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朕要抓穿越 > 第31章 无趣 卫所 同情

第31章 无趣 卫所 同情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夜无眠。
    第2天的行程,树枝上的小鸟忙碌的叽叽喳喳起来,
    10岁的田顼和15岁的朱厚照,其实也和他们差不了多少。
    虽然此来杭州是受人邀请,衣食吃住都有人照应,但是小田家还是觉得,如果能在杭州补充一些货物,那也是极好的。
    因此一大早起来,田顼就得和从人们出去搜购各种商品。
    杭州的工艺品比福建要多,最关键的是要精美一些,因此在倭国可能是更受欢迎的。
    当然对于福建人来说,这里最吸引他们的还是各种雕版印刷出来的书籍。
    福建并不缺少好的雕版工匠,他们工作效率高,价钱也合理的多。
    但祖传的手艺做出来的东西,终究还是延续了宋朝时期粗制廉价风格。
    虽然一直有人在倡议改变。
    改变也真的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但奈何,整个世界也都是在改变的。
    田顼以穿越者的身份更是清楚,更大的改变其实还在后面呢。
    不过每当他这样想的时候,那个被他夺占的灵魂都会感到不安。
    他能清晰的感受到这种不安,因为这种不安似乎能够渗透进他自己的灵魂。
    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倘若无事的话,他一定会这样想的。
    但自从昨天错过了那个机会之后,他就开始痛恨前任留下的这些遗产。
    因为他开始发现,那种不安,在某些时候仍然拥有身体的指挥权。
    比如昨天他说的那番话,其实就不是出自本心,但还不是脱口而出了。
    虽然说完他就后悔了,而且清晰的感受到了前任灵魂的疲累和虚脱。甚至为此想要当面反口,改变自己在朱厚照那里的说辞。
    但朱厚照这个级别的贵公子,已经不是他想见就能见到的人物了——其实是朱厚照在推断出他不是穿越者之后,已经对他没有了多少兴趣。
    因此,自从吃了一顿接风宴之后,田顼就再没见过那个15岁的少年。
    反而是一个姓杨的掌柜,接管了与他们田家合作的一切事宜。
    这个掌柜就是昨天与唐寅耳语的那个人。
    他是一名锦衣卫的副千户。
    也曾经在海上办过一些差事。
    当然,距离海岸都不是很远就是了。
    不过这个人品行是较为端正的,因此在鱼龙混杂的锦衣卫显得较为难得。
    唐寅对他的评价也不缺少正面的成分。
    他对锦衣卫还是比较反感的,毕竟当年卷进科场舞弊案之后,就对这些人颇有一些不满。
    而这位杨副千户,他当年也是打过交道的。
    而且印象也颇不好。
    如今再次见面,斗转星移之下,他已成为皇帝最为宠信的人之一,比起锦衣卫,那是有过而无不及。
    甚至身上也挂了一块腰牌,那是她也身为锦衣卫的象征。
    这是卢姑娘的提议,他把唐寅也拉进了自己的计划当中。
    所以名义上这位在后世鼎鼎有名的书画家,也成为了锦衣卫第14千户所的军官。
    有意思的是,今天唐寅和杨副千户都接到了相同的任务。
    他们都要出外陪伴某人进行一些采购。
    唯一的区别是。
    杨副千户需要跟在田顼身边,以作为他们一方对田家的照应。
    而唐寅则需要跟在朱厚照身后,陪着他去街上采购字画。
    朱厚照对字画的鉴赏能力,并没有超过一个15岁富家公子的标准水平。
    但他也从穿越者那里,了解到了后世对明朝中叶一些字画的看法。
    甚至此行他就带了一些穿越者出来见一见世面。
    这些人可能还不太懂得,倭国的商人,和他们背后的大名们,喜欢搜集哪些明朝字画。
    作为以后的重要参谋,朱厚照下意识的认为,让他们了解一些当世时务还是很重要的。
    这一想法让卢姑娘感到欣喜,因为明朝对大臣的培养尚且都是比较粗放的。而穿越者得到的待遇,让他已经感受到那些年轻大臣的嫉妒。
    那些翰林院的庶吉士们,有哪个不想和皇帝一起出来见世面,接受皇帝的耳提面命,顺便观察一下皇帝的喜好与厌恶。
    可是现在,小皇帝却指着一副出自唐寅之手的名画,和周围的人有说有笑。
    这幅名画并没有流传到后世去,反正骆淑华和卢惜君都没有见过。
    但在当时可能是非常有名的,甚至被这家店铺高价求购而得。
    甚至,若不是这家店铺和唐寅是有交情的,恐怕也不能轻易得手。
    不过,让卢姑娘去推测的话,这交情恐怕是非同一般的,要不然唐寅也不会带着朱厚照来这里。
    他本想抬头看看门脸,记一下这家店铺的招牌,但不曾想这时候却突然闯进来一个半大小子。
    “抱歉,掌柜的,我来晚了。”
    掌柜的正在陪客人,却不曾想这家伙这么没有眼力劲儿。
    他狠狠的瞪了对方一眼,却见那小子仍然没能反应过来。
    这下他急眼了,立刻呵斥道:“你个小赤佬,好不容易才能在我店里做工,怎的三天两头的来晚?你瞧见没,客人们都已经……”
    他说了一大堆,当然作为皇帝是没有那个耐心听完的,他转过脸去询问唐寅说:“他骂那小的赤佬,是因为那小子是军户出身吗?”
