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推荐阅读: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天域丹尊星辰之主万神主宰混沌天帝诀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寒门崛起九龙归一诀寒门宰相

    三洞观自开皇年间建立以来,一直是一座女冠观,贞观二十二年取代本来在此的道士观自崇义坊搬迁至此,因为坐落于醴泉坊交通便利,一向是贵族夫人娘子们的上香所在,常年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
    陆澄与陈广景昇到三洞观门口的时候,已经有好些马车早已停在门口了。今天是个晴天,一扫昨日的阴沉天气,于是也有不少人前来上香。陆澄本有些迟疑,但眼见不止娘子,也有不少郎君进门,顿时也放心了不少,一进到观中,便见好几位女冠身着黄衣配冠帻在其间走动,陆澄想起小时候与父母闹了别扭就叫嚷着要出家做女冠,而今想来,岂非世事难料?
    一旁的陈广景昇两个见陆澄神游天外的样子也不敢打扰,于是三人在进门不远处仿佛被定住一样不动,在人来人往之中显得格外突兀。
    “听闻张道济张公的娘子在此间修道,若是你我行卷能获得张公点评,或许对你我今年科考大有裨益。”
    “可是我听闻眼下张公远在岭南,圣人甚是不喜,张公文采卓然不假,若是触怒了圣人,岂非得不偿失?”
    “你这就是糊涂了,满朝文武谁不敬仰张公文采?此刻他虽不得志,你且看着吧,日后必得起复。圣人虽然高寿,但彭祖毕竟也只是传说罢了。最后这天下,还不是回到太子这里?”
    两个士子说着话自陆澄身边走过,她这才猛然从回忆中回过神来。陆澄摇摇头,将驳杂的心绪甩出脑外,这才大踏步地向里走去,陈广景昇两个赶紧跟上。
    三洞观观主是位中年女子,法号静极,她脸上已有风霜,但举手投足间却隐约显现从前出自高门大户的良好修养来,而今年纪渐长,身上的气质倒是令人望而生畏。
    听说了陆澄等人的来意,沉吟片刻道:“我观中皆是女冠,陆县尉与这几位都是男子,恐怕不是很方便,若是县尉信得过贫道,贫道可令弟子检查其他女冠,再由贫道检查诸位弟子,陆县尉觉得可否?”
    陆澄虽然觉得隔了一手终是不美,但确实男子身份略有尴尬,于是当下并无异议。静极真人将陆澄等人请到一间会客室,这便安排查验去了。陈广在一旁有些忧心:“万一这位真人骗我们可怎么办?”
    陆澄道:“拐卖人口是重罪,真人没道理为了包庇一人而陷整个女冠观于不利的境地,况且究竟是不是拐卖人口还未可知,我主要是担心。”陆澄话说到一半,就没有下文了。陈广等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县尉还有什么顾虑?”
    陆澄摇头道:“我只怕,事关贵人。”
    景昇在一旁自告奋勇道:“县尉若是忧虑真人因为这种原因瞒咱们,不如属下前去打探一番。”
    陆澄失笑:“这倒不必,观中毕竟女眷众多,若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而不美。我看真人看着磊落坦荡,不似投机钻营之人,且等着吧。”
    陆澄走到窗前,眼见外面积雪已散,露出湿漉漉的地面来,窗外几棵桃树已经开出小小的花苞,一扫之前的凛冽之气,一时看出了神。他们并没有等太久,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静极真人检查了观中七十四名女冠,除有一人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无一人符合陆澄所要寻找的特征,而且那名失踪的女冠已经三十多岁了,更是不符合条件。
    陆澄沉吟道:“因为此事发生时间已久,不知自长安三年年初至今,观中是否有人离开?”
    “自去年年初至今,观中倒是新来了不少女冠,至于离开,倒是不曾,除非那人并非女冠,只是在我冠临时居住的居士。”
    陆澄心中叹息,面上不显:“不知真人可有名单?贵观所居的居士们有多少是长安三年正月到三月间在观中修行的呢?是否还有居士依旧居住在此?”
    静极真人看着陆澄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不由失笑:“陆县尉莫急,贫道已命弟子整理名单去了。不过观中居士也多为娘子,且都是达官显宦家眷,贸然检查实在失礼,不知陆县尉可有公文在身上?这样也好解释。”
    陆澄拱手道:“多谢真人提醒,公文在这里,如果真人同意,澄愿与真人同往,当面解释清楚,若是娘子夫人们觉得莽撞,一切都应由澄负责,断不叫真人为难。”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女冠有些慌慌张张地跑来,走到静极真人前又努力压抑住自己的慌张,只行礼道:“观主。”
    静极真人微微皱了皱眉,开口道:“何事如此慌张?没看到这里有贵客?”
