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61章 翦裁用尽春工意

第161章 翦裁用尽春工意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王冕跟着于湉走进了她的家门。
“这是后东门,前门在南面。”于湉一边走,一边跟王冕解说着自己的世外桃源。
“前门为何老关着?”
“马车来了才走前门。”
院门里,全是用白色的石头砌成的甬道,夹道两旁开满了鲜花,一片片杏花瓣散落在石阶之上。
【一】《偶见》韩偓.诗
秋千打困解罗裙,
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握梅子映中门。
顺着甬道,曲折转朝南边走,又打开一扇门,豆棚花架布满了庭中。
在中庭的东南角有一秋千,女孩们正玩得兴致:三小姐好像有些口喝了,便向梅香招呼索取着醍醐;解了渴后,又让同伴们把她高高地荡起;荡至高处,猛然看见二姑和大胡子叔叔朝这边走来,她赶紧阻止同伴不要再荡她了……
王冕好不激动,心道:终于找到你了!
好像是命中注定的爱情!王冕隐隐约约地感觉,于湉原先要介绍给他的,好像也是这位三小姐,便问:“记得,赵夫人曾经跟我说过,要把侄女介绍于我?”
于湉见王冕不停地朝秋千的方向瞄,便逗他道:“我说过么?我怎么不记得了。”
“你那天是喝多了酒,当然不记得了,可我记得清楚呀!你说,我和你的三侄女的属相——特别合。”
“酒醉之言,你也信呀!”
“赵夫人啊,咱不带这么捉弄人的。”王冕见于湉好像有些反悔,“你看,我今天都上门求亲了……”
“你不是对我家侄女不感兴趣么!”
“谁不感兴趣了?”王冕说,“我的意思是说,你要把哪位侄女嫁给我,总得让我先看一眼吧!”
“想见她么?”于湉斜着眼看他。
“想啊!”
于湉手指秋千方向说,“呶,就那个穿白……”一见三小姐解下了白罗裙,只剩下一丁点儿的短衣,还挂在秋千上放情地摇摆,便大声喊,“杏儿啊,这怎么还把衣服给扒了?这些不懂规矩的孩子……”
听到于湉的呵斥,丫鬟们吓得是一溜烟儿地就逃走了,只剩下杏儿还在秋千上游荡,急得她在座板上一个劲地喊:“哎~哎~哎,你们放我下来呀!”
丫鬟们却一边逃跑,还一边嬉闹追打,谁还顾及三小姐的“死活”。
杏儿见王冕和二姑越走越近,可荡着的秋千还在继续,“算了,豁出去了,快跳吧!”慌乱之中,一咬牙,一闭眼,就从秋千上跳了下来,只听“啪嗒”一声,就摔在了地上。
王冕赶紧跑过去,看见杏儿趴在地上,双肩上下不停地抖动,以为她疼得在哭,便连忙搀她起来,嘴上还心疼地说:“摔坏了吧!”
而,见杏儿起身,并非在哭,却是在“吃吃”地笑。那跑掉的贴身丫鬟梅香,又折了回来,抓起花枝上的衣衫忙递给她,杏儿抱过外衣,挡在了胸前,羞红着脸不敢正视王冕。
“快,二姑奶奶来了……”梅香提醒了一句,拉着杏儿就跑。
杏儿好像并不舍得离开,她几步一回头的,却都被那“无知的”丫鬟给“无情地”拽走了。
看着心爱之人离去的背影,仿佛王冕的魂也随她而去……
于湉走上来说:“傻了吧!”
王冕自知失态,便尴尬地笑了笑,“三妹妹天真可爱,岂能不让男儿心醉。”
“不是!”于湉知道王冕想岔了,就道,“我是说,见到了本人,你,你有些,失望了吧!?”
王冕并没有回答,只是笑笑,跟着于湉继续往前走。
来到了中门,杏儿却站在了门口,手里搓弄着那只她刚刚采摘的梅子【1】……似乎告诉大家,她原本就在这里玩耍,刚才在秋千上疯的那个女孩,根本不是她……那一副若无其事而又聪慧调皮的样子,愈发可爱……
于湉骂道:“你这疯丫头,还有脸站在这里。”
“哪儿疯了?我一直在这儿呀!”
“呵,还顶嘴!”于湉转着圈儿找东西揍她,“我让你…大白天说瞎话……”
杏儿撒腿又跑了,那甘甜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庭院。
这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气得于湉说起了胡话:“这,这些臭丫头,我怎能嫁得出去呀!”
