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狂婿 > 第755章 达成默契,士子聚集

第755章 达成默契,士子聚集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大同城被攻破,加上山西大股义军从河南前往湖广,对满清来说,如今只有少许疥癣之痛藏在太行山中。
杜尔滚担心襄阳城被明军攻下,彻底失去湖广,有心率兵南下驰援,但八旗兵马在大同征战一年,人乏马疲,都不愿再往南方征战。
满清唯一可用的兵马只有吴桂的关宁骑兵,一攻下大同,杜尔滚便传令潞州的吴桂,命他立刻率兵赶往南阳,驰援襄阳。
江南,朝令从南京城出,如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
楚王封龙云为征西将军,统管襄阳战事。
郑秋为征北将军,负责长江防线,但长江防线被化成两个防区,应天府、镇江府和太平府归南京提督陈泰统一布防,常州府和松江府归郑秋管理。
龙云和郑秋是郭臻的左右手,为了麾下将领的良性发展,郭臻不会让一边压制住另一边。
湖广兵马多且杂,秦锋和杨震才被调遣至荆州附近组建骑兵,忠贞营本部唯有郭臻和堵锡才能指挥,龙云在襄阳城下能用的只有金桓、张天禄、贺英以及他本部人马。
襄阳城防坚固,守军尚未见疲态,但襄阳在长江以南,满清除非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不敢派遣大军渡江。
不过,吴桂率军到达南阳后,明军也不敢再到江北,满清可以偷着运送一些补给给襄阳。
郭臻已经不再强求力取襄阳,在湖广,他可以不胜,但绝不能败。
经过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战争后,南明和满清似乎在偶然中达成了默契,今年是休整年,战火也许仅陷于襄阳一地,当然,仅仅是也许。
苏州城外。
太湖边有一片很偏僻的镇子,这里离吴县县城大约有四五十里路。
近两个月来,这座镇子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听说复兴社四公子之一的方智要在这里办学堂。
满清南下时,江南名儒有一批随满清往京城去了,有一批则在剃发令中不屈而死,还有一批被降清案所羁,声名扫地。
江南名儒曾经的后辈方智,现在已是声名鼎盛,其实,方智身上也有污点,但现在“顺案”已经没有人再提了。
只有方智自己知道他到底有没有投靠过顺贼,所以他没有瞧不起任何人。
学堂初立,前来报名的人便络绎不绝,江南、浙江各地望族都在找关系把家中才俊往这里送。
无他,因为方智曾经在楚王府当过几年幕僚,还曾经是仅次于杨巍的人物。
但学堂尚未正式招收门徒,来人皆被方智推辞走,只有十几个原本就跟着他和黄羲的少年每天在太湖边读书。
方智很忙,这几年他一直隐藏在幕后,这一走出来,原先的朋友一个个来拜访。
一个人守不住一座城,一个人办不好一座学堂,所以他为了做好这件事,先请来好友黄羲,其他朋友也来者不拒。
有人来道贺,有人来找门路,方智也分亲疏,不可能都同等待之。
小镇里突然来了这么多有名望的人,吴江知县十天倒是有六七天待在这里,一面是想借机结识诸多儒者,同时也在担心方智挑出毛病。
离小镇不远的地方正有一群泥瓦匠在修建校舍,工匠甚多,按照这个进度再有两三个月便可以完工。
小镇条件简陋,接待能力有限,关系不亲近的人无法在此地久留,更多的人居住在吴江县城,或者是苏州府。
客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这几年,江南巨变,曾经的好友早已物是人非。
这一天快到傍晚的时候,小镇唯一一座酒店里,有五个人围着一座木桌而坐。
酒是上好的酒,鱼是新鲜的鱼。
陈慧、冒襄、方智、黄羲,还有一人原本不是常出现在秦淮河畔的复兴社士子,他穿着华丽,正是绍兴的张岱,这里的酒正是他带出来的。
自几年前在秦淮河畔一别后,这几人还是第一次坐在一起,说起分别后的经历,各自唏嘘。
除了黄羲滴酒不沾,其他几人都喝的微醺,唯有方智一直保留一丝清明。
复兴社四公子只存其三,众人酒喝的痛快,心中总留着一处芥蒂。
张岱家中豪富,又因家在绍兴没有被满清洗劫,还保留着几年前的习气,酒喝多了,话也便多了,好奇询问:“听说方兄连江南总督也不坐,却要到这太湖边办学堂,真是如此吗?”
“胡说!”方智摇头否认,但旁人不信。
“江南总督啊!”张岱啧啧赞叹,他连考不中,因家中豪富,也就断绝参加科考的念头,但在几个进士身边丝毫不觉得低人一等。
方智有感而发:“官场如战场,也不是那么好留的!”
张岱口无遮拦,问道:“你不会是被楚王踢出来了吧!”
“你胡说什么!”黄羲很不高兴的反驳。
张岱原本是来江南踏春游玩,与他顺道同行到了这里,见他说话不中听,黄羲怕惹怒了方智。
陈慧连忙打圆场:“楚王性情大变,确实不那么容易相处了,脱离了官场也未必是坏事!”
江南士子谈论朝政是平常事,没有什么奇怪,朝廷此次扒了一百多名士子的功名,在江南造成的影响可不小。
谁都知道这件事背后有楚王郭臻的影子,这一百多人未必都和刺杀案有关联,郭臻不过是借此警告江南乡绅。
士子把功名当做性命,有些人甚至看功名胜过性命,有十几个人事后受不了打击,竟然各自寻了短见。
“你说朝宗真的会参与刺杀案吗?”陈慧也喝的有点多,终于还是把这句话憋出来。
侯域人品不怎么样,但复兴社四公子之间的关系,可是一直不错。
听话风转到这个地方,冒襄借着酒意趴伏在桌上,假寐不插言。
黄羲说话不拐弯抹角:“这件事只有楚王才知道,当今朝政被楚王把控,实在是非大明之福!”
黄羲近年研究朝政,颇有感悟:“大明之衰败,在于朝政决于陛下一人,陛下贤明,则四海升平,陛下愚塞,则奸吝丛生,如今朝政皆决于楚王一人,也有同样的祸患,无论是陛下,还是楚王,都当有所约束,方可力保大明不走上邪途。”
    喜欢大明狂婿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明狂婿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8/18244/210979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8/18244/210979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