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65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

第65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


        【一】《赏牡丹》刘禹锡.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基走进了“畅春院”的“醉红楼”大堂。
大堂中一阵喧哗,随着鼓乐声响起,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目光却齐刷刷的望向楼上。
忽然,一阵清风飘过,牡丹花般的姑娘从众人头顶“飞”了下来,似天外来客般轻巧的落在了舞台的中央,仿佛仙子从天而降。
下面随即响起一片掌声,众人莫不拍手叫好。
牡丹姑娘身穿一袭云英紫裙,裙摆晃动,飘飘如仙,而上身却只着一件肚兜大红袄,肚兜上绣了一朵盛开得极其鲜艳的大牡丹,外披一件薄得几近透明的细白纱,将那牡丹衬得若隐若现。
这雾里看花,最是销魂,显然这姑娘是深谙此道。而且她知道自己全身最美之处莫过于一双藕臂以及纤细的脚跟,所以她把这两个地方都有意显露了出来。
众人都入迷地盯着她那双丰盈但不见肉、纤美而不见骨的手臂,还有她最令人销魂的纤美脚踝,再配上她那艳于芍药、情比芙蕖,真如国色天香般的容貌……这一切,可真真地迷倒了全场的男子。
在人群的中央,刘基找到了柳遇春的座席。柳遇春忙让侍童给刘基去搬了个凳子。
刘基倒吸了一口凉气,对柳遇春说起台子上的姑娘,“这般寒冷的天气,她竟只穿这么件衣裳,她不冷吗?”
柳遇春笑道:“为了得花魁,姑娘们也都是拼了。”他指着台上的牡丹姑娘说,“她的这身可为她增色不少,尤其这衣裳之下,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子更是加分……”
刘基调侃道:“小嫂嫂,已经表演过了?这次花魁应该是嫂嫂的吧!”
柳遇春满自豪地说:“你嫂嫂说,她不想夺花魁。不然赎她的银子会加码的……”
“你还在乎那点银子?!”
“哎~,要学会过日子嘛,省一点是一点。”忽然想起刘基这谦谦君子怎会来这种地方,便问道,“我说,你怎么来了?你现在可是进士了。怎能来这种地方?千万别和我似的,让人给举报了,去掉你的进士资格。”
“你放心,我不会的!谁像你似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和小嫂嫂…就…忍不住…搂搂抱抱。”刘基边说边比划着。
柳遇春知刘基又要揭他的短,便赶快转移话题:“舞台上的姑娘是来自扬州的,叫徐素素。我和她认识,怎么?我给你牵一下红线儿?”
刘基问:“你是金陵,她是扬州,你们如何相识?你以前不是从不去风月场的吗?”
柳遇春说:“她和去年跳江自尽的杜十娘是好姐妹,我是通过李甲认识的。她表演的是《仙女散花》[1],怎么样?美吧!”
刘基看着台上的姑娘,自语道:“素素,可一点也不素啊!”
徐素素的声音仿佛出谷黄莺,听得让人心醉。随着乐声她翩翩起舞,那曼妙婀娜的身姿仿佛盛开的牡丹,妖娆魅惑。
众人的目光也跟随着她身躯的飘动而随之移动着……
【二】《卷珠帘.顾影依依》深秋的子文.词 霍尊.曲
柳遇春问:“伯温兄来这里,真的是来看‘评花榜’的?”
刘基却没有一点儿反应,他的双眼一直盯着舞台上刚刚上台表演的另一个姑娘。
[粤语版《卷珠帘》歌曲]“微风小雨吹纷飞柳杨,流水幽幽暗淌。月似霜,小轩窗,望羽觞酒暖微漾,遥望对岸,无声断肠。
红妆消瘦凄凄心怅然,残花飘飞鬓边。望眼穿,忆缱绻,泪染青丝抱愁面,谁在柳畔,魂牵意乱。
啊!一去经年,红颜怨,恩爱短。啊!烟渺影迁,卷珠帘,孤枕夜难眠。”
柳遇春又推了推刘基:“伯温兄,伯温兄……”
刘基头也不回地问:“这个姑娘你了解吗?”
柳遇春说:“了解,她们已经比赛三天了。前两天比赛的是‘品’和‘韵’,今天比试的是‘才’,明天更精彩,比试的是‘色’。台上的姑娘叫柳枝,是来自广州路的。”
“柳枝?”刘基盯着台上的姑娘问,“你发没发现,她和‘荐福宫’的小道姑长得一模一样?只是头发不同而已……”
“小道姑?”柳遇春诧异地问,“什么小道姑?”
刘基转过头来说:“那次,我们一块春游的时候——噢……你那时的心思全在小嫂嫂身上,哪还顾忌其他!你再好好想一想,她是不是和韩沃要结婚的对象梅绯儿也又几分相像?”
柳遇春笑着说:“我又没有见过梅绯儿,怎知她俩是否相像?”
“哎,差一点把正事给忘了。”刘基拿出了韩沃的结婚请柬递给了柳遇春,“韩沃二十九日结婚,让你去参加他的婚礼。”边说边又把目光移向了舞台。
柳遇春高兴地说道:“好,我一定去!”
刘基不眨眼地盯着柳枝说:“光你去不行!韩公子特别强调,让你一定带着小嫂嫂去。如果不带她,你也就不必去了。”
舞台上,柳枝在优美地表演着:
[粤语版歌曲]“愁思不断春宵风雨绵,人间几许变迁。憔悴损,风霜添,顾影依依有谁怜,无尽冷夜琴声怨缠。”
柳遇春问:“既然请你嫂子,那请柬上干嘛只写我的名字?”
刘基说:“你们俩不是还没结婚嘛,写上‘携夫人’寒碜你干嘛?”
柳遇春嗔骂道:“你这坏小子……”
柳枝刚一唱完,刘基便起身离开了“畅春院”。
————————————
注释
[1]天女散花
成语,多形容抛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天女散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典故,同时也是一个成语与传说。以该典故衍生出来的京剧、黄梅戏、壁画比较多。“天女散花”一词原本来源自佛教中《维摩诘经.观众生品》里的一则故事。讲述天女百花仙子散花来试菩萨声闻弟子的道行,花则于菩萨的身上落去,则到了弟子身上花便不落。寓意为天女散花的景象如同大雪漫天飞的样子。又示意为天女散花,把鲜花撒向大地,用鲜花来点缀在山林与草树之间。
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明.曹学《蜀中名胜记》卷二:“(成都)东城楼,即散花楼也……。”
佛经,《维摩经.观众生品》略云:“维磨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悉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身不堕,天女曰结习未尽,故花著身。”
寓意:“天女散花”又叫“仙女散花”,寓意春满人间,吉庆常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十六:仙女云中飞舞散花。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306039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306039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