谁知,这时王冕赶紧接话,“有我呀,我娶她!”
于湉看了王冕一眼,说道:“算了吧!让她嚯嚯我一个人得了,你就别跟着受罪了。”
王冕以为于湉又反悔了呢,着急忙慌地说,“别介,赵夫人,你我可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是小孩子,您不能说话不算话呀!”
只听一直跟在他俩后边的英英说道:“哎~?你不是说,你只有35么?这才过了几天,你就40多了?你的岁数,怎么还见天长啊……”
于湉回头怒道:“你怎么还跟着?”
英英看着于湉手里还拿着的树枝,后退了两步说:“我,我,我不是怕二姑吃亏么!”
于湉问:“我吃什么亏?”
英英说:“哎呀,这个老男人,可能撒谎啦!”
“什么老男人,没大没小的!”于湉举起枝条又打。
英英举起双手阻止于湉说:“二姑,二姑,您别着急,我只是来问问,这搬进去的礼品是否再搬出来?”
于湉诧异地问:“搬出来作甚?”
英英说:“您不是不打算把我三姐嫁给他了么!”
于湉问:“谁说的?”
英英道:“您刚才不是说,三姐配不上他么!”
“怎配不上?我家的闺女,哪一个配不上……”于湉笑道,“诶,王公子,我这四丫头聪慧,要不,你娶她?”
王冕不屑一顾,“我可看不上她!”
英英怼了一句,“我还看不上你唻!!”
“嚯,还真有点姐夫小姨子的劲头!”于湉道,“既然互相看不上,就别跟着了。”
英英朝王冕做了个鬼脸,转身走了。
【二】《木兰花.杏花》柳永.词
翦裁用尽春工意,
浅蘸朝霞千万蕊。
天然淡泞好精神,
洗尽严妆方见媚。
风亭月榭闲相倚,
紫玉枝梢红蜡蒂。
假饶花落未消愁,
煮酒怀盘催结子。
于湉把王冕请进了自己的房舍。
只见,于湉的住处四壁泛白,光亮如镜,一看便知是刚刚装修;窗外的海棠树,枝条带着花骨朵伸入了屋内;垫褥坐席,茶几坐榻,没有一处不洁净光亮的地方。
刚刚坐下,就看见有人从窗外窥看,定是英英回去传说,来了于家的三女婿,都来看个新鲜的。
于湉对着窗户喊:“满秋,赶快上茶。”
外面有婢女高声答应。
于湉坐定后,问王冕:“你今天怎么寻思起上门求亲了?”
王冕说:“你还说来,赵夫人,没咱这么办事的!”
“怎么了,王公子?这怎么还找门子呀!”
“上次说好了,你要把三小姐嫁与我,我在家一个劲地等啊,你可倒好,没下文了……”
“王公子啊,不是我不讲信用!你看,我的这些侄女,哪个我能拿得出手?”
“我看这三小姐,就挺好!”
“这老三呀,太迟钝,又缺乏训教,就知道嬉笑玩耍,不知道愁……”
“三小姐叫杏儿?”
“是啊!”于湉说,“她真可谓是幸运儿,她早产。”
“是嘛?”
“老三本来就是这个时间,杏花开的时候出生,可那天她娘到后花园里溜达,当走到东北角的那颗杏树底下的时候滑了一跤,便把她生在了雪地里。”
王冕感叹道:“哎呀呀,怪不得像雪一样白!”
于湉白了他一眼,“我便给她取名雪儿,后来她娘发现她独爱杏花,也许是生在杏树底下的缘故吧,便给她改名杏儿,她娘本就姓薛,我们都叫她薛杏儿[雪杏儿]……也许是早产的原因,总感觉她有点傻,用蒙古人的话说,就是‘缺心眼子’……”
王冕说:“那正好,我的心眼,也不够头!”
“呵,光听说有比谁聪慧的,还头一次听说,有比着谁缺心眼的!”
王冕问:“杏儿姑娘老爱穿白色么?过几天,我给她买几套衣服。”
“她不爱白色,她爱穿粉色。”
“那她……”
“哦~,要不我说她心眼实么!她的嫡母孝期未过,她还在为我大嫂戴孝呢……”
————————————
注释
【1】梅子和杏的差别在哪?
北方人,我只知道杏树,没见过梅子树。果实的形状味道果核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植物?
