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96章 嫁个多才好婿郎

第96章 嫁个多才好婿郎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越来溪》[1]葛一龙/杨备.诗
新郎新娘咬完了青杏,大家觉得意犹未尽。
刘基问:“就这么就结束了?”
碧玉歪着头反问:“那,你还想咋的?”
“这,这,这也太……”
“太怎么了?你不是已经看到亲嘴了嘛,你还想咋地?”
“我可没看。”
“没看?恐怕是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吧!”
“那是你丈夫……”
“他可没你看的多!你看的最多了,眼睛都不眨一眨。”
“是,我是不眨眼。但我是盯着高小弟啊,预防他作弊嘛。”
碧玉问髙启:“高季迪,你作弊没有?”
髙启闭着嘴不说话,只是笑。
碧玉道:“看来你是真作弊了。”
刘基埋怨道:“你怎么能让她小叔子挑这青杏呢?”
“小叔子怎么了?”
“你不知道你婆家有句老话,‘哪根田坎不长草,哪个小弟不爱嫂?”
碧玉把腰一叉,说:“长嫂如母,小叔子疼嫂嫂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刘基笑道:“你到底是那头的?”
“哪头说得对,我就是那一头。”
听着他俩的吵闹,韩沃得意地来了一首《越来溪》:
“草烟绿凑柳垂低,
桥对斜阳堕影西;
听罢情歌听啼鸟,
吴船摇过越来溪。”
碧玉问刘基:“新郎官…这什么意思?”
刘基道:“他的意思是,看你我的光景呢!”
“我俩有什么光景?”
“看俩鸟吵架呗~”
碧玉一听,朝着韩沃去了,“好你个新郎官,敢看你小姨子的光景……”
知道刘基又在挑事,绯儿赶紧出来打圆场,她也吟了一首《越来溪》:
“临流何必吊前非,
且说吴宫得意时;
夹岸桃花烟水绿,
画船安稳载西施。”
碧玉转头问身边的纪绪,“新娘子又在说啥?”
纪绪笑道:“她的意思是——让你睁一眼、闭一眼,让他俩过关算了,人家俩也好早一点上船……”
“是上船还是上床?”
“是船,”纪绪坏笑道,“是‘尺-无昂’韵……”
“尺-无昂,还不是床嘛!”碧玉白了纪绪一眼,“想这么早上床,哼,没门!”碧玉眼珠子一转,对七岁的小髙启道,“迪弟,姐姐知道你的画画得好……你把你表嫂刚才说的什么鸟语,给姐姐画出来如何?”
髙启问:“什么鸟语?”
碧玉道:“就是刚才你表哥、表嫂诗里边的…什么鸟语、花香、船呀、床呀…你都给画出来……”
大家也不知碧玉又在搞什么名堂,正迫切地等着看热闹。
【二】《洞房曲》张璨.诗
髙启根据韩沃那首诗的诗意,很快画了一幅《插篙苇渚系舴艋》的长条。
碧玉说:“大喜的日子,你得画得鲜艳一些。”
髙启道:“我这没颜色。”
大方让人速去拿来了染料,髙启又根据表嫂的诗意画了一幅《两堤春放碧桃花》的画,并在画的左侧题上了画名和自己的字号“槎轩”。
髙启的名号很有意思。
他的名子叫启,字是季迪,号叫槎轩。这几个字连起来就是,用一根长树枝来引导你一年四季走的路——这不是瞎子嘛。
但髙启可一点不瞎,而且耳聪目明,生性警敏。他和刘基有同样的本领——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他尤精历史,嗜好诗歌,擅长书画。
髙启的老家在长洲[今江苏苏州市],出身富豪。只可惜三岁时父母双亡,便一直跟韩沃住在一起,他俩是姑表兄弟。
看到小髙启寥寥几笔,两幅生机盎然的水墨画便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碧玉心里却犯了难:这可怎么往下演?本来打算为难一下这作弊的小叔子,让新娘出面替他解围……这下可好,让人家小叔子显示了一把才华,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为人做了新嫁衣。”正在犯愁,抬头看到了正在赞叹画作的纪绪,便道:“纪大…才子,跟你了。”
“你说话能不能不大喘气?什么鸡大不鸡大的……”纪绪逗弄着碧玉,“嫂子,轮到我干什么,挂画吗?”
“你柳哥不是正在挂嘛,轮到你作诗了。”
“不是闹新房嘛,怎么改诗会啦?”
“没改~,还是闹房。”
“这是什么闹法?”
“刚才是‘武闹’,现在是‘文闹’,就是比才艺……她夫妻俩不是能嘛,守着我们俩大才子比诗词,这不是结婚结‘昏头’了嘛!纪大哥,你先来一首,震住他俩……”
“有主题吗?”
“有,就是‘春宵一夜值千金’。”
“噢~这简单。”
碧玉又提出了要求:“高季迪的画是根据新郎新娘的诗意画出的,你需要顺着画的意思往下续诗。”
“这有些难了。”
“如果画不达意,你也可以在画上加笔添画。但,不能影响整个画面的诗意。”
纪绪想了想,在第一幅画上添了一轮圆月,又附上了一首诗:
“鸦雏夜宿迷蒙柳,
斗帐烧灯蜡光透;
银罂注酒芙蓉香,
金丝檀槽为君奏。
歌喉筿筿莺儿语,
象口吹香凝碧缕;
盘龙绣带结同心,
牵惹巫云随峡雨。
歌声未阑香未灭,
曲屏生香晕眼缬;
小玉催铺蜀锦衾,
纱窗影转桐花月。”
————————————
注释
[1]越来溪: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胥门外五里。《吴地记》: 胥门 “西南五里有越来溪”。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越来溪在吴县之境,自太湖过横山至于郡城之西。盖越王由此水至于吴,故得此名。”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82553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825530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