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91章 梦中浑似昔时游

第91章 梦中浑似昔时游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十月初十,是揭傒斯的生日[1]。
一大早,甄友乾带着家人到揭傒斯家过寿去了。清婉姐弟因有重孝在身,不便前往,他俩就和丫鬟采婗一起留在了家里。
揭傒斯生于南宋咸淳十年五月五日[1274.6.10.],也就是端午的那天。古人很忌讳这个日子,说是这天出生的孩子易克父母。
人世间的事,也就是这么怪。就在揭傒斯十四岁那年,父母双双离世……就连他唯一的妹妹,也在生下修染没几年便病逝了。
丧父或丧母的人,绝对不能在生日当天宴饮作乐的,甚至以后也不能过生日。但揭傒斯是高官,下属们总盼望着他的寿辰。揭傒斯就学着宋徽宗把五月初五的生日,改为了十月初十。
其实,古人也不是年年都过生日。一生当中,也就过那么五、六回的样子。
一般是从孩子降生至十岁时,才过人生的第一次生日,这叫“长尾巴”;在十岁之后一直到四十不惑,就不过生日了,只不过在生日的当天,家人会添置些荤菜而已,这叫“小生日”;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就开始举办寿宴,而且五十岁生日还被称作“大庆”;到了六十耳顺的时候过生日可称为“上寿”,子女需要在父母寿辰时为其做寿……以后也是十年做一次“大生日”。
【一】《梦武昌》揭傒斯.诗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今年是揭傒斯五十二岁的生日,不算是“整寿”,属于“小生日”。所以,他只通知了自家姊妹来家里聚一聚。
寿宴上,揭傒斯感慨自己前半生的艰难,他伤心地说: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和胞妹[修染的生母]又回到黄鹤楼和鹦鹉洲。在那里,我领着她又像昔日那般游玩了一番。苍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间,落日铺满了七泽的水面。傍晚,城头的鼓角声齐响,遥传四方、撼动着大地;人们系舟江浜之时,远远看着,那千帆和万樯排列得高下参差,令人目不暇接。昔日朋友虽然都还健在,但因分散而难以聚首……忽然之间,我丢失了我的妹子,怎么寻也寻不到她,我只能独自面向南池看那白鸥嬉戏……”揭傒斯抹了抹眼泪,说了一句,“可现在,妹子留下的唯一骨肉,又去做了僧侣,这怎能不让老夫伤心呢?”
甄友乾说:“大姐夫呀,您大可不必为此等小事伤心过度,现在做僧人的,多着呢!我看,修染这么做也不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于馨反驳道:“你说的倒是轻巧,难不成,这做和尚,还成了一件幸事?”
“是啊,大姐!”甄友乾说,“姐夫是做官之人,什么事不比我清楚,难道他没回家跟你说?”
“说什么?”于馨道,“你还不知道你姐夫这个人,什么话都不跟我说!说不定,有些事你二姐都比我清楚得多呢!”
友乾说:“自我们大元建朝以来,寺院道观都已免除了差发和赋税,因而汉人地主大多将私产托名于寺院,这样可以规避差税。有的富户使子弟一人出家为僧,便可将全家田产托名某僧所有,不再纳税。有的地主将田地舍入寺院,成为僧侣地主[2],再向寺院承佃。这样,就可不再向官府交税,也不再负担差役。也有一些地主,名义上布施家产入寺为僧,但仍与妻妾同处,占田出租,与不出家也没什么两样,但因此他们便可逃脱赋役和官府的一切烦扰……”
小姨子于璐一听大喜,口无遮拦地说道:“哎,我们的田地是否也可托付给修染代管?”
舅子于延年把脸一沉,“三妹呀,你想什么呐!掉钱眼里去了吗?我和姐夫是朝廷命官,怎能学他们做哪些损公肥私的事呢!”
友乾道:“我家的田地,当然不必假借修染的名义免税,可是二姐家的田产总可以免税吧!再说,修染做的又不是假行僧,他可是真和尚,总不能浪费了这么多的优惠吧……”
延年不解地问:“你说这个修染,好好的怎么就做了和尚呢?”
二姨子于湉说:“我听他的朋友纪绪说,‘畅春院’有个头牌,叫什么诸爱芳的,一直在追求他,修染为了摆脱她的纠缠,这才去甘露寺做了和尚。”
于馨问:“她一个风尘女子竟如此地嚣张?敢揪着我们官宦家的子弟不撒手?”
