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幻想奇缘 > 玉宇遥尘(第一卷最新修订) > 第四十一回 罪伏战事艰(1)

第四十一回 罪伏战事艰(1)

推荐阅读: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绝色毒医王妃全属性武道武神主宰他比我懂宝可梦养鬼为祸最初进化丹武双绝我的谍战岁月坐忘长生

    刑部右侍郎陶崧正是在这个雨天里被捕的。
    陶崧从来都不喜欢雨,尤其是秋雨,总觉得雨水有一种女人般拖拖拉拉腻腻歪歪的态度,像是老天爷无端发神经流出的一滩眼泪,却要众生湿哒哒地承受。他情愿天上一轮烈日永悬,将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生灵烤个皮焦骨枯。当日他正在刑部办公,心情也随窗外哗啦啦的雨声变得潮湿而汹涌,却突然被自己的上级黄伯饶给叫了出去,很快便知自己包养绮如的一事已暴露。依据郁律,官员不得嫖妓,违者即革职,永不叙用。可这还是小事。要命的是绮如竟拐走了信王那幅据说跟巫蛊有关的《适意帖》,而这个东西,自己可从头到尾都没听说过。
    为了洗脱这重大罪名,他急忙带领黄伯饶去了自己藏娇的金屋。可踏进门才发现已是人去楼空,首饰和珍贵财物一律消失不见。不待他想明白,衙役已冲进小屋,里外翻了个遍,却连《适意帖》的鬼影都没看到。圣旨在身,黄伯饶不得已只好又去陶崧家里搜查。这下可好,没多久,衙役便在陶家大院的一口枯井里找到了脏兮兮的《适意帖》。
    这张被新裱过的书帖的秘密终于得到揭露——书轴是可以打开的,里面藏了三个薄薄的纸人,分别写着司徒曦、司徒晖、司徒昊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又有数根细密银针插在胸口。陶崧见状目瞪口呆,脸僵如铁。可尽管他大叫冤枉,但在绮如失踪的情况下,黄伯饶只能将此事禀告永瑞。经过审讯,加上老鸨指认赎走绮如者正是陶崧,陶崧百口莫辩,锒铛入了诏狱。至于这行巫蛊的动机——永瑞自有他的想法。
    陶崧有两个儿子,一个早年夭折,另一个儿子陶越在当年担任淮泽县知县时受到御史弹劾,指其私下污言蔑上。陶越上疏自辩,并力陈风闻弹劾之弊,言辞激烈,永瑞看罢勃然大怒,将其下狱。本只是打算给他一个教训,不想陶越身有痼疾,竟在狱中病发而死。陶崧表面上虽不敢有怨言,但他毕竟为此断了香火,若说此次施行巫蛊是为了报复自己,好让自己断子绝孙,倒也说得通。而自从适意帖找到后,司徒晖便醒了过来,司徒曦的病情也有所缓和,这更让永瑞相信巫蛊乃陶崧所为。三法司会审,苦搜绮如未果,深知此事牵连过于重大,韩忞更有所暗示,而那边皇帝已对陶崧动了杀心,便索性敲定陶崧“情真罪当,供认不讳”,以斩立决请旨,皇帝同意执行。
    陶崧在脑袋掉地的前一刻,将过往四十八年的人生在脑海里闪放了一遍。到头来思忆最多的,并非韩忞的袖手旁观,而是当年自己审讯疑犯时为了逼出口供而采取的诸般手段。其中最引以为豪的,莫过于对那些颇具名望之辈,他并不会直接施刑,以免落下个严刑逼供的口实,却会在这些人面前残酷拷打其他宵小,令其目睹惨状、耳闻惨叫,没几下便只好胆战心惊地画押认罪。这里面究竟酿成了多少冤案,陶崧自己也说不清。可就在押赴刑场的途中,他却恍惚看到昔日冤魂一条条扑向囚车,双手死勒住自己的脖子,裂眦嚼齿,鲜血像是水浆流满周身。
    人固有一死,或死于意料之外,或死于情理之中。大难临头,陶崧忽觉昭昭之祸,亦为冥冥之罚。可他糊涂的是,自己宠爱了一年的情人绮如为何会突然失踪?还跟适意帖有关?难道……这从头到尾都是个阴谋?
    陶崧怎知,当黄伯饶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小楼时,绮如已经身在京城以西的长洛镇中了。刑部侍郎下狱的消息传来,绮如不禁庆幸当初那个人来提醒自己。
    回想那一天,她出门没多远,就被一个陌生的蓝衣人拦住。对方声称是来救自己一命的,要绮如跟他去一个秘密的地方谈话。绮如本不愿意,那人提到了陶崧的名字,绮如方知大事不妙。跟随蓝衣人来到一处隐秘的空屋,蓝衣人便说自己是在朝廷里任事,特来提醒绮如,陶侍郎已是大祸临头。
    绮如惶然追问,蓝衣人义正辞严说道:“陶大人贪污受贿,罪证已被拿到,很快御史台便会有人将其逮捕。到时候姑娘还脱得了关系么?必然是一并论罪。”绮如疑道:“那你为什么这么好心来提醒我?”蓝衣人道:“绮如姑娘后来是不是回过玫香院,透露过有关陶大人的事?”
