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08章 林亭路僻多草生

第108章 林亭路僻多草生

推荐阅读: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万神主宰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重生之都市仙尊九星霸体诀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一号狂枭


        经书有云:“阴阳相见两无难,一山一水何足言;富贵贫贱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脉精。”在中国风水学上有一个核心的理念——藏风聚气,得水为上。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地方既不得水,也不藏风,容易风吹水劫,气场散荡而无收,这样的环境不符合风水之法,不易聚生气。所以,古人选择居住之地,大都选择有水蜿蜒的地方。
北官坊,就是这样一个“玉带揽腰”的城中第一宝地。
【一】《慈恩寺偶成-上阙》李东阳.诗
城中第一佳山水,
世上几多闲岁华;
何日梦魂忘此地,
旧时风景属谁家。
友乾对清婉说:“时间不早了,咱们去买衣服?”
“你自己去不行么,我在这儿坐会儿。”清婉懒塌塌地说,走了一天的路,她确实有些累了。
“你不买衣服了?”
“你给我相当着买吧!”
“你自己去选多好?”
“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人就是这样,一旦歇下来,就再也不想动弹了。
友乾笑着问:“要不,还跟小时候那样,我抱你过去?”
“你想得美!”说罢,清婉立刻蹦了起来,跟着甄友乾就上了桥。
桥上的人依然很多,清婉怕自己给挤没了,就紧紧地拉住友乾的手。
友乾说:“你可知,携手走过这赤阑桥的男女,都意味着什么!”
“意味什么?”
“老话说,如果两个有情人携手走过这赤阑桥,就会相亲相爱地走完一生!”
清婉赶紧撒开手,“你骗人~”
“不骗你!”友乾告诉她,“每年的元夕之夜,也就是情人节那天,这里都是举行大型的灯会,青年男女相约在这里,两两携手走过赤阑桥,预示着两个人将来会相亲相爱地度过一生……”
“净胡说!”清婉说道,“现在,这桥上,这么多男男女女的,都走过了这赤阑桥,你敢说,他们就走在一起了?说不定,过了桥头,就各奔东西了。”
“关键人家都没牵手,你牵我手了呀!”
“我是不经意牵上的。”
“这份不经意,就是缘分。”
“谁和你有缘分!”
“怎么,难道你不愿意与我共度余生么?”
清婉并没作答,只是用两个手指,捏住了友乾的衣袖。
过了桥,在北官房胡同的头上,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那糖葫芦做的真可谓是“鲜红欲滴”,把清婉的两只眼睛都看直了。
友乾笑了笑,“都多大了,还馋嘴。”说罢,便掏出了一文钱给了卖糖葫芦的,让清婉自己取了一只。
清婉挑着高,取了最上头的那只,连忙咬了一口,说道:“是不像我这么大的姑娘,举着一根冰糖葫芦在大街上吃,很不雅吧!”
“你以为呢?”友乾告诉她说,“不过,胡同里人少,要是他们愿意笑话,你就让他们去笑话……有道是,大姑娘吃酸葫芦,谁爱嘀咕就嘀咕。”
清婉把冰糖葫芦送到友乾的嘴边说:“你也尝一颗。”
友乾张嘴咬了一颗,说道:“看来,你心里还是有我。”
“哼!”清婉一撇小嘴,“我是让你陪着我一起丢人!”
这北官房胡同蜿蜒狭长,房屋大都色彩古朴,由于大部分是官宅,所以雕刻的装饰也不少。
如此的豪宅,现在却用作布匹市、皮毛市、缎子市和帽子市……这些市场按照不同的胡同分布着,成衣铺子也罗列其中,使之每条胡同的店面都连绵不断。
许多进口的货物也在这里出售,使之各色人等纷至沓来,摩肩接踵,车辆也熙来攘往。
清婉吃得是满口入塞,此时的她,一点儿也不吝惜自己的樱桃小嘴,形象就更加地不顾了,她边吃便问:“我家…原先…呜…这…域……?”
“咽下去再说话,你再给呛着……”友乾见她又忙着下咽,“呀,慢点吃!没人跟你抢……你不要说话,我讲给你听……”
清婉点了点头。
友乾说:
“你家原先不住这条胡同,而是住在前边的南官房胡同。待会儿办完了事儿,我带你过去瞧瞧。
北官房胡同和南官房胡同之间的这一大片房屋,当初都是官宦的住宅。选址在这里居住,一个是离着皇宫近,上班方便,另一个呢,据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当初,大元帝国的总设计师刘秉忠在规划修建元大都时,就把这儿定为官宦的居住地。他说,这块凸出的地方像一个大元宝倒扣在岸上,沿岸的水就像‘玉带环腰’。风水上说‘山管人丁,水管财’。因此,最好的阳宅格局,就是有情之水相环绕,在此居住者,非富即贵,这里是风水中一种上佳的格局。
可是,事情就是这样,有好的一面,便有坏的一方。真可谓,一水之隔就是两世界。
北官坊这边生活过的风生水起,而‘靖恭坊’这边却是冷冷清清,连个做买卖的人都没有。你知这是为何?”
“为什么呀?”
“这都是这潭水惹的祸,有道是曲折的地方都是“顺弓”,住宅是在环曲之内。若是在环曲之外,那就形成了“反弓煞”,这是一种极凶的煞。就像一把刀,尤为无情。在“反弓煞”居住的人,对子孙极为不利,易出浪荡之子。”
清婉捂着嘴直笑。
友乾问:“你笑什么?”
“你不就是个浪荡子么!”
“我这浪荡子可不是在这里居住的结果。”
“在老家?”
“我老家的风水可好了……哎,不是说‘靖恭坊’么,怎就说上我了……如是在这块‘反弓煞’之地上做买卖,便会有血光之灾……”
【二】《慈恩寺偶成-下阙》李东阳.诗
林亭路僻多生草,
浦树秋深尚带花;
犹有可人招不得,
诗成须更向渠夸。
友乾正聊得起劲,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一家名曰“唐帛衣客”的成衣店,“待会儿再讲给你听,先进去给你弟弟买上衣服。你的衣服到前面一家,专做女装的‘霓裳阁’去买。”
男孩子的衣服好买,无非就那么两种样式,寥寥的几种颜色。
清婉给有才和暮羽各选了一套内衣,一套外衣,不偏不正,每人再加一件外套大衣。
友乾问:“用不用给他俩买件棉衣,棉帽,再买一双棉鞋。”
