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12章 七岁神童沈方

第12章 七岁神童沈方

推荐阅读: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太古神尊裂天空骑绝色毒医王妃邪王嗜宠:鬼医狂妃叩问仙道我在凡人科学修仙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女总裁的全能兵王九星神龙诀

    胜吉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汴梁皇城大内讲武殿,癸卯科的殿试已经结束,以富弼、欧阳修为首的读卷官从二百三十七篇眷写好的策论中选取了十篇供官家钦点状元。还有十二篇是读卷官认为不符合进士标准的,需要由官家批红落第。
    柴勐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篇策论《平西齐民论》细细查看,《平西齐民论》开篇即谈及大周与各国的关系,并从地域、历史沿革、经济民生等角度出发,得出与辽设榷场,以弱其势;以筑城石堡、以地理优势直接威胁西夏的“联辽灭夏”的战略主张。
    特别是关于屯兵练兵,修整武备,修筑城堡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看不去不象是进士出身,倒有些武进士的味道;待看到后面的齐民部分,柴勐拍手称妙,策论中例举了十余种适合在西边耕种的农作物,然后提出以商人趋利,来推动江南稠密人口向西边有序流动,以修建驿站官道、清剿马匪山贼来巩固后方,畅清粮道,保障百姓利益。
    看完《平西齐民论》这篇策论,柴勐比较满意,便取过裁纸刀将此篇策论拆了封条,策论的作者却是钱塘县沈括。
    柴勐皱了一下眉头,将拆过封的策论放到一叠策论最下面,捡起第二篇来看。
    最终将排名第二至四的策论朱笔钦点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随后内侍省吴常侍按顺序将十篇策论交给在讲武殿等候多时的富弼,富弼看到最后一篇已经被拆封,问明情况,暗叹一声,只好把其他卷子全部拆了封。由相国富弼用朱笔写黄榜,榜单用黄纸装裱两层,金光灿灿,所以又称金榜,交由内侍省用印后交给礼部尚书,由礼部尚书负责张榜发布不必细说。
    今日发榜,沈括却没有前去,只将沈四派去看榜,当年沈披中进士时,也是沈四看榜,此时委派大管家去,也是图个吉利。沈府上下等得焦急却不见沈四回来,正胡思乱想之时,猛听得芦明坊方向唢呐声、铜锣声骤起,只见一伙吹鼓手拥了过来,吹吹打打,恭喜声一片,却原来这伙吹鼓手因为考棚前人太多,只远远听到前面有声音宏亮者唱到二甲第七名钱塘县沈括,便急冲冲赶来贺喜,可怜沈四虽然也听得真切、看得清楚,但也不容易挤出来,反倒是吹鼓手抢了先。
    沈府一个管事打赏了五贯的赏钱,这伙吹鼓手便喜哈哈地去找其它生意。待沈四回到沈府,沈府已挂起彩绸,响起了鞭炮。
    是夜,沈括与同科其他进士拜访欧阳修,闽县许将作为新科状元自然意得志满,言语间有些指点江山的名士风范。沈括被官家从头名降至第十名的内幕也不胫而走,众人向沈括道喜之余颇有惋惜之意。待众新科进士拜见恩师礼毕,纷纷告辞而去时,欧阳修将沈括留了下来。
    “存中,你的策论,吾与富相都一致认为当取为今科第一,可惜了。”
    “老师,学生只盼诸位相公大臣能允了学生的主张,勤国事,修边事。”
    “估计很难,辽国强盛,对我燕云之地逼迫甚紧,既便开榷场,也不是一夕间可决之事,总得打上一场,起码还得小胜,才好谈条件。反倒是西夏,这些年屡修国书示好,朝廷早已有用粮食、铁器更换西夏战马之意。至于民事,似不是当务之急,待西边事紧之时再议不迟。”
    “……”沈括有些无语。
    似是看出了沈括的不解,欧阳修解释道,“我私下与富相交流过,以存中的策论,成功率足有七成之多,堪为策论中的优异,但当下国家看似富强,实则败絮其中,看起来表面光彩,实则千疮百孔,此乃百废待兴之时,若行存中之策,需有非常之大臣,行非常之责任。”
    “学生愿效犬马。”
    欧阳修摆摆手,“存中还得历练数年,存中之资质,不在我之下,更得注意不能拔苗助长,以免误了国家大事,想来官家也是这个意思?”
