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50章 是谁溪上题情诗

第150章 是谁溪上题情诗

推荐阅读:军工科技我的公公叫康熙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悍卒斩天太古神尊反派就很无敌死亡作业乱世书惊天剑帝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这纪绪真是个实诚人,他说省一支蜡烛,真就省点一支。第一晚是如此,第九晚、第十晚也是如此。张锦着实有些感动。至于日常情形,除了读书作文而外,纪绪的第一件事,就是散步。
在同学的一百多人中,纪绪很快便混熟了二三十人。每天下午,太阳离山不多高的时候,他便带上张锦由学校门口散步来到附近的人行大路上。遇上那熟悉的同学便一点头,算是过去了。
但有时候遇着调皮点的同学,总会调侃几句:“二位散步啊!”
“散步。”
“你俩咬着尾巴,总在一处呀?”
“你们这群才咬尾巴哩!”
“还别说,你俩还真像是亲弟兄!”
纪绪却道:“我们在此地,熟人很少,只有我俩熟悉一些。所以,外面散步时,不期然而然就走在一起了。”
同学听了这话,有的为之一点头,便不以为然;有的却诡异地一笑,言外之意——你俩不会是同性恋吧!
无论同学们如何议论,他俩都不在乎。每日散步,纪绪照常喊着张锦一起出去,张锦也欣欣然地像个小尾巴似地跟着。
他俩有时谈点先生课余的指示,有时谈点古人的得失,有时谈点他乡的人情风俗。纪绪因话答话,倒也十分风趣得很。
只是每每路过小溪,看着溪上飘流的树叶,张锦便喜欢谈及男女之事。引起不正当的兴趣时,纪绪总是含笑点头,并不作答。张锦对他如此的涵养,非常钦佩。
【一】《周易.系辞上》姬昌.易经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这日下午,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
张锦问道:“今天下雨了,你还出去吗?”
“今天就算了吧,天怪冷的!”纪绪放下手中的毛笔,看了看窗外。
“仁兄不会觉得烦闷?”
纪绪走到了张锦那间的窗子下,指着柳树道:“闷又如何?不过因此,我倒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
“草亭相会,也有两棵大柳树。那时,柳叶还青着呢,不知此时的草亭柳,是否依然青青?”
张锦也来到窗户边,看那柳叶拖了细雨,青得爱人。说道:“这里的柳叶,被书斋笼罩着,便不会黄掉;我想,草亭的柳叶,天寒地冷,就算树叶不黄,恐怕也冻掉了。”
纪绪说:“你我也真是有缘,在杨柳青青的时候相会于草亭,现在同学都说我们像亲生弟兄一样。小弟看来,也的确是如此。我本来就是独生孤儿,你想,我来趟丹徒拜个师,都能遇上你这么好的兄弟。而且,你我有许多地方,又非常地相似。你说,我俩上辈子是否真是兄弟啊?”
“这可说不准!也许,可能是,夫妻?”张锦顽皮地笑道。
纪绪也笑了,“据我看来,多少有一个缘字相引。因此,弟有一句话,考虑再三,还不敢说出来。”
“你我如此地投缘,我兄有什么言语,尽说无妨。”
“我想与仁兄结盟为金兰[1]之好。虽不能说什么祸福共之,至少有一个帮衬,未知我兄对这事意见如何?”
张锦眼看着窗外——那竹叶铺张得像一把伞,雨点落下后格外来的大,而且急速得像一根绳索一般,只是响得滴滴扑扑,这就像击鼓催花……好像告诉人说,帮忙越大,成功越快。于是点头道:“我兄的话,也正合小弟的意思。不知仁兄实在年龄是多少?”
纪绪一比划说道:“今年痴长二十一岁了。草亭上说,仁兄今年刚满十五?”
“正是一十五岁。”
“这样说来,愚兄痴长六岁了。”
张锦两手一拱说:“我敬你为大哥了,不过,我家里有七个哥哥,你比我的七哥还小一岁,你做我的八哥如何?”
纪绪甚是高兴,说道:“太好了,我不但有了个好弟弟,而且还多了七个大哥。”
张锦问:“不知何处结拜?”
纪绪将手一指两株柳树道:“你看,这房间里面很好,百根竹子,两株柳树,表示这结拜前途,正是绿叶蓬勃的日子。”
于是张锦叫程欣进来,将书案扶至正中,焚好了一炉檀香。纪绪和张锦在香案前跪下,对天三拜。
纪张二人起来,张锦又过来一揖说:“八哥,九弟有礼了。”
纪绪以揖相还道:“九弟,八哥有僭了。”
张锦又对书童说:“程欣,你也过来见过八哥。”
程欣对纪绪拜了一拜,说道:“给八相公行礼!”
纪绪说:“都是一家人了,以后不必拘礼。”
程欣高兴道:“我家又多了一位相公,看谁还敢欺负我!”
