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鬼怪灵异 > 长安旧事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推荐阅读:御鬼者传奇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天域丹尊星辰之主万神主宰混沌天帝诀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寒门崛起九龙归一诀

    进入正月,不光圣人日日举办宴会,就是东宫之内,也是笙歌阵阵。陆澄本想只用自己之前的入宫文书了事,结果临淄王派人送来请柬,邀请她参加东宫的宴会,以此为名做个掩护。
    如今的太子李显膝下并无嫡子,庶长子李重福去年年初刚刚晋升谯王,不出意外,他便是未来的天子。然而太子妃韦氏不喜欢此子已然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尤其是在之前长安发生的夜间伤人事件之后,韦氏更是认定当年告密嫡长子李重润私议朝政的就是谯王手下。太子向来尊重正妻,故而谯王是否能顺利做太子还未可知,反而显出了次子义兴郡王李重俊来。
    李重俊同样是庶出,这次的宴会也是由李重俊一手承办,除了邀请东宫属官与武李两家的亲戚,也邀请了不少文学之士,甚至张氏兄弟也在邀请之列。听闻武则天知道武李两家与张氏兄弟相处愉快,也是十分高兴,还颁下赏赐,以作勉励,如今义兴郡王风头正劲,朝中也多有传言称年后李重俊也会晋升为一字亲王。
    不过这些暗地里的较劲和波动与陆澄李汝宁二人无关,两人此行的目的地,乃是位于紫微城西侧的掖庭宫。
    掖庭宫始建于高祖时期,本作为宫人教艺之所,后来逐渐成为宫女居住与罪妇居所。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曾打开长安掖庭宫西门放了宫女近三千人。陆澄是第一次来,她本以为应当是个冷静凄清之所在,谁知迈过宫门,只见宫舍井然,有人捣衣有人晾晒,往来其间,宫女们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其中一人看到有两个生人进来,走上前来行了礼,问道:“两位贵人此来有何贵干?”
    李汝宁开口道:“我乃相王七女沔阳,不知此处可住了一位叫做孙福子的宫人?她早年间曾服侍圣人。”
    那人听闻此言,又行了一礼:“原来是县主,请县主稍待。”这位娘子看着三十岁出头的模样,态度不卑不亢。
    很快来了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娘子,此人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行事风度一见便与旁人不同。李汝宁只觉得此人有些眼熟,一时却也想不起来是谁,于是又将来意说了一遍。那娘子只是略略一瞥,点头道:“孙婆婆病笃,我们不如边走边说。”
    李汝宁听闻孙福子病重,一时有些着急,问道:“是什么病?可请了大夫?”
    那娘子微微一笑道:“掖庭宫中活着已是不易,又从何处找寻大夫呢?”她这话说的沧桑,李汝宁听了只恨不得背后长出双翅膀,立刻飞到孙福子面前。
    陆澄感觉到李汝宁心中焦躁不安,于是伸手握住了李汝宁的手,低声道:“凝神,静心。”
    李汝宁本皱紧了眉毛,忽然听到陆澄讲话,心中一震,暗自埋怨自己怎么这么沉不住气,枉费多年在道观修心。她深吸了一口气,对陆澄扯了扯嘴角,烦躁之气顿减。
    掖庭宫并不大,几个人东拐西绕,很快就到了一处小屋前。
    那娘子推开门道:“自回到神都,孙婆婆似乎就像是在等什么人似的,这病也绵延有数月之久,你们若是有什么想问的,趁着她神志尚算清醒,还是尽早问吧。”李汝宁听出她言语中的不祥之气,轻轻叹了一口气进到室内。
    一进屋便听到床榻方向传来阵阵咳嗽的声响,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六七岁的女童正在给一位老者顺气,想来那老者便是孙福子了。她就着女童的搀扶正在剧烈地咳嗽着,女童一边给她顺气,另一只手还拿着一个碗,似乎想递给她喝口水。
    那老者马上就发现了进来的两人,本想说话,又被一串急促地咳嗽声打断。过了一会咳嗽声稍歇,老者喝了半碗水,低声对那女童说了什么,抬头道:“你们是?”老者看不出年岁,头发已经大多灰白,这一抬头发现此人脸上皱纹深深,但眼神清明,全无老态,使得她的年纪又像是不符合面容的年轻,又像是不符合眼神的苍老。听闻来意,老者点点头道:“原来是你,旭郎近来可好?”
