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人间百戰 > 第83章 三国归隋之战之枭雄侯景1

第83章 三国归隋之战之枭雄侯景1

推荐阅读:不是吧君子也防万界大强盗医路坦途都市逍遥天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从八百开始崛起太古神尊万相之王我的公公叫康熙青葫剑仙


    22.1.1题记
本篇述侯景之战。凡二战:
名称侯景反魏之战,时间AD547,地点河南,对阵东魏高澄军对侯景羯骑军。
名称侯景反梁之战,时间AD548,地点淮南,对阵南梁萧衍军对侯景羯骑军。
22.1.2梁朝往事
这一回说到,依故例萧梁代萧齐,学禅理皈佛成佞佛。
且说大致AD六世纪,中华大地正好又是一个三国的局面。东魏高家,西魏宇文家,南梁萧家,三足鼎立,正是一个稳定结构。(网上又键史侠认为,中国著名的三国时代是一个特例,其实中国史上,三足鼎立是很多的,比如楚、汉、齐,宋、辽、夏,宋、金、蒙,明、顺、满。。。)这高家、宇文家的发家史,我们在别的地方探讨得很多了,梁朝的那些鸡贼事就放到这里来说一说。(此三国的演义性差,不如另一个魏蜀吴三国,相互发家的关联性差是个问题,彼三国,黄巾一战,桃园兄弟、骑都尉阿瞒、乌程侯江东猛虎,悉数到位,可以编出各种互动,《无双》里的黄巾之战,三家人物彼此互窜,毫无违和。此三国,高家、宇文家固然可以放在一起说,但是南梁一直在故事外单独发展,只有白袍神将时短暂地参与一把中原之争。一直到侯景崛起的此刻,方才有了密集的联动。)
梁武帝萧衍是梁的开国皇帝,在位48年,活了86岁。他的自我感觉特好,认为自己集中了所有皇帝的优点,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可是旁人不是这么认为,骂他是大大的昏君,他的子孙辈甚至盼着他早死。(作为开国皇帝,最后把国家祸祸成这个样子,也是古今罕见了,大概与司马炎有一拼。)
梁武帝萧衍是经学家,写了《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多卷。他是史学家,主持编撰了《通史》六百卷,从开天辟地写到眼前,是最完整的一本历史著作,可惜到宋朝就失传了。他是诗人,现存诗歌八十多首,言情、谈禅、赠答、咏物,各种体裁,各种类型,多有上乘之作。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他通音乐,自己作词作曲,写了很多新歌,还DIY做了几种乐器。他爱绘画,尤其喜欢画鸟和走兽。他擅围棋,达到国手水平,经常和臣子下通宵,毫不疲倦。一个叫榼头师的僧人被宣入宫,他和人下棋正难解难分,要吃掉对方的棋子,随口说:“杀掉。”侍从以为要杀掉榼头师,把和尚拉出去杀了,事后后悔不已。他精书法,有多本书法专著。在此之前,王献之的地位一直比父亲王羲之高,他把顺序调整了一下,从此,梁朝兴起了学习“大王”的风潮,影响至今。(所谓“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但是梁武帝萧衍最著名的本事,还是佛学。正当他的皇帝地位已经巩固,该是好好坐龙椅的时候,他却舍身去当和尚,并且把信奉佛教作为国策,广而推之。他立佛教为国教,在全国大建寺庙,广收僧人,唐朝诗人杜牧说,“南朝四百八十寺”,一点也不为过。为了将佛教演变为教化万民的信仰,梁武帝以身作则,亲自受戒。在世俗世界里,他是国家的皇帝;而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修行的菩萨,完全放下皇帝架子,以普通僧人姿态,带头遵守佛门清规戒律。梁武帝最为惊世骇俗的,就是他不顾社稷安危、不顾朝臣反对,四次舍弃皇帝的权威和尊严,舍弃自己的肉身,去庙里当起和尚。皇帝舍身为寺奴,而国又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只得凑足钱财为他赎身,一共花费四万亿。因此,梁武帝疏于朝政,致使国事荒废;又由于他的事佛之举,浪掷了不知多少国家财力,造成国力衰退。(怎么不搞政教合一?自己作佛主?可见其没见识!)
梁武帝萧衍痴迷佛教后,还对那些奸佞之徒往往法外开恩,施与佛心,祸国殃民。梁武帝有个弟弟叫萧宏,奢侈无度,暴敛无厌,敛收钱物三亿万,梁武帝知道后,也不追究;即使萧宏和自己的女儿通奸,也不闻不问,还升了萧宏的官。如果说,梁武帝对弟弟萧宏是宽容,那对侄儿萧正德简直到了纵容的地步。就算萧正德叛变投靠了北魏,还是一再赦免他,最后,正是萧正德和侯景一起,成了他自己和帝国的掘墓人。(按理说,梁武帝身为一国之君,先期励精图治,功绩彪炳;最后皈依佛门,广推佛教,应该是普度众生,佛名圆满,功德无量,但为什么连他自己也不能善终,而且把天下民众也连累,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罔顾呢?这是他自己修行不够,还是佛教本身所具有的荒谬不经,导致了梁武帝及梁国的覆没呢?)