“大姐怎还不信呢?”于湉道,“就在一个月前,她还跑到甘露寺去纠缠我们家修染,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修染这才又去了六百里外的赵州。”
于馨又说:“修染可是个好孩子,打小是我看着长大的。自她母亲过世后,就在我这里养着,我可从不让他去那些勾栏柳巷什么的……”
于湉一听,恼了,说道:“大姐的意思是我把他惯坏了,是我领着他去了那些地方?”
于馨和于湉从小不对付,老是吵嘴,尤其于馨抢走了于湉的心上人后,更是见面就吵。
眼见俩人又要干架,揭傒斯赶紧插话:“修染和诸爱芳的事,我也是知道的,这不管二妹的事儿。”
听见丈夫帮着于湉说话,于馨把火又洒向了揭傒斯,“你知道?怎么,你领着修染去的?”
“我去那种地方干嘛!”揭傒斯尴尬地笑笑,“当年清婉娘俩出事的时候,延年不是一心想报仇嘛,当初有能力扳倒丞相也先铁木儿的只有买奴王爷。可是买奴只想安身自保,不想多找麻烦,所以就一直闭门谢客,不闻政事……唯一能见到买奴王爷的只有当时的花魁诸爱芳。修染为了找到王爷,这才结识了诸爱芳……我那外甥,才如宋玉,貌似潘安,你说这诸爱芳怎能不纠缠他不放?后来的事,你们不也知道了么——诸爱芳为了帮修染擒住也先铁木儿,就‘舍生’取义,逮住了‘浑身无根线’的也先铁木儿……”
于璐说:“她诸爱芳舍生取义,也不能让我们修染再舍身……”
友乾道:“你夹着嘴吧!”
于湉商议揭傒斯说:“姐夫,要不就让修染娶了诸爱芳?”
“哎,打住!”于馨当场回绝,“我是修染半个娘,这事儿得我说了算。”
于湉小声嘀咕道:“半个娘…是丈母娘……”
于馨接着说:“她诸爱芳对我们家的功劳再大,我们也不能娶她!我们是什么家庭,她是什么人?‘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的臭婊儿……于湉,你嘀咕什么?你愿意给这样的人做婆婆吗?”
“只是给修染做个妾,也未尝不可嘛!”于湉说道,“再说了,修染今年也不小了,都十九了,也可以成家了。或许,结了婚,他的心能收回来!?”
“那总得找一门当户对的人家嘛!”
接下来,姊妹们又开始讨论给修染找媳妇的事儿,什么王侍郎家的妹妹啦,李尚书家的千金啦……
申时,飘起了雪。
这可是今年头一场雪。女人们兴奋异常,都说不着急回家。她们对男人们说:姊妹们很长时间没在一起疯了,想在大姐家多住几天。
甄友乾和于延年只好带着自家的小厮、马夫,各自回家了。
【二】《大雪》陆游.诗
海天黯黯万重云,
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风吹雪深一丈,
大布缝衫重七斤。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
御医于延年离家近,很快便到了家门。他下车对着甄友乾的马车喊:“喂~友乾呀,雪这么大,你就别走了,来我家对付一宿吧!”
甄友乾掀开了车帘,对着舅子于延年说道:“你这人,真是不够讲究……”
“呵,不讲究?让你来我家避避雪,就不讲究了?”延年笑道,“怎么,现在你发达了,我家装不下你了吗?”
“不-是-!”友乾说,“你没听那句‘宁可给人停丧,不可给人成双’之说么?”
“哦,让你到我家来,还得把你打成死尸?”
“错!我的意思是说,我一个做女婿的,怎好在岳父家留宿。”
“你算我哪门子女婿?!”于延年笑道,“你是我的妹夫,我又是你的大舅哥,现在我俩又是儿女亲家,真可谓亲上加亲嘛!怎么,到家里咱俩再喝上一杯?刚才在姐夫那里,光听他们吵了……”
“不啦,你还是尽早回家休息吧,明天还得上班呢!”