    沈括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
    欧阳修忍不住说道,“内廷传来消息,陛下有意立晋王为太子,著你辅佐太子,在官家眼里,你是国家未来的柱石啊!”
    沈括有些不甘,但也只能捏着鼻子感谢官家的好意。
    ~~~~~~
    胜吉十二年二月初三,王寿光、沈方一行十人乘船进了杭州城,沈家的三辆马车早已在码头候着,沈四张罗着将京城置办的货物上车,而王寿光和沈方、王可儿则同乘一辆马车在四个徒工、健仆的护送下前往清水巷沈家老宅。
    一进清水巷,便远远地看到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牌坊树立在沈家门口,牌坊下面还有十余商贩败买着糖果小吃。走近牌坊,只见牌坊上面悬挂着鎏金御书牌匾“书香门第”,真正是泽被乡里,令人与有荣焉。钱塘沈氏的声望,在当今官家下恩旨封赏后,更加高涨,简直如日中天。
    拜见了沈老太君,王寿光四人乘马车回转塘不提,沈方被沈老太君扶了起来,一把抱在怀里,忍不住喜极而泣。说起来,沈方是这一代子孙中最让沈老太君操心的沈家骨肉,从出生下来,就没有消停过,沈括因爱妻难产,对沈方没有多少疼爱,加上沈方天生不擅言词,四岁才开始说话,蒙学更是至今未得入进。在钱塘沈氏这个以诗书传家的府第,很难受到长辈的喜爱。要知道就连沈括四岁的三子沈德也开始背诵论语、孟子,颇识了几个大字,而沈方除了自己的名字外,只认识数字和几个常见的汉字。至于师娘付蕙娘交给他的《登天纵》,因为绝大多数字不认识,根本不是他现在可以自学。
    但沈方毕竟无灾无病地长到现在,要这知道,这个时代医疗条件不足,就是官家子女也多有夭折,沈披十二个子女,沈括五个子女,除了沈披第七子前年意外落水而亡外,其余的孙儿、孙女都长到了四岁,到了可以取名、开蒙的年龄。沈家有如此兴旺的下一代,一方面是由于沈家一直以来精通医药,另一方面定是上天护佑,祖宗积德。
    沈方还是乖乖地回答着祖母的问话,见不到喜悦撒娇之态,倒也没有失了礼貌分寸。沈老太君已三年未见沈方,这次仔细端详间,发现沈方有了些许变化,这种变化是身体内部的变化,能感觉到沈方好象长大了很多。
    沈冲、沈蓉、沈蕙及沈披在家的子女们等沈老太君问完话后,才把沈方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起沈方京城风物来,说起来,除了沈冲,在沈家老宅的这些沈家小郎君、小娘子们还没有去过京城,而作为沈氏未来的他们,京城自然是必须前去并且将要居住生活一段时间的城市。
    沈方不擅言词,讲得也不清楚,幸好这时,沈四赶着马车进了沈府,沈家的子弟们便冲到院子里看仆人们搬箱卸货。
    沈四小跑步来到沈老太君面前,双膝跪倒,大礼参拜后,才喜滋滋地站起身来。
    “老夫人,看到您的身体还是这么健朗,二老爷、二奶奶可就放心了。”
    沈老太君点点头道,“他们身体还好?!”
    “好!就是无日不思念老夫人。”说着便将家信双手递给沈老太君。
    沈老太君近些年眼神不好,便把信交给吴娘,吴娘在沈老太君身边轻声念沈括所写家信。
    “哎!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括儿也是多心,前几次来信不敢讲清楚,倒是这王寿光确是值得信赖之人。沈四,你说叫呢?!”
    “老夫人明鉴!”
    “既然括儿有他的安排,那明日,你就送冲哥儿、方哥儿去转塘吧。”
    “遵命!”
