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42章 荻篱葛蔓避人居

第142章 荻篱葛蔓避人居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白梅》王冕.诗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于湉走向那间小屋,大老远地就看见那中年男子来到路边,站在栅栏门口迎接她,于是就更放慢了脚步。
见于湉慢悠悠地走来,他满脸堆笑地说:“不知仙姑姐姐路过此地,小生有失远迎啊!”
于湉也笑道:“怎是不知,刚刚你不是还瞪了我一眼么?”
“哎~,哪里是瞪,那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
“为何不敢相信?”
“小生在此居住多年,从此路过的女子何止千千万?可我从来就没见过像姐姐这样有气质的女子。”见于湉来到自己的跟前,又贫道,“你看,这哪是走路啊,简直是飘然而至。”说着,那书生就向前一礼。
于湉还礼道:“你说,我们的大元的学子都怎么了。”
书生问:“怎么啦?”
于湉歪着头,逗他说:“为何变得如此地油腔滑调和不务正业……”
“哎~,仙姑姐姐此言差矣!”书生说道,“能说,不一定是油腔;会道,并非不务正业啊!”
于湉就喜欢与一些嘴贫的男子交流,若是能把他们怼得的哑口无言,那也是她人生的一乐,于是问道:“公子贵姓呀?”
书生又施一礼:“小生姓王名冕,自号煮石山农。”
“呵,吃酒没肴,煮石也能对付?你真可谓铁齿铜牙啊!”
“姐姐玩笑了。”
“从此经过去到觉山寺上香的女子…很多吗?”
“多,很多!”
知道王冕【1】上套了,于湉便笑道:“原来王公子不是在这苦读经书金榜题名的,而是为了在此观赏女子方便的呀!”
“姐姐何出此言?”
“王公子刚才不是说,从此走过的女子千千万,就除姐姐我长得最好看!”
王冕反问了一句:“有气质,是好看吗?”
于湉被怼得没了话说,就白了王冕一眼,心道:今天可碰在茬子上。
王冕笑着指了指草屋边上的一棵大梅树说:“小生自幼酷爱梅花,我来觉山寺参禅的时候,见到这里有一株白梅,很是喜欢,便在此建了栋小屋住了下来。我可不像姐姐说的那样,只是…只是为了看女子…方便……”王冕又略微给于湉下了一个台阶。
于湉说了句,“还是想看么!”便来到那棵梅树旁。
这个季节,正是梅花开得欢的时候,那娇嫩的白花儿像雪一样,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枝头、地上,十分地美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像仙姑姐姐这样少见的女子。”
“你别左一个姐姐,右一个仙姑的,我姓于,本地人。”于湉把鼻子凑向白梅花,闭上眼睛深深地吸那沁人心肺的香味,任凭自己沉醉其中。
“半夜三更的,于夫人这是……”
“我丈夫姓赵。”
“噢,赵夫人这是要去哪里?为何又折了回来?”
“你的书童抢了我的酒,你说我该不该回来要!”
王冕笑道:“可书童说,那是夫人送他的呀……”
“你听过天上掉馅饼,你还听过天上掉酒瓶的么?”
“这倒没有。”
“那还多什么嘴?”于湉说,“走吧!带我去屋里取回我的酒。”
王冕这个懊悔呀!刚才就说她最漂亮多好?干嘛不顺着她?这倒好,到嘴的鸭子又飞了。
“恐怕,您那酒已经打开,都烫上了。”王冕一边解释一边领着于湉进了屋。
【二】《墨梅》王冕.诗
走进了王冕的这间茅草屋,于湉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屋子里很乱,根本不像是人住的地方,于是打趣道:“王公子,属狗的吧!”
“是啊!”王冕惊奇地问,“赵夫人真乃仙姑,连小生的属相您都知道。”
“仙什么姑,”于湉一指到处乱放的东西,“我是看你这儿像狗窝!”
“噢,”王冕尴尬道,“是,是有点儿像,像狗窝。”随即装着可怜又说,“嗨,这单身之狗啊,无可奈何,无可奈何。”
“你看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至今还是单身。你是不是,坏,就坏在你这张嘴上?”
“可不是呢!”在一旁烧酒的小书童说,“我说给他拾掇拾掇房子吧,少爷还骂我。”
于湉问:“他怎么骂你?”
“他说,”小书童学着主人的腔调道,“你这个傻小子,是不是真的傻?你说你今天拾掇好了,明天又乱了,这不多此一举么?”
“就是,”王冕笑道,“有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能得清闲且清闲,客来拾掇也不晚……”
“那你倒是拾掇呀!你不见我都没地方下脚了……”于湉说,“你们这些臭文人呀,功夫都用在嘴皮子上了……”
王冕赶紧蹲下,给于湉拾掇出一条好下脚的道来。拾掇就好好拾掇吧,他的嘴还不闲着,“呵,怪不得你没地方下脚呢,原来夫人是大脚呀!”