    陆澄并不知晓这突如其来的旭郎是谁,李汝宁却有些惊讶:相王李旦初名李旭轮,但很快就改名为李轮,幼时宫人多称呼其为旭郎。“阿耶身体不错,婆婆认识我阿耶?”
    老者叹息道:“当年旭郎身体不好,天皇和天后都忧心他活不到成年,如今女儿都这么大了。你们此来的用意,妾都明白,是为了长寿二年的事吧?”
    孙福子自武则天离开感业寺以后便在她身边贴身服侍,一步步看着这位先帝的才人走向权利的顶峰。然而女主当政朝局不稳,先有徐敬业叛乱,后有越王李贞与琅琊王李冲谋反,武则天疑心大起,对李唐王孙处处提防小心。
    “也正是再这个时候,天后得知皇嗣妃与德妃两人偷行厌胜之术,那时候她本来就因为之前李敬业将军以庐陵王帝位被废发兵叛乱而对庐陵王颇有微词,如今自己的小儿子皇嗣家中又出了厌胜诅咒之术,天后心中气愤可想而知。但天后一直隐而不发,直到长寿元年年底,天后派去调查东宫的人回禀说确实发现了二妃厌胜的证据。天后这才忍无可忍,假借元旦之后请安的借口将两位妃子引入宫中。”
    李汝宁呼吸急促,她又想起了那个清晨,身体也不由微微颤抖起来。陆澄将自己的手盖在她的手上,眼睛看向孙福子问道:“当年圣人派去检查此事的是谁?并无冒犯,孙婆婆你并未参与此事吗?”
    孙福子又喝了几口水,惨笑道:“妾虽然一直侍候天后,但却对她取李唐而代之的做法并不欣赏,年轻时也学了那些大臣的样子直言进谏,然而阿武又岂是一般的女子?她想做的是事,又岂容外人置喙?于是渐渐被她疏远,而后更有黥首儿得她的欢心,妾也就沦落至此啦。”她说这话的时候虽然面带笑意,但目光怨毒,显然想到了什么痛苦往事。
    她眼睛转了转,又恢复如常神色道:“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我们的正事吧,当时妾已经被天后厌弃,所以具体的事并不太了解,只听说大寒前一天天后非常生气,即使是黥首儿这样在她面前的红人都被打了一巴掌。然而妾第二天见到她的时候,所有人都举止如常,她甚至还让我去问问元日要演奏的神宫大乐准备的怎么样了,阿武心智之坚,真是当世无人能及。”她脸上又显现出一丝追忆怅惘的神色,陆澄只觉得此人情绪变化起伏之大,也摸不准她的说法究竟有几分真实。
    “当日妾并不在场,但却也听闻,天后离开麟德殿后,立刻安排宫人清扫大殿,换掉了殿中所铺的地毯。”她嘴角带上了说不清讽刺还是幸灾乐祸的笑意,继而真的笑了出来,声音桀桀,令人心头发颤。
    李汝宁闭上眼,想要回想当日究竟自己看到了什么,然而只有圣人那句怒斥反复回荡在脑海,几乎要将她撕碎。
    “够了!”