纪绪欣喜地摸了摸程欣的头,说道:“今天余兴甚豪,回头吃晚饭,你去打些酒来,我与九弟要同饮几杯。”
张锦道:“小弟不善饮,但今天是一桩喜事,稍微尽一两杯吧。”
【二】《梅花喜神谱.欲开八枝》宋伯仁.诗
斗醉石亦醉,无量不及乱;
独醒谁得知,憔悴沧江畔。
纪绪甚喜,数了银钱,交给程欣打酒买肉。
到了晚上,烧起两支红烛,放在长案上。叫厨子共作了四碗菜,乃是烧鸡,烧鱼,虾子拌芹菜,咸菜烧肉和豆腐,另外两双杯筷。
纪绪便将左手的袖子卷起,把左手托起右手,右手提了酒壶道:“九弟,请坐!为兄斟上一杯。”
张锦在一边看着说:“这就不对了。应该由弟斟酒,怎么八哥抢起壶来了。我似乎不像小弟了。”
纪绪道:“九弟啊,你就坐下吧!一来,你不会饮酒,所以一定不善斟酒;二来,既是一家人,谁得空谁就斟,不必客气嘛!”说着,就把壶向对面空杯子斟了过去。
古人杯子格外大,一杯就是一两多酒。壶的形式,原不一样,纪绪抱的这把壶,是陶器,是个扁瓜形,装满了怕有两斤多酒。
张锦望着酒壶笑道:“酒怕是打多了吧!?”
纪绪道:“这酒只有半壶。你想,程欣买的酒,打多了他也不干呀……你请坐吧!”
张锦听了,只好落座。
纪绪自己斟了一杯酒,端起来一饮而尽。笑道:“其味甚佳。”说罢,方才落座。
他自斟自饮,先拿着筷子挑碗里的好莱给张锦吃。说道:“九弟,你说人的一辈子是不是很奇怪?”
“奇怪什么?”
“昨天,我还啥也没有,今天却变成什么也有了。我原是独子,今天结拜你后,你有了八哥,我有了九弟,这是人生最快活的事……九弟,你也喝一杯吧!”说着,举起杯子来对张锦一请,自喝去了。
张锦看见纪绪甚是高兴,也不拦他的酒兴,只好微笑着喝了自己杯子里的酒。
纪绪又问:“九弟的酒量怎么样,我还给你满上一杯如何?”
张锦道:“弟只有一杯之量,够了。”
纪绪一手举起酒壶,一面摇头道:“还加上一杯,至多醉了而已嘛!”
张锦见他手举了酒壶,始终不肯落下。自己一想,加上半杯,大概不要紧。便举起杯子道:“好,这是喜酒,请还加上半杯。”
纪绪很是听话,真的只给张锦加了半杯。举起杯子来说:“九弟饮呀!”
张锦端起了酒杯,依然微笑。
在这样高兴之下,程欣进来了,他站在桌子边,望了一望酒壶,怒视着他俩。
纪绪笑道:“我俩的酒,大概也差不多了,你收了去吧!”
程欣拿起酒壶感觉空了,便晃了晃,又嘟囔了一句,“还收什么收,已经没了……真是酒鬼!”
纪绪和张锦哈哈大笑。
吃了晚饭,张锦便前仰后合,坐在一边,颇有些醉意。
纪绪说:“九弟还真有点醉态,对酒还真有点不中呀!怎么样,九弟,你先去睡吧!”
张锦想打个呵欠,手刚一伸,又猛地停住了。望了望纪绪道:“‘唯酒无量不及乱’[2]这句话真是不错。我们不能乱啦。”说着脚一抬,似乎没有着实,人晃了一晃,将手赶快扶住桌子。
纪绪说:“贤弟真有点不行,我搀扶着你吧。”说着,就走过来伸手扶着她的后背,笑道,“走吧!”
张锦这时忽然停住了脚步,转身挡掉了纪绪的手臂说:“我不用扶,我没醉。”
纪绪却道:“你真醉了,走吧。”说着,手膀搂得更紧了。
张锦不容再顾虑,就随着纪绪一推,半依靠他的手背,竟近了床前,连忙倒了下去。纪绪给他脱了鞋,他一翻身向里而睡。
纪绪看到他没有脱长衣就想睡觉,便想低身给他去解纽扣,忽见他靠里的汗衫钉着许多纽绊。便道:“哎呀!这短衣服上,何以钉上许多纽绊。由袖子直到胸前,像钉上许多补钉似的。”
张锦说:“这是有缘由的。”
“有何缘由?”
“我们‘白子’有个习俗——三年前家母常常害病,小弟暗中许愿,将里衣绽上三十六节,所以有了许多纽绊。至于绽上三十六节的缘故,巫婆说家母有三十六节的毛病,都移到小弟身上来了。要想解除,须待四年以后,母亲不生病了才行!”
纪绪两手一拍道:“原来如此,九弟可说是孝心很重。不过这种孝心,是鬼神的说法。他们是有意迷惑你的!”
“可小弟已经被她们迷惑了呀!不过,反正已经穿了三年,也没什么不便,还是穿着吧……”
纪绪点着头说:“九弟说的是,八哥也去睡了。”说毕,也去自己的床上躺下。
张锦听了半天,喝醉了的纪绪一点响声也没有,不觉心里赞道:“八哥真是君子!”
————————————
注释
[1]金兰
源自《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出于《周易.系辞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这句话讲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这个“臭”读xiù,是气味之总名,古时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之臭,所以这里的“其臭如兰”指话语像兰草一样芬芳。“义结金兰”由此而来,意思是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2]唯酒无量不及乱
“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句话出自《论语.乡党》篇。其意思是说,“酒是没有量的,但喝下去绝不会乱来。”
《论语.乡党》是《论语》中的一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8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8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