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4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

第14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

推荐阅读: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美食离不开盐。
食盐主要来源有:海盐、池盐[湖盐]、岩盐[矿盐]和井盐。其中,唯以井盐为最好。
井盐,顾名思义就是造井取盐。
在我国制盐的历史上,井盐制造最为有名的地区是四川的富义[今自贡],那是一座“千年盐都”。
【一】《富义山小牛屎多》民谣
富义地区有两口著名的大盐井,一口叫“自流井”,一口叫“贡井”。
“自流井”顾名思义是自然形成的盐井;另一口井,因生产的食盐质量上乘,曾被上贡给皇帝食用,故称“贡井”。
民国时期,**便取这两口井的第一字,把富义地区改成了“自贡市”。
富义地区不仅仅只是这两口井,历史上先后钻凿盐井达13000多口。繁荣时期,同时投入生产的盐井达数百口乃至上千口之多。
一口盐井“见功”造成,往往会在其周边带出一批盐井的建成,如果出产丰富,甚至能够促成一个小镇的诞生。
富义小镇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富义地区所产井盐,不仅供应本地的居民食用,还运往贵州、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诸多地方。所以,富义地区很快就富裕起来。
当地流行着一首民歌是这样唱的:
“山小牛屎多,街短牛肉多,
河小盐船多,路窄轿子多。”
歌中有两多都与牛有关,这反映了牛在当地盐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去盐场生产的主要动力就是役牛,它在推水和驮运等作业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富义盐场的牛常年保持在三万头左右。在盐业鼎盛时期,役牛多达10万头之多。
由此,有许多围绕牛而兴起的行业在富义比比皆是。如专门负责给牛治病的牛医,牛市上的掮客牛行户,还有专门买俩头牛,为井主包推井卤和打捞井内器物的牛推户等等。
以牛肉为原料作的美味更是枚不胜举,如“火边子牛肉”,“水煮牛肉”,“火爆黄喉”,“粉蒸牛肉”等等。
【二】《踏乡记》生意经
做生意,
不要考虑市场需求什么,
你才做什么;
而应觉得你能做什么,
你就做什么。
把它做好做细,做到极致;
做到谁要买它,舍我其谁!
富义地区是“义王”的封地,为金印兽纽王。他是和尚.宽彻不花之子,也是富义这片“遍地是金”土地的真正拥有者。
这天,纪绪来到了富义。
看到有一家标注“踏乡记.担担面”的面馆,生意异常火爆,便抬脚迈了进去。
客人们围着方桌,也只是吃碗“担担面”;有几个喝酒的客人,桌子上比他人多了一盘类似牛肉片凉拌的东西。
纪绪找了个即将用餐完毕的桌子旁等候着。
看到如此多的食客,纪绪对身边王翼等人说:“做生意,不要只考虑市场需求什么,你就做什么。而应考虑你能做什么,你能把什么做得最好,做得最细,做到谁要买这东西,非找你买不可的地步,这才是本事。”
他指着桌子上的面说:“这碗面,看似简单——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已。但能做到此处的极致,却是不易。你看,这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看着,就十分地诱人!”
正说着,临桌的客人吃好走了,纪绪他们便坐了下来。
【三】《浪淘沙.有个人人》柳永.词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
急锵环佩上华裀。
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
曲终独立敛香尘。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锵: qiāng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裀:yīn夹衣(外衣与内衣之间的衣服)。]
随着一阵哗音,一位美丽的姑娘,像风采神韵的赵飞燕飘上了舞台;伴着急促悦耳的玉饰声,翩翩起舞于华丽的地毯上;佐酒之乐,随着她飘动的红袖而缓缓响起。
她的腰身,如此地轻柔,犹如风吹拂下的柳枝;飘舞的衣裙,如同风过竹隙,发出簌簌的响声。尤其惹人眼眸的,是她腰间缀着的一对红红的明珠,是那么得美妙,那么得新奇。
音乐微微收起,她随之也收敛了步履。
她像西施一般,皱起了双眉,亭亭玉立在舞台之上,许久,许久……
她在想何事?
【四】《夫妻肺片》川菜
主料——牛肉100克,
牛舌100克,牛头皮100克,
牛心150克,牛肚200克。
香料——八角、三奈、
大茴香、小茴香、草果、
桂皮、丁香、生姜等
辅料——盐、红油辣椒、
花椒面、芝麻、熟花生米、
豆油、味精、芹菜各适量。
有两位佐酒女过来收拾残羹剩食。
其中一人问道:“公子们喝酒吗?若是喝酒,又能写首诗、颂首词什么的,我们可免费赠送下酒菜呢。”
纪绪不相信地问:“免费?”