“这么大的雪,上什么班?再说,我们的泰定大汗躲在上都图清闲呢,他老人家若有个头痛感冒的,也轮不到我头上,我明儿告假……”
甄友乾笑了笑,放下了车帘,督促着马夫王大个子走了。
路上的雪,足有一尺多厚,风一吹,雪花飘飘扬扬。大地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毛毯,也分不清哪是路,哪是田。只有从路边落了叶的柳枝上挂满了毛茸茸的银条,才能分清路的方向。
马车走的很慢,五十里的路,足足走了两个时辰。
————————————
注释
[1]生日
生日,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
古人认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当时的科技不像如今这样发达,那时的母亲生孩子,有“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的说法。所以,古人觉得生日那天,应该以孝敬母亲为主。
(1)生日,应是过阳历还是过农历?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日记录方法跟西方大相迳庭。
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所以,中国人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
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
古人认为,人在母亲的肚子里也是有生命的,应该计算在内。所以,人一生下来就是一岁。第一个生日称为“周岁”[也就是虚两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旧时年长者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
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称为祝寿。
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例如59岁、60岁、49岁、50岁等。
每个生日皆有不同的称呼:“大庆”是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例如39、49、59、69、79等;“正庆”是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例如40、50、60、70、80等;“散生日”是指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例如51-58岁。
(2)为什么把过生日叫长尾巴?
这是中国古典的民间俚俗用法,用来称呼小孩子或尚未结婚年轻人的生日。
原因有两个:一是从前医药不发达,婴幼儿夭折率高,民间传说把小孩名字取得难听点儿,容易养活,就像养个小狗小猫长似的成天摇着个小尾巴;二是长辈做生日是很正式的事情,小孩子过生日就不必那么讲究排场啦。所以家中长辈叫过生日或做寿,至于小狗子们就叫“长尾巴”算了。
(3)生日的起源
生活在先秦时期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过生日的概念。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其实是关于孝敬父母最早的言论。
这段古文的大意为父母的年纪,一定要时刻记在心间不可忘记。应该为他们健康长寿而高兴,同时也应该为父母衰老而忧惧。虽然并未提到“生日”二字,但是却通过“父母之年”,表达出了古人对生日的意识萌芽。可以说秦汉两朝之前,几乎没有过生日的概念。直到秦朝建立之后,过生日的说法,才开始在贵族阶层流行,并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私人宴会。
当然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庆祝生日的源头,应该是庆祝佛祖生日。
从这一点看,其实也完全符合生日起源于秦汉的说法。因为有关佛教东渡,我国的最早记录,就是在大约公元1-3世纪,而此时正处于汉朝统治时期。据《三国志.吴书》卷4《刘繇传》记载:“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此时正处于公元3世纪初期。
(4)生日的历史沿革
一、秦汉时期贵族有权过生日
汉朝时期过生日开始盛行,但仅限于王公贵族和富裕家庭。因为按照古人的说法,只有王侯将相才有资格过生日。由此看来,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过生日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日习俗开始流向民间。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姓名》说:“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大概意思就是生日就是生子的日子,之所以会以“子”代替所有孩子,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以男人为尊,而女孩子的生日往往被忽略。
