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牙将 > 第23章 救时宰相

第23章 救时宰相

推荐阅读: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太古神尊裂天空骑绝色毒医王妃邪王嗜宠:鬼医狂妃叩问仙道我在凡人科学修仙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韦夏卿最近很苦恼。
    从第韦渠牟告诉他,圣人有意让他出任东都留守,检校工部尚书。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他一生旷达随意,无所谓洛阳还是长安。
    唯有自己的小女儿韦丛,年方二十,尚未婚配。
    他思虑到了洛阳,人才难得,颠沛流离,实在心疼,便想要从今年的制科才子中选择一人当女婿。
    他自认为颇有些识人之名,便选中了两人。
    一个叫元稹,一个叫白居易。
    无论从家世、才华和性格来说,白居易都是最佳女婿人选,韦夏卿对于白居易也是颇多赞叹。
    只可惜女儿才二十岁,白居易已经年且三十,已经成婚,总不能让女儿为他人之妾吧。
    剩下的那个,就是元稹了。
    元稹时年二十四岁,比女儿大四岁。他是北魏拓跋部后裔,家在洛阳,世代为官,倒也配得上女儿。
    唯一所担心,就是元稹性格刚直,不失为诤臣之选。但是这样的臣子,需要选对圣人,若是以当今圣人的脾性,元稹定然仕途坎坷。
    正是出于慎重的考虑,韦夏卿才决定对元稹观察一番,再行计较。
    今日他邀了元稹、白居易和李翱一同出游,在酒肆里刚刚坐下,就听到有人赞叹赵翼的词。
    韦夏卿心里也对这首词赞不绝口,其中的豪迈之情,在一众诗作中可谓是异类。
    绝对是一首佳作。
    他看了看赵翼,有些不相信是此人所为,便有意为难他。
    “这《破阵子》题的妙是妙矣,可惜其中平仄,似乎不是曲调之韵。”
    赵翼尴尬的笑了笑,只能说唐时的词牌和宋时,还是有区别的。
    “诗词之道,在于抒情达意。若是为了平仄押韵,就失了本心。小子愚见,文章当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方为本心。”
    “着啊!辅之兄之见,在下也深以为然。”
    韦夏卿身边的一个青年赞同道。
    “惭愧,不知阁下是?”
    “在下白乐天,为了今年制科而来。”
    赵翼一脸欣喜,“久仰久仰。”
    白居易曾是他最喜欢的诗人,此刻见到偶像,自然高兴。
    这也难怪他会赞同自己刚才的话了。
    “虽是如此,既然题在这里,为后人所学。如此草率,恐怕误人子弟啊。”
    赵翼不懂韦夏卿为何刁难自己,眉头一皱,有些傲气,便说道:“既然如此,在下再题写一首便是。”
    说着,他拿起笔,在刚才的地方刷刷写了起来。
    众人望去,只见他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一出,众人就更加惊讶了。
    写诗重才气,此人不假思索便匆匆写就,已属难得。
    二来这诗写的奇诡悠长,让人没有亲临战场,便感觉到临战之时的紧张。
    这种才华,可是太难得了!
    韦夏卿亲眼看着赵翼须臾之间,便写出了两首佳作,也是特别惊讶。
    他本意不过激将一下这个年轻人,看看他的气度。
    没成想反倒将他的才华显露了出来。
    “这个男子,定然不是一般人。”
    互相告了名字,众人便邀请赵翼席中就座,攀谈起来。
    “辅之竟是城武兄麾下?这着实有些缘分了。”韦夏卿笑道。
    韦皋和他同出京兆韦氏,这么一算,两人关系也是匪浅。
    “惭愧,父母早丧,托庇于故太师浑碱门下。太师视我如子侄,临终前推荐到使相麾下效力。”
    “原来如此,辅之也算是忠良之后了。”韦夏卿笑着说道。
    众人畅聊起来,刚开始还仅是谈些诗词文章之道,到了后面,便谈到了政事上。
    “实非在下有意针对南康郡王。联合南诏,进攻吐蕃之策虽善,然南诏不通大唐风华,无不是追逐利益之辈,此番联合南诏,未必有养虎为患之遗。”元稹说道。
    “微之所言,在下也觉得有理。”白居易说道,“太平盛世,不能靠战争及炫耀为荣,而是体察民心,致力民本为宜。就以辅之兄这次护送的骠国乐舞来说吧,难道炫耀了国威,就能百姓富足?实乃本末倒置。”
    李翱性情比元稹更是刚直,而且从来不避人言,也正是如此,他才在韦夏卿选婿这件事情上偏向元稹。
    “不错,骠国进献乐舞之事,朝中议论纷纷。然则西南大胜,圣人有心振奋倾颓之风。而且李实、韦渠牟在侧,鼓励圣人如此炫耀国威,方有此行。”
    李翱果然是不避人言,当着韦夏卿的面,说韦渠牟的不是,闹得韦夏卿只能苦笑。
    赵翼知道白居易和元稹向来意见相合,惺惺相惜,二人也都是监察御史入仕,年轻时崇尚致君尧舜,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乐天、微之之意,在下略有不同看法。诚如二位所言,盛世自然应该以民为本,而不是靠战争和炫耀为荣。然治国之道,要讲求务实,而非理想。”
    “吐蕃于我大唐,不仅仅是心腹之患那么简单,一不小心,就要威胁国本。自安史叛乱,国力日衰,哪怕天策府众将魂归,都未必有力挽狂澜之能,何况当世?”
    “南连南诏,抵御吐蕃之害。换的五万大军,消灭吐蕃十万的大捷,生擒敌酋。使吐蕃数年不敢东顾,如此功绩,又何尝不是为民所想?”
    “骠国虽远,国力弱小,长期受制于南诏。此番骠国进京,也有借助进献之机,归顺大唐,从而和南诏相抗衡之意。如此一来,则西南又能安定多年,且不费一兵一卒,何乐不为?”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战争也好,炫耀也好,其目的只要是为了百姓生养,就无可厚非。”
    “何况,两位兄长说致力民本,小弟不才,同样赞同。只是兄弟以为,致力民本更要讲究务实。”
    说着,赵翼拿出自己刚刚购买的东西,说道:“这两样东西,一样叫白叠子,可以代替丝绵,为复衣做填充之用。他种植简单,采摘容易,而且保暖不下于丝绵,正可以推而广之,让百姓在冬天也能不受寒冬之患。”
    “这种来自林邑国的稻种,耐旱,高产,不择地而生,据说生长期只有五十天。在林邑国,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这些东西都是小弟从西市购得,准备带回西川,求使相推广种植。一旦成功,则可福泽百姓。”
    “如此,百姓、国家同时收益,方是治国、治本之道。”
    赵翼这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座下众人不是平庸之辈,都能听明白他的意思。
    其中种种道理,白居易、元稹这种尚在学中的士子无法认识到的,他们只能从书本中学习为君为臣之道,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志向。
    而像韦夏卿、李翱这样历经宦海的人来说,赵翼的话也让他们深有感触,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李翱嘴中喃喃自语着:救时宰相,救时宰相。
    韦夏卿则喜怒不形于色,内心早就波澜翻滚。
    “这样的人,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牙将吗?”
    今天这更有点晚了,实在是事情太多了。喜欢大唐第一牙将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唐第一牙将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7/17847/106563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7/17847/1065637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