佐酒女说:“是呀!”
“你们就凭一碗‘担担面’挣得钱,来免费送菜肴?你们老板是糊涂了吧!”纪绪大笑起来。
“公子怎会不信?有本事你颂一首好词,试试看……”
“不是我不信,我是怕你的店亏大发了!”
“我们的菜是没有本钱的。”
“没本钱?你这姑娘真能逗,你把你们老板找来,我问问他真假,可不能看到是外地的而宰我们银两。”
不多时,刚刚跳舞的姑娘走了过来,佐酒女介绍说,她就是老板。
纪绪一愣,心想:怪不得会有如此荒唐的经营想法呢,便笑问,“刚才这姑娘说,你的酒菜都是免费的,是真的,还是戏言?”
老板笑道说:“酒不免费,菜肴倒是免费。不过,客人得写首诗词,才能免费一个菜……”
“那写两首呢?”
“送两个呗!”
“要是写十首呢?”
“你能保证你写的诗,首首都是好诗?”
“噢~,好不好还得你说了算;送不送菜,也是你做主。”
“听公子的口音,也是四川人。蜀川是出大才子的地方,想是随口说个十首八首好诗的,还是会有的,只是至今我没遇到而已。”
“刚才我看到喝酒吃菜的人,也不像是什么文化人,倒像是拉黄包车或是脚夫,他们的菜也是赠送的?”
“是啊!”
“你,这不是看人下菜碟儿,欺负外地人吗?”
“谁欺负你了?他们虽然不会作诗,但他们会讲故事呀!”
“讲故事也行?”
“那当然。晚上,我们这儿有专门说书的。我们把听到的故事,告诉说书人,经过他的加工整理,在舞台上说给大伙听。他们说的故事可有意思啦,全是…嗯…反正是你们年轻人喜欢听的。”
“噢~,你这办法还真不错。不过,刚才那姑娘说,你赠送的菜肴都没有本钱,是真是假?”
“不可能一点儿本钱没有,只是主料不用花钱,但还有辅料和功夫呢?”
“你用的什么主料,能给我说说吗?”
“怎么,你想学手艺,那可要交学费的。”
“没问题,你说说看!”
“我们当地,牛非常多,但大家只吃牛肉,把‘牛肚里’等下货都丢掉不要了。有一次我去进牛肉,看到牛肉铺的‘牛下水’堆得像小山一样,牛肉铺还得花钱找人拉走处理掉。我便跟肉铺掌柜的商量,我把这堆‘下货’替他拉走,他把运费折合成牛肉给我如何?你猜,怎么着……”
“怎么了?”
“他竟答应了,而且还多给我牛肉。”
“这又是为何?”
“这些活,又脏又累的,没有人愿意干,而且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处理这些东西。平日里,肉铺老板想多花钱,也雇不着人。听到我想要这些东西,他们巴不得呢。所以就多给我牛肉。最起码,比他们付钱合算吧!这样,又给他省去了卖牛肉的时间。”
纪绪若有所思地说:“噢,这样啊!看来,你的牛肉确实用不着花钱。”
“那当然啦。这样他们还得求着我及时拉走呢?”
“为什么?”
“我一拖拉时间,他们那里就会臭气冲天。”
舞老板说的是眉飞色舞。
纪绪又问:“舞老板,你能不能……”
“你干嘛叫我‘舞老板’?”
“你不是会跳舞嘛?而且跳得那么好!”
舞老板笑了笑:“你叫我‘舞娘’吧!——你刚才要问什么事?”
“噢~舞娘,我只是好奇!你弄回那么多牛的心呀、舌呀、肚呀什么的,怎么做成美味佳肴?”
“我把这些牛杂拉回来后,一起洗干净,用香料、盐、花椒面等各种调料卤制,先用猛火烧开后转用小火,卤制到肉料耙而不烂,然后捞起晾晒,切成两寸长、一寸宽薄片备用。”舞娘看到纪绪入神地听着,便笑道,“别忘了付学费噢~”
纪绪只是笑。
“你再将芹菜洗净,切成小半寸的段;把芝麻炒熟和熟花生一起压成末先放在一边。最后,把切好的牛肉、牛杂放入盘中,加入卤汁、豆油、味粉、花椒面、红油辣椒、芝麻、花生米末和芹菜,搅拌均匀就成了。简单吧!? ”
“这,能吃吗?”
