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鬼怪灵异 > 长安旧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推荐阅读:封神之清平游记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老子是全村的希望绝世战神超级宗门养成系统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人族禁地御鬼者传奇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长安五年正月初二。
    已经过去了十三个年头,每到这时,相王府都比平日多了几分小心,无他,只是因为十三年前,身为皇嗣妃的刘氏与德妃窦氏在这一天向圣人请安,结果再没有回来。虽未明说,但谁不知多半是遭遇不测,只是讳莫如深,不敢提罢了。两位妃子一共生了两子五女,分别是寿春王李成器,临淄王李隆基,寿昌县主,寿光县主,沔阳县主,西城县主和崇昌县主。
    当年两位妃子遭遇不测之时,几个孩子都还年幼,因为同时丧母,所以这几个兄弟姐妹似乎也比旁人更亲密些。如今两位郡王已经成年封府,县主中刘氏所生的两个女儿也已嫁人,李汝宁是三姐妹中最年长的,每到此时,都会带着妹妹一同为嫡母和生母祈福。今日也不例外,虽然是正月,宫中城中处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气氛,然而除却元日,相王的几个女儿倒是没什么人在意。
    德妃去世的时候,李汝宁才不过四岁,西城和崇昌就更不用说了,对母亲的印象更为模糊,只有李隆基当时年岁稍长,还记得母亲的样子,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德妃的样貌已然有些模糊不清了。李汝宁只记得母亲的手很温暖,带着安全和爱意,曾牵过她的手,将她抱在怀中。李旦曾说自己和哥哥都遗传了母亲的眼睛,李汝宁曾经对着铜镜看自己的脸,可她怎么也想不到曾被与镜中类似的一双眼睛温柔的注视过。随着时光的渐渐流逝,她有时候都会想母亲温暖的手的触感会不会都是自己的错觉。
    夜色已深,李汝宁从对母亲的追思中回过神来,起身将刚才觉得殿中闷热而开的窗关上。月色如水,正静静地注视着她,李汝宁轻轻叹了一口气,心里想着多年前的那个深夜,是否也是这样的月色?她注视着天边的月亮良久,忽然想到几日前景昇带来的陆澄的口信,之后张昌宗的事传了出来,陆澄也回到了洛州廨,两人并未再提及那个口信的事。
    说是口信,其实是一句话,夹在景昇带回来的陆澄的钱袋之中,她心中暗自庆幸,还好景昇陈广两个没有先于自己查看钱袋中的纸条,若是另一个字条被他们先看到,那真是羞也羞死了,她念及此,脸上又浮现出淡淡的红晕。
    钱袋中本有两张字条,其中一张是说前些日子一桩陈年旧案的卷宗的,另一张却是给她的,她不知陆澄是有意为之,还是放在里面忘了拿出来,好在她先拿出来的是说案子的字条,趁着陈广景昇研究字条中的话她这才展开第二张。
    此时月色正好,她鬼使神差地又想起陆澄的那张字条,字条上只有短短十个字,是一句不成调的残诗:
    思君不见月,见月倍思君。
    她呆呆地看着窗外的月亮,思念忽然如水一般涌了出来,一下一下地冲刷着她的心房,直让她又甜蜜又烦恼。在这样的月色下,又或许在曾经相似的月色下,那个人是否也如自己一般看着月亮,默默思念着自己?
    她沉浸在自己的心思中,冷不防耳边传来一声:“七娘站在风口做什么,也不怕着了凉?诶唷,看这手冰冰凉的,快到里面抱着手炉暖暖。”确是保母卢氏。
    李汝宁如梦初醒,这才觉得身上发寒,听话地回到里间,便听卢氏一叠声地吩咐侍女又是烧些姜汤又是再加些炭火的,忙活个不停。李汝宁看着卢氏前前后后的忙,思绪翩迁,觉得自己如同在云端。额头一暖,卢氏的手背放在自己的额上,只听她说道:“七娘脸怎么这么红?怕不是已经着了凉?姜汤煮好了没有?”