秦汉之后的老百姓,之所以对过生日如此重视,其实主要源于对长寿的渴望。古人的寿命相对来说比较短,秦汉时期能够活到40岁,就已经步入了老年时期。正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孔子对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但真正能够活到七十的人却甚少。所以,40岁以下的人过生日被称为“过生”,而超过了这个界限则被称为“长寿”。
二、生日习俗沿袭至唐宋
唐代《封氏闻见记.降诞》中记载:“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唐代人过生日,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并且在过生日的时候,所有晚辈都应该悉数到场,并为长辈贺寿。同时,还会举办有酒食的生日宴会。
虽然上文中,以简短的文字道出了唐代生日习俗。但是也有史料记述,唐朝人并不过生日,他们认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每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需要母亲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所以人们认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希望孩子们在过生日的时候能够记得母亲分娩的痛苦,体会父母的艰辛。所以,在生日当天应去孝顺母亲。
实际上大规模的盛宴诞生于宋代,寿桃、寿饼、长寿面等食物,也是宋朝人过生日时的标配。
(5)汉朝人的生日习俗
一、生日文化
关于民间热议的生日文化,其实也成型于西汉时期。
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内则》中,就曾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悦于门右”。但真正将这种习俗确立的却是汉朝。意思是说,孩子生下来时,如果是男孩子就在家门的左边挂一把弓,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门的右边挂手绢。以后每年的今日,家里都要设宴庆祝,以消灾驱邪并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也就是通常说的“过生日”。
古人过生日的最早记载:南北朝时期编纂的《颜氏家训》中,记载要给孩子过第一个生日。实际上这种颇为讲究的生日习俗,也是源于汉朝时期。在汉朝人的心目中,所谓的生日主要是向父母表达感恩。举办生日宴会,并不是为了过生日人的出生,而且要让过生日的人向父母道谢。关于汉朝人过生日的习俗,虽然目前的资料并不充分,但可以肯定的是,丧父或丧母的男人,绝对不能在生日当天宴饮作乐,甚至从此以后也不能过生日。
也有很多“无教之徒”,他们的父母去世后,依然不顾哀伤庆祝生日。这样的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屡教不改甚至还会被杀头。看来,汉朝人对于过生日的习俗,其实早已经做出了礼仪规定。
二、生日礼俗
据《日知录》卷十三记载:“生日之礼,古人所无。至齐梁间,乃行此礼”。这句话所说的“生日之礼”,其实就是汉代人过生日的讲究。虽然“至齐梁间,乃行此礼”,仿佛是说在汉代灭亡之后,才出现了过生日的礼节。
秦汉时期生日的出现,一定会有相关的制度。尤其是过生日最早源于贵族阶层,所以就更应该讲究礼数。汉代时老百姓过生日虽然没有长寿面,但吃几个鸡蛋或肉类食品,还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
实际上生日庆贺活动习俗,最早起源于汉代时的南方地区。但由于北方才是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曾有一大段历史时期,这种习俗被人们强烈排斥。因为过生日是为了感恩父母,所以“感伤”反思才是过生日的主题。
三、十年一次的大生日
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是将生日分为大小之别的。
一般情况下,从孩子出生至十岁时才会过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日。这种大生日可称为“长尾巴”,母亲的娘家人需要送米,以及衣物鞋帽等以示庆贺。
在十岁之后一直到四十不惑,基本上都没有过生日的习俗,只不过在生日当天,会添置荤菜而已,称为“小生日”。汉朝人之所以在40岁时不过生日,主要是因为“四”与“死”谐音。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时,才开始举办寿宴,而且五十岁生日还被称作“大庆”。
因为按照孔子的说法,人到了50岁,很多没有实现的理想,也很难有机会实现了。所以到了这个年纪就不要再过于强求,而是应该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此时依然可以很努力,但是千万不要过于强求结果。到了六十耳顺的年纪过生日可称为“上寿”,子女需要在父母寿辰时为其做寿。
汉朝人之所以将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乃至七十岁,当做十年一次的大生日。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就像一个短暂的轮回。
俗语有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其实说的就是十年过一次生日。时至今日这种习俗在南方依然十分盛行,只不过人们对过生日已经不太重视。很多人在过生日的时候举行宴会,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亲朋好友小聚一下。
