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基地崛起 > 第1425章 科考制度的利弊

第1425章 科考制度的利弊

推荐阅读:大博学者的二次元空之壁垒2最强雄狮封神之清平游记西门仙族名侦探世界的武者不灭武尊剑道第一仙反派就很无敌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三日后,江陵城中。
“快走啊管家,你看前面好热闹,咱们快去看看啊。”
激动地来回在各个小摊中徘徊,苏沐晴无比兴奋地挥手。
凌冽无奈地挠挠头,对这种情况却有些无可奈何。
大约昨天中午。
他和苏沐晴便沿着襄江抵达了江陵城中。
且到地方后,凌冽迅速到各家各户进行巡查走访,想要看看这江陵城中有没有暗藏什么猫腻。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
比起假货横行的南阳,江陵的情况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百姓安居乐业,官府兢兢业业。
整个江陵和谐一片,几乎听不到有任何人对官府有任何怨言。
且在当地知郡的治理下。
江陵城内如今不仅拥有大量的风月场所,还大肆推崇地摊文化。
百姓们无需支付昂贵的店面费用。
只需要一辆板车,一块街角。
他们就能随意贩卖各种货物。
前提是每日贩卖完货物后,他们需要将所占地界打扫干净。
除此之外。
官府除了正常收缴商税以外,不允许收缴任何地皮杂税。
虽说这样做会导致桃源村支持开设的商铺利润骤减。
但鉴于它便民利民,凌冽少赚点钱也无所谓。
反正国库的钱,赚再多最后也是反馈到百姓身上。
横竖都是给,利用地摊把钱分摊到百姓手中怎么了?
“陈到啊,回头去告诉村长,让他可以适当将杂货铺的东西低价卖给百姓们去销售,别给太多,不然会破坏市场平衡,卖衣店和蛋糕店也不要动。
那两个属于市场巨鳄,一旦进来其他地摊商就都别活了。
现在这样挺好。
大家各赚各家钱,谁也不耽误。”
走在路上,凌冽正仔细交代部分便民政策。
熟料前面的苏沐晴突然转过身,向他挥手说:“管家快来!这有糖人,咱们买个糖人好不好?好不好?”
“好啊,老板!帮忙粘两个牛郎织女。”
示意小贩给他俩粘一对情侣,凌冽等糖人到手后。
从怀中掏出一块银锭,轻轻放到桌上道:“不用找了。”
“呦!谢谢大爷!您可真是个好人嘞。”
惶恐地将元宝放到嘴里咬了咬,糖匠刚出摊就赚到个银锭。
心情自然无比舒畅。
而凌冽和苏沐晴则继续向前走走逛逛。
身后的陈到则低调地跟随二人。
看似平静如水。
实际右手始终都揣在怀中。
生怕碰到个什么意外情况时,自己能第一时间抽出腰刀。
“诶管家你看,前面好像在举办科考呢!咱们去当考官怎么样?正好我好久都没去桃源军校上课了,都快忘记要讲什么内容了。”
突然发现前面有人正在酒楼中举行科举考试。
苏沐晴迅速牵着凌冽闯入其中。
等进来后,二人才发现。
这里并不是专门为进入大学选拔人才的入门考试。
而是为争夺那场考试入场券特地准备的先遣考。
其用意就是从众多学子中选拔出能够有能力通过入门考试,然后进入到桃源联合大学进行学习深造的人才。
“诶大伯,这些人都是来参加先遣考的吗?人数看起来不少啊。”
主动跟酒楼外围观的人们搭话,凌冽好奇询问。
老汉大笑几声,答复说:“可不是嘞!都是朝廷的恩赏啊,开放学堂、免费教书,让许多娃儿都有学上,有字认嘞!我是个木匠,就期盼着娃儿能好好念书,争取考上个功名后。
从汴京回来能当个地方官嘞。”
“那老伯,这那么多孩子,有多少人为了考试过关读书啊?他们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吗?”
已经听出其中味道有些不对,凌冽继续问。
事实证明。
他的预感是正确的。
老汉听到询问,先是思考一番。
紧接毫不犹豫道:“当然,许多穷苦人家就等着孩子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没呢!
至于人数怎么也得有四五万人吧!且官府为了能加大通过考试的人数,还特地找来许多汴京学子回来教书授课,专门就讲他们在考试时遇到的考题。
还别说,咱娃读了那些考题后,果然变聪明了!
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嘞。”
“唉!真是百密一疏啊!谢谢老伯,打扰了。”
悔恨自己没能早点察觉到这些漏洞,凌冽回到苏沐晴身边。
后者见他脸色有些不对。
连忙伸出手绢替他擦汗道:“凌冽,怎么了?不就是个考试吗?为何突然脸色变得如此之差?”
“沐晴你不知道,这事都怪我!其实我早就知道应试教育会变成这样,可一不留神,居然还是让它发展起来规模,真是悔不当初啊!”
垂头丧气地低下脑袋。
或许别人不知道应试教育会有什么危害。
可凌冽是从那种填鸭式教育中经历过来的。
他很清楚!
这玩意就是个毒瘤!
桃源村为什么设立高考?
那是因为凌冽要从万千学子中选拔出人才来为朝廷和百姓服务。
可应试教育却用类似于填鸭的方式将许多普通人强行提拔到那座高位!
这是好,也是不好!
好的地方在于它能让穷苦人家的孩子通过努力就能逆袭人生。
只要他们埋头苦读,通过考试。
经过大学进阶培养后,从今往后就是康庄大道,富贵荣华。
可它不好的地方在于。
所有人都来考试了!
有些人的命运本来不属于这条道路。
但影视教育却硬生生将他们抬到这条道路之中。
举个例子。
就拿刚刚那位老伯的孩子来说。
他是木匠。
正常来讲。
孩子在接受完基础教育(认字、算数)后,肯定会子承父业,接过饭碗成为一个同样优秀的木匠。
但应试教育却把一个未来优秀的木匠变成了吏官!
人家本来可以靠做木匠发家致富。
到头来却把那么一个孩子变成治理政务的吏官。
而这种方式只要发展下去!
未来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拥有大学文凭却干着不对口工作的百姓。
不要问凌冽怎么知道的。
他就是从那个社会过来的!
有句话说得好。
量变终将发生质变。
    喜欢三国之基地崛起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三国之基地崛起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3/13652/204974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3/13652/204974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