    这声斥责让李汝宁回过神来,睁开眼睛,便看见那孙福子躺倒在床上,一边笑一边咳嗽,涕泗横流,看着又可鄙又可怜。只听陆澄道:“这就是你知道的全部吗?那你可知当时在圣人身边,谁与相王有嫌隙?厌胜之术本朝也有先例,但此事却充满疑虑,皇嗣妃就算要诅咒圣人,也断不会再那样一个时间点上做这种事,更不会如此轻易地让人抓住了把柄。”
    孙福子揪住自己的衣襟,咳道:“旭郎那年正当壮年,天后宫中宫女哪个不想与他春风一度,做人家的主子,总好过做陛下的奴才。阿武自己,不也是在太宗榻前勾搭了高宗皇帝?果然一脉相承哈哈,哈哈哈。”
    陆澄皱了皱眉,直觉得此人怕不是在掖庭宫待久了整个人有些疯魔了,但见她头发凌乱花白,甚是凄楚,又觉得她可怜,叹息一声,拉过李汝宁便要告辞。
    孙福子撑起身子说道:“听说团儿那小婢子如今也成了天后身边的老人儿了,当年她每次听说旭郎来拜见天后,都是冲的最积极的那个,怎么,被皇嗣拒绝了几次以后如今做成了王妃了吗?”
    等陆澄与李汝宁走出小屋之外,还能隐隐听到孙福子的咳嗽声中带着阵阵呜咽。先前的那个娘子还在门口等她们,见两人出来,眉毛微微一蹙,开口道:“孙婆婆是个苦命人,年岁大了行事也多有不羁,还请两位宽恕则个。”
    李汝宁心情已经平复很多,叹息道:“她当年就是因为跟圣人说了不该说的话所以被圣人厌弃吗?她可有家人亲眷?”
    “不仅如此,听说圣人当年对她动了刑,你别看她此时卧病在床,其实就是不生病也无法下床了。她一直跟在圣人身边,听说早年间也是动过出宫的念头的,圣人当时也同意了,但不知为何最终也没有出宫。”
    陆澄觉得心中有些沉重,那孙福子说话虽然并不客气,言语中对圣人也多有怨怼,但却给她一种恨不协调的感觉,似乎是想要用恶毒的言语掩盖本意似的。
    那娘子一路将两人送到掖庭宫宫门处,再一行礼作别。陆澄与李汝宁回礼时才猛然发觉从走出孙福子的小屋到宫门处,两个人的手一直紧紧握在一起并未分开,一时大窘。那娘子却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看了李汝宁一眼,而后慢慢离开。
    两人从掖庭宫往东宫走着,都是沉默不语,陆澄在思考孙福子的言语中的可取之处,而李汝宁则在思考些旁的不相干的事,忽然她想到了什么“呀”地叫了一声。
    陆澄以为有什么事,看向李汝宁问道:“怎么了?”
    李汝宁低声道:“我觉得刚才那位娘子很眼熟,但却想不起来是谁,刚刚我忽然想到了,竟然是她。”
    陆澄回想那娘子看着眉目温婉,保养得当,想来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听说李汝宁想起来,也有些好奇:“是谁?”
    “是我的姑祖母,宣城公主。”
    陆澄一愣,反应了半天,才想起这是高宗的女儿,萧淑妃所生,早年太子李弘因为这两个姊姊年近四十还未出嫁心生怜悯,上书高宗请求给她们安排婚事。后来不知怎么,这位先帝的公主,竟然又回到了掖庭之中。
    两人都觉得有些沉重,俱都沉默了许久。
    ※※※※※※※※※※※※※※※※※※※※
    本节借着老宫人的口,涉及了诸多史实,孙福子口中的黥首儿便是上官婉儿,武则天称帝后她惹到过皇帝生气,所以受了刺面的刑罚。
    最后那位宣城公主的确嫁了人,但她的驸马王勖被武则天杀了,所以她又一次被囚禁,至于她的姐姐义阳公主也是大体相同的路子,嫁了人,丈夫因为反对武则天被杀,然后又被囚禁,不过不久就去世了,而宣城公主一直活到开元年间。
    个人认为在公元680到700年这二十年间其实是非常混乱而且血腥的一个时期,武则天要巩固政权,李唐那边又要把政权夺回来,武则天的侄子们也想着能当皇帝,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李旦的两个妃子被杀与当时死的其他人而言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平平无奇了。喜欢长安旧事请大家收藏:(663d.com)长安旧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469/144536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469/144536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