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96章 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196章 江枫渔火对愁眠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


        【一】《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月亮落山了,星星却更加明亮起来。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着模样,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啊,今夜能否让我悄悄渡过?
看到张锦睁着俩大眼凝望着夜空,纪绪便问:“九弟,怎么还不睡觉?你一直瞅着天空,看什么呢?”
“牛郎和织女。”
“看他俩作甚?”
“你不是告诉我,再有二十八天,他们就相聚了嘛。我看看他俩有没有往前移动脚步呀!”
“动了吗?”
“好像,还没有。”张锦叹息道,“你说他俩,这么远的路,也不赶快动身,不会错过这一年一次的相会吧!”
“九弟,你们白子也过七夕吗?”
“我们不知‘七夕’为何物?”
“这‘七夕’呀,主要是女孩们的节日,我们男子一般不参与。”
“是嘛,那你给我讲讲,她们女孩子那晚都做些啥子嘛?”张锦学着纪绪的方言口语问道。
“地域不同,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江浙地区,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这么多年,我想他俩的眼泪也哭干了,用那么大的脸盆去接,又能接到多少?”
“有时女孩子也一大早起来,用手帕到树叶上去取,金风玉露的,总能打湿些手帕的……”
“去给树叶子擦眼泪,可没什么好玩的!”
“还有别的项目呢,比方说,‘拜七姐’是女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她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自己一门心灵手巧的手艺。”
“乞巧?”
“也有说是‘拜织女’的。”
【二】《咏七夕》刘克庄.诗
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
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
纪绪说:“在七夕之夜,姑娘们在月光下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围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向织女星许愿。这就是‘乞巧’[1]。”
“他们都祈求些什么?”
“无非是希望自己长得漂亮一些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之类的话。”
“漂亮是父母给的,岂是祈求来的?”
“那倒是,不过她们有时也‘斗巧’。”
“如何斗巧?”
“斗巧是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形式。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少妇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谁就是今年的‘巧手女’。”
“成为巧手女又能如何?”
“就能找个好婆家呀,谁家不希望找一个心灵手巧的媳妇?哎,九弟,你今年十五了吧!”
“是呀!怎么,你想把哪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嫁给我?”
“不是。在这江浙地区,女孩子到了十五岁,要在七夕这天举行成人礼。”
张锦是一阵激动:“为何选在这天?”
“七夕是‘七娘妈’的诞辰日嘛。”
“七娘妈又是谁?”
“就是七仙女,是民间奉为保护小孩平安和健康的女神。”
“她是织女的姐妹啰!”
“不是,她俩根本不是一个辈分。”
“你刚才不是还说过,拜七姐,拜织女的嘛!”
“我刚才说的‘七姐’可不是‘七仙女’,而是指‘七夕姐姐’,也就是织女。”
“那这‘七娘妈’呢?”
“七娘妈就是‘七仙女’,她是织女的姨妈。”
“噢~这样啊!”
“织女是王母的外孙女;七娘妈是七仙女当中最小的那个,是王母娘娘的掌上明珠,所以被尊称为‘七娘妈’,神号为‘七星娘娘’”
“你说,‘七娘妈’会不会是织女的亲妈呀!”
“这谁知道!”
“你想,七仙女不是嫁给董永了嘛,她俩能没有个孩子?!”
“哎~他俩的儿子叫董仲……你是怎么知道七仙女嫁给了董永?”
“我听杜十娘说的。她说,就算李甲被他父亲赶出了家门,变成了穷光蛋,变成了董永,她也要学那七仙女,嫁给他,跟他一起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好,有毅力!”
“八哥,你说,王母娘娘都生了些什么女儿、孙女呀!”
“怎么啦?”
“仙界的姑娘,都一个个都跟着人间的男子私奔了。”
“这说明我们人间的男子好呗,人长得帅啊!”
“哼,确实!你看猪八戒长得多丑……八哥,为什么父母最宠那个儿女,那个儿女就最不听话?”
“惯得呗!”
“那你猜猜,我家里谁最不听话?”
“当然是你呀!”
张锦“嘿嘿”地笑:“你净胡说,我可是乖乖女…女…女儿节既然与我们男人没有啥子关系,七夕那晚我们男人干啥?”
“也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因为七夕这天,还有一个和七仙女同天生日的‘魁星’。”
“魁星?他是天上的哪位尊神呀?”
纪绪指着北斗七星跟张锦说道:“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又称魁首。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我们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便在七夕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如果士子中得状元,就被称为‘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这也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如何拜呀?”
“‘拜魁星’仪式也在月光下举行,和拜织女相类似。所以,在江浙一带,若是人丁旺盛且有宽敞屋子的人家,便在‘七夕’的晚上,在天井里摆上‘拜织女’和‘拜魁星’二张香案。仕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面面相对且又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热闹有趣的。‘拜魁星’事先要糊一个纸人,象征魁星。他高二尺许,宽五六寸,蓝面环眼,锦袍皂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置案上。祭品需要隆重,不可缺的便是羊头,要用公羊的头,留须带角的那种。煮熟后,两角束红纸,置盘中,摆‘魁星’像前,其他祭品茶酒等随便。参加拜魁星的人,需要在烛月交辉中进行,鸣炮焚香礼拜罢,就在香案前围桌会餐。 ”
“看来,这‘拜魁星’还挺好玩的,最起码是男女能够欢聚一堂……这样吧,七夕那晚,你拜你的‘魁星’,我拜我的‘七娘’……”
“你拜什么七娘!”
“你刚刚不是说,成人礼需要拜七娘嘛?!”
“那是女孩的成人礼。”
“我替我那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姐姐拜,不行吗?”
“行!”纪绪笑道,“你说行,谁又敢说不行……”
————————————
注释
[1]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门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这也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1)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了天界,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也只要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并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了。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很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便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人间的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便形成了七夕节。
(2)织女和七仙女的关系
七仙女是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之一。而织女则传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也有说是孙女、外甥女的。经常会弄混这两个人,是因为她们都十分美貌,善于纺织。
《西游记》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据说名字分别是天寿、天阳、天荣、天昌、天显、天庆、天羽。
织女与其附近两个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称织女三星。《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张守节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后衍化为神话人物。
(3)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玉帝之小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
一日,她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难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
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8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84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