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3章 一杯闷酒尊前过

第73章 一杯闷酒尊前过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武当剑》佚名
剑指天地出青芒,
笔画太极绽寒星。
真武座前梳道髻,
流转阴阳驭五行。
完哲笃拿着画轴走向了也先帖木儿,他边走边解开了画轴的扎带,并扯开了“画杆”显示自己美丽的杰作。
帖木儿立刻站了起来,伸手去接画轴的“天杆”,哲笃顺着他的“劲儿”慢慢地展了开来。瞬时,一幅美轮美奂的“美人图’就呈现在也先帖木儿的眼前。
还没等哲笃的解说,就见帖木儿的眼绿了,哈喇子也出来了,身子使劲前移,就像要趴上去的样子……
当哲笃展到最后的“地杆”时,迅速从轴头里抽出了一把亮闪闪的匕首,一个转身跳到帖木儿的背后,左手搂住了脖子,右手用匕首抵在他的脸上,厉声道:“匕首上有剧毒,一碰即亡!”
帖木儿吓得赶紧把手中的画掉在了地上。
他没想到,自己干了半辈子的绑架、抢劫和越货,今天竟栽在了一个文静书生的手里。
完哲笃拖着他往后移,嘴上嘱咐道:“不要踩了我的小姐。”
这突如其来的劫持,把四周的护卫都吓傻了。他们呆了半天才反过神来,立马提刀向前。
哲笃命令道:“让他们退后,否则我割断你的喉咙!”
帖木儿大骂自己的护卫:“混蛋…王八羔子…快快退后…没看到刀上有毒吗?”
哲笃说:“只要你听话,我便不杀你。我家大人请你过去回几句话。”
帖木儿吓得有些站不住了,“好…你把刀离我远些…我过去便是……”
“你站直了,自己走!你这一坨肉,我扶得动嘛!”
“好,我自己走。”
哲笃又命令道:“你,拿着我的画像。”
帖木儿又蹲下身,拾起了画轴,站起身来。
哲笃说:“把画轴给我卷好了…仔细点…别弄坏了…你这畜生…还想抢我的人…做梦去吧…美盼是我的……”
也先帖木儿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便哆哆嗦嗦地套近乎,“原来是连襟啊~”
“谁跟你是连襟?”
“不是说…美盼是你的……盼盼是我的,她俩不是姐妹俩嘛?小连襟,你放开我,我跟你一起去见老丈人……”
“哪来的姐妹?”哲笃一想,可能这畜生把柳好好当成美盼的姊妹了,便道,“你少啰嗦,拿好画像,跟我走。”
帖木儿只得老老实实地抱着画轴,在哲笃的挟持下走出了大营。
老远见到展护卫,哲笃便对帖木儿说:“让你的手下都放下兵器!”
“放下兵器干嘛?”
“我怕他们从背后伤了你我,快点说!”
帖木儿大声喊道:“儿郎们,这小子手上的刀子有剧毒,尔等休得轻举妄动,赶快把手里的兵刃交到前边的那位壮士那里……”
听到大王的吩咐,喽啰们只好把兵器缴到展护卫的身边。
展护卫又命令道:“把马匹也送过来。”
喽啰们也只好遵命。
展护卫朝钟楼上守候的侍卫兄弟打了个手势。不多时,侍卫们带领着和尚和难民便奔跑了过来。
他们迅速扛走了武器并牵走了所有的马匹,并留下一大部分强壮的难民与和尚们一起看管着这群贼兵。
哲笃和展护卫把也先帖木儿推上了马车,向普救寺奔去。
【二】《侠客》胡仲弓.诗
仗剑一长笑,出门游四方;
雄心吞宇宙,侠骨耐风霜。
豺虎须擒攫,狐狸敢颉颃;
大梁二壮士,千古姓名香。
汪寿昌让明长老找了一间小屋,把也先帖木儿关了进去。
又让柳好好迅速写了一份手谕给河中府的知府,让他速派府兵过来接管;又写了一份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安排妥当了一切,汪寿昌便想去看望帖木儿这个老部下。完哲笃佩带了一把长剑,像侠士般地跟在了汪寿昌的身后。
帖木儿一见是汪寿昌进了门,先是一惊,后来便低下了头。
汪寿昌笑道:“怎么,见了老长官[1]也不称呼一声?”
帖木儿叹了口气,说:“原来是你这只老狐狸抓的我。”
汪寿昌哈哈大笑。
“刚才我还纳闷,就虞集那个‘虞夫子’,哪来的这么多弯弯道!”
汪寿昌语重心长地说:“帖木儿啊帖木儿,你说你凭着朝廷命官不做,干嘛要占山为王呢?”
“我造过文宗皇帝的反,他岂能饶过我?我不做土匪,又能做何?”
“当年不是招抚过你吗?别人都归顺了,你为何不从?”
“皇帝只说招抚,可并没有安排职位啊!”
“不是说归顺后,官复原职嘛。”
“官复原职,我还造什么反?”
“噢,你是嫌弃你原来的品阶低了才造得反唠?”
“那当然。”
“一个省府的御史大夫,正三品,职位不低了。”
“可我在御史大夫的职位上干了多少年?你在任上时,我就是御史大夫。你都调走多少年了?只见皇帝是换了一个又一个,我的位置为何老是不换?”
汪寿昌笑了笑:“御史大夫,多好的闲差。”
“好什么好,一点油水都没有。”
这时,悟尘送来了斋饭。
汪寿昌说:“你先吃饭。这里是寺院,都是素食,你就将就一下吧!”
帖木儿问:“有酒吗?”
汪寿昌说:“悟尘师父,你去我的屋,跟秋菊要我那坛上好的杏花村‘甘露堂’[2]来。”
帖木儿又道:“这么绑着,我如何进食?”
汪寿昌对哲笃说:“你去看看河中府衙来人了没来?来了的话,让人带副囚枷过来。”
帖木儿问:“你还真要囚禁我?”
“你是朝廷要犯,本官已无权处置你。”汪寿昌说,“你要老老实实待着,我会把你的情况和你的要求如实向太后禀报的,只要你听话,我也会为你说好话的,你明白吗?”
也先帖木儿点了点头。
————————————
注释
[1]长官
春秋战国时期,下级官员便对自己上司或上级称为“长官”。《管子.禁藏》:“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
[2]甘露堂
就是现在的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
汾酒是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它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历史上,汾酒曾经过了三次辉煌。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是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劳动成果。
(1)历史悠久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
《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诗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当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
(2)技术的进步
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由此可见,我国的白酒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3)名酒产地
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马刨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
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酿造名酒,必有绝技。《周礼》上记载了了酿酒六法,即:“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齐心得”,此为黄酒酿造法之精华。
一九三二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义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名酒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茅台老家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盐商到边远的贵州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用汾酒的酿制方法造酒,没料到贵州的泉水独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山西盐商的私酿酒。当地诗人吟“家唯储酒买,船只载盐多”即指此而言。因茅台酒酿造工艺源于汾酒,因此就有了“茅台老家在山西”的说法。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