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3章 去年旱毁才五六

第23章 去年旱毁才五六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大饥行-上阙》揭傒斯.诗
去年旱毁才五六,
今年家家食无粟。
高囷大廪闭不开,
朝为骨肉暮成哭。
官虽差官遍里闾,
贪廉异政致泽殊。
公家赈粟粟有数,
安得尽及乡民居。
天明以后,一家人吃过早饭,柳郧带着她们去往连襟于太医的家里。
他和妻子、女儿及一个小丫鬟坐在朝廷配给的大马车了,身后跟着两名随骑马的随从。
依靠在柳郧身边的柳好好问:“爹爹。”
“哼?”
“我问您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呀?”
“一个男人,如果看起来很正派的话,他会不会在外边找情人?”
“噢,这个嘛,不能只看男人如何……”
“那应该看什么呀?”
“主要看他娶了谁做自己的妻子。”
“如果娶了像我娘亲这样的女子呢?”
“那他不会在外边找情人的。”
柳好好歪着头问:“是吗?”
柳郧坚定地说:“那当然。”
“那么,谢依依是谁呀?”
“谢依依?”柳郧望着自己妻子,反问了一句。
柳白氏笑道:“您别看我,我可什么也不知道。”她又问女儿,“好儿,你是如何知道些诗信的人叫谢依依呀?”
柳好好说:“我是听李大哥[柳郧的随从]说的。”
柳郧笑呵呵地道:“呵,这个李秘,真是盛不下一点秘密。”
柳好好觍着脸说:“别打哈哈了,老实交代,谢依依是谁?”
“她是通州知府衙门的一名官妓,长相美丽,又工于诗词……”柳郧又问女儿,“噢,你一定见过她写的那首《送友人》了吧!”
“见过了,怎么了?”
“与你相比,如何?”
柳好好不屑道:“我哪能和人家相比?人家多…多……爹爹,你是不想娶回家给我做姨娘呀?”
“我娶人家干嘛,人家还是个小姑娘,还不到十二岁。”
“你们这些老男人不就喜欢小姑娘么?像爹爹崇拜的苏东坡,不就是看上了十二岁的王朝云,费尽心思地为人家写赞美诗,死皮赖脸地把人家娶回家做小妾么。”
柳郧让自己女儿数落得都插不上嘴,只得看着自己妻子笑。
柳白氏也笑着说:“他爹,你可不要怪我,真的不是我教的。”
“知道与爱妻无关……有道是,知子莫若父。我自己生的女儿,能不知道她的这点小心思?”柳郧爱惜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
柳好好说:“您还笑,说吧!您给人家小姑娘写过什么情呀、诗的?今后,又是如何打算的?”
“我写什么情诗,那都是毛头小子才干的事儿。”
“那爹爹是怎样追女孩子的?”
“爹爹哪有那心思呀!光政事也够爹爹烦的了。”
“那人家谢依依干嘛给你写诗呀,而且你还把人家的信揣进怀里好几天……”
柳郧弯起食指在女儿滔滔不绝的小嘴上刮了一下,说:“你能不能让你的小嘴歇会儿呀!”
“我不累!”
柳白氏赶紧说:“好儿,让你爹爹清静一会儿。”
柳好好便不再言语,把身子扭向了一边,背对着父亲。
【二】《大饥行-下阙》揭傒斯.诗
前日杀人南山下,
昨日开仓山北舍。
捐躯弃命不复论,
获者如囚走如赦。
豪家不仁诚可罪,
民主稔恶何由悔。
柳郧和妻子相视一笑。
柳郧对女儿非常溺爱,他那肯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心中留下疑问和心结,便笑着解释道:“前天,我从上都回来,路过通州,见过我的同年盖耘夫[1],他现在是通州知府,在一次酒宴上得见谢依依姑娘,被她的才华所折服,便收进自己府里做歌妓,准备找个机会送进京都给我们的老师,噢,就是好好的姨姻姑父揭傒斯……”
听到这里,柳好好才又转回身来,问道:“大姑父是爹爹的老师吗?”
“是啊,延祐六年,元廷的第二届科举大考,你的大姑父就是我们的主考官。”
“我大姑父都什么年纪了,还喜欢小姑娘……您可不要跟老师学坏哟~”
“老师那是喜欢小姑娘,他是喜欢有才华的人。这不,盖大人知道我回京后,一定回去告别老师,便让爹爹把谢姑娘给老师带到他府上。”
“您送给老师了吗?”
柳白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柳郧白了妻子一眼,心道:你给我生了个什么女儿哟,怎能像审问犯人似的过问自家老爹,便笑道,“爹爹在女儿心里是多好的人,我岂能自己留下?”
“那,那封信是怎么回事?”