“往哪看呢!”于湉抬起脚,“我揣你,我……”那不更把自己的一双大脚给暴露了么!于是她便放下脚,顺手往下扯了扯裙子,挡住她那双大脚。
她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墙的四面都挂着一幅幅的水墨画,而且大多画的是梅花,便问道:“都是你画的?”
“是啊,没事的时候,就画两幅,用它来换酒钱。”王冕尴尬地搓着双手。
于湉背起了双手,踱起了四方步。她踱到一副梅花图的横幅前,驻足观看。
画面是一株横向折枝的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
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王冕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再看,在横幅的中间偏左的位置,王冕又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于湉禁不住朗读了起来: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于湉一愣,回头问道:“这诗,也是你作的?”
王冕点了点头。
于湉二话没说,直接把这幅画从墙上给解了下来,不声不响地一个劲地卷。
王冕看着她熟练的动作,问道:“赵夫人,你卷它何用?”
“你不是说,你的画是用来换酒的吗?”
“对啊!”
“酒,我给你没有?”
“给了。”
“画,我是不该拿走?”
“是呀!哎---”王冕随即改口,“不不不,这画,你不能拿走。”
于湉说:“再怎么单身狗,也不能说话不算话呀,这不成了赖皮狗么?”
“不是呀,夫人,这与狗没关系,关键是这幅画,它有主了。”
于湉问:“有主了?”
王冕点着头。
于湉又问:“送给情人的?”
“我哪来的情人呀,是一和尚。”
“你再给他画一幅么!”
“他明天来取。”
“我明天烧炕呀!”于湉说道,“噢,忘了告诉你了,我搬到香山那边住了,你看,你我以后是邻居。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明天到我家吃席去……”
“夫人呐,关键这画,它上面署名了呀。”
“署名了么,怎么我没看见?”
“你把它放桌子上,我指给你看。”
“你可不准耍赖。”于湉把画放到桌子上,展开,用双手压着,提防他给扯走。
王冕指着画的落款的位置说:“你看这里,写的是王冕元章……”并用手指了指自己。
于湉道:“我知道,你叫王冕。”
“元章是我的字。”王冕说,“你再看,‘为良佐作’,这说明是为一位名叫良佐的和尚所作的。”
“和尚,有叫这僧名的吗?”
“不信,你问我的书童呀!”
“是么,小书童?”于湉问道。
小书童说:“对。”
“呵,一定是你主仆两人串通好了的。”于湉道,“别以为我没读过书,良佐,是指贤能的辅佐。在《后汉书.刘陶传》中说到,‘斯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这是你的自诩诗,说自己是贤良能臣,等待伯乐的发现。行了,我就是你的伯乐,我跟那揭傒斯说一声,你就等着飞黄腾达吧!”
“揭…揭…揭……大大大……”
“是揭大人,不是结巴!”于湉白了王冕一眼。
“不是,您,认识揭大人?”
“是啊,认识他很稀奇吗?!”
“不是,”王冕好奇地问,“学生的意思是,揭大人是姐姐的…?”
“这你就甭管了。”于湉说,“你只告诉我,这幅画是给我呢,还是给那和尚?”
“当然送给姐姐您啦,”王冕说道,“姐姐随时可以拿走!”
“哼!”于湉说,“你让我拿,我就拿?”
“怎么,姐姐又不要了……”王冕担心地问,“要不,我现在就给姐姐重画一幅,再署上姐姐的大名。姐姐的芳名是?”
“想要姐姐的名字就直说,干嘛拐弯抹角的。”于湉说,“我就看好这幅《墨梅图》了,我是想让你亲自把这幅画送到我家里去。”
“这又是为何?”
“不是告诉你了么,我乔迁新居,明天烧炕,揭傒斯也去,我介绍你俩认识……”
————————————
注释
【1】王冕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墨梅图》是一幅纸本墨笔的手卷,纵31.9厘米,横50.9厘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冕学画的故事曾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为众人熟知。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这一幅《墨梅图》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无咎派。但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此幅《墨梅图》则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
《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咏梅诗》第一、二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第三、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乾隆皇帝弘历可称是“天下第一”的字画大玩家,尤喜欢在历代名画中题诗跋赞;但大玩家有时也的确“跋过了头”,无意“破坏”画面的成分很大;而皇帝“至高无上”的喜好,想在名画上题跋,那就是皇上品赏字画最好的心情;乾隆在历代帝王中,应该称得上是位“儒帝”,其所跋的诗翰,绝对是各大馆藏非常难得的“镇馆”之宝。乾隆在品赏王冕这幅墨梅后,兴题诗一首:“钩圈略异杨家法,春满冰心雪压腰。何碍旁人呼作杏,问他杏得尔清标。”可见评价之高。乾隆提到的“杨家法”,应该指的就是宋代画梅名手扬补之,认为王冕的画梅“墨点”手法在“钩圈”上不同于扬氏;可见乾隆鉴评赏画水平之深。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3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