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5章 相思已是不曾闲

第25章 相思已是不曾闲

推荐阅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万神主宰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重生之都市仙尊九星霸体诀


        古代开会不叫“开会”,而叫“朝参”和“集议”。
“朝参”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会,有点“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意思。“集议”是由“三公”大臣主持,各部门首长参加的会议。这种会议,皇帝一般不参加。但“集议”通过的议案,一旦皇帝盖上玉玺,各部门都要认真去执行,和今天的“人大会议”的性质有点类似。
不管是“朝参”,还是“集议”,都是五天举行一次。
【一】《永嘉鹿鸣宴》吴泳.诗
人间富贵易浮沈,
只有斯文无古今。
义理工夫元坦易,
圣贤言语不艰深。
莫随近世诸儒辙,
要识开山一祖心。
待得了他科举债,
梅花月下听瑶琴。
十月初五,是“开会”的日子。
金銮殿上,龙椅的右下方,有一把太师椅,那便是伯颜的座位。
今天的会议是由太师主持,顺帝参加的“集议”扩大会议。太师首先提出了“诛灭五姓”的议案。
此案一出,参会人员出乎意料地表示赞同,就连答应顺帝的左丞相唐其势也举手表示附议。没有举手的,只有寥寥的几个汉臣。
顺帝失望地哀叹了一声。
就在此时,本届左状元李齐站起来说:“太师,此议不可为!一旦实施,必定会惹怒上天。”
伯颜笑道:“我知道,你的姓氏也在其列。李齐啊!你放心,只要你不跟着那帮举子进士的瞎胡闹,我可以让皇帝赐你蒙古姓氏,免你家族一死。”
李齐说:“我反对此议,并不是为我家族着想,而是怕因惹怒上天,遭到惩罚。”
伯颜道:“诛灭他们,就是替上天来惩罚他们。”
李齐说:“太师,您不见,现在是京城出现了瘟疫,上天惩罚的是我们。”
提及困扰伯颜的瘟疫,他立即止住了话语,看看群臣有何说辞。
李齐又道:“为何瘟疫肆虐?这都是在云川诛杀六万生灵的报应。所以,太师千万不能再开杀戮……”
伯颜怒道:“李齐,你不要胡乱联系。他们是土匪,难道不该杀吗?”
看到伯颜怒了,李齐不敢多言,只是把自己的联名信递了上去,说:“这是我们的联署‘奏疏’,望太师采纳。”
伯颜接过了‘奏疏’,看后更加地生气。因为这一届的所有进士,包括右状元同同在内的蒙古进士,也在‘奏疏’上签了名。
伯颜狠狠地瞪了同同一眼,心想:这些举子进士,就知道拉帮结派,聚众闹事……两年前,就想废去科举,但遭到了汉臣的反对。看来,再不废掉科举,会给自己以后的主政带来更多的麻烦。
伯颜不动声色地说:“既然有如此多的人反对,‘灭五姓’这一提案,就此罢休。”
但如何提出废除科举的议题呢,伯颜正在琢磨,忽然看到了中书平章政事彻尔特穆尔,他可是“废科举”的鼓动者。
伯颜会心一笑,和颜悦色地道:“彻尔特穆尔。”
彻尔特穆尔一听太师喊自己名字,急忙回应:“下官在。”
伯颜问:“听说你在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的时候,有一次举行‘乡试’……”伯颜指的就是刘基这一届的乡试,“你看到在馆驿中盛宴招待京城去的考官,内心颇为不平。”
彻尔特穆尔唯唯诺诺:“是的,太师。”
伯颜道:“你调任京城后,便发誓把‘废科举’列为自己的第一要事。”
彻尔特穆尔顺着伯颜的意思说:“一点没错,太师。”
伯颜接着引导:“再过仨月,‘春闱’又至。现在,你已是中书平章政事,不知你对‘废科举’一事有何打算?”
彻尔特穆尔立刻明白伯颜的意图,便道:“我时刻都不忘‘废科举’之事,只要太师一声令下,我立马废去科举。”
唐其势问:“这地方官员宴请京官,不是常有的事吗?这与科举没有多大关系吧!”
伯颜道:“这都是科举之弊——考前笼络感情,徇私舞弊,考中便拉帮结派,控制朝政。所以,老夫觉得彻尔特穆尔的提议甚好,应立刻取消这不合时宜的科举制度。我们的太祖[铁木真]、世祖[忽必烈]皇帝,不是一直不提倡科举取士吗?蒙古人是马上天下,你们可不能忘本啊……”
伯颜突然抛出这样的话题,大家也没有思想准备,都不知如何开口阻止。
看到大家都在沉默,顺帝便瞅准时机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彻里帖木儿,你速写诏书,送上来吧!”
元顺帝拿出现场就要批准伯颜“废科举”的姿态,可正合了伯颜的意。从这一举动,就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元顺帝娴熟的“平衡术”了。既然太师放弃了诛杀计划,你总得给他点别的好处,作为补赏吧。
何况,对于皇帝而言,诛杀他的子民是大事,一旦做了,不可挽回!但科举对于他来说是小事一桩。就算这次取消了,过几年可以再恢复嘛。
彻里帖木儿迅速写好了“罢科举”的诏书,就等着皇帝盖上玉玺通过了。
参政许有壬一看急了眼,急忙向前阻止。
伯颜对许有壬大怒道:“你这个谏官,是专门冲着彻里帖木儿来的吗?”伯颜想起了上次朝会,许有壬就弹劾过彻里帖木儿“把对太庙一年四祭改为一年一祭”的事。