    李汝宁将卢氏的手握在手中,嫣然一笑道:“我没事,阿卢不必忧心。”
    卢氏见少女双颊飞红,眼睛却是亮晶晶的,她正逐渐褪去小女孩般的青涩,眉眼之间已经有清丽飞扬的神采,这并不似生病,倒像是...她心中一动,却并非细想下去。恰逢此时,婢女送来了姜汤,卢氏将那细瓷碗端在手中,一如儿时一般舀了一勺轻轻吹了吹,就要喂给李汝宁。岂料李汝宁脸上又红了几分,轻轻一瞥卢氏,伸手接过汤匙低声道:“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自己来吧。”
    卢氏一时有些恍惚,也不知怎么不自觉地想像李汝宁小时那般喂她了。此时室内就她们两个,若不是卢氏忽然有事,还不知李汝宁要自己在窗前站多久。于是卢氏开口道:“这么晚了七娘还不休息,怎么一个人站在窗前?惠娘去哪了?”
    李汝宁摇了摇头:“我看今晚月色甚好,所以没留神多看了一会,倒让阿卢忧心了,不关惠娘的事,是我叫她去休息的。”她心绪虽已平复,但想到刚才的月色与遐思,耳朵上不自觉地泛上一层粉色。她转念一想,开口问道:“阿卢怎么来了?可是有事?”
    卢氏本想追问,但听李汝宁提及自己此来目的,不由又觉得自己有些莽撞,实话说她本来也没想好到底要不要跟李汝宁讲,又该从何讲起,然而刚走过来便看见李汝宁在窗边吹风,一时也顾不上心里的那一点迟疑,等忙完了这才想到已经在李汝宁面前了,不由有些踟躇。
    李汝宁见卢氏有些欲言又止,也知道或许卢氏真的有话要说,于是将喝了大半的姜汤放下,又问道:“怎么了?看来是真的有事?你陪我这许多年,已如同我阿娘一般,有什么话不能说呢?”
    卢氏听到她提及阿娘,心中更酸,暗道可不能再瞒下去了,于是咬咬牙,抬头道:“七娘,当年皇嗣妃与德妃之事,确有隐情。”
    长寿二年正月初二。
    一切似乎都很模糊,李汝宁眼前所见,都是四处飘飞的帷幔。听说是因为她未曾谋面过的祖父晚年时饱受风疾的困扰,所以祖母垂帘听政,这皇宫中悬挂的帷幔,地上摆的各式各样的屏风,都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她的父亲皇嗣旦是祖母最小的儿子,她出生之时,父亲是大唐帝国的皇帝,但主要的权利还是牢牢把持在她的祖母手中,这些往事对当年的她而言并没有什么太过深刻的印象,她只记得后来与兄弟姐妹住在一个小小的院子中住了很多年,至于更早时候住在紫微城中确实印象不深。
    但她永远记得那天,那天是在正月里,祖母很喜欢热闹,每年正月几乎一整个月都是各式各样的宴会,家宴之中,稍微懂事的孙辈例行都要表演节目,她年岁尚小,只需要看着就好,然而她看多了也依旧觉得无聊,回到东宫时往往已经熟睡了。
    那天早上她记得很清楚,母亲的手放在她的额头,温温热热的。她前两天腊月里生了一场风寒,昨天又被抱入宫中参加宴会,母亲多半是担忧她生病所以来看她。她想跟母亲多待一会,却听母亲说自己要入宫跟圣人请安,不能陪她,只能等回来以后再跟她一块。李汝宁哪里肯依?德妃见女儿撒娇耍赖,自然心软,东宫与皇宫仅仅一墙之隔,她与皇嗣妃刘氏此去前后总不过盏茶时分,只要带着这孩子不教她从马车中出来就好,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没能拗过女儿。
    李汝宁由当时的乳母抱着换好了衣裙,牵着母亲的手跟着踏上了去往皇宫的马车。皇嗣妃刘氏比德妃长了两岁,出身行伍世家,行事也颇有几分爽利,平日操持上下井井有条,刘氏与德妃年岁相仿,孩子们的年龄也相仿,两人性情相投,此时皇嗣宫中地位尊贵的就只有皇嗣妃与德妃两人,故而两人一大早便相约去给武则天请安。
    刘氏看到德妃带着女儿一同,笑道:“妹妹与七娘舐犊情深,这么一会都分不开?”