“风味别致,很好吃的!”舞娘对身边的佐酒女说:“你去给公子们上四样小菜来。”佐酒女刚转身,舞娘又喊住她,“你把酒菜都送到二楼雅间吧!”
佐酒女应声去了。
纪绪笑道:“我是个商人,可不会诗词。”
“商人有的是银子,我怕什么!公子,楼上请吧!噢,对啦,我那儿还有一壶好酒,我去拿给你!”说着,舞娘风一般地走了。
【五】《相思》王维.诗
来到二楼雅间坐定,佐酒女端上了牛废片、干煸泥鳅、清炒露水菌、麻辣芹菜叶。
少顷,舞娘便扭着柳一般的腰肢进了房间,她手里还拿着一坛叙州路宜宾县出的陈年“姚子雪曲”[五粮液的前身]。
纪绪看着桌子上这四样精致的美味问:“这些菜真的不用花钱?”
“我不花钱,你得花钱。”
“我知道,我是问这泥鳅,这是什么……都不需要花钱去买?”
“泥鳅,稻田里很多;这芹菜叶是拌这‘麻辣废片’所用芹菜的废料;至于这‘露水菌’是从牛粪里长出来的,遍地都是!”
“遍地都是?”
“你没听过,这儿的放牛娃唱的儿歌?——‘街短牛肉多,山小牛屎多’。你尝尝,可鲜了。”
“这牛粪?”
“什么‘牛粪’!这叫‘露水菌’,从干牛粪里长出的蘑菇。”
纪绪看着舞娘说:“看来,我真得对你刮目相看了。”
“如何刮目?又要怎样相看?”
“敬佩至极!”
“敬佩我什么?”
“你能把牛身上的东西都用上了,像心、肝、肺呀,肚、舌、皮……还有什么牛粪。”
“这不是牛粪!”舞老板剜了纪绪一眼。
这一眼,忽然让纪绪想起了舞娘刚刚跳舞时的眼神,便道:“舞娘不但生意做得好,而且舞跳得更比赵飞燕。但我总感觉你有什么心事。”
舞娘一惊,好像遇到了知音,便笑道:“还不是这‘咏诗送菜’惹得祸!”
“这写诗颂词怎能惹出事端?”
“我本来以为,他们写诗只是写个景,抒个情什么的,谁知……”
“怎么了?”
“有人给我写了封情书。”
“情书?这么说有人想追求你?”
“好像是吧,我也不敢确定!”
“他是怎么写的?”
“他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好诗呀,诗也写得真诚!”
舞娘叹了口气。
“有人追,是好事。你又为何叹息?”
舞娘从腰间解下了两颗珠子递给了纪绪,说:“这是那天,他唱完了诗送给我的。”
纪绪接过了这对珠宝挂件:一个是红宝石,另一颗是琥珀,里边还真有一颗心形的红豆。他拿着这颗珠子仔细端详着,“此物最相思!这样的奇物送给你,看来,他是真的喜欢你!你喜欢他吗?”
舞娘羞涩地低下了头。
“既然喜欢,就嫁给他嘛!”
“可…可……”
“怎么?年纪相差太大?”
舞娘摇了摇头。
“他的家室不许?”
舞娘又摇了摇头。
“那,是什么阻止你俩不能结合?”
“我…结婚了……”
“你……?”纪绪笑了,“这可不好办了,俗话说,‘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侍二夫’。你丈夫是干嘛的?”
“他在义王府做侍卫。”
“看来,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
“你让我如何选择?”
“喜欢谁,就嫁给谁!”
“我也不知喜欢谁。”
“你,喜欢会写诗的!”
“你怎知道?”
“不喜欢,怎能把他送你的东西老挂在腰间?”
舞娘沉默了起来。
“你和丈夫结婚了吗?”
“还没有,只是订了婚。”
“这么说,你是正妻。”
舞娘又点了点头。
“你愿意听听我的建议吗?”
舞老板抬起了头。
“其实啊,诗词再美,也不能当饭吃!再说,他家里已有妻子。你不如嫁给侍卫来的舒坦。”
“可他经常来骚扰我,我如何回复他?”
“直接拒绝他,如果张不开口,也给他写首诗回绝他便是!”
“可,我只会跳舞,不会写诗。”
纪绪笑道:“你拿纸笔来,我教你写。”
拿来了纸笔,纪绪挥笔写下了一首《节妇吟》送给了舞娘……
【六】《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张籍.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192520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192520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