“那是你大姑父不相信谢依依如此小的年纪,能有什么大的才华,便想考考她,就以爹爹去蜀川为题,让谢姑娘写一首送别诗。”
“哦,是这样啊!”柳好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姑父不是有名的大才子嘛,为何不给你写首鼓励呀、安慰的事,为何要写一首糟心的,什么《大饥行》……”
一提《大饥行》,柳郧立刻严肃起来,说道:“爹爹喝大姑父都是朝廷命官,不是什么风月场所中的才子佳人,怎能不为现实的境况忧心,又怎能不为老百姓饥饿所担心呢。”
柳白氏问:“现在的百姓又吃不上饭了?”
柳郧道:“可不是呢!自去年以来,天灾频发,各省迭见灾异,什么山崩地震,迅雷烈风,大旱大水等灾情,相继入告。光比较大的灾难就有禹城县去秋霖雨,县人邢着、程进出粟以赈饥民,命旌其门;平江路嘉定州饥,发粟六万石赈之;去年五月的大风,雨雹,柳林行宫大木尽拔;奏元行宫正殿灾,上都利用监库火;七月,冀宁、兴和、大同三路陨霜;八月东路蒙古万户府发生饥荒,元廷决定赈以2个月粮。各地起义、造反的,更是罄竹难书。
皇帝见了各行省报告上来的灾情,不但不修身反省,加以赈灾,反令番僧大作佛事,以期禳解……”
柳郧正愤愤而言,便到了于延年的宅邸。虽说于太医是大连襟,但他可比柳郧小的很多,所以,柳郧夫妇一直也没把于太医当大姐夫看待。
第24章 春风摇荡惹人衣
时间:1324年3月
内容提要:
【一】《风》薛涛.诗
得知柳郧今天要来,于太医一大早就在大门口等候。
看见柳郧的马车到了,便急忙迎了上去,嘴上说道:“哎哟哟,柳大人,是那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柳郧一边扶着妻子下车,一边应道:“延年啊,你可真会掐时间,你怎知我这个时间到?”
“那是会掐算,我一大早就在门口等待您的大驾啊!”于太医上前施礼道。
柳郧又从车里抱下了女儿,柳好好的脚一着地,赶紧给于太医施礼,小嘴甜甜地喊:“大姨夫,早安。”
“安,安,大外甥也安。”
柳郧这才站正了身子,和于太医施礼问好。
柳白氏见过礼后,问道:“我姐姐可好?”
“嗨!”于太医叹了口气,说:“自从清婉出嫁后,你姐姐就一病不起啊!”
柳白氏跟随于太医一边往大厅里走,一边问道:“你不是名医嘛,什么病还有您治不了的?”
“嗨!”于太医又叹息了一声,“实病好治,心病难医啊!”
一听姐姐病了,柳白氏当场拉长了脸,说道:“什么心病难医,我看你是根本不想医好我姐的病,以便腾出地方,你好娶小姑娘。”
于太医尴尬地笑了笑,说:“我哪能不用心医治!”
“既然知道是心病,你就得用心去暖化她,安慰她。”还在为当初姐夫为了舔摸揭傒斯家,让姐姐和甥女冒着风险去给她大姑过寿而生气呢。
看着柳白氏带着柳好好疾走去往妻子的房间,于太医朝柳郧笑道:“难道小姨子和姐夫是天敌么?”
“你也不要怪她,她是一听到姐姐病了,一着急而口不择言。”
来到了客厅,丫鬟沏好了茶,摆上了瓜子果品。
柳郧问:“你可知泰宁王薨了么?”
于太医说:“知道,我这几天正为王爷的仙逝而伤心呢!当初要不是王爷,我于延年又怎能报得欺妻辱女之恨。”
“王爷,病逝前,有没有去太医院找太医看过病?”
“王爷一直康健,从未找太医为自己看过病。不过,王爷一向性格刚烈,说不定为某些人的所作所为,气极猝死也说不定。”
“但愿如此。”柳郧又道,“现在全国各地,天灾频发,各省迭见灾异,如山崩地震,迅雷烈风,大旱大水等灾情,相继入告。有道是,大灾之后必有瘟疫。于大人啊,你带领的太医院可要抓紧研制医药,提前准备,预防于万一啊!”
“平章大人请放心,下官已经按照您的指示,早已准备妥当……”
正说着,柳好好走了进来,问道:“爹爹,什么时候去看我表姐呀?”
于太医说:“你表姐是晚辈,怎能让你父亲去看望呢?”
柳好好问:“那么,我小,我是不是得去表姐家,跟表姐告个别呀?”
柳郧说:“那是自然。”
柳好好道:“那我这就过去。爹爹,我坐您的车去,行么?”
柳郧说:“行-,让以芹[丫鬟]和李秘[侍从]跟你一起去吧!”
“好哩!”柳好好高兴地转身离去。
于太医却说:“好好,你吃了饭再去也不迟嘛。”
柳好好头也不回地说道:“我不饿。”
于太医又道:“好好,你先等一下。”
柳好好又转回身来问:“大姨父,您还有啥事?”
