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82章 一枝折得绕溪行

第182章 一枝折得绕溪行

推荐阅读:暗黑野蛮人降临美漫人间苦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我的母老虎霸天武魂凌天剑帝青葫剑仙军工科技我的公公叫康熙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一听赵修染来了,揭傒斯和于湉先是一愣,随即就迈过小溪,绕过桃花挡住的去路,匆匆忙忙地赶往正厅。
【一】《李侯-其一》王冕.诗
李侯世名仕,誉重才德优。
清白树嘉政,藉藉载歌讴。
夫何挽尘鞅?幽幽滞南州。
游魂未能归,永怀故园丘。
孤云落日淡,惊涛大江秋。
匪以见者悲,抑为闻者愁。
我亦陟岵子,忽觉涕泪流。
杏儿一见修染进了屋,是兴奋万分,她东倒西歪地扑进他的怀里,“表哥,您可回来了,可把我想死了。”瞬时,酒也消了不少。
修染摸了摸她的头,问道:“你这是喝了多少!”
杏儿说:“没多少,都是替您妹夫喝的。”
修染有些惊奇,问道:“你,结婚了?”
杏儿道:“还没有呢。”
“没结婚,怎能称妹夫呢?”修染扶杏儿坐在凳子上,自己也坐下来,“吓我一跳!”
杏儿问:“那应该称什么?”
修染道:“应该称王公子,李公子……”
杏儿诧异地问:“你怎知他姓王?”
修染道:“我不知道呀,我只是打个比方。”
杏儿忙打发梅香去请王冕。
修染问:“你俩的婚期定了么?”
杏儿满脸幸福地答道:“定在下月二十八,表哥可一定要来哟!”
修染说:“我是出家之人,不能参加的……”
正说着,揭傒斯、于湉和王冕等人都进了屋。
修染起身给于湉和揭傒斯行礼问好,该到王冕行礼时,修染是吃了一大惊,“王名仕?”
王冕赶紧上前道:“表哥好!”
“小僧‘释然’,”修染双手合十道,“王名仕免礼。”
杏儿却问:“表哥,你为何叫他王名仕?”
修染笑而不答,这是他久违了的笑容。
杏儿追问王冕:“表哥为何喊你王名仕呀?”
王冕道:“我也不知道呀!”
杏儿说:“你和我表哥以前认识么?”
王冕又摇了摇头。
杏儿道:“你撒谎,不认识,表哥怎知你叫王名仕?”
揭傒斯接话说:“你可不知道,元章的大名,在士子之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王冕自嘲:“大家认识我,是因为我屡考不中的缘故。”
“那可不是!”揭傒斯解释说,“元章的名气,源自他发明了一个词——名仕。‘名仕’是代表有名望的人,专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说着,又转头问王冕,“元章,我对‘名仕’的解释,你可满意么?”
“对,对,就这意思。”王冕随声附和。
“所以,私下里,士子们都称王元章为‘王名仕’。”
于湉问:“元章的这个‘名仕’,有何说法?”
“呃~”揭傒斯道,“那是元延祐七年[1320年],寓居维扬[扬州邗江区]的醉车先生【1】去世了,正赶上进京赶考的举子齐聚大都,士子们纷纷写诗悼念,但只有元章的《李侯二首》,写的最好。诗的第一句是‘李侯世名仕,誉重才德优’。这就给醉车先生定了格。‘名仕’一词由此而来,不但让醉车老先生名扬四海,也让元章出了大名……”
【二】《李侯-其二》王冕.诗
李君潇洒姿,沦落在羁旅。
相见无长言,潸然泪如雨。
一身顾何为?七丧未能举。
江山隔中州,遥遥望乡土。
岂以途路艰?所值时节迕。
乌鸟有私情,而人复何处?
行行望苍天,那知此情苦。
郭范久不作,此义孰为补?
杏儿一听姑父称赞王冕诗写的好,便委随到揭傒斯的身边,坐在他的椅子扶手上,问道:“这醉车先生很能喝酒么?”
“那当然,”揭傒斯刮了一下杏儿的小鼻子,“反正,比你是能喝。”
杏儿不服气地说:“又没比过,何以见得我喝不过他!”
揭傒斯笑道:“醉车先生喝一车才醉,你能么?”
“那不能。”杏儿又问,“醉车先生姓什么?姓李么?”
“是啊,”揭傒斯介绍说,“醉车先生是他晚年的号,他姓李名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蒙古乃马真后称制三年,生于蓟丘[今北京]。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机敏聪慧。二十余岁在掌管礼乐、祭享宗庙的机构太常寺充当听差小吏。后逐步升迁,六十七岁时,升任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与同时的赵子昂[赵孟頫]成为元代画家中官职最高的两个人,都是从一品大员,所以人们便尊称他李侯。”
杏儿瞅了王冕一眼,显摆似的问:“那,他也会画画?”
揭傒斯笑道:“你以为,只有你的元章会画。”
杏儿不服气地问:“他也会画梅花么?”
“也画梅,不过,没有元章画的好。”揭傒斯道,“醉车先生善画墨竹,双钩竹尤佳,和赵子昂、高彦敬[高克恭]并称为当代画竹三大家。我的书房里就有赵子昂跋醉车先生《墨竹图》一幅。”
王冕惊诧道:“揭大人有两位大师的合作?”