一个母亲生了两弟兄,外人看起来会很像,甚至混淆,但终究是两个各具灵魂的人。梅和杏也是如此,它们两个同为蔷薇科李属的植物,但是却不是同一个物种。
(1)具体区别如下:
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杏: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至长江流域。落叶乔木或大灌木,小枝褐色或红褐色。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钝锯齿,叶柄基部具1个-6个腺体。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花期3月-5月。核果近卵形,具缝合线和柔毛,淡黄色至黄红色。果熟期6月-7月。
(2)三月杏花开
初春的雨,诗人称之为杏花雨。
雨中杏花,自更娇美。唐人韦庄曾吟过:“霏微红雨杏花天”。而在宋人陆游笔下的《临安春雨初霁》,情景更为动人: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杏花有“娇容三变”之术。含苞初拆时,花色纯红;争艳怒放时,渐变淡红;待到花落,竟变成了白色。宋人杨万里在《芗林五十咏.文杏坞》中说道: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苦红。
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他在《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中又强调:
白白红红一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
无端昨夜萧萧雨,细锦全机卸作茵。
唐人吴融有《杏花(五言三韵)》诗曰:
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
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
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宋人林逋咏《杏花》诗:
蓓蕾枝梢血点乾,粉红腮颊露春寒。
不禁烟雨轻欺着,只好亭台爱惜看。
隈柳帝桃斜欲坠,等莺期蝶猛成团。
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端。
吴融诗说杏花最娇,林诗中间二联也力写杏花娇态。宋人司马光在《和道矩送客汾西村舍杏花盛置酒其下》,赞赏杏花:
田家繁杏压枝红,远胜桃夭与李秾。
何事偏宜闲处植,无端复向别时逢。
林间暂击黄金勒,花下聊飞玛瑙钟。
会待重来醉嘉树,只愁风雨不相容。
女词人朱淑真在《杏花》诗中则极赞它:
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妖艳冠花曹。
春心自得东君意,远胜玄都观里桃。
诗人笔下的杏花,风姿各异。林逋形容其蓓蕾似已干的血点,是观察得很真切的。朱淑真把花光描绘为“浅注胭脂”,是指明杏花未放初放时的不同花色。司马光的“繁杏压枝红”,则是杏花盛开的景状了。
上引唐宋诗人咏杏花之作,都描绘出它的娇艳形象,而司空图的《杏花》七绝:
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第二句虽然也同样是写其娇艳无与伦比,但三、四两句却多了一层精巧的构思。古人比喻美人似解笑解语的鲜花,唐明皇就把杨贵妃唤作“解语花”。花当然是不会讲话的,诗人不明白说出,却巧妙地以“慵语”(懒得说话)来替花掩饰;但接下去偏又说花确能解语,不过是懒得启口,而是请黄莺儿代言——“倩莺声”了。这最后一句,不但构思委婉新奇,而且使人想象起娇艳的红杏枝头,“金衣公子”啼声呖呖,翻飞似梭,是多么富丽的春景啊!
司空图可能是特别喜爱杏花的,他除了上引这首《杏花》七绝外,还写有《故乡杏花》,《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等(均七绝),可说是写杏花诗的最高纪录了。
历来诗人咏杏花的篇什颇多,有的赞它“一树春风属杏花”,有的誉其“花中占断得风流”。其中写得新丽传神的,当推宋人叶绍翁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及宋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了。吟哦名句,不觉诗中杏花亦醉人。
以上咏杏花诗,都从花的本身着眼,写色写景,不过遣词造句不同。唐罗隐的《杏花》诗,却从花的开谢,比喻世人的荣枯,诗虽写得平常,但立意不同,可谓另备一格。
唐人姚合的《杏园》七绝则写看花情景,暗寓嘲讽:
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
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杏花之盛于中国,约在春秋战国时代。据《管子》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杏。”《庄子》载:“孔子游缁幄之林,坐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山海经》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至汉代,杏花已人宫苑,上林苑中有蓬莱杏、文杏。
关于杏树的栽培,《广群芳谱》介绍说:“杏树大,花多,根最浅,以大石压根则花盛。”明人宋濂在《游荆涂二山记》中说:“禹庙前杏树一章,大可蔽二牛。”王衡《香山记》载:“卧佛寺面面皆杏花,而一绯杏据西园上者,大可盈抱,且殊丽。”我国杏林、杏乡甚多,如河南汲县之杏园,安徽凤阳之杏山,江西庐山之杏林,山东曲阜之杏坛。每到初春,都是一番“羞逢柳眼三眠白,分得桃腮一笑红”之盛景。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