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83章 荷叶罗裙一色裁

第183章 荷叶罗裙一色裁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由于求婚失败,苏小雅的情绪非常低落。
她成天待在家里,胡思乱想:小婶不是说过么,去城隍庙求了姻缘,很快就会得到心上人。我倒是去城隍庙求过了,喜欢的人也来了,可是人家不愿意该咋办?
小雅一边琢磨一边埋怨:难道是让我小婶这小狐狸精给骗了?不能啊,喜欢的人确实出现了呀!哼,主要是我小叔不太会办事,要是让我小婶来做媒,十个张锦也跑不了……
母亲语蓉看见小雅天天闷在屋里瞎念叨,便把她给骂了出去。苏小雅也没地方可去,只有到离家不远的西湖去散心。
【一】《越女词[1].其一》李白.诗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小雅和顺心来到了“曲院风荷”,见西湖的水边、岸上,处处可见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吴地姑娘。
她们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尤其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小脚,细白如霜。她们天性活泼好动,喜爱做荡舟的游乐。
每当荷花盛开的时候,她们就荡起小舟,穿梭在荷花丛中。那娇艳白嫩的美态,你也分不清,哪是花儿,哪是人了。
吴地的女孩,性情特别地大方。
她们欢笑在水中,可不是单纯为了和湖里的荷花比美,而是为了邂逅自己的爱情。
所以,只要你循着欢笑声望过去,就会看见——一朵朵花仙子,时不时地朝船上、岸边的游客眉目传情,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
【二】《采莲曲》王昌龄.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顺心对小雅说:“小姐,你得好好学学我们吴地的女子。”
小雅问:“学什么?”
“大方呀!”
“我还不够大方?”
“那当然。”顺心指着湖里的姑娘说,“你看她们,见到自己喜欢的,就主动去追求,说不定就两情相悦了。”
苏小雅羡慕地看着湖里的姑娘。
顺心问:“我们也租一条小船…去湖里……寻寻…觅觅……?”
苏小雅看着顺心问:“能行嘛~”
“怎不行?你可知,幸福是靠自己寻找到的。”
苏小雅被顺心说的蠢蠢欲动,便也租了一条船,让顺心划着,在水中荡漾。
她俩游走在花丛中,苏小雅那美丽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仿佛一色;她俩的笑脸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粉嫩粉嫩的。
【三】《采莲子.船动湖光》皇甫松.诗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细风轻轻吹来,吹皱了碧绿的湖水,吹开了少女的心扉。
从荷花的深处,飘来了美妙的歌曲;随着歌声,荡出了一只小船;一出花丛,歌声却戛然而止。
只见,苏小雅要过顺心手中的船桨荡了起来,她像着了魔似的朝岸上一个身着白色锦袍的少年划去。
快到岸边时,她出神地凝视着那翩翩少年,任小船随波漂流。苏小雅的这种大胆无邪的“贪看”和那种“信船流”的痴情憨态,着实让顺心吃惊不小。
只听,苏小雅对身边的顺心说道:“快给我采点莲子[怜子]。”
“你要干嘛?”顺心边说边四处踅摸,“现在哪有莲子?”好不容易找了几颗,立刻采摘,放在小雅的身旁。
小雅没来由地抓起一颗,向那岸上“呆看”她的少年抛掷过去。
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实在是大胆,不仅置人间的礼法于不顾,就连少女应有的矜持也不要了。
苏小雅忽而感觉到刚才自己抛莲子逗情的举动,被岸上的人全都看见了,此时她才感到难为情起来……便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
小雅问:“莲子抛中没有?他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她虽迫切期望少年的反应,但也在心里怪自己——“无端”地向人家抛莲子的举止太过冒失,自己可是大家闺秀呀!
【四】《木兰花.池塘水绿》晏殊.诗
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
入破舞腰红乱旋。
不知是心热,还是天热,小雅那红彤彤的脸上,挂满了汗珠。
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微微的凉意,吹动了那池本已荡漾的湖水。
小雅只好假装在看花,想向他人证明——刚才的抛莲[恋]是无意的。但心里却想:他的目光定在看我,仿佛是那火热目光将自己的脸烤成了荷花的颜色。
“你有没有发现那人在盯我?”小雅问划船的顺心。
“你用莲子打人家,人家能不看你吗?”
“那,你有没有看清他长得什么样子?”
“早就看清了。”
“那他长得好不好看?”小雅着急地问道。
“那人长得……”顺心有意抻着她。
苏小雅着急地跺了两下脚,问道:“怎么样呀?你快说!”
顺心逗她说:“反正我看着挺好看的,谁知道你喜不喜欢?”
苏小雅害羞地说:“这里人多,我没好意思看他,你把船划到那边去。”
顺心边划船边逗她:“刚才的大胆,哪里去了?”
“你说你,也不拦着我点。”苏小雅埋怨道。
“你那股疯劲上来,谁拦得住!”
“哎~我现在该咋办?”
“给他唱歌跳舞!”
【五】《上邪》汉乐府.民歌
顺心弹起了古琴,小雅便不慌不忙地在船头跳起了舞蹈,她来了一首《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注释
[1]《越女词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第三首诗写采莲女子看见客人便唱着歌将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不出来的情景;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第五首诗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这五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笔墨洗炼简洁,语言自然流畅。
1.长干
是一个地名,在浙江北部一带。
2.吴地
吴地的概念首先源于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当时吴国的疆域大致以今天的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为中心,最南界至钱塘江以北,最北界至苏北废黄河以南地区。今主要指吴方言区、吴文化区等。
吴语区范围基本为:江苏省南部南京市的高淳区、溧水区,镇江市的丹阳市,常州市,泰州市的靖江市,南通市的崇川区南部、通州区、海门区、启东市,无锡市,苏州市等地;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上饶市的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玉山县等;浙江省大部等。
吴越文化区即吴语文化区,主要为苏南、上海、浙北、皖南局地、赣东北等地。
3.吴儿
(1)指吴地的少年。
元代萨都剌的《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今日短衣鞭瘦马,每惭同辈说登科;近曾夜直南台上,学得吴儿白苧歌。”
(2)对吴人的蔑称。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吴儿甚厚,褰裳渡於江者,皆居不次之位。”
(3)李白在《越女词》中的“吴儿”是指江浙的女孩子。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192520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192520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