    那女冠连连点头,声音仍在发抖:“禀观主,元华真人,元华真人她...”
    这元华真人便是刚才没有找到人的,陆澄不由跟着凝神细听,却听静极真人训斥道:“元华怎么了?为什么支支吾吾的?”
    那女冠心一横,说道:“元华真人她,投井自杀了!”
    “什么?”静极真人惊讶地问道,叹了一口气,回身看向陆澄道:“看来此时我们确有事情麻烦你了。”
    陆澄没想到还会突发案件,此地虽不属于她管辖,但却因为事物相关,可以跟着去看看,等她与静极真人被那女冠领着到了案发地,她一眼竟先看到的是刚才进观时碰到的两个士子。
    原来那两人本打算走走张道济夫人的门路投递行卷,但那夫人根本不收,更不要说张道济本人远在岭南,也不可能给他们推荐,两个人本就是来碰碰运气,如今这个结局也算在他们的预料之内。
    走得累了,就在观中一口井旁休息一下,正好其中一个士子有点渴了,就想着喝点水,于是想从井中打了一桶水上来,结果水桶放下去,总是半天提不上来什么,感觉底下有东西的样子,废了半天劲终于打上来一桶水,正要喝的时候,却发现里面有一顶逍遥巾,上面还有血迹。
    俩人吓坏了,赶紧来叫人,有水性好又胆大的香客下去一看,果然人死在下面,已经被水泡的有些发肿了。陆澄忙叫静极真人找些白布将尸体盖住,又命陈广景昇组织秩序,防止看热闹的人破坏可能的线索。
    陆澄趁着万年县的人没来,先看看周边环境。此处位置偏僻,少有人至,陆澄这次出门没带赵长庆,因为不知道会有尸体,此时大感后悔。打开白布一看,人已经肿胀发胖,看不太出以前的样貌,她虽然不懂验尸,但毕竟也见过赵长庆验尸,只是略微看了看,这人双手紧握,右手似乎攥着什么物事。
    陆澄随手摸到怀中的汗巾,包着自己的手将死者的手掰开,从她手上掉落了一块玉佩,陆澄用汗巾拣起那玉佩包好,又去看放到一旁的冠帽,是一顶逍遥巾,三清观里的女冠们基本都是这个装饰,刚才来报信的那个女冠也戴的逍遥巾。
    这逍遥巾是包头用的,后面有两条带子,可以看到两条带子偏上的部位有斑斑血迹。陆澄看到这里,已经确认这位元华真人被人从背后偷袭因而坠井而死,并非自杀。
    陆澄见陈广两个已经差不多将人隔离开来,于是叫景昇在周围留意下有没有棍棒之类的物事,这才打开汗巾看那玉佩,这玉佩通体洁白,像是羊脂玉,细长型,似乎雕刻成麒麟又或者是什么类似的动物的图案,下面系着一条红色的璎珞,陆澄将玉佩翻过来,见右下角似乎刻着什么字,陆澄迎着光仔细看了一眼,发现是个小小的“雄”字。
    陆澄见这块玉佩做工精致,不像是平常人家所用,更不会是这死去的女冠所用,心中思来想去,还是走到静极真人旁将汗巾中的玉佩给她看了一眼,问道:“真人可见过此物?”
    没想到静极真人一见此物登时大惊失色,低声道:“此物,县尉从何处得来?”
    陆澄见静极真人仿佛知情的样子,于是说道:“看来真人认识此物,可知此物是何人所有?”
    静极真人恨道:“竟然是他!”
    陆澄见她言语中颇多忌讳,于是试探性地问道:“难道这玉佩的主人,出自内廷?”
    静极真人有些惊讶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虽然他并非出自内廷,但却也差不太多。”
    陆澄心中电光火石,瞬间明白了静极真人的避讳来自何处。玉佩精美异常,但是这位主人要么是随身携带,要么是随手送人,可见家中豪富,而出自内廷又不是,再结合这上面的“雄”字,难不成是二张的从弟,现任通事舍人张景雄?
    陆澄正要说话,便听到一声断喝:“是何人报案?”
    ※※※※※※※※※※※※※※※※※※※※
    黄衣配冠帻:女道士的装束,唐代男道士与女道士等级森严,不同的级别衣服饰物都有所不同
    行卷:即士子写文章投递到当世有名的官员或学者手中,以期获得引荐。唐代科举考试前段不糊名,所以很多士子为了获得通过的机会,都会在京城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比较知名的就是白居易投递行卷被顾况赏识。
    张道济:即张说,开元年间宰相,制科策论天下第一,是当时文坛比较知名的领袖级人物。喜欢长安旧事请大家收藏:(663d.com)长安旧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469/144535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469/144535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