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魏春 > 第461章 白头之因

第461章 白头之因

推荐阅读: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天域丹尊星辰之主万神主宰混沌天帝诀我有一座随身农场寒门崛起九龙归一诀寒门宰相


Ps:科普长文慎入。
这一章简单阐述了北魏从立国到灭国之间社会矛盾的形成与转变,及六镇之乱的影响,不喜可跳过。
正文:
元恪刚驾崩的那几天,就连李承志自己也想不通,为何就能一夜白头?
这近月来,他辗转反侧,冥思苦想,直到昨日于帝陵前见了那三朵如青莲一般的烟云时,李承志才恍然大悟:
原来潜意识中,他早就将元恪当成了标杆、当成了模范,当成了前师不忘后世之师的那一面镜子。
不是拉过来一个人就能当皇帝的,何况还是像南北朝时期这种时局最为动荡,社会关系最为复杂、矛盾最为尖锐的时期。
在这样复杂且艰难的前提下,元恪能成为北魏的中兴之主,使国力达到巅峰,必有过人之处。
入京不久,李承志自然而然的就开始观察和学习元恪治国、亲政、理军、牧民的方法、手段。
但都还没入门,学习的标杆说没就没了。所以李承志才会有一种“突然就失去了奋斗的方向”的错觉。
在李承志看来,元恪的史书留白并不多。与之前几位皇帝相比,如开国皇帝道武帝、十二岁就能率军力克柔然,之后灭大夏、克大燕、收北凉的太武帝、及迁都、汉化的孝文帝等等,元恪的功绩即便比不上这几位,但也没差多少。
当一朝开窍,突然意识到反并不是那么好造,皇帝更不是那么好当的时候,李承志才有意的开始了解、研究北魏时期的社会及矛盾关系。
有两赵、三燕、两秦等前车之鉴,道武帝深知,如果不靠汉人、准确来说如果得不到汉人世族、豪强的支持,胡族想入主中原,坐稳江山,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自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就拟定了鲜卑汉化的基调。而非像其余五胡政权一样实行“胡汉分制”的政策。
但长城不是一天就建立起来的,与之相比,“民族融合”这个大命题不知比修长城困难了多少倍。自然会洐生出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
说通俗一点就是:即得利益阶层不肯放弃核心权益,必然会制造持续不断的反革命行为。
有压迫,自然就有反抗:道武帝最终被次子给杀了……
好在太子得力,叛乱旋起旋灭,并未引起大规模的动乱,汉化的国策也未动摇。
一直到道武帝的孙子、也就是被刘裕赞为“英图武略。事驾千古”的太武帝,北魏汉化进程达到了顶峰。相应的,民族矛盾也到了迫不容缓的时刻。
虽然太武帝见机的早,手起刀落,拉崔浩当了替罪羊,诛尽崔浩三族,及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崔氏姻亲。更诛杀了意欲谋逆的太子,但民族矛盾依旧爆发了。
英明神武的太武帝没像道武帝一样死在儿子手里,却死在了太监宗爱手里。
之后太武帝的嫡孙,也就是太子拓跋晃的长子拓跋濬继位,为安抚鲜卑贵族,缓解民族矛盾,有意放缓了汉化进程,并恢复了佛教。
但矛盾不可能凭空消失。为帝十三年,拓跋濬最大的政绩就是补窟窿——补太武帝用力过猛留下的窟窿。
其平定万人以上的宗室、鲜卑及氏族、高车、归附的匈奴等胡族叛乱数以百计,诛杀的胡族大臣得以“千”为单位。
这全是太武帝留下的烂摊子。
这十三年,也是北魏最为动荡不安的十三年,史载:国衅时艰,朝野楚楚。
但效果也很明显:反汉集团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胡汉之间的隔阂日渐淡化。
之后便是两度临朝称制,摄政逾二十载的北魏冯太后。
虽然污点不少,宠臣无数,私生活混乱不堪,更因为给男宠报仇,及不愿放权而杀了儿子献文帝(元宏之父),但一点也不能抹杀她对北魏的功绩。
如果说道武帝立国就定下了鲜卑汉化的基调,但汉化的基础,至少有一半是冯太后称制这二十余年间奠定的。
其一,班俸禄。
都已经立国,且入主中原多年,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官员竟然没半个子儿的俸禄?
这种奇葩的现象,在北魏整整存在了近百年,国家没有因此而崩盘,堪称奇迹。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份工资,其代表着鲜卑族的部落式社会结构正式转向汉族封建化社会结构。
其后,则是均田及三长制。
班俸禄改变了社会结构,这两项举措,则促进了鲜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
说简单点,上层阶级不再采用杀鸡取卵、挖韭菜根这种自掘后路的掠夺方式,而是换成种好了再割这种相对温和,还不怎么费事的手段。
自此后,鲜卑权贵、官员、部落酋长等胡族集团不得不学习汉人做官、治民、领军的方式手段。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汉人的礼仪制度、生活习性,乃至文化。
其后,则是孝文帝举国汉化,迁都洛阳。
引起的动荡也不小,如太子、鲜卑族重臣造反,以及元恪登基后元禧等人造反等等,都是元宏强行汉化的矛盾衍生。
至元宏分定姓族,将八姓为核心的鲜卑贵族融入新的门阀体制之中,与汉人士族结合起来,民族矛盾相对告一段落。
但新的矛盾又诞生了:世族门阀、地方豪强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
准确来说,不应该是诞生,而是一直都存在。若追根溯源,至少要追溯到西汉后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大魏春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魏春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07/187829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07/187829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