若是想打造什么器物,请随我到工坊中便是。”褐衣男子虽然挡下了他们,但言语上确是非常得客气。
    郭诵望了一眼褐衣男子,发现并不熟识,便笑着问道:“这位大哥,麻烦你通告一下鲁先生,就说坪乡的李峻和郭诵前来拜访,我们与鲁先生是旧识。”
    见褐衣男子神情犹豫,郭诵又开口道:“天行大哥不在吗?我们也是相识的。”
    郭诵口中的天行大哥名唤黎天行,素日里都是紧随在鲁胜的身侧,那日救下李峻的时候,那只钢弩便是他射出的。
    见郭诵提及黎天行,褐衣男子放松了一些戒备,口中说道:“黎师兄出远门了,请两位稍等,我这便去禀告家师。”说完,便开门进了院子。
    等了片刻,一阵笑声从门后传来,随之院门大开,一身褐衣布服的鲁胜走了出来。
    不等鲁胜说话,李峻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鲁先生,世回叨扰了,世回此次前来,是为谢先生的救命之恩,请先生受世回一礼。”说着,他便做长揖以致谢,郭诵也随同一起,长揖至地。
    鲁胜望着身前执礼的两个年轻人,点头笑了笑,随后上前扶起了二人,笑道:“严重了,谈不上什么救命之恩,只是做了应做之事罢了。明亭侯、郭家小哥,老夫与你们是故友,要是如此的话,就有些见外了,来,随老夫进内院说话。”说着,他便将李峻与郭诵二人向院中引。
    李峻再次施礼道:“听闻先生今日有客,我与郭诵便不在叨扰,明日我们再来。”
    鲁胜摆了摆手,笑道:“无妨,那位也是老夫的旧友,大家既然都是相知之人,一同烹茶论话有何不妥,走吧,随我来。”说罢,便引着两人走进了庭院。
    鲁胜所居的庭院有些规模,院中屋舍有八九间之多,除了一间正房外其余的皆沿着院墙依次而建。房角墙边,多有矮木短株的茂盛花草,不时地有几只肥鸡从花草间飞跃,随后又到某处啄虫去了。
    院子里有一眼泉井,泉水浅浅地高出井沿几分,汇成了潺潺的小流儿,淌进了一旁的水池中,几尾金鳞正在池水中游动着,拨动了层层的水纹。
    庭院的中央有一座八角草亭,草亭中铺有木板与芦席,芦席之上放有一张方桌,一些烹茶的器具正摆放在桌面上,。
    这里的一切是那样地简朴,却又显得极其地闲情逸致,悠悠白云下,熙攘尘世间,宛如一处隐世之所。
    远远地,李峻便看到草亭中有一名老者正在烹茶,那名老者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停下了手中的忙碌,凝神望向了这边。
    经鲁胜引荐后,李峻知晓了眼前这名老者的身份,也引起了他对这名叫张椒张天师的好奇。
    五斗米道是早起道教的一派,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川蜀鹤鸣山一地开坛施法,创立了此道。又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为五斗米道,后道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
    道教的发展在后世并不显著,除了其教义的局限性外也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着不小的关系,化仙成神、降妖除魔的功法在后世人的眼中已然成为了笑谈。
    李峻对于道教以及五斗米道知之甚少,若算是他知晓的,也无非是老子的那本道德经了。
    眼前的这位老者须发皆白,身形消瘦,但精神却是极为地矍铄,双眼之中目光清澈如水,淡平无风,薄锦的银白道服一尘不染,如雪的须发随风而动,正是一副仙风道骨之相。
    “晚辈李峻李世回,拜见张仙人。”
    李峻诚挚地躬身施礼。这并不是因为他对道教的向往,而仅仅是对于一名老人的尊敬。
    “李世回,世回?”
    张椒微笑地点头说着,随后眼中精光突显,又转瞬即逝,口中继续道:“今生不知今生事,偏向后世问前程。世回,哈哈,小友的这字真是有些意境呀!”
    听着张天师口中的话,李峻不禁地心动了一下,随即也是笑着回道:“天师夸奖了,名字乃是父母所命,不过俗尘之中一个记号罢了。”
    “噢,一个记号?”
    张椒转头对一旁的鲁胜道:“叔时呀,你这个小友心境不错,难怪得你不绝口地称赞。”
    鲁胜也是笑着说道:“天师所言极是,世回小友与老夫算是忘年交了,他为贵时不嫌老夫贫贱,老夫也自当他为挚友。”
    这时,炉上的水已是沸腾,天师张椒从身侧的一个罐中取出了些许的茶来,分别投入到在四盏青瓷茶碗中,随后又用木勺在四个茶碗中分别倒入了沸水。
    李峻看着张椒所做的一切,心中惊讶不已。
    那茶李峻看得清楚,应该是经过烘炒过的。那青瓷虽说比不得后世瓷器的精细,但那釉色却是天青一般幽淡隽秀。这些东西似乎都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但又真实地出现在了眼前。
    但只是一瞬间,他觉得似乎是自己错了。
    自己所认为的不应该,那是因为在所知的历史知识中,关于这些技法,这个时代并没有记载,可没有记载,并不意味就不存在。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东西流传了下来,延续至现代。更有数不尽的技法,深埋在了岁月的流沙中,为后世所不知。
    张椒似乎看出了李峻的心思,朗声地笑道:“世回小友,莫不是对我这茶与器具感兴趣?”
