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狂婿 > 第793章 陈珑为难,父子对话

第793章 陈珑为难,父子对话

推荐阅读:不灭武尊剑道第一仙反派就很无敌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寒门宰相死亡作业军工科技国民法医


        南直隶各府县八成是复兴社一脉,陈珑向来用官谨慎,那些人虽与他有关系,但都熟悉经世致用之学,不是好高浮夸之辈。
杨巍弹劾这么多人,让陈珑自然联想到去年他在江南闲置的江南总督府幕僚,但那个时候,他也是身不由己。
那时,郭臻催促军粮紧急,他用熟不用生,杨巍的下属对他并不服气。
杨巍和范永斗的公文都是从户部直接转到吏部,孙绩既不压制,也不提出意见,基本只是做个转手掌柜。
王逝慢腾腾地说道:“处置丝盗由刑部审核,不过杨税使确实弹劾的人过多了!”
陈珑拆开公文仔细看过,杨巍把几个县令和湖州、松江知府如何放纵丝盗写的清清楚楚,他真正的用意只怕还是要撤几个官,以显示监税使的威严。
陈珑沉吟半晌,作出决定道:“把湖州的那两个县令撤去吧!”
王逝点点头:“陈大人如此处置比较妥当!”
他最明白郭臻的心思,郭臻想打压复兴社势力,但又不想一棍子把复兴社打死。
有时候,掌握了上位者的想法,相当于在朝政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炎热的秋季,一个小正太乘坐马车从苏州返回南京,苏州离南京很近,但他已有半年没有见到父母双亲,不是他不想回去,而是他的父亲不允许他回去。
近十天来,民间中有传闻,楚王大世子在苏州书院就读,他无法再隐藏身份,不得不返回南京,往后只怕他再也无法来书院就读。
郭毅性子寡淡,在书院中朋友不多,但到底还是有两三个好友,回到南京后如笼中小鸟。
马车走入南京城,七绕八绕来到楚王府前。
陈敬在门口等候,郭毅亲眼看着仆从把马车后面的书籍搬回书房,先往东院母亲的住处拜见,再到西院见过二娘。
徐雅薇早已望穿秋水,一见到郭毅立刻把他拉到身边,伸手抚着他的脑袋,感觉这半年时间儿子又长高了一个头。
看着略显消瘦的郭毅,徐雅薇的眼中全是宠溺的目光:“书院辛苦吗?”
她这辈子嫁了一个好丈夫,生了一个好儿子,好像也没什么遗憾了。
郭毅摇头笑道:“书院比南京城有趣!”
“书院要是在南京就好了,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要把书院放在苏州!”徐雅薇小声埋怨,突然想起一件事:“你见过你爹了吗?”
郭毅摇头道:“还没有!”
徐雅薇拉扯了一把郭毅的衣角,往外推他:“去,先见了你爹,再来找娘!”
郭毅整理衣服,往外走去,他从小与父亲聚少离多,所以与母亲的关系更加亲密,郭臻对外人和善,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直很严厉。
从东院一直往西走,拐过四座长廊,再穿过一个院落,走过一个红漆大门,那里是郭臻处理政务的地方。
今天没有客人。
门口守卫的侍卫行礼,郭毅直接走进去,林虎正好出来,行礼道:“大世子回来了,王爷正在等着你。”
郭毅还礼,但没有说话。
郭臻的书房门虚掩,郭毅推门而入:“爹!”
他的声音中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郭臻从书桌后面走出来,儿子精神焕发,个头比之前也高了不少。
郭臻很欣喜,因为他这个儿子除了沉默寡言,实在是再没有什么地方会让他不满意,他虽然不是经常表达出来,但偶尔的神情举止还是会显露出他的心思。
“回来了!”
“才到!”
父与子之间的谈话总是这么简短,然后再难持续下去。
郭臻转动念头,说道:“方智给我写过信,你在书院很好!”
恐怕现在只有儿子才能让郭臻绞尽脑汁找话题。
郭毅说了一句玩笑话:“可惜去了书院不能回来,回来后再也不能去了!”
这话中隐约有惆怅之意。
“你是我的儿子!”帝王将相的儿子,享受了荣华富贵,也有被限制的自由,郭臻略作沉思,又道:“你留在我身边,也许比你在书院中学到的更多!”
他的儿子迟早要接触那些尔虞我诈的世界,郭臻不会也不可能把儿子一直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他正当壮年,但他也有老的时候。
“是!”郭毅面露喜色,能一直留在父亲身边的诱惑很快冲淡了不能返回书院产生的忧愁,他鼓起勇气,问出心中的疑虑:“爹,您是因为外面的那些说法,才不让我留在书院的吗?”
郭臻有些疑惑:“外面的说法?”
郭毅认真解释道:“外面都说爹加税过重,不体恤民力,又手段狠辣!”
他憋了几个月的话此刻都吐露出来,书院中气氛宽松,常常有人议论朝廷,他从不与人争辩,但心中难免有不平。
郭臻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书院中常有人这么说吗?”
“有人说过,也有人辩护。”
“黄羲和方智说过吗?”
郭毅想了想,摇了摇头。
郭臻闻言,脸部肌肉重新放松:“那你怎么看?”
郭毅发了会呆,回道:“我没有见过传闻中的父亲。”
郭毅的回答让郭臻很欣慰,父子间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天黑。
徐雅薇听说这个消息后格外开心。
晚饭的时候,郭毅见到了挺着大肚子的高慧君,再过一个月,他会多上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楚王府的人丁不算兴旺,徐雅薇和云雪公主像是商量好了,自生了个儿子肚子就没了动静,郭臻很希望高慧君能给他生个女儿。
书院中有人谈论朝政,这本是复兴社士子的遗风,郭臻能下定决心推行两税,但却不想以此封人之口。
常言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明的江山不是被复兴社说败的,他的作为也不怕那些人议论。
黄羲虽然迂腐,但想法思维已属于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方智精通泰西之学,能给大明学识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在郭臻看来,苏州书院要承担他的期望,他也一定要有容人之量,这几年经世致用之学渐盛,得益于陈珑、黄羲和方智三人身体力行,而他又何惧几句骂语?
    喜欢大明狂婿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明狂婿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8/18244/221042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8/18244/221042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