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华为经济学 > 第四节 华为经济学的意义

第四节 华为经济学的意义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第四节
    华为经济学的意义
    研究平台型企业中的经济现象,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好的样板,对其过往的经营方式和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当然还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在现有的中外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华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样板,原因如下。
    (1)华为具有足够大的规模和体量。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华为是少数几个用较短的时间冲入百强之列的企业之一,而且华为既非上市公司,又非那些依靠资本捆绑的邦联式大公司,因此它的规模含有较少的水分,具有殷实的基础。
    (2)华为是最具代表性的转型企业。虽然很多互联网公司也是成功的平台企业,但互联网企业平地而起,比传统企业的发展要容易得多,没有经历过传统企业的转型过程,而华为为了转型,花费数十亿美元取经,放眼世界,很难找到如此有魄力之举,这里面蕴含了无数的宝贵经验,值得分析研究。
    (3)华为的特立独行对经济学的反向研究也很有帮助。当前经济学的主流思想是市场经济,而大多数平台型企业对内部经营者也采取类似的管理思想,不加过多的干预,通过承包式的内部竞赛让优秀者在市场中自然胜出。但华为并非完全放任内部竞赛,而是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公司资源。研究这种现象或许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东方特色的经济学。
    本书研究华为管理实践中的经济现象,因此叫作《华为经济学》。这不是华为公司提出的概念,华为公司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环境,很多对华为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学习都需要结合华为特有的背景、环境、业务、语境、术语等,所以很多没有华为经历的企业工作人员学习华为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而本书的目的是把更多人能够理解的经济学原理作为桥梁,让学习者和研究者能够比较华为的经营行为与自己经营行为的异同,从而帮助企业降低学习华为管理方法的难度。
    本书按照经济学的几个主要领域分别阐述,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华为政治经济学。华为独树一帜的一点是华为不上市,但这并不是说华为没有募集股份。华为只面向全体员工募集股份,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本人只占1.4%的股份,因此造成了员工既是经营者,也是股东的现象。这种企业财务结构回答了马克思代表的政治经济学中劳动本质、剩余价值归属、分工异化等问题,极大地鼓舞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践行了马克思所预见的先进生产关系,是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2)华为的贸易观。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的贸易法则,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促进了全球化贸易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在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但是,是否参与游戏、遵守规则就行了?事实证明,比较优势不能改变贸易地位,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华为几十年来不走寻常的国际化道路,没有满足于既有的比较优势,而是发展绝对优势,特别令人想不到的是,华为还堵住绝对劣势,提前准备了备胎计划,在美国禁售令下屹立不倒。
    (3)华为微观经济学。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容易接受阿米巴经营模式,或者通过内部竞赛选拔优秀团队?因为这种无为而治的方式管理成本最低,这也符合市场经济原理。但是市场经济是一种事后调节行为,没有事前精细的科学管理,总会因为目标和过程的盲目性而遭受损失,市场经济的代价并不低。计划经济并非不好,只是它太难实施,然而华为的特点是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计划先行,在滚动中提高计划工作的经验。在克服这些困难后,华为能够得到的是更好的经营效果。可以说,华为的经营方式也为做好计划经济提供了一个样板。
    (4)华为宏观经济学。国家运用宏观经济学原理治理国家,这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而在公司治理中也隐含着这种方法,这体现在公司的资源分配政策和财务管理政策上。华为在这两项政策上,一方面体现公平,奉行财散人聚的理念,大幅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紧缩,鼓励员工有限度地认购股份,延迟消费,在最佳的年华保持奋斗者状态。
    研究华为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使企业经营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华为的文化。当前很多企业学习华为的各种业务,从战略到研发,从营销到供应链,但这些是华为的外在能力,如果没有学好华为的内功,那么这些企业很快就会发现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学习华为应从内在开始,制度、流程、企业文化、经营思想,这些才是基础,才能真正改造一个企业,而有了这个内功,相信企业的每个员工都会自觉地、踊跃地去学习那些外在的功夫。然而,学习这种企业文化和经营思想,则需要从经济学和经营哲学上找到根源。人类总是趋利避害的,华为提倡不让“雷锋”吃亏,提倡艰苦奋斗,提倡团结互助,这些不是靠口号就能够解决的。过去人们忘我地奋斗,是为了实现一个崇高的目标,而当今人们保持艰苦奋斗,依然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所以任正非说华为是“以众人之私,成众人之公”,凡事还是要从员工利益出发,让大家明白团结协作才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根本办法。公司提倡每一个员工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但公司的责任又是“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华为基本法第五条),这背后就是对经济学现象的深入洞察和运用。可以这样说,如果把经营哲学放在一个核心地位,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或许就不那么难了。
    其次,华为经济学为公司治理升级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既然一个国家的政府可以运用经济学治理国家,那么我们能否用经济学治理一个企业呢?当然,很多企业已经对公司治理进行过梳理,但基于过去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模式,大多数企业的治理结构都是科层制的,这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壮大。科层制在企业的初级阶段能带来很高的行政效率,但进入一定的瓶颈期后,企业就很难摆脱大企业病,此时需要对公司治理进行再次调整,向平台型企业过渡。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经济学将很有帮助。建设平台化企业是一次变革,并且是一次颠覆式的变革,它将动摇很多传统的、根深蒂固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是否为股东服务,是否资金越多越好,是否鼓励多元化经营,是否鼓励承包式的内部竞争?现在这些问题似乎有着一边倒的答案,因为那么多企业把上市作为经营目标,那么多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而成为集团公司,那么多企业选择让员工进行承包式经营,但是华为经济学将证明这些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经济的均衡性。这样的企业经营模式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一边倒就有问题,扎在一堆就是红海。如果有企业希望冲出红海,它就需要转型,通过平台化企业治理变革调转航向,在企业经营模式达到新的均衡之前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再次,华为经济学可以为提升国家实力提供借鉴。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西方社会晚,因此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如果完全按照西方世界制定的游戏规则走,中国一定落后于他国。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也是这个道理:大家都往西,我就往东,何必挤在一块?小政府有小政府的好处,大政府有大政府的优势,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从过去苏联过于注重计划经济,到现在欧美的反全球化进程,大小政府都会出错,重要的是掌舵人不要偏离方向。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政府治理模式与企业能力矛盾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模式需要大企业的支撑,但国有企业普遍大而不强,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因此快速复制华为的经验十分有必要,而找出华为经营管理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找到了复制的基因,这对国家和民族极为有益。
    最后,华为经济学可以发展和完善经济理论。西方近百年来一直思想活跃,犹如中国的春秋时代,各种思想的火花得以绽放。但是各种思想不是能够随意落地生根的,它们需要有合适的土壤。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没有一个是秦国血脉,但把思想贯彻得最好的是秦国,西陲蛮夷之地朴实的秦国人反而具有要干就干彻底的劲头。马克思的理论与西方普遍认同的自由经济有冲突,所以它在那里并没有实践的基础。管理界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几乎都是美国人总结的,但质量管理做得最好的是日本。而IBM创立的流程型组织,需要抛弃股东利益至上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协同的作用,这在华为发挥得更充分。这一切说明,一套理论的诞生往往需要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得到验证和发展,华为经验背后必然隐藏着推动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的现实素材。喜欢华为经济学请大家收藏:(663d.com)华为经济学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7/17353/103037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7/17353/103037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