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10章 酒似鹅儿破壳黄

第210章 酒似鹅儿破壳黄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一】《汴宋竹枝词》[1]李于潢.诗
    廉纤细雨不成珠,
    终古寒烟锁绿芜;
    髡[2]柳数行鸦万点,
    清明谁写上河图。
    过了好大一会儿,老店主从里屋抱出了一个长条的红木盒子,打开了盒子是一个锦缎做得布袋,解开了丝锦绳系着的袋口,老店主便戴好手套,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拿出一幅长卷出来。
    老店主也不言语,只是饶有斯文地做着这些动作。他炫耀般的瞅了纪绪和刘基一眼,便徐徐打开了手中的长卷,只见:
    “小溪旁边的大路上一溜骆驼队,远远的从东北方向汴京城走来,五匹毛驴负重累累,前面的马夫把领头的牲畜赶向拐弯处的桥上,后面的驮夫用马鞭驱赶着向前走……”
    纪绪惊叫起来,“《清明上河图》!”
    老店主捋髯而笑。
    纪绪指着画中的一群人道:“看,这支队伍像是清明扫墓归来的。”
    刘基纠正说:“单凭清明二字,就说这只队伍是扫墓归来是不妥的,我认为是接亲娶妻活动的队伍。”
    老店主点头表示赞同。
    再看此画:
    “茶馆边的一家农舍饲养着两头牛,虽然就在附近发生了一件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两头牛却无动于衷,它们还是悠哉悠哉地反刍着;远处田地里的禾苗在茁壮成长着,农夫们正在为禾苗浇水施肥……”
    【二】《柳园驿》李于潢.诗
    此日登车始,长途路杳漫。
    云添鸦背重,云裹马蹄寒。
    三人都缄默了,在聚精会神地欣赏着画面,生怕谁一出声,就会惊吓着画面上的人物似的:
    “南边一家,小两口正在出行。他雇佣了两头牲口及驮夫,还有一个脚夫挑着他俩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东南方向走去。
    茶馆前街道正对面有一个酒家,因为不经营早点,所以才迟迟地撑起招揽顾客的旗幡。酒店就开在散装货运码头上,生意自然很兴隆,只是还不到饭点,所以店里还没有客人。
    酒家与茶馆之间的街道中间,有一个正在喊一位卜卦算命的先生,可能要他测算一下什么事情:是婚姻、家庭还是生意?算卦先生听到来了生意,轻快的脚步足可见他的喜悦之情。
    往街里边看过去,包子店的掌柜与一位挑担买卖人正在谈事情,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对话——明天还要点什么油盐酱醋和什么时候结帐之类的话。”
    【三】《柳园驿》李于潢.诗
    古戍藏髡柳,危桥泻急湍。
    望中茅店近,镫火出檐端。
    老店主顺着画面,从右向左徐徐展开着:
    “再过去几家店铺,就是主干道汴梁大道了。主干道两边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南边紧靠深水港湾,就是这风水宝地的货码头与货运栈了。有好几艘船只停泊在港湾里,依次装卸着货物。
    在这一、二百年树龄的大树枝叶缝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绳索,也应是六、七十吨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
    码头上货主正在清点要发往某地的货物,码头掌柜的在把运来的货物堆码起来,准备根据运货地点远近,适时安排装卸。
    几个码头扛大包的正在把装有粮食之类的麻袋扛下船;船仓里有人正在翻仓倒柜,似乎能听到从船上传出给人把麻袋上肩时的劳动号子声。
    站在货栈前面的船老大,像是刚吃过饭正要上船;半路中又遇见了一个熟人,心中记挂着赶路行船,但又不能怠慢了熟人;在急切中与之寒暄家常,最后抱拳行礼告辞;这时脚步早己转向,急奔上船去的样子己超然若现……”
    纪绪真是越看越喜欢。
    刘基问老店主说:“不知老先生想多少金相让?”
    老店主坚定地说:“一千五百金。”
    刘基爽快地答复道:“一千五百两银子倒还可以接受……”
    老店主打断他的话说:“不,我说的是一千五百两金子。”
    刘基拉着纪绪出了门,在大门口商议起来。
    刘基说:“这画我看了,是真品,一千五百两黄金也不算太贵。”
    纪绪为难地说:“可是我朋友只给了我一万两银票[当时合计1250两黄金],我也不知道他疏通的关系是否重要,是否可以借贷给他购买?”
    其实,无论纪绪把谎撒的如何圆满,都瞒不过刘基的眼睛,他知道纪绪买画是为自己科考来疏通关系的,但他也不说破,转而对纪绪说:“我们进去,就以一万两银子购得,否则,我们再另寻它物如何?”
    “好吧!”
    ————————————
    注释
    [1]竹枝词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以“志土风而详习尚”为其主要特色,它往往于状摹世态民情中,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清代李于潢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感叹古都开封的古今变化。遂采用书中轶事,辅以宋人及后贤著述,撰《汴宋竹枝词》百首,集成上下两卷。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把杜甫东京的都市生活真实地反映在画面上的一幅杰作,是我国艺苑中的瑰宝。画幅中,各类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但仍有许多民情风俗、历史故事,画面上无法描绘。李于潢正是要用诗写成一幅新的《清明上河图》,以补原图之不足。今人将《汴宋竹枝词》与《清明上河图》对照研究,可使我们对宋代京都的情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2]髡(kūn):古代一种把头发剃光的刑罚。此处指修剪树枝。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8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81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