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人非自然I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人至苦至乐,不但一己自然方圆,也私心自知自明的吧
    二七八.云何舍非时乐就现世乐
    山巅印红、高天着彩已随阳光渐远渐去渐渐淡了下来,几近全阴的香香谷里,此刻更显山野固有萧然索莫了。
    “老人家,
    此谷不仅有远世间,离墟落也有一定距离。此清冷荒僻之地虽有美妙,但独与长相厮守,或也有一般人难耐的孤寂吧?”
    慧能于林老太爷究诘略略思维,便笑笑回问了。
    “非也!
    我老头子有称心如意夫人相伴,人里外世界不仅完满完美,寸寸光阴更是因之兴味无穷啊!”
    林老太爷不仅应声断然,更是笑盈盈的盯着慧能。
    “老人家,我说个佛经故事,可以吗?”
    慧能于之当然心知肚明了,于是想想之后态度非常诚恳。
    “好啊!”
    林老太爷对眼前人的苦乐之观,当然更想有所见识了。
    “老人家,
    佛经记载,魔波旬见多有少年信佛修佛,甚是不解,便化少壮婆罗门问曰:
    ‘汝等年少出家,肤白发黑,年在盛时,应受五欲庄严自娱,如何违背亲族,悲泣别离,信于非家,出家为道?如何舍现世乐,而求他世非时之乐?’
    少年比丘答曰:
    ‘我不舍现世乐求他世非时之乐,乃是舍非时乐就现世乐。’
    波旬诧异非常:
    ‘云何舍非时乐就现世乐?’
    少年比丘言:
    ‘如世尊说,他世乐少味多苦,少利多患。世尊说现世乐者,离诸炽燃,不待时节,能自通达,于此观察,缘自觉知,是名现世乐。’……”
    “现世乐者‘不待时节,缘自觉知,能自通达’!”
    林老太爷闻之不由赞叹、不由深思了。
    “是啊,老人家。
    人心贪欲,永难满足。因此内里始终不得安宁而无法真正享受自己并整个世界,便是百年过隙最大之苦更逆旅生命终极遗憾,此即佛法所谓苦乐根本之观。
    诸少年比丘于一己生命苦乐‘缘自觉知’有所取舍,为真正着落‘不待时节’百年之乐而‘出家为道’,还真不能以苦谓之吧?”
    “远离人生诸乐青灯黄卷、清汤寡水苦修苦行,却是却有所谓现世实实真乐至乐?”
    林老太爷于之,显然有些不解。
    “老人家,
    世上诸乐,皆由因缘,缘来缘去,人难完全自主的吧。而人自然非自然本性,更是决定了人之于乐永不知足。因此那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无穷贪欲之中人之所乐是不是便‘少味多苦,少利多患’了,这是其一;
    其二,百年光阴,确有许多快乐值人眷恋。可天生一人独一无二,天秉一性大相径庭。人至苦至乐,不但一己自然方圆,也私心自知自明的吧。之中有所取舍,是有苦涩,亦是无奈,但无此抉择,才是生命根本遗憾。此中人得百年喜乐安乐至乐之本,那自己享受自己更其独有世界之时之中,是不是就无需有待时节而一切多能自主了?
    其三,佛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无得无住终归寂灭乃人生世界本相。少年比丘于此‘缘自觉知,能自通达’,当然于自乐之中更是有得心之大宁身之大安了吧?
    所以,就一人一性及人非自然本性并光阴似水、逆旅过隙更生命不尽轮回而言,觉悟一己百年至乐顺之修之当下实实享之,此中而谓‘乃是舍非时乐就现世乐’者,老人家,是不是还真非人之虚言妄语?”
    “还真是啊!”
    听到这里,林老太爷已是有所省悟了。
    “老人家,‘佛者觉也。’
    小辈以为,此觉不仅在透彻人生世界本相,更在觉悟一己至苦至乐自然方圆而于中顺应坚守并于之成就。
    那肤白发黑少年得益佛法之启,自觉远离五欲‘不待时节’充分享受一己当下更内里完满绝对永恒之求之乐,此中之信之修,是不是还真就独有自然之人去苦得乐及百年无憾不二法门?”
    “可如此自乐,于世之败坏,又有何益?佛法觉民济世高明,又着落在了哪里呢?”
    林老太爷于此乐心虽然之,但思想交锋面对内里早已叹服的忘年,更使他老人家任情任性要于中探赜索隐了。
    “老人家,
    佛法于人之贪欲、世之败坏,的确不似儒家知不可为而为之那么直切,也不似道家将此视为洪水猛兽而自远之,却是独辟蹊径作则身心清净,并在此前提下以众生平等更无边悲悯之心随人因缘善顺导引,启人贪欲自悟自解,使世之败坏于一派祥和之中渐化无形。此是不是既避免了儒家对人欲刻意围堵而迫人变得更加虚伪,叫世事变得更加诡谲,也不动声色着落了道家愿人间素朴自然而恒久安宁美梦成真呢?”
    “是吗?”
    此时,林老太爷心里已是深叹深服其理了,但应之不知为何却有点儿俏皮了起来。
    “老人家,亦如天下大宴吧。
    芸芸众生为一己自利和贪欲,有的如狼似虎、有的大奸大伪、有的怨天尤人......
    而佛者于中不但与世无争,身心一派安宁安定,更以无量慈悲方便于人......
    此中镜鉴,怎能不使有些乱哄哄、闹嚷嚷且千般机心、万般险恶之人偶尔回首于心一硁呢?
    此深心之动,人是不是或有自问、或有反省......
    那暴戾之气,会不会因此有所收敛?
    那奸伪丑陋,会不会因之有所自惭?
    而此过程之中,人或渐会有觉己之本心本性的吧?世之败坏,或也会因之渐渐消弭于无形的吧?那人的至正及仁厚之心,那至德之世及天下大同,或都可能因之成就更实现于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了吧?
    老人家,此佛法觉民济世情怀,是不是可谓用心良苦?”
    “用心良苦者,阿彬是也。因此我知佛法,更知阿彬师父也!
    人肤白发黑自觉远离五欲,当然有异常人。但人天性不同,苦乐根本有别。人于此中方圆‘能自通达,缘自觉知’,那身心自然非自然角力虽有苦涩、虽也无奈,但其中‘不待时节’当下当世更内里恒乐根本无憾之享,常人亦是难以领略,更难企及呀!
    此中自然,不但令人钦佩,更叫人不服不行呐!”
    议论至此,内里早是有释有启的林老太爷一番由衷感慨之后,更是开怀展颜……
    ———1—4.《杂阿含经,下,八众诵第五,卷第三十九,一0九九》;5.《坛经,忏悔第六》;喜欢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成就因缘构说请大家收藏:(663d.com)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成就因缘构说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8/18881/113191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8/18881/113191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