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86章 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186章 闻歌始觉有人来

推荐阅读:港综世界的警察女总裁的全能兵王霸天武魂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从八百开始崛起鉴宝狂少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青葫剑仙盖世神医万相之王


        【一】《猪肉颂》苏轼.词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厨房里,语蓉带着如意和程欣忙活得热火朝天。
看到程欣干家务活如此地麻利,语蓉便逗弄道:“程欣呀,你今年多大了?有媳妇了吗?”
程欣红着脸说:“俺还小,不忙找。”
如意道:“夫人是问你多大了,谁说让你找媳妇了。”
程欣说:“我,我十三了。”
语蓉笑道:“才十三呀,一个半大小子,一手的好营生,这得多招女孩子稀罕呀!”
如意却说:“我才不喜欢呢,一个大男人,成天围着锅台转。”
程欣反驳道:“谁让你喜欢了?自作多情!”
语蓉知道俩孩子在调情——其实,如意越说不喜欢,越是从心底喜欢。
程欣进一步说:“你可知,在书院里,很多相公喜欢我。”
如意歪头查问:“相公喜欢你?”
“喜欢我做的菜。”
“你们书院不管饭吗?”
“管呀!但只管面食,不管菜。所以,他们都喜欢我炒的菜。”
“喜欢你的菜呀……那你…待会儿…也做俩菜让我和夫人尝尝……夫人,你说可好?”如意征求语蓉的意见。
语蓉笑道:“那好得很。”
如意一听夫人答应了,便异常兴奋,就开始畅想了:“我喜欢吃……哎,你不要做大肉大鱼什么的,我正在瘦身呢……你给我做清淡一些的……”
程欣白了如意一眼,说:“谁要给你做了~”
语蓉笑了,说道:“程欣呀,我会的江浙菜不多,你替我炒俩菜如何!”
“我是大理人,不会炒江浙菜。”
“最起码,你知道你家相公的口味,单单为他炒一个也行!我也为我家小弟炒俩四川菜。”
程欣一听高兴道:“太好了,八相公喜欢吃辣,我又不会,正好跟夫人学学。”
如意问:“那你做什么口味的?”
程欣道:“清淡的,我可不是为你,我家相公平时就喜欢吃清淡口味的饭菜。”
如意问:“那你今天准备为你家相公做什么菜?”
“今天,他们是才子佳人大聚会,我给他们做一个诗词菜。”
“什么是诗词菜?”
“就是把诗人的一首诗,做成一道菜。”
“那你今天做哪一首?”
程欣看了看厨房的食材,想了片刻,说道:“我做一道杜甫的《绝句》吧!”
一看程欣想露一手,语蓉便说:“如意,我这里准备的差不多了,你去帮程欣做菜吧!”
如意欣然同意。
她一边吟诵着杜甫的《绝句》,一边给程欣打着下手。
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炖的两个蛋黄,以青丝做陪衬,蛋黄青丝比照分明,相映成趣。
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将水煮蛋白切成小条,在青菜叶上排开一字形。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将素炒蛋白砌成一堆,状如小山。
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排骨青汤一盆,蛋壳浮在汤面上。
程欣做好了这一菜一汤,语蓉的江浙菜:“叫化童鸡”、“龙井虾”、“八宝豆腐”、“西湖醋鱼 [1]”都已做得,只有“东坡肉”还在用微火炖着。
语蓉让如烟把做好的菜品一个个端进了客厅,然后教着程欣做川菜。
语蓉说:“这‘东坡肉’也有川味做法,我今天做的是江浙口味。无论何种做法,都得‘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是东坡先生交给我们的做法。”
语蓉感觉锅里的肉炖的差不多了,便将砂锅打开,去掉多余的小香葱。她又将肉轻轻的取出,放入蒸碗中,再浇上点炖肉的汤汁。入蒸锅,隔水蒸制半个时辰。
在炖肉的空档,语蓉便教授程欣做川菜名品“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
这时,张锦走进了厨房,对语蓉说:“夫人,他们等您上去开席。”
语蓉说:“你八哥不是在嘛,让他开席便可。”
“他不在。”
“他去哪了?”
“给巧儿治病去了。”
“你说,他这人……”语蓉埋怨道,“他怎能把客人一丢,自己倒为他人治病去了……”
“我八哥就是这样的菩萨心肠。”
“什么菩萨心肠,我看是‘一根筋’……你们也不要管他了,你去开席吧!”
“我怎能开席?还是您过去吧!”
“你怎不能开席?你是纪绪的九弟,也就是我的弟弟,你开席正好!你领着大家趁热吃,一点也不用给你八哥留……”
张锦笑道:“那怎能好?”