    德妃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姊姊知道,七娘前两天生了一场风寒,正是该好好在宫里待着。但这孩子早早的醒了,缠着妾不放,总不过留她在车上就是了,我们去一趟时间也不长。”
    刘氏摇头道:“妹妹这几个孩子都要被你惯坏了。”她嘴上说着,手里却拿过一旁的食盒打开,拿出一小碟点心递给李汝宁道:“饿不饿?吃点点心垫垫肚子。”
    李汝宁见是一碟油酥点心,手已经伸出去了,但眼睛还看向德妃,跃跃欲试。德妃见女儿鬼灵精怪的样子,有些无奈地说道:“你看我作甚么,哪次不是你都接了娘子的东西才来问我的意思?吃罢吃罢,馋猫。”
    李汝宁欢呼一声,接过刘氏递来的点心,开始小口吃起来。德妃嘴上埋怨,手里很勤快地用帕子给女儿擦着嘴角的糖渣。刘氏看着李汝宁吃着点心,脸上也露出了温和的笑意。此行从东宫后门安宁门向西进入玄武门,武则天长期居住于内城西南的迎仙宫,见她们则是在稍微偏北的嘉豫殿之中。
    刘氏与德妃两人在进入玄武门后下车进殿,李汝宁本也想跟着一同,但被刘氏德妃两人劝住,只得待在车中。此时时辰还早,李汝宁睡得早不觉得如何,乳母则是清早被叫了起来,此时有些犯困,李汝宁一向乖巧听话,她也没有太过担忧小县主会乱跑,只叮嘱她好好吃点心,自己则不免在一旁偷懒打盹。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氏与德妃迟迟未出,李汝宁心生焦躁,就想去寻她们。她偷眼看到乳母倚着一边打瞌睡,蹑手蹑脚地掀开车帘的一角,不知为何车夫并不在外面,此处靠近玄武门旁边的马厩,前后看不到什么人,只偶尔有巡逻的兵卒在此处经过。李汝宁观察了一会,一时胆子也大了起来,悄悄跳下了马车。
    她常去的是几处大殿,却并不太清楚嘉豫殿在何处,但她却知道祖母居住的迎仙宫的位置,听说嘉豫殿在迎仙宫北面,所以她认定找到迎仙宫自然也就能找到嘉豫殿。玄武门正南是一片皇家园林,名唤陶光园,紫微城很大,不可能处处都有兵卒黄门把守,李汝宁穿行其间,竟无人发觉,多是因为她人小便于隐藏之故。
    就这样一路向西南而去,路上碰到两个正要给嘉豫殿送水果点心的侍女,她一路跟着她们,倒真的摸到了嘉豫殿。不过此时嘉豫殿戒备森严,李汝宁虽然已经看到了嘉豫殿的一角,想要偷偷溜进去却也并非易事。
    李汝宁本想直接表明身份,但又记得德妃嘱咐,踌躇之间,忽然看见嘉豫殿前走来一个将领一般模样的人,只见他对着守门的两个兵士说了什么,而后那两个兵士便与那将领一同进入了麟德殿。她不知发生了什么,但左右无人,正好趁着这个当口悄悄跑进了麟德殿。说来也巧,恰逢元日刚过,宫城之内照理防范应当更加森严,谁知竟有一人先经端门又过则天门,最后到了通天宫,几乎走到永巷而无人发觉,如此咄咄怪事使得嘉豫殿的守卫也不得不在这场离奇的闹剧中紧急换防加上调防,这一桩奇事误打误撞帮了想要进宫的李汝宁,却是谁也没想到的了。
    嘉豫殿在内城之中并非规格等级很高的殿宇,以前只是作为皇帝嫔妃的居住之所,而武则天继位之前,李唐皇帝向来少至东都,故而殿宇荒废很多。直到几年前武则天定都洛阳,这些宫殿才渐渐修复起来,嘉豫殿作为距离武则天寝居之所很近的殿宇自然也在被修补之列,如今已是冬日,修葺一新的宫殿也多了瑟瑟之气。
    殿内帷幔众多,是李汝宁对这座宫殿的初印象。因为帷幔众多,故而一切都影影绰绰,李汝宁身处其间却也看不真切里面的情形。她刚刚躲在一处柱子之后,便听到影影绰绰中传来一声怒斥,如同晴天中的一声闷雷:
    “你们还有何话说?”
    故梦重新来,李汝宁猛然惊醒,只觉得那声音仿佛就在耳边炸响,她坐在床榻之中,冷汗涔涔,心跳不已。
    ※※※※※※※※※※※※※※※※※※※※
    本章几乎算得上是李汝宁视角了,也是开启本卷最后一个案子的序章。
    关于有人大摇大摆地进入洛阳宫城一事确有实事,只是并非发生在长寿年间,而是发生在神功元年的正月,即公元697年,此事记录在《新唐书》之中。本节很多部分多是联想,因为嘉豫殿本身并未发现建筑遗存,其位置规格目前都属于未知。喜欢长安旧事请大家收藏:(663d.com)长安旧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469/144536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469/144536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