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2 > 第490章 安史之乱——崔光远 神会 袁履谦等

第490章 安史之乱——崔光远 神会 袁履谦等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崔光远,字光远,博陵安平人,唐朝时期大臣,出自博陵崔氏第三房,唐朝将领,房州刺史崔敬嗣之孙。门荫入仕,起家唐县安令,安史之乱时,授西京留守采访使,迁拜御史大夫、京兆尹。安禄山攻入长安,授予京兆少尹,逃向灵武,擢为御史大夫。平定叛乱后,拜礼部尚书、邺国公,出人剑南节度使,讨平段子璋后,失守魏州,不能禁止郭愔士卒摽掠,坐事论罪。
神会,禅宗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菏泽宗的创始者,建立南宗的一个得力人物,六祖著名的法脉传人之一,俗姓高,湖北襄阳人,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童年从师学五经,继而研究老、庄,都很有造诣,后来读《后汉书》知道有佛教,由此倾心于佛法,遂至本府国昌寺从颢元出家。他理解经论,但不喜讲说。
袁履谦,安史之乱时任常山长史,是常山太守颜杲卿的部下。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孙逖,字子成,博州武水人,唐朝时期大臣,宋州司马孙嘉之之子。学穷百家,善于属文,十五时,撰写《土火炉赋》,得到宰相崔日用称赞,通过制科考试,授左拾遗,迁起居舍人,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院修撰,得到吏部侍郎王邱和相国燕国公张说推崇。掌管选拔人才二年,提拔杜鸿渐、颜真卿、李华、萧颖士、赵骅等人,随同苗晋卿一起成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充任河东道黜陟使。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崔乾佑,博陵安平人,叛将安禄山部下,唐朝名将。出身博陵崔氏破落之家,骁勇善战,进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幕府,参与发动安史之乱,带兵攻取洛阳,大败名将封常清。先后发动灵宝之战、潼关之战,打败并俘虏名将哥舒翰,攻取长安城和河东郡,屡建功勋。大战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于河东郡,兵败后投奔安庆绪,授天下兵马使。赢得邺城之战的胜利,不久史思明发动政变,随同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一同被杀。
田乾真,小名阿浩,唐朝中期名将,安禄山部将,文武双全,是安禄山军中有名的骁将,很受安禄山器重。安禄山在范阳叛乱,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大幕,田乾真随同叛军南下,攻取洛阳,之后又跟随崔乾佑攻取潼关、长安。攻陷长安后,为了稳定长安局势,安禄山任命田乾真为京兆尹,但是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失去人心,田乾真疲于奔命,后田乾真攻安邑,因为陕郡守将杨务钦反正,田乾真不得已而解围而去。郭子仪率大军反攻长安,与长安城西大败叛军,田乾真等人逃走,之后史再无记载。
    喜欢史事讲将2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史事讲将2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8/18753/172513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8/18753/172513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