清婉说:“过了年就是春天,买那些棉的干嘛,又穿不几天。”
“哦,那就不买。”
友乾背着一大包衣服,走出了“唐帛衣客”。
清婉跟在他的后头说:“怎么,我替你拿一些?”
友乾道:“待会儿,拿你自己的吧!”
“你不帮我拿了吗?”
“噢,原来你现在帮我拿,待会儿是想让我帮你拿呀!呵,这小算盘打的……你是不是要买这么大的…两包呀……”
“女孩子的裙摆本来就长,两大包也没几件衣裳。”
“那我可拿不了,这一大包我拿着都费劲,你自己能拿多少,就买多少。”
“那,那,”清婉扭动了一下腰肢,撒娇道,“那我不买了~”
友乾也不作答,只是“嘿嘿”地嬉笑。
走了不几步,便来到了“霓裳阁”。这是一家高档的女装店,名字出自《楚辞.九歌.东君》中的“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霓裳是一种轻飘华丽的仙女衣裳,只听这名字,就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一进屋,走过来俩个漂亮的小姑娘,热情地把他们接到一个单间坐下,紧接着又进来一个姑娘,端着个盘子,盘子里有一壶茶和两个杯子。
清婉诧异地看着友乾,“这是成衣铺么?怎么不见一件衣服,倒像一个茶社。”
“这里没有成衣,都需要定做……”
香茶还没来得及品味,敲门声又响了起来,这次进来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气质妇女。
她说:“奴家乃‘霓裳阁’裁缝[服装制作师]。”随即,又递上了一本厚厚的画册给了清婉,“这是今年为春节新出的花样,有的,在样房里还有成衣,小姐可以进去试穿。”
清婉翻开了画册,立即眼前一亮。而且,每翻上一页,眼睛就跟着亮一次,那样子,就是每一件都想穿。
大约过了三刻钟,总算选好了六个样式,裁缝和那群小姑娘都跟着清婉进了试衣间。
友乾整整喝了那壶茶,小姑娘才陪着清婉出来。
清婉有些不高兴地道:“裁缝说,头年只能做出两套来,其余的,让出了正月来取。”
友乾对小姑娘说:“把你掌柜的叫来。”
很快,老板娘就来了,“大官人,您喊小娘子过来,有何贵干?”
友乾说:“我的那六套衣服,腊月二十八的大集我来取!能做出来不?”
“这,这,大官人呀,关键是年底的活儿多,真是忙不过来……”
“打住,打住,我加钱,给我加急!”说罢,友乾付上一张1贯的大面额交钞[1],算作定金。
————————————
注释
[1]交钞
交钞简称“钞”,金朝与元朝的纸币名。金朝纸币的发行早于铜币。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 迁都燕京后,以国内铜少,仿北宋交子,发行交钞。金朝交钞有大钞、小钞两种。大钞面额有1贯、2贯、3贯、5贯、10贯5种。小钞有100文、200文、300文、500文、700文5种。以7年为限,期满换发新钞。旧钞换新钞,每贯收工墨费15文 (后经多次改变)。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1189年),取消7年厘革制度,交钞字昏方换。
元朝建立后的“中统元宝交钞”是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
(1)历史沿革
中国纸币的历史,始于唐朝的“飞钱”。据考证,“飞钱”的起源是随着唐朝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由于交通的发达,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兴旺,我国发行纸币起自南宋的交子,元朝开历史之先河,在世界上首创了纯纸币制度。以后历代皆有纸币与金属货币共同使用。
(2)金朝时期
金建国之初,使用宋、辽钱币而未铸、印货币。1153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后,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于1154年6月27日(金贞元二年五月丁夘),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纸币,称为交钞。在燕京设有交钞库,负责交钞的印制、兑换、管理等事物。
交钞发行之初,尚有节制,促进了金统治区域内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金王朝侵宋战争的升级,军费增加,财力不足,于是交钞发行量大增。其结果是钞值一贬再贬,恶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怨嗟,聚语于市”,还发生商人罢市的情况。金统治者不得不用法令强制推行使用交钞。当时,一般市民“得钱(指金属货币)则收藏,而劵(指纸币)则嗟用之,唯恐破裂而至于废也。”最后,交钞“万贯唯易一饼”,终致崩溃。金王朝南迁开封后发行的“宝劵”、“通宝”、“宝泉”、“珍货”等纸币亦与交钞命运相似。
(3)元朝时期
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而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却始于元朝,也唯有元朝采用纯纸钞流通体制。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听从开国军师刘秉忠的建议发行纸币。
元朝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采取了多项措施:禁止流通金、银、铜等重金属;停止使用蒙古旧钞;可用中统纸钞兑换南宋纸币,而且还规定所有的赋税都使用纸币支付。
元朝废除历代以铜币为主的价值尺度,改采用纯纸钞流通体制,为后世开创了以“银”为后备金的纸钞发行制,也就是银本位制,将纸钞作为法定货币,流通大元皇朝,横贯欧亚。
当时波斯的伊儿汗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国都曾经效仿元朝印造纸币。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