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67章 春愁一段来无影

第167章 春愁一段来无影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


        【一】《菩萨蛮.春雨》萧汉杰.词
日子在灯红酒绿中度过,也在倚门期盼中逝去。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杜十娘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日升月落,朝朝暮暮,杜十娘每天都在期待——他来了,她又喜又悲;他去了,她神魂失据。而未来呢?李甲真能带她走吗?她不得而知。
这天黄昏,杜十娘跟往常一样倚栏而立。
窗外细雨蒙蒙,暮霭苍茫。杜十娘眺望着远处的瘦西湖[1],只见波光隐约,山影迷蒙,她不禁想起了一首词句:
“春愁一段来无影,
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是啊,今夜欠添衣,你,知不知?”杜十娘低头私语,“你都五天没有来了!你,在干嘛呢?”
在这五天里,杜十娘拒绝了很多的应酬,得罪了不少的客人,也看尽了老鸨的脸色……
偶尔出去应酬一下,杜十娘心里也总是牵肠挂肚的——生怕他来了,见不到自己。所以便匆匆告辞,回到青楼,可他依然没有来!
今天能来吗?又是雨天,你不是总拿雨天作借口嘛?可一切,都静悄悄的。
“难道他把我忘了?像他这样的世家公子,怎会在意我这青楼女子?也许,他也是一时寻欢作乐,逢场作戏而已!”杜十娘心乱起来,“不,他不是那种人,他不是那种薄情的人!他对我是一往情深的!他不会忘了我,决不会!”
杜十娘的心里就这样七上八下的转着思念,这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啊!最后,所有的思念都化成了一股强烈的呐喊:“来吧,我的时弦!求求你了……”
突然,珠帘呼啦啦地响了,杜十娘猛地一震:“是他来了吗?”回过头去,心却沉入了湖底!不,不是他,是丫头如意。
失望使杜十娘的心猛然抽紧了……
“小姐,”如意掀开珠帘,走到栏干边来,满脸笑吟吟的,“李公子……”
“李公子,他,来了?”杜十娘急切地问,心脏又加速了,“怎么不请他进来呢?”
“不是的,小姐。”如意摇了摇头说,“不是李公子,只是他的侍童炕儿来了,他说大少爷派他来说一声,要过两天才能来看你,问你好不好?要你保重身体。”
“哦,是炕儿?”杜十娘虽然失望,却也有些安慰,总之,他还没有忘了她,“炕儿呢?还在吗?”
“在下面等着呢,他问您有没有话要他带给李公子?”
“你叫他上来吧!”
“带他到这儿吗?”
“不,带到外间就好。”杜十娘顿了顿,又问,“妈妈在吗?”
“她出去了,到‘群玉院’串门儿去了。”
“那好,你带炕儿上楼来吧。”
【二】《风风雨雨葬残春-上阕》琼瑶.词
风风雨雨葬残春,
烟雾锁黄昏。
楼前一片伤心色,
不堪看、何况倚门?
旧恨新愁谁诉?灯前聊尽孤尊。
如意领着炕儿上了楼,杜十娘在外间的小客厅里见了他。
炕儿是个聪明伶俐的书童,今年十五六岁,长得眉清目秀的,是李甲的心腹,就如同如意是杜十娘的心腹一样。
见到杜十娘,炕儿连忙行礼,说道:“我家大少爷问候小姐。”
“你家大少爷好吗?”杜十娘关切地问。
“好是好,只是……”炕儿欲言又止。
“怎么了?”杜十娘追问着,“你只管直说,没什么好隐瞒的,是他身子不舒服呢?还是……怪不得这么多天没来了。”
“不是的,是……”炕儿又咽住了。
“你说吧!炕儿,不管是怎么回事,都可以告诉我。”杜十娘有些急了,炕儿吞吞吐吐的态度使她更加疑虑。
“是这样,”炕儿终于说了,“这两天,我们府里不大平静。”
“这话怎讲?”
“我们大少爷和大少奶奶闹得好凶,天天吵得天翻地覆……”
“为什么?”杜十娘蹙起了眉头。
“奴才不敢讲。”炕儿垂下了头。
“你说吧,炕儿,”杜十娘哀求地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为了我吗?”
“是的,小姐。”炕儿的头更低了。
“你们家少奶奶是怎么知道的呢?不是每回来这儿都很秘密的吗?”
“少奶奶早就知道了,”炕儿说,“这回吵起来并不是为了大少爷来这儿。少奶奶说,大少爷偶然来这里一两次也不算大过。这次是因为大少爷说,要把您娶进门去,少奶奶就……”
“不许,是吗?”杜十娘看他又停了,就代他说下去。
“是的,少奶奶说……”
“她还说什么?”杜十娘更急了。
“她说……她说,我们大少爷要纳妾,宁愿在丫头里挑,也不能收……”
“我懂了。”杜十娘苍凉地说,“你们大少爷怎么说?”
“大少爷说,您虽然是这儿的姑娘,但是知书识礼,比大家子的小姐还好呢!”
杜十娘轻咬嘴唇,低声叹息。
“少奶奶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些识字闲文的,反而乱性,说…说…说会败坏门风的!”
杜十娘轻声说道:“意料之中。”俯首思虑了片刻,又问,“你们少奶奶还说了些什么?”
“她说,她父亲是翰林,她是大家的小姐。如果我们少爷非要把青楼女子……”炕儿猛地住了口,感到说溜了嘴,注视着杜十娘,不敢往下说了。
“说吧,不要紧。”
“她说……她说……您如果进了这李家的门,她就出了这李家的门!”
————————————
注释
[1]瘦西湖
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192520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192520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