(6)生日是“男过九,女过十”,还是“男不庆九,女不庆十”?
一、北方民俗中有“庆九”“庆十”之分,即男不庆九,女不庆十。即“男庆实、女庆虚”。给男人庆寿用“十”的整数,每十岁为“一秩”也叫“一旬”。给女人庆寿则提前一年,如六十岁生日在五十九岁时庆祝,称为“四秩晋九”。
二、江南民俗中流行做寿庆“九”不庆“十”的风俗。所谓“庆九不庆十”是说做寿不逢十,要提前一年逢九做,此习俗据传与《三国演义》六十九回里的“赵颜借寿”的故事有关。
赵颜寿数本应十九岁,神卜管辂占卜以后,为其出谋借寿,主管生的南斗星君在赵颜的生死薄上“十九”之前加了个九字,竟让他活到九十九岁。也有说法是“做九不做十”是因为“九”与“久”同音,有长久之意。
三、风水学中的生日
十全为满、满则招损——“十”在风水学中有着最大的说法,而在中国还有一种认知就是“月满则亏、物极必反”,所以在给老人祝寿方面比较忌讳在整十岁这一年庆寿,就有一个提前不推后的原则,所以就会选择给老人提前一年过生日。
男庆近,女庆满——有些地方过生日还区分了性别,而男庆近,女庆满的意思就是男性要提前一年庆生,“近”的意思就是与整岁最接近的一年。女性则要在整岁时庆生。
这其中的道理是,男属阳,女属阴,而九则是最大的阳数,所以在给男性庆生的时候适合提前一年过生日,而十岁属阴,正好就适合女性过生日。
缝九大过——第三种说法是指不管是每逢虚岁到了九的年份还是九的倍数的年份,只要与九有关的年岁都要大肆庆祝,因为在风水学中有缝九年运势不好的说法,容易多灾多难,所以在缝九这一年就要集所有人给老人送祝福,期望在这一年当中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总之,生日见证了人们第一次来到新世界的那声啼哭,也会记录人们在世界上所走过的痕迹,每个人庆祝生日都有独特的情感,里面一定包含了个人所有的期许。
[2]僧侣地主
金、宋统治地区,原来都有大批的僧侣地主。僧道的上层,占有田地出租或役使下级僧道耕作。元朝统治时期,僧侣地主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元朝以吐著萨迦派的佛教领袖世代为帝师,总领全国的佛教。喇嘛僧人,即所谓“番僧”因而获有种种特权。江南地区,南宋时禅宗的临济宗在江浙一带盛行。元朝灭宋后,一二八0年,余杭径山临济宗禅师云峰妙高曾来大都,为禅宗争得继续传教的权利。天台、华严、律宗等宗派在南方各地也还有流传。忽必烈以僧人杨琏真伽为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占有田地二万三千亩,私庇平民二万三千户,仗势勒索金银珠宝。各级僧官也都占有不等的地产,隐庇平民,不输租赋。一些僧官甚至凌驾官府,受理民讼,多方勒索,形成特殊的势力。
(1)寺院遍地
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也都占有大量的田产。
世祖忽必烈敕建的大护国仁王寺,在大都等处直接占有的水陆地和分布在河间、襄阳、江淮等处的田产,共达十万顷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的山林、河泊、陂塘。大承天护圣寺,在文宗时一次赐田即达十六万顷。顺帝时又赐十六万顷。一般寺院也都占有数量不等的田地。大德《昌国州图志》记全州共有田土二千九百余顷,其中一千余顷为佛寺道观所占有。江浙行省寺院林立,占有田地数不可知,行省所管寺院佃户即有五十万余户。各地寺院还占据山林为寺产。
许有壬《乾明寺记》说:“海内名山,寺据者十八九,富埒王侯”。寺院田土山林,虽然属于寺户,不为私人所有,但实际上为各级僧官所支配。大寺院的僧官即是披着袈裟、富比王侯的大地主。
寺院所占的大量田产,除来自皇室赏赐和扩占民田外,也还来自汉人地主的托名诡寄或带田入寺。
元代寺院道观可免除差发赋税,因而汉人地主将私产托名寺院,规避差税。有的富户使子弟一人出家为僧,便可将全家田产托名某僧所有,不再纳税。有的地主将田地舍入寺院,再向寺院承佃,这样,便可不再向官府交税和不再负担差役。也还有一些地主,名义上布施家产入寺为僧,但仍与妻妾同处,占田出租,与不出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因此便可逃脱赋役和官府的一切烦扰。一二九一年,宣政院奏报全国僧尼多至二十一万三千多人。实际上还要超过此数。仁宗时,浙西土豪沈明仁,创立白云宗,托名佛教,强占民田二万顷,纠集徒众十万人,蓄发娶妻,自有田宅,形成一个托名佛教的地主集团。
(2)道教情况
道教在元代也具有很大的势力,据说男女道徒有三十万人。道教的信徒主要是汉人。江南道教以龙虎山张天师为首,世代相承。据说张天师“纵情姬妾,广置田庄,招揽权势,凌轹官府,乃江南一大豪霸”。北方道教原有全真、真大、太一诸教派,而以全真为最盛。全真道创始于金代,原来即是一些拒不仕金、逃避现实的汉人地主的结集。由于丘处机受到成吉思汗的召请,全真道最先获得特有的优遇,一度大有发展。元初全真道虽然受到佛教的排挤打击,但元成宗时又给予优容。道士得与佛徒一样可免除赋税差役,但又可合法地蓄发营田,与妻子同居,纵情享乐。元初名儒,如王鹗、姚枢、王磐、窦默等也都与道徒往还。道土地主成为汉人地主中的特殊的阶层。
元代社会中的景教徒和伊斯兰教士,主要是色目人,也同和尚、道士一样地受到免除赋役的优遇。元初曾有过也里可温、答失蛮,僧、道“种田入租,贸易输税”的诏敕。可见景教、伊斯兰教也有人占田业农,但他们大多数人还是以经商作为主要职业。一些贵族教徒入仕元朝,成为各级官吏。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