    李峻捧起茶盏,轻尝了一口,那种熟悉的茶香与甘甜再次充斥在了嘴里,弥漫于喉间。
    待茶水入腹后,李峻轻舒了一口气,抬头笑望着张椒道:“张仙人的茶确实是琼浆玉液,这等器具也非是凡品,世回今日能得以品尝,得以观赏,福报之极矣。”
    “哈哈哈。”张椒仰头朗声大笑,雪白的长须随风飘逸。
    笑罢,张椒一捋长须,开心地说道:“若是他人说这是琼浆玉液,仙人之物,我也就只是听听罢了,但听世回小友也是如此说,本天师还真是高兴的很呀!”
    李峻脸上的笑僵了一下,随后轻声问道:“仙人,您为何如此说?”
    “是呀,天师为何这般说呢?”鲁胜的心中也是奇怪,随声问道。
    张椒饮了一口茶,轻轻地摇了一下头,口中说道:“老夫修道已近百年,世间万千事物于心中亦不过流云过眼。世人称老夫天师、仙人,但在老夫的心中,这正如小友所说的那样,一个记号而已。凡人也好,神仙也罢,不过都是在这凡尘走上一遭。见多了,就见惯了,心不起波澜也就算是入道了。”
    张椒说着话,抬眼看向了李峻,继续道:“今日,在叔时这庐中见到世回小友,本是寻常事,但老夫的心中却是不由地起了心潮。这是奇事,也是老夫入道以来从未有的事情。”
    老人将口中的话停了停,望了望看向自己的三人,笑道:“这茶与器皿确实花费了老夫不少的心思,但也不过是取天然之本,复万物之初而已,若说出奇,也只是长于世物。但老夫有一种心觉,这些物什在小友的眼中不过是寻常之物,并无出奇之处,而小友适才所说的话,在老夫看来也只是赞赏罢了。你们问老夫为什么如此说,老夫也说不出缘由来,或许这就是道之妙处吧。”
    见张椒如此说,鲁胜复杂地望了李峻一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端茶自饮起来。
    郭诵对于张椒的话不太理解,对于张椒的茶也没有觉得好在哪里。饮了几口茶后,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向鲁胜问道:“先生,您这院子里好像清静了许多,似乎少了几个人。”
    鲁胜放下手中的青瓷盏,笑着回道:“是呀,天行带了几个人到京都了,长沙王那边有些事情需要他们。”说到这,他转头看向李峻,笑道:“世回没接到京都的信吗?”
    李峻见鲁胜问出这话,心中也就自然明白了几分。
    他先是向鲁胜拱手执礼,随后开口道:“书信已经收到了。但世回觉得,这些年来,家母一直都在为我担惊受怕,实属大不孝。如今已去官职,留在家中,便不敢也不愿再让母亲担忧,因此也就想留在母亲的身边,以尽孝道,弥补以往的过失。”
    鲁胜闻言,微微地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京都,是非之地,不去也好。”张椒轻笑了一声,开口说了一句。
    李峻笑望向张椒,示意赞同。又见鲁胜理解了自己,也就放下心来,随口问道:“先生,刚才在院门前,见有警戒之人,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鲁胜摆了一下手,不在意地说道:“想来是吴畿听到了什么风声,这几日多来烦扰,弟子们也就起了戒心罢了。”
    李峻闻言,歉意地说道:“都是世回连累了先生,若是他逼的紧了,先生可到我李家庄中,便是贵弟子一同前往也是住的下。”
    鲁胜与张椒对望了一眼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与人相交,贵在心通。
    在这个名为衡庐的庭院中,两个年轻人与两名知天通理的老人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待到日偏西山之际,李峻与郭诵辞别了两位老人,出了院门向来路走去。
    望着远去的背影,鲁胜对着张椒轻声地问道:“天师,您真的看不出来吗?”
    张椒摇了摇头,但依旧笑容留在脸上。
    片刻后,他回道:“叔时呀,你墨家一门讲兼爱、非攻,救万人而不博名,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如今这天下将乱,众生万苦,终要有人来平这乱、除这苦。我虽然看不出什么,也救不得这凡尘众生,但他或许可以。”
    说着,老人望着鲁胜,微笑着继续道:“你可助他,你墨家可助他。”
    鲁胜没有答话,只是将目光望向了远处。在那里,马蹄带起了阵阵烟尘,透过那昏黄的尘雾,如火的晚霞已然映红了半壁苍穹。
    入夜,依旧是那座宅院,依旧是那座天井,也依旧是那两个年轻人,什么都没有变,惟一变的只有他们手中的茶,药茶变成了真正的清茶。
    这个夜,他们谈了很多关于神仙的事,也仰望星空说了九天之外的事,那是真实也是玄幻的事。
    一轮明月斜挂在天幕之上,如银似水的月华透过榆树的枝叶照在了天井中,将小院里的石板地面上洒满了点点光影,这个夜晚是宁静的,也是安逸的。
    但是,在同一轮的明月下,与平春城相隔千里之外的某地,此时却烽烟正起,杀戮兴浓,鲜血与哀嚎正在那片富饶的土地上挥写下惨烈的一幕。喜欢铜驼烟雨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铜驼烟雨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3/13382/90483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3/13382/904834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