许有壬说:“我对事,不对人。若废除科举,天下人才必然抱怨。”
伯颜道:“他们抱怨什么?作为文人,就应当干点文人该干的事情。”
许有壬问:“以太师之见,什么是文人该干的事?”
伯颜道:“人间富贵易浮沈,只有斯文无古今。等老夫罢了科举后,文人嘛,就应在梅花月下,听听瑶琴,做做诗文……你说,岂不美哉!”
许有壬说:“可文人也得吃饭啊!诗词歌赋能填饱肚子?太师罢去‘科举’,不就阻挡了文人的生存之道了吗?”
伯颜道:“他们也不能为了生存,而妨碍了传统的选官之法吧。”
许有壬说:“科举和选官怎会冲突?蒙元帝国,幅员辽阔。太师本应该大开科举,选拔天下英才,去全国各处为您和皇帝排忧解难才是。”
伯颜耻笑道:“为我分忧?还不够他们贪赃枉法的呢。有壬啊,你说说看,有多少举子,因贪赃枉法而身败名裂的?当官,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职业。”
许有壬辩解说:“可太师,科举与贪污受贿没有联系啊。科举未行之先,御史台中因贪赃而受罚者无数,怎能说贪赃尽出于举子?当然,不能说举子中无贪赃者,但比起来还是少一些。”
伯颜有点说不过许有壬了,便道:“有壬啊,我发现在历届的举子进士中,也没有什么可任用的大才。”
许有壬说:“太师不任用,怎知他没有大才?像刘基、张梦臣、马伯庸、丁文苑等辈皆可任大事。又如欧阳元功之文章,哪个能比得上?
伯颜道:“人啊,不能光凭着嘴说。你说他是人才,就是那块材料啦?”
许有壬说:“他们这届的进士中,太师又不是没有用过的人。纪绪大人,太师不就用的很顺手嘛?太师调他入川,不到一年便大变样……”
一提纪绪,伯颜就怒:“他算什么人才,连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了,还是人才?我看是草包。”
许有壬说:“保护家人,任一勇夫便能做到;但治理好一方水土,非大才所不能为……纪大人是大才,望太师不要杀他!”
伯颜速转话题道:“科举虽罢,士人们只要求得上进,学得本事,也可以到高官大府去寻个一官半职。最起码,美衣美食的还是有保障的。”
有壬说:“所谓士者,不是把衣食温饱作为自己的目标。他们所追求的是,治国平天下啊!”
伯颜又道:“今科举取人,确实妨碍传统选官之法。”
有壬反驳说:“古人有言,立贤无方。科举取士,岂不好于通事、知印等出身的人?今通事等天下大概有三千三百二十五名,从太祖至今,一年余占四百五十六人。玉典赤、太医、控鹤,还都入流品[官阶的意思]。再说,路吏及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其途又不一样。今年自四月至九月,白身补官受宣者也有七十二人,而科举一届仅仅三十余人。太师试想,科举和传统选法真的相妨吗?”
二人反复辩论不已,伯颜虽心中已同意许有壬的意见,但废科举之议已定,不可中止,只得以温和语言来劝解许有壬,说:“有壬啊,你是真能说!”
有壬听了,道:“能说管什么用?”
坐在旁边的彻里帖木儿说:“参政快坐吧,不要多说话啦。”
有壬却说:“太师说我生来就是劾平章你的,我俩能同座吗?”
彻里帖木儿笑道:“你的话,我不往心里去。”
有壬说:“既然平章不记恨本官,这说明,我弹劾平章的事,都是事实啰。也许,你做的坏事,还远远不止这些!”
伯颜给彻里帖木儿打着圆场,道:“有壬啊,彻里帖木儿既然不和你计较,你也不要得寸进尺啦。”
有壬说:“太师因为彻里帖木儿,长了把好嘴,能作宣传,就擢置中书。我们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师而听有壬的。岂不是,有壬的权力重于太师?”
伯颜让许有壬这个老迂腐给气笑了,怒意渐渐消了。
众人看着太师笑,都跟着大笑,把阻挡“罢科举”的事都抛掷了脑后。
伯颜说:“明天,以许有壬为班首,在崇天门宣‘罢科举’之诏吧!”
许有壬知道伯颜是在有意羞辱他,但又害怕太师祸及家族,不敢辞,勉强答应了这差事。
坐在他旁边的治书侍御史普化,小声嘲笑道:“参政,你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许有壬深感大耻,忙低下了自己那高傲的头。
【二】《心中无私天地宽》雍正.语
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
看到殿堂上皆大欢喜,左丞相唐其势借机说道:“太师,纪绪之事不知如何处置啊?借着闲暇,也一起议议?”
伯颜高声呵斥:“此乃家事,不必议了。”
看来纪绪是必杀无异了,李齐赶忙递上了刘基等人的死谏书。
伯颜把谏书甩给了刑部侍郎世杰班,怒道:“把死谏书上…这些人…都给我抓起来。”说完转身走出了大殿。
碰了一鼻子灰的唐其势,看了一眼元顺帝,起身也走了。
走出大殿,看着伯颜那趾高气昂的背影,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唐其势的心中瞬间形成……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75929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75929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