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史事讲将2 > 第587章 推行革新——韦执谊

第587章 推行革新——韦执谊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万神主宰一号狂枭剑道第一仙重生之都市仙尊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陆地键仙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乱世书武神主宰


        韦执谊,字宗仁,京兆杜陵人,唐朝时期宰相,二王八司马之一。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聪俊有才,进士及第,起家右拾遗,历任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与唐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推行永贞革新,抑制宦官和藩镇势力。唐宪宗继位,贬为崖州司马,病逝于贬所,时年四十八岁。
韦执谊,自幼聪慧,颇有才气,后考中进士,授为右拾遗,二十余岁便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深受唐德宗宠信。常与唐德宗以诗歌唱和,并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宫,以备顾问,后因母丧离职,期满后,起复为南宫郎。
翰林待诏王叔文得到太子李诵的赏识,参与处理东宫事务,暗中结交了一批投机快速升迁的知名人士,结为死友。当时,德宗诞辰,李诵进献一尊佛像为贺礼,唐德宗命韦执谊为佛像写赞文,并让李诵赐其缣帛,以为酬劳,韦执谊到东宫拜谢,听闻李诵盛赞王叔文,便与王叔文倾心结交。
左补阙张正一上疏论事,得到唐德宗的召见,王仲舒、韦成季、刘伯刍、裴茝、常仲孺、吕洞等人曾与张正一共事,交情甚好,都到他府中道贺。但却有传言流出,称他们是要弹劾韦执谊和王叔文结党营私,韦执谊信以为真,便抢先密奏德宗,诬陷他们结为朋党。唐德宗命金吾卫探察,得知他们经常往来宴饮,便将韦成季等人全部贬官,对于此事,当时无人知道真正原因。
唐德宗去世,李诵继位,史称唐顺宗,但因病势沉重,不能理政,王叔文坐镇翰林院,掌握朝政,并引荐韦执谊为宰相,让他在外廷执行自己的决策。韦执谊时任朝议郎、吏部郎中、骑都尉,被擢升为尚书左丞,加授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并赐获紫衣、金鱼袋,又改任中书侍郎,仍为同平章事。
韦执谊,虽因王叔文的提拔得以拜相,但迫于舆论的压力,时常持有异议,并在处理侍御史窦群、宣歙巡官羊士谔以及剑南支度副使刘辟的问题上与王叔文产生分歧,他想借此掩饰自己依附王叔文的行迹,但事后总会派人向王叔文道歉:“我并不敢违背约定,只是想帮你达到目的!”王叔文不肯相信,因此怀恨在心,二人逐渐结怨。后来,王叔文遭遇母丧,离职守孝,韦执谊更加不受控制,对王叔文的很多要求都置之不理,王叔文恼怒不已,与一众党羽日夜谋划起复,而韦执谊则成为王叔文复出时第一个要诛杀的目标。
唐宪宗即位,尊唐顺宗为太上皇,史称“永贞革新”,王叔文及其党羽皆被贬出京城,韦执谊因曾与王叔文有分歧,且是宰相杜黄裳的女婿,起初并未被贬,但也失去了原有的权势。他自知大祸将临,虽仍居相位,却经常心不自安,以致气息奄奄,甚至听到行人的脚步声,都会惊惶失色,后被贬为崖州司马,在崖州贬所病逝,年仅四十余岁,杜黄裳表奏朝廷,将其灵柩运回家乡安葬。
    喜欢史事讲将2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史事讲将2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8/18753/207916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8/18753/207916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