    ~~~~~~
    二月初四巳正,沈冲、沈方两兄给沈老太君磕了头,辞别众兄弟姐妹,离开了沈家老宅。午初三刻,沈冲一行抵达了转塘庄园码头。王寿光领着众匠头前来迎接两位少东家,并请沈冲、沈方住在庄主府坐镇转塘。沈冲连忙说道,“王叔万勿客气,此次父亲大人安排我两兄弟来转塘,是为了精进学业,提升技艺,向众位叔伯、各位农工学习生活经济,王叔给我兄弟安排一小院即可。”
    王寿光见沈冲词深意切,而沈括也早有交待,便没有坚持,把庄主府左侧的小院腾了出来,让沈冲兄弟居住。
    沈方来到转塘庄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院里建梅花桩和靶场,梅花桩倒也罢了,占了满满一院,这靶场却无论如何施展不开,王寿光便安顿手下把小院东侧的院墙推倒,将两个小院连成一片,才堪堪够用。幸得众转塘庄园众匠人在挑选院落时,避开了庄主府,这才有足够的闪腾空间。
    沈方在院子里建的梅花桩足有三尺高,所使用的弓箭也变成了四斗弓。自从沈方通了小周天,原先合用的三斗弓便不合用了,沈方便订做了四斗、五斗直至一石弓各一把。
    沈冲艰难地拉了拉沈方的四斗弓,却无法拉满,更别提保持姿势了,然后又看着沈方不费吹灰之力地跃上三尺高的木桩,不禁羡慕沈方有一个好师父。
    沈方便在东院又建了一个两尺高的梅花桩约兄长一起修练。《太上老君养生功》本是简单功法,沈方所习轻功、龙虎长拳和弓术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武功,沈冲一学就会。但没有坚持一个星期,沈冲便放弃了,转而辰初起床与沈方吃早饭,而后沈方习武,沈冲在书房读书。
    每日辰正饭后,张茹来寻沈方玩耍,看到沈方在梅花桩轻松地上窜下跳便央求沈方教她武艺,沈方想到这个轻身功法正适合女子修练,便悉心相教,从用气、到身法,张茹玩的不亦乐乎,但由于缺乏内气的修练,难以达到沈方轻身如燕的水平,既使在两尺高的梅花桩上也累的气喘吁吁。等沈方开始练习龙虎长拳和强弓时,张茹更是不喜,沈方便教她《太上老君养生功》,让她在沈方练功的房间里独自打坐。张茹年幼,骨骼柔软,很轻易地便可以保持跏趺坐很长时间,虽然也会感到腿麻脚困,但稍微歇息,便咬牙继续盘腿,为了能够跟上沈方的进度,她暗自较上劲儿。
    起初一段时间,沈冲和王寿光还过来看过几次,看到两个小孩子各自练功玩耍,也没有更多关注。
    与在汴梁时不同,每日午正三刻,沈方会准时来到百子尖山下的窑场,这里的窑场由窑匠头李申负责,共有砖窑五座、瓷窑五座、琉璃窑五座、铁窑五座。其中,砖窑和瓷窑自正月十六开工以来,便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各种砖块、瓷器,有些留给转塘庄园自用,大部分销往二浦官坊,因转塘窑场离二浦官坊较近,又有水路运输的便利,有了二浦官坊大量采购,转塘窑场很快有了大量的盈利。
    琉璃窑直到二月中旬才等到从京东东路青州府临淄县请来的琉璃匠人,古法琉璃需要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因其材料特殊,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七成。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这种工艺制造出来的是与金银、玉器齐名的工艺品,沈括建琉璃窑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研究新的琉璃制法,在制造瓷器的时候加入各种矿石,通过高温锻造形成琉璃的替代品。所以,琉璃匠每日的工作便是不断地锻烧、记录,其成品往往无用,是个只花钱不赚钱的窑场。
    而铁窑自建成后便交付给李老黑,李老黑经营着钱塘江西侧的两个工坊,为了方便工坊的加工,李老黑在工坊内建了六个普通的铁匠炉,将买来的生铁进行粗加工,然后提供给铁匠机床不断萃取杂质,生成可供冲压的铁板。冲压机床不停地生产着各种铁件,因转塘生产的铁器质地均匀、美观大方,一次锻造成型,经久耐用,广受附近州县的青睐。特别是铁锅,成了杭州城内的热门产品,每个铁锅的锅底还有“钱塘沈氏”四个字阳刻作为防伪标记。铁锅的订单在优先供应二浦镇铁件的情况下,已排到了五个月后。李老黑可以拿到两个工坊收益的一成,他终于体验到了日进