于太医说:“你带点礼品去。”
柳好好爽快地答道:“我早就给表姐准备好了。”
于太医说:“不是给你表姐,是给你小姑夫的。你头一次去小姑夫家,怎能空着手去。你去让你大姨准备两壶好酒,给他带去。”
柳好好转身去了内房。
看着柳好好俏皮可爱的小身影,于太医感慨道:“我这小外甥真是乖巧伶俐,柳大人福气啊!”
“哎!”柳郧叹息道,“有啥福气,总归是个女儿,有啥用。”
“呵,您这女儿,可不输男儿。”
“何以见得?”
“光说这诗词吧,外甥女的大作,就比一般的男儿强。”
柳郧自豪地问:“小孩子,那会作诗。”
“呵,去年秋天,我过生日。我指着墙角的蔷薇花让她做首诗,她一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把这蔷薇花,架子还没搭好,但是枝叶和花却已开始出格怒放的景象描述得淋漓尽致,‘架却’谐音‘嫁却’,让待嫁少女,心头意乱的样子宛如呈现在眼前。”
柳郧哈哈大笑:“一个六岁的孩童怎能做出如此的诗句,是她母亲替她做的吧!”
“哎~,他小姨可不会做事,连个酒令都不会……”
这是柳好好提着两壶酒出了内房,于太医说:“好好啊,你再给大姨父做首诗如何?”
柳好好吃力地提着那两壶好酒,问:“做什么?”
“你先把酒放下,提着怪累的。”于太医琢磨着,出个什么题能难住她,“做一首……”忽然,一阵春风从柳好好原先打开的门中吹了进来,于太医笑道,“好好,你就以风为题做一首五言诗如何?”
柳好好望了望门外,小大人似的在客厅的门口处踱着步。蕙风吹拂着她稚嫩的小粉脸,门外的景象映衬着她的倩影,真如画一样……只听柳好好缓缓地说道: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于太医鼓掌赞许,柳郧拂须微笑。
【二】《柳絮》薛涛.诗
三月的京都,正是柳絮飘飞的时候,虽然雨后柳絮会少一些,但还是被那柔和的微风带进门来一小团白绒绒的柳絮。
于太医赶紧说:“好好啊,你还是不要出门了。你看,现在满大街的柳絮,飞到你身上,你会过敏的。”
柳好好拿起酒壶又要出门:“过敏又怎样?”
“你会浑身瘙痒、打喷嚏、荨麻疹等,可难受了。”
“我不会的。”
“呵,就是小孩才应该多加小心呢,小孩子,皮肤娇嫩,更易过敏。”
“柳絮很听话的,不往人身上跑的。”
“怎能不会呢,我出去,它就往我身上粘,我往东,它就跟着往东;我往西,它就跟着往西,很烦人的,你还是不要去的好。”
“大姨父,您是不心痛你的这两壶酒呀。这样吧,我再为你做一首诗,用两首诗,还你两壶酒吧!”
于太医笑道:“好呀,你再做一首,我就放你走。”
柳好好一只地上漂浮的柳絮说:
“三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
一任南飞又北飞。”
一听女儿吟诵完此诗句,柳郧是哈哈大笑,于太医却被惹得连话也说不出。
柳好好娓娓叙来,如同喃喃自语。这首诗是说:三月的杨花轻盈而卑微,随着春风摇摇荡荡,撩惹着他人的衣襟。可是,那一个个沾染柳絮杨花的公子哥儿都只是一些无情之徒,害得这杨花一会儿随人南飞,一会儿又随人北去。
于太医红着脸说:“柳大人呀,您成天和这样两个女人生活在一起,可如何受的了啊!”
“很好呀!我很舒心。”
“没骂您,你可舒心呢!”
柳好好问:“我可以走了吗?”
“你稍一等,我去给你泡一碗蜂蜜喝。”于太医边说边去了厨房。
柳好好说:“大姨父,我不渴。”
于太医说:“是预防柳絮过敏的。”
不一会儿,于太医便端着一碗蜂蜜水回来了。他边服侍柳好好喝下,边叮嘱道:“这个季节,小孩子最好少出门。喝蜂蜜虽然防过敏,但最好在过敏季节来临之前一个月喝,每天喝一勺蜂蜜,最好选择当地产的蜂蜜更加。”
柳好好问:“如是大人让柳絮过敏了咋办?也喝蜂蜜么?”
于太医说:“大人和蜂蜜就不大管用了。大人需要饮用荨麻叶茶。荨麻有刺激性,但是饮用荨麻叶茶绝对管用的。如果在饮用之前,将荨麻叶浸泡一杯茶的工夫[10-15分钟],防过敏的效果会更好。如果严重了,就用淡盐水洗鼻子。用淡盐水冲洗鼻子有助于冲刷掉鼻子中的过敏物,进而减少或缓解过敏症状……怎么样,好好,留在大姨家,跟大姨父学医怎么样?”
“我考虑考虑。”柳好好说完,提着那两壶好酒去下人处找以芹和李秘去了。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55866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558662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