    “对,大概是附近卫所的军户,出来谋个营生的。”
    朱厚照“哦”了一声。
    他知道猥琐的生活,如今确实不太好过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个农民出身的太祖皇帝,以他的所谓先见之明,实际上是他巨大的历史局限,制定了许多让人无语的政策。
    比如他按照职业划分了户籍,当兵的就是军户,他认为这样世代相传,子子孙孙相互继承,就可以保质大明,万世不灭。
    然而他还没有死军户制度,就出现了各种继承方面的问题,比如一家有好多个儿子却只能有一个去继承父亲的职位,而剩下的儿子都得治自谋生路。
    结果在自谋生路的时候,这群人还因为军户户籍的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职位是可以继承的,但才华却是不能继承的,国家需要运转需要职位上有何事的才华的人,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很多手艺和学问,是以家族的形式传承下来的,但这种传承其实是并不保险的。
    所谓家学渊源,终究是比不上学校这种先进的教育制度的。
    因此大名的军事机器不久之后就无法正常的运转了。
    以至于大明成立还没有100年。结果就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北狩。
    而接下来的情况就变得更加糟糕了。
    人才的巨大断档,士大夫对太祖皇帝某些制度的坚决不认可,都导致卫所制度的迅速崩坏。
    原本,这个卫所制度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朱元璋和他的那些谋臣,以及某些个子孙后代们费尽心机想出来的,但这些体系毕竟只是理论体系,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不知出现了多少纰漏。
    比如卫所制度的配套体系当中,具有一个是屯田制度。
    这个制度理论之完备,即便让新疆建设兵团看了,也想不出比那高级多少的设计来。
    甚至即便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其他资料书籍都有很多称赞明朝的军屯制度,至少在初期,与某些领域当中达到了中国军屯史的顶峰。
    可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情况却逐渐变得糟糕起来。
    人们对土地的渴望导致每个朝代的富人阶层都会收购更多的土地,这就是土地兼并。
    但是在大明朝许多田地都是属于军护的。他们如果想要兼并,就必须想一些其他法子。
    或者等待一些重要的机会。
    比如,打仗了,死人了,没人去管那些田了。
    宣宗时期这些情况就出现了土地兼并愈发恶劣,财政弊端到处都是,行政上的事情更是鸡毛一地。
    而且宣宗时期还打了不少仗,这导致猥琐当中的人口出现锐减,一些田地就被这样兼并走了。
    军屯制度一旦受到破坏冲击改良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英宗和景泰帝以及宪宗皇帝,又不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所以……到朱厚照他老爹弘治皇帝在位的时候,军屯的损失粗略估计已达到50%左右。
    再过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就要更加严重,比如十几年之后的嘉靖皇帝时代,湖广宝庆卫原额旗军5600人,却逃亡到只剩下1330人。
    那么逃亡的人都去哪里呢?
    既然屯田制度这样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那么猥琐当中逃亡出来的人当然是去寻找新的经济基础。
    这一现象,大体相当于农民进城去打工。
    可是明朝的工商业体系还不如宋朝,哪里能够容得下这么多的人。
    于是在弘治皇帝在位的时候。屯田制度的一片萧然就演变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这种情况当然是不能被接受的。尤其是那些穿越者们,普遍认为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否则大明无法真正的强大起来。
    此时的朱厚照已经知道几十年之后,沿海地区将会爆发大规模的抗倭斗争。
    那个时候卫所制度已经败坏到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去保卫家国的地步了,因此戚继光那样的名将,选择使用募兵制度到义乌那样的小地方去招募矿工编练成军队。
    但现在,大规模的倭寇还没有威胁的明朝子民。
    威胁他们的,是吃不饱的肚子。
    所以,朱厚照对眼前这个来务工的军户子弟是充满同情的。
    但这一小撮同情能济得什么事呢?
    天底下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忽然,他想起了那些穿越者们。
    嗯,又到了从他们身上压榨新注意的时候了。喜欢朕要抓穿越请大家收藏:(663d.com)朕要抓穿越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112/120784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112/1207845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