“是啊!”揭傒斯沾沾自喜地侃侃道,“那是大德七年[1303年],醉车先生任浙江行省平章政事[省长],赵子昂任集贤直学士、江浙行省等处儒学提举[教育厅厅长]的时候,两人的杰作。
醉车先生的《墨竹图》,更注重竹子枝叶的形似,运笔厚实稳健,用墨浓重沉着,较少飘逸生动之姿,颇多劲健挺秀之态。
五十岁的赵子昂,姿媚温润的书风已经形成,他在《墨竹图》上的题跋,结构端延稳妥,体势修长柔媚,笔法隽秀飘逸,运锋轻灵圆活,字字风骨内含,神采外溢。
赵子昂画竹虽同醉车先生的风格迥异,但题诗中却十分推重老友的艺术成就,题跋是这样写的:
李侯写竹有清气,
满纸墨光浮翠筠;
萧郎已远丹渊死,
欲写此君唯此人。
——孟頫
题诗的下面,钤有‘赵氏子昂’的朱文印。
醉车先生一直把这幅《墨竹图》当做宝贝,在进京任吏部尚书时都没有舍得送人,一路带到了京城。
有一次,我去他府上拜访,见到这幅字画,便跟他索要,他哪舍得送我。我就陪他喝酒,直到他大醉时,才把那幅《墨竹图》给了我……”
听揭傒斯介绍完,杏儿连忙问:“姑父,我结婚时,你想送我什么礼物呀?”
“你想要什么礼物!”揭傒斯摸着她的头问。
杏儿说:“您就把这幅《墨竹图》送给我吧!”
“诶~”揭傒斯道,“你大喜的日子,姑父怎能送你《墨竹图》,腹中空空的……寓意不佳……”
于湉白了揭傒斯一眼,又掩嘴一笑。
“你笑什么?”揭傒斯说,“确实不好给新婚之人送竹子饰品。”
于湉道:“我不是笑你的竹子,而是笑你这个大儒,怎能在青年人跟前,连话都不会说了。”
杏儿却说:“主要还是姑父不舍得!”随即,狡黠地一笑,“要不,我也陪姑父喝酒?”
“你还喝呀?”揭傒斯笑道,“中午喝的,还没消呢!”
杏儿说:“为了这幅《墨竹图》,就是再喝,也无妨。”
揭傒斯道:“你一个女孩子,喜欢什么字画呀!”
杏儿说:“你不见,你女婿喜欢么!”
揭傒斯问:“元章喜欢?”
王冕朝揭傒斯急忙连连点头,“喜欢,真的喜欢!”
揭傒斯逗杏儿:“元章喜欢,你怎么知道?”
杏儿说:“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揭傒斯笑道:“元章喜欢,今晚让他配我喝酒。至于嫁妆的事儿,你再好好想想,最喜欢什么,姑父一定送你!”
其实,揭傒斯这些话都是说给外甥修染听的,其目的就是告诉他:你还在外边做什么和尚呀,赶快还俗回来结婚吧!如是听舅舅的话,你想要什么,还不都紧着你要……
————————————
注释
【1】醉车先生
李衎(1245-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元朝蓟丘人。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任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晚年以疾辞官,寓居维扬。元仁宗延辛右七年十月二十四日病逝,卒年七十五岁。在他死后二十二年,经其孙李希闵向元成宗申请,李衍又被追封为“蓟国公”,谥“文简”。
元代画竹的风气很盛行,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钩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渲染,有大写意的风度。李衎则是水墨竹画的代表人物,在画竹上创立了独特的风格,形神兼备。他将竹视为“全德君子”,将尊竹之情融入了画中,赋予竹以生命,追求一种蕴籍、自然、象征人物品德高洁的内在美。
李衎画竹高超的技艺在当时倍受人推崇,他尝奉诏画宫殿、寺院壁画。此外,他也间作勾勒青绿设色竹,还常写古木松石,由于他非常重视写实,高克恭曾评价李衎的画“似而不神”。其子李士行继承家学,传世作品有《乔松竹石图》轴等,画法出于乃父,唯功力稍差。作画竹、墨竹二谱。存世作品有《四清图》、《竹石大轴》、《沐雨图轴》,均藏故宫绘画馆。
李衎的墨竹,初师金代王庭筠、王曼庆。在四十一岁那年,他得到三件文同的墨竹真迹。从此,他“悉弃故习,一意师之”,墨竹表现技法曰臻成熟。后来,鲜于伯几建议他以色代墨写竹,既而学习五代画竹名家李颇的设色竹画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另一种画竹风格——设色双勾。无论是“墨竹”还是“双勾竹”,都力求表现出竹的“清且真”。“清”是指竹内在的神态,清高脱俗的品性。它的这种品性正是中国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君子品德。“真”是指竹外在的形态,强调画竹的写实逼真性。为此李衍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后使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是一位既具有深厚传统功力,又注意师法自然的画家。
李衎认真观察研究过自然中的竹子,并把多年的画竹经验汇集成《竹谱详录》。书中将他的写实观念按作画顺序依次集中在“位置”、“描墨”、“承染”、“设色”、“笼套”五个步骤中。如“描墨”一段,李衍强调将竹子的神韵与形态交融于一笔之中,用笔“须要圆劲快利,仍不可太速,速则失势;亦不可太缓,缓则痴浊;复不可太肥,肥则俗恶;又不可太瘦,瘦则枯弱。”体现了画家近乎严苛的写实手法。李衍讲求规矩,注重程式并以此作为“成竹在胸”的基础,李衍对竹的枝、竿、叶认识的细微、精确程度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学习画竹者的津梁。
赵孟頫曾对李衍的竹画艺术有着极高的评价:“吾友仲宾为此羁写真,冥搜极讨,盖欲尽得竹之情形,二百年来,以画竹称者,皆未必能用意精深如仲宾者也。”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