    绮如闻言脸不由一红,点了点头。自己好不容易脱离玫香院,虽是被人秘密包养,但毕竟比沦落风尘强多了。加上包养自己的是朝廷要员,绮如心里着实有几分得意。回玫香院探访故友时,是诚心劝说也好,是有意炫耀也罢,她的确向几个要好的姑娘透露过包养者的身份。
    蓝衣人道:“不瞒你说,你透露过的对象中,正有一位是在下的老相好。她知道我在朝里办事,也从我那儿听到陶崧即将被捕的风声,念着你们的情谊,便求我来提醒你,让你赶快逃出西鉴,永远都别再回来。”
    见绮如仍然半信半疑,他又说道:“姑娘跟着陶崧这么久,也知此人残酷好色,绝非良人。他这一次死罪是逃不了了,姑娘弄不好也会搭上一条性命,这又是何必?不如将有钱的东西拿好了,逃出西鉴,改名换姓,以后找个好人家,谁又知道你的过去呢?绮如姑娘如果实在不相信在下,也可以先在这屋子里住几天,此地绝不会有人来打扰。但你千万别回去。只等陶崧落网,便可逃走。”
    绮如阅人无数,见蓝衣人神情口气不像是撒谎,自己也想不出他撒谎的理由。而她跟陶崧本就只是桃色交易,谈不上什么真感情,实在无须为他搭上性命。又问蓝衣人,是哪个姑娘求他来救自己,蓝衣人却表示为安全起见不能透露,还说自己能保证绮如顺利离开西鉴,不被发现。
    权衡再三,绮如决定相信蓝衣人所言。便回到小楼,收拾好金银细软,蓝衣人又为其乔装,完毕后竟形如另一人。当晚她便离开西鉴,自寻生路去了。许多天后,陶崧被处死的消息传来,绮如禁不住伤感一阵,往地上倒了杯他最喜欢喝的“秋露白”以表祭奠。
    .
    陶崧下狱在朝廷中激起层层浪花,一时成为议论不绝的热门话题,对巫蛊的查禁之严可谓前所未有,西鉴城为之震动,而与此案相关的每个人也伴随一川秋雨,各自陷入回忆和寻思。
    映弦听闻陶崧归案时,正陪着太后在寿慈宫花园临池赏鱼。池水碧绿清澈,数头红鲤在荷叶间欢快穿梭。邓公公传报消息后,太后哼了一声道:“这个陶崧,想不到心肠如此歹毒,害得晖儿和曦儿遭此大难,好在老天有眼。”映弦却在心里嘀咕:你不知这本就是宸妃和希夷道长编排的一场好戏罢了。
    原来就在司徒曦遇刺不久、映弦将江九儿在信王府的可疑行径告知司徒嫣后,大公主立即着手派人秘密调查江九儿的行踪和背景。几经辗转,终于在玄真观里找到了江九儿。司徒嫣的爪牙将其逮到暗室,一顿拳脚过后,江九儿吐露自己确实受了人指使,趁着魏淳之张榜招人译信的时机,进入信王府。后来又在与司徒曦的对话中探知御赐书帖之事,便按计划偷偷在《适意帖》上动了手脚,以便来日之需。
    至于这背后的指使者,江九儿却并不知晓其人身份。每次接头这人总是以黑布蒙面。由于江九儿本是一落魄道士,又贪财好利,只因口舌伶俐,又懂些书画,被蒙面人选中,从他手中得了不少好处,便甘心听命于他。那张古画《萧史图》也是蒙面人交给他以博取信王欢心的。而江九儿被司徒曦中途赶走后,生怕自己已失去了利用价值,被蒙面人找到灭口,便再次乔装化名躲在道观里以待时变,想要日后凭借这一机密东山再起。在之前,他还故意杀了一个跟自己身材差不多的流浪汉,用石头砸烂了面目,换上衣裳,趁着夜深无人,将尸体从采星楼顶推下,下楼后又确认其血肉模糊、无法辨认相貌。这么一来,尸体一旦被发现,蒙面人就有可能认为是自己的尸体从而放弃追杀。
    江九儿自以为做得周全,未料自己虽未落入蒙面人手中,却被司徒嫣的人及时捉住,威逼下不得不招供。因此司徒嫣才能推断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并让映雪前去探望司徒曦,提醒其做好防范。最终移花接木,扭转乾坤。
    映弦在陶崧被捕后第一时间赶到景阳斋,与公主私下庆贺。从司徒嫣口中得知江九儿已“形神俱灭”,不由暗吸凉气。望向司徒嫣,她一脸平静,只蹊跷这希夷道长让白纸显字的法子。映弦道:“这个不难。”当即叫人准备了许多昆布,将其汁液榨出,又用毛笔蘸了米汤在纸上写下“适意”二字。等到米汤干后,一眼看去白纸上如同无字。而当褐色的昆布汁泼到白纸上,“适意”便显示出来。
    映雪见状讶道:“原来希夷道长的那碗水是昆布汁液,你是怎么知道的?”映弦搔头道:“是怎么知道的我倒忘了。反正印象中有这么一招。”司徒嫣目光逗留纸间,不由嘘叹:“如此简单的法子,竟蒙蔽了这么多人。孤日后定将此事大白于天下……不过,还是先等希夷道长的金丹炼成再说吧。”映弦疑道:“公主为何要等他的金丹炼成?”