也许有人说,梁武帝虽然因佛而亡国,但他对于佛教学说的贡献,对于佛教文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远的。但他对佛教的贡献不过是,原来的佛教教义还是很人性化的,据《戒律广义》记载,和尚是可以吃肉的。只因为梁武帝一道诏令,僧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吃肉,于是,便成为古今和尚的戒律,至今佛门无人敢于违背。(“荤”这个词,现在通常指肉类,其实“荤”是“草”字头,原义是一种植物,和蒜、葱、韭差不多,吃在嘴有异味。古代指肉类的词是“腥”,因为梁武帝禁止僧人吃肉,所以“腥”、“荤”渐渐并列,都成了僧人的禁忌食物,后来,人们把“荤腥”简称为“荤”,默认为肉食。看看这都是干得什么事。。。)
当时正值达摩祖师来中国,曾与梁武帝互相留下了精彩的机锋应对,所谓佛门第一公案是也。据《祖堂集》卷二记载:在普通元年,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泛海来华。武帝见后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尊者答道:“并无功德”。武帝惊问道:“何以并无功德?” 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武帝又问:“如何是真实功德?”尊者道:“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武帝再问道:“何为圣谛第一义?” 达摩答:“廓然浩荡,本无圣贤。”帝曰:“对联者谁?”师曰:“不识。”两个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可以清楚地看出,梁武帝那套佞佛技俩,在真正的高僧大德面前,屁也不是!达摩一苇渡江而去,抛弃了武帝。同时按佛教界的说法,萧衍最后饿死,是薄德不修、贡高我慢,属于邪魔外道,真是个可怜虫,被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也抛弃了。其实,这场公案机锋,是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的较量,立场不同,自然鸡同鸭讲,谈不上谁对谁错。)
这梁武帝萧衍原本是南齐的权臣与宗室,南齐的皇帝萧宝卷乱搞,天怒人怨。依照南朝的套路,自然有样学样取而代之。AD498于是举兵,讨伐皇帝,攻打建康,灭了萧宝卷,扶立傀儡。(又是清君侧不小心清了君的。据说萧衍打到石头城,守城的王珍国、张稷等人审时度势,向萧衍献上明镜一幅,萧衍即还以断金一锭,两边像打哑谜一般,都是高人呐。明镜是说妾心如明镜?断金是说绝不负约?断金也有别给留首尾、做干净点的意思吧?反正王国珍、张稷马上安排弑君,一代萧齐皇帝死后正式成了东昏侯。)没几年,AD502,萧衍就在沈约、范云的辅助下,废萧齐自立了。其实他作为萧齐的疏枝,完全可以继承萧齐的法统,如萧鸾故例。但是显然,他在陶弘景之流的忽悠下,宁要作开国之君,所以别开一朝,是为南梁,或曰萧梁。结果活生生把个开国之君做成了亡国之君。(比如近代某国,某领袖本来想保持原旧政权国号,让旧政权的残余势力无路可走,结果某下属进谗曰,这样就做不成开国领袖了。后来。。。该领袖深恨之。一个道理。)
萧梁的一地鸡毛事也是不少的,比如萧衍反省刘宋、萧齐皇室相互滥杀的情况,皇室怎么作,萧衍总是网开一面。比如其弟萧宏把所有该死的罪都犯一遭,比如丧师辱国、勾引公主、违背人伦、刺王杀驾。。。萧衍统统宽宥,造成的后果就是后来的皇室子弟乱来,几乎没有一个正经人,萧综烝母、试图弑父又投奔敌邦,(他母亲吴淑媛原是前朝君主东昏君萧宝卷的妃子,为萧衍所夺,他自己怀疑自己是萧宝卷的种,所以他的一切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是理直气壮的。)萧纶也有弑父行为,萧正德引侯景过江,萧绎不打侯景专杀萧氏子孙,萧勃阻挠陈霸先勤王。。。简直是人间迷惑行为大现场!太子也都没有好下场,萧纶死于父子猜忌,(即著名的“昭明太子”,《昭明文选》是学子们的教科书,他也是佛学大家。萧衍怀疑他在搞儴神厌胜一类的把戏,真是一只烧鹅的悲剧。然后就如天启般莫名其妙地落水了一回,就因此而病亡?古人都不游泳的么?)萧纲死在侯景手上。。。
不过,若以为南梁就是一滩屎,不足以与高家、宇文家并列三国,也是不客观的。梁朝初年,还是挺猛的,不但可以攻灭萧齐,而且与北魏这个庞然大物打个有来有回,出了一票猛人名将,比如韦睿、曹景宗。(韦睿号称南朝第一名将,大败北朝百万兵,还是值得一说的,只不过这样主要讲此三国时代,就不展开了。正如彼三国时代的凉州三明,哪个是善茬?)
总而言之,南梁是此三国中必不可少的一方,带甲百万、富甲天下、文风璀璨、物华天宝。这样才能反衬出侯景祸害后哀江南的凄惨。喜欢人间百戰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人间百戰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8/18829/175260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8/18829/175260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