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54章 人前深意难轻诉

第54章 人前深意难轻诉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杏榜公布的第三天便是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和主持的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面试。殿试只考一题“对策”,为期一天。
殿试只用来定出前十名的次序。能参加殿试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有落第的情况。
【一】《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纪绪和柳遇春来京城应试,都是第五次了,这次终于中士了。
柳遇春兴奋地对大家说:“中午我请客,去杏林最豪华的‘杏林大酒楼’如何?”
“好啊!”纪绪更是高兴。
这次会试,纪绪是“会元”,也就是第一名;去年的乡试,他是解元”;如果在十九日的殿试,他再拿个“状元”的话,他就是历史上第十个“连中三元”的人。
纪绪、刘基、柳遇春和韩沃四人出了礼部的大门。
赶巧遇上了刘基和柳遇春的老乡——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的李善长[1]和泰州兴化施彦端[后改名施耐庵][2]。
他们四人怎是老乡呢?
当时的濠州和泰州都属于江浙省。去年秋闱,他俩都到省府杭州参加过乡试。乡试是进京会试的预选赛。只有考中了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来年春季的会试。
去年的乡试,李善长是考取举人的末名,大家对他的印象比较深。这次的会试,李善长又落榜了。施彦端正在安慰他,便碰上了刘基四人。
柳遇春拉着李善长说:“百室兄,我们先去喝酒。今年没考中,还有来年嘛。我这也考了五次才考中……”
李善长苦笑了一下,“哪有来年,不是要取缔科考了吗?”
柳遇春尴尬地笑了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李善长反倒安慰起柳遇春来:“正时兄,我没关系的。”他随口吟了一首词,“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二】《长安落第》钱起.诗
花繁柳暗九门深,
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
一回春至一伤心。
施彦端今年37岁,也是进京应试多次的主儿,所以和纪绪也很熟。这次他喜中贡士,便和刘基师弟长师兄短地祝贺起来。
听到刘基叫施彦端师兄,纪绪问:“你为何喊肇瑞兄为师兄呢?难道你俩是同门弟子?”
施彦端说:“对啊,虽然我俩相差十多岁,但都是郑复初[3]的弟子。”
纪绪道:“是嘛,郑先生可是理学大家!”
他们说笑着向杏林走去。
一辆马车戛然停在了他们的身边。车帘被掀开了,只见袁震招手把纪绪叫到了车上。
袁震先是祝贺纪绪杏榜提名,中得“会元”,随后又道:“纪公子,我有一妻妹,年方二八,待在闺中。怎么样?纪公子,你考虑一下?”
纪绪急忙说:“小生在家已有婚配,谢袁大人的美意,恕学生不能从命。”
“你们不是还没结婚吗?我这妻妹,可是丞相最宠爱的小郡主,如果成就了这段姻缘,老弟的前途岂不无可限量?”
纪绪一个劲地摇头,袁震还是不死心,继续说:“你也不必急着回复我,你回去再好好思量思量,想好了,再来告诉我。”
纪绪下了车,赶上了等待他的柳遇春等人。
韩沃看着纪绪,心里纳闷:舅舅找纪绪干什么?他带着心中的疑问跟随着纪绪走进了“杏林”。
在杏花树下喝酒的,不光是考中的贡生,也有落第的举子,他们对酒当歌,泪水落满衣襟。
这些落第的举子哟,大都考了多次!
他们像春光过后的花瓣一样,一年又一年地落地;又像是莺儿的羽毛,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一回春天的到来,都是落第举子们伤心的时候。
【三】《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林煌坤.词 李俊雄.曲 邓丽君.歌
走近“杏林大酒楼”的门口,就听一首诙谐逗情的歌曲飘了出来:
[歌曲]“送你送到小村外,有句话儿要交代:虽然已经是百花开,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记着我的情,记着我的爱,记着有我天天在等待。我在等待着你回来,千万不要把我来忘怀。千万不要把我来忘怀,千万不要把……”
可真巧,唱歌的正是欧阳碧玉,她正在为京城四大公子的孙毅唱堂会。
当柳遇春那大高个子一晃进酒楼的大门,碧玉那双大眼睛一下子就瞟到了他。
她微微一愣,突然冲下了舞台,奔向了走进来的柳遇春,“柳哥哥~!”
