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90章 新秋气爽已凉生

第90章 新秋气爽已凉生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双调.新水令》王实甫.元曲
晚风寒峭透窗纱,
控金钩绣帘不挂。
门阑凝暮霭,楼角敛残霞。
恰对菱花,楼上晚妆罢。
虞美盼化完了晚妆,坐在床边是心神不定,如坐针毡。
柳如烟也不去洗漱睡觉,而是待在不远处陪着她,使她没有一点儿机会到花园里去“迎风户半开”。
如烟暗自得意,心想:再让你什么事都瞒着我。哼!我宁愿冷眼旁观,也不会替你出谋划策。我倒要看你虞家大小姐,有多大的能耐瞒过了我出去幽会?
不过又一想,万一她被我盯得太紧,出不去了,岂非又要害苦了完相公?刚才他再三托付我,一定要暗中相助。
嗨,罢了,就助她一臂之力吧!
但是怎么去助?既要助,又要不露出我已经知道虞大美人的秘密,让她放心前去呢?看来,还是要费一点脑筋的。
有了!还是老办法,叫她烧香拜月,看她去不去。便有话没话地往上引道:“盼盼姐,今晚的月色真美啊!”
美盼回应说:“是啊,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月淡明……难得的初秋夜景。”
“今夜的景致好像和往常的不同——风,凉丝丝的;暮色,停留在朱栏;一轮明月,已在东墙高挂。盼盼姐,这样的月色秋景,耽在屋子里,未免可惜,不如到花园走走?”
虞美盼正在苦思如何到花园去,听得如烟如此说,心中一虚,忙道:“到花园做什么啊?”
柳如烟见美盼有些心惊,很是得意,便道:“去烧香拜月啊,这不是你喜欢的事么,怎么忘了!”
美盼是巴不得立刻就走,师哥在那里大概等得心急火燎哩。但又不能让如烟看出自己也急不可耐,就装做平淡的样子说:“如烟,我想夜色已深,不去也罢。”
如烟想:瞧,又在口是心非了。却道,“不去花园,又有何事可做呢?”
“且去睡吧!”她想,安排你去睡了,我可以一个人悄悄地去。
如烟想:你要安排我睡觉,你一个人去?那我可不放心,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如何担待得起,还是同去为妙。如何让她和完相公会面,到时候看情况再说。打定了主意,就说道:“盼盼姐,楼上闷热,睡不着的。还是到花园里去烧香乘凉,一举两得啊!”
美盼想:别说一举两得了,一得没有我也是要去的。但是还不能立即答应,就故作迟疑地说,“这个嘛……”
“不去则辜负了如此花月良宵,罪过罪过。”如烟学着老和尚的样子打趣道。
“既然你坚决要去,看在你的份上,不要扫了你的兴,我就去一回吧!”
如烟气得差点叫出声来,你自己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还说我坚决要去花园。你去找情人幽会,还说成全我,好像是我要去约会似的,真是岂有此理!不过,为了暗中相助,也就认了。说道:“多谢盼盼姐的一番美意。”
于是如烟拿了香具,执了纱灯[1],美盼拿了一把齐纨团扇,一方汗巾,姐妹二人一同下了楼。
【二】《驻马听.不近喧哗》王实甫.元曲
近喧哗,嫩绿池溏藏睡鸭;
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
金莲蹴损牡丹芽,
玉簪抓住荼蘼架。
夜凉苔径滑,
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到了园中,虞美盼的心跳得格外剧烈,她担心师哥会莽莽撞撞从花影下跑出来。那时,如烟在身旁,叫我如何是好?一路上尽在盘算如何应付可能突发的尴尬场面。
其实美盼也是杞人忧天,她不想想,门都没有去开,哲笃怎么能进来呢?
她一忽儿赶在如烟之前,她想,万一师哥已经进了园内,我在前边,先看到他,我就向他递个眼色,打个手势,让他先藏好,等我调开如烟以后再出来。
又一想,走在前边不妥,我使眼色,打手势,又不是白天,在这朦胧的月光下,万一他不注意,没看到,一下子走了出来,我连退步都没有,还是走在后面好。如果师哥冒冒失失走出来,前边有如烟挡着,我还可以退身躲避。心里患得患失,一路上忽前忽后,徘徊不定。
如烟都看在眼里,心想,好啊虞美盼,到现在你还要弄虚作假,你先走,是想堵住完相公,不让他给我看见;你走在后,是怕万一完相公出来,你可以拔脚逃回去。想得真如意,且看你如何应付吧。
美盼与如烟走在小径上,脚步声、衣裙窸窣声惊起了嫩绿池塘里的睡鸳鸯,发出了泼刺刺的声响。
美盼吓了一跳,莫不是师哥从哪儿钻出来了?定神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有池塘里的几对鸳鸯在游动,连忙把脚步放慢。
走不一会儿,又听得“哇”的一声,又把美盼一惊,原来是嫩黄杨柳丛中有栖鸦惊飞。小姐心慌意乱,脚下金莲踩损了牡丹芽,头上的玉簪钩住了荼靡架。
夜凉露水重,花径青苔滑,湿透了凌波袜。
————————————
注释
[1]纱灯
又称灯笼,传统特色手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古时的灯笼大都用薄纱糊成,用竹子制做灯架,蜡烛作为照明;现在多用钢丝制作灯架,电灯泡照明。春节、元宵节或喜庆节日庆典时挂在大门或屋角上。成对或多个,也有一串串挂起,红火的气氛更浓。
唐代韦应物的《寄璨师》中描述纱灯的诗:“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0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