程欣却说:“放心吧!相公,夫人为八相公准备的家乡菜呢!”
“让你多嘴。”语蓉嗔怒道,道:“九弟,你这个书童可真不赖!”
张锦问:“怎么了?”
“做菜可麻利了,那个‘绝句’菜和骨头汤就是他的杰作,你说,他一个大小伙,可比那如意强多了,真是‘大姑娘也不换’……”
“没给您添麻烦就好!”
【二】《绝句》佚名
张锦喜滋滋地回到了客厅,说道:“我家大姐说了,让我们德高望重的周公子开席。”他指着程欣做的菜说,“这两道是根据杜甫的诗意做的菜,不知做的如何,请周公子开席品尝后,给个评价。”
周大举杯,共同干酒后,又品尝了这道诗词名菜,问道:“这是根据杜甫的那首诗做的?”
在旁边侍奉的如意说:“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哦,七言绝句。不错!”
杜十娘问:“就这么简单,一句不错就完了?”
“那,还得如何?三拜九叩,跪地磕头?”
“这倒不至于……最起码,还不得吟诗一首,流芳百世?”
“不就是作首诗嘛,他这叫什么诗来?”
“七言绝句。”
“不就是七个字的顺口溜嘛,这有什么难的!”
“绝句可不是顺口溜,需要平仄、押韵,最主要的,得有意境。”
“呵,什么意境,诗的好坏,主要看作诗这人是否有名气。要是名人,就是臭狗屎也是名句……”
杜十娘嫌弃说:“耶耶耶,吃饭呢~”
“你还别不服,就说苏东坡的“猪肉颂”吧,什么‘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我也没见的有什么诗意。”
杜十娘笑道:“那你就照着苏东坡这样的水平,也来一首呗!”
“来就来,你们听好了……”周大站起身来,摇头晃脑地吟诵道:“看这菜品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只能‘我操’厉害呀!”
此诗一出,是哄堂大笑。
笑声未止,一声《白娘子》的“雨心碎,风流泪哎;梦缠绵,情悠远哎……”的优美旋律,从窗户飘进了客厅,一听便知是王巧儿的声音。
听着她唱歌那股高兴劲儿,便知是得了神丹妙药。
————————————
注释
[1] 西湖醋鱼
别名为“叔嫂传珍”、“宋嫂鱼”,是杭州地区的一道传统风味名菜。西湖醋鱼通常选用草鱼作为原料,烹制而成。烧好后,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 。
(1)菜品历史
西湖醋鱼的历史,源于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得从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后来有人吃了这个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如今在杭州几个著名饭店都有这道菜,但杭州居民家中并不常见,现在部分饭店已经用鲈鱼替代。
(2)用料食材
食材草鱼 900克
调料醋50克,黄酒 25克,酱油 75克,白糖 60克,姜1块,葱适量,水淀粉 50克
(3)菜品制作
1.把姜去皮切成碎末,去掉的姜片不要丢掉,准备好醋、酱油、黄酒、水淀粉和白糖。
2.草鱼去鳞去膛洗净,把鱼的一面划上5刀,翻面从尾部入到,沿脊骨向头部劈近,对切分为2半,斩去鱼牙不用,去掉鱼头的淤血,在没有脊骨的身上长划一刀。
3.锅中放入葱姜片和清水,烧开后,捞出葱姜,下入鱼用筷子把鱼鳍支起来,让鱼成型,煮上3分钟,撇去血末,打入凉水2次。
4.倒出汤汁,锅内加入少许的原汤和适量的酱油、绍酒和姜末。捞出鱼,码放在盘中。
5.锅中的原汁加入白糖、米醋和剩下的酱油。烧开后加入湿淀粉烧至汤汁浓缩。
6.把制作好的汤汁均匀的撒在鱼的身上,再撒上剩余的姜末即可。
(4)烹饪技巧
1.鱼不要太大,否则口感不够鲜嫩。煮鱼时,可用筷子扎一下,若是轻松扎进去,即是熟了。
2.炒汁的动作要快,芡汁不宜过于粘稠,芡汁糊化后,用大火再烧几秒钟,待芡汁冒大泡时即刻关火,然后淋在鱼身上即可,芡汁的浓稠要掌握合适,比米汤稍稠就可以。
3.氽鱼的时候要沸水下锅。
(5)代表性传承
楼外楼创建于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它的创始人叫洪瑞堂,是一位从绍兴来杭谋生的落第文人。他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中取了三个字,把自己的小店取名为“楼外楼”。
楼外楼有三种不同原料和风味的西湖醋鱼,分别用草鱼、鳜鱼、笋壳鱼来做西湖醋鱼。草鱼的肉质比鲤鱼细嫩。是传统西湖醋鱼所用之鱼。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8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84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