    司徒嫣呵呵一笑:“皇祖母和父皇之所以相信此人,不就是稀罕他的金丹么?你说,假如这金丹吃了以后不但没用,反而有害,岂不是一个除去此人的良机?”映弦正想问公主又如何能保证这金丹无用有害,却见司徒嫣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心念微动,便将话吞了回去,只说道:“假如真是如此,这个希夷的好日子便算走到头了。”
    映雪点头道:“不错。宫里为了赶修这虚静观,可花费了不少银子。前一阵子,兵科都给事中詹寻詹大人还为此送了性命。”映弦对此事略有耳闻,只知詹寻上疏劝谏永瑞不该听信术士在禁中修建道观以及炼丹,浪费国库又耽误国事,却不知最后竟为此丢了性命,不禁叹道:“那詹大人也死得冤了些。”司徒嫣却说道:“詹寻死得冤?孤倒不这么看。”映雪目望司徒嫣:“请公主指教。”
    司徒嫣道:“詹寻当时出言太过放肆,父皇一气之下要将他斩首示众。后来怒气消了,也后悔了,便派人拦住囚车,问他是否知错。要是詹寻认了错,便将他赦免。可你们猜詹寻怎么说?”
    “怎么说?”
    “他说,如果皇上认为臣有错,便斩了臣以儆效尤。如果皇上认为臣无错,又何必降罪,还多此一问?”
    映雪咋舌道:“皇上本就是要给他一条活路,他倒好,偏偏一心求死。”
    “囚车经过史馆时,詹寻还大声叫道:‘今日皇帝错杀言官,各位史官大人都记下了。’”
    映弦闻言皱眉道:“这詹大人也太不知好歹了吧。”
    “呵呵,这些人总认定什么‘上有容言之主,则下有敢言之臣’,‘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宁可危身也不危国危君,甚至以死谏为荣。却不知人性之弊,本就是喜褒恶贬,喜夸恶斥,四海内外,莫不如是。且不说父皇贵为一国之君,便是个平常百姓,你不留情面地批评他这错了那错了,他能高兴吗?再说父皇修建虚静观,难道就只是为了自己修道?皇祖母的病情,詹寻了解多少?希夷道长的后台是谁,他又可曾弄清楚了?就这么不管不顾,凭着一腔愚勇,逞口舌之快,意图青史留名,却白白丢了一条性命。他倒是死了,希夷道长还活得好好的,难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映弦道:“听公主一席话,我倒想起十六国时期的汉赵君主刘聪的股肱之臣刘殷。此人从不当面冒犯皇帝,但等其他大臣走后,便单独留下,以委婉的言辞劝谏刘聪,并不明说君主过失,但其意见刘聪却无不采纳,对刘聪补益良多。”
    司徒嫣道:“不错,谏不费词,婉而能入,这才是真正的能臣智者。既保全了自己,又有助于社稷。如此说来,便是如淳于髡、优孟、东方朔、敬新磨等滑稽优伶之辈亦不可轻易嘲笑。”
    映雪却道:“可魏征辅佐唐太宗,规谏阙失,危言正词,不也成为皇帝的一面明镜,对国家大有裨益么?”
    司徒嫣笑道:“魏征能为三代之标,那是因为他遇到了唐太宗这样的千载之英,也才成全了王珪、张玄素、于志宁等一干大臣的直谏之名。可这些人到了太子李承乾那里,又讨得什么好果子吃了?即使英明大度如光武帝,不也容不下直来直去的韩歆么?”声音一沉,目露不屑:“似詹寻之流,历代不乏其人。不晓人性,不究君心,胸无城府,口无遮拦,根本就不该当官。可叹史官们却还要一味讴歌鼓噪,以为示范,不过是害死更多不合格的后继者罢了。”
    忽然,她的目光扫过映弦映雪,闪出一星凌厉的光辉,又缓缓道:“可惜这一错,就错了上千年,以致从古至今的儒士,不断犯下如此幼稚可笑的错误……”冷笑从榴齿间迸出,便像是爆开寒气渗人的水珠。不知何处吹来的微风掀起她鬓边的青丝,亦将那原本犀锐的声音吹得缥缈了几许,轻烟一般散开——“他们把它叫做梗直忠正,我把它叫做入戏太深。”喜欢玉宇遥尘(第一卷最新修订)请大家收藏:(663d.com)玉宇遥尘(第一卷最新修订)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8/18948/113624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8/18948/113624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