她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廉耻了,猛的抓住柳遇春的手,“柳哥哥,真的是你,我老远一看就是你。”
她像一个嬉戏的孩子,抓着柳遇春的双臂欢跳个不停。后来干脆靠在柳遇春的怀里,用她那纂得紧紧的小手,狠狠地捶打着柳遇春的胸膛,看得满堂的宾客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柳遇春赶紧提醒她,让她赶快回舞台表演,傍晚去会馆找他,他会详细地跟她解释最近发生的事情。柳遇春特地嘱咐,找他时,不要让别人看到。说完,柳遇春便匆匆逃离了“杏林大酒店”。
这一切,都让山东东平路的高文清看到了,他和三弟高文秀[4]也在酒楼喝酒,他俩是孙毅的堂外甥,这次会试他兄弟俩都落榜了。
当高文清看到当红歌妓欧阳碧玉和新科贡士柳遇春,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搂抱抱,一颗山东人的耿直之心和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油然而生,当场写了一封检举信,递到了礼部。
这次科考的总裁揭傒斯二话没说,当即取消了柳遇春的殿试资格,又从落选的举子当中提取一名补了柳遇春的缺。
————————————
注释
[1]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2]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嘉靖间出版郭勋家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3]郑复初
元朝末年江西玉山人,年轻时就小有名气,依靠过人的才华,轻而易举地考中进士,本想为朝廷效力,却因遭受诬陷而弃官,从此一心研究学问。
据《玉山县志》记载:“郑元善,字复初。性颖悟不群。弱冠慕伊洛之学,慨然以古人自期待。一时学者多宗师之。登延佑戊午进士,授德兴县丞。”
回到老家后,郑复初收了不少学生,刘伯温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一位。关于郑复初的生卒年月,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他辞官的时候为公元1328年,之后还写了一些著作,据此可推断出,他应该是1333年左右去世的。而刘伯温出生于1311年,十几岁的时候拜郑复初为师,跟他学习四书五经等知识。
《诚意伯刘公行状》中写道:“刘基讲理性于复初郑先生,闻濂洛心法,即得其旨归。先生大器之,乃谓公父曰:吾将以天道无报于善人,此子必高公之门矣。”在这几年中,郑复初不仅为刘伯温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这一点对刘伯温的影响很大。
[4]高文秀
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府学生员,早卒。元代著名戏曲家,有“小汉卿”之称。
作品有《双献功》是以水浒英雄李逵为主角的杂剧。写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孙妻郭念儿与权豪势要白衙内私通,约定在进香路上一起潜逃。白衙内竟然随意借个大衙门坐堂,待孙孔目来告状时,借机把他打入死囚牢里。李逵知道此事后,并没有鲁莽地抡起板斧去劫狱救人,而是扮做一个呆头呆脑的庄稼后生,去囚牢里给孙孔目送饭,以笨拙的言行麻庳牢子,并骗其吃下放了蒙汗药的香饭,然后救出孙孔目,放走押在牢里的其他人。第二天,李逵又乔装打扮成一个“伺候人”,混进白衙内家中,趁白衙内醉眼朦胧,让人添酒之际,杀死白衙内与郭念儿,提着两个人头上梁山献功。这出戏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通过李逵只身深入敌人营垒,智劫牢狱、府衙杀奸等矛盾冲突,以及粗人用细这一喜剧性的安排,刻画了李逵在这一特定戏剧冲突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勇敢而机智的性格特点,歌颂了李逵不畏艰险救人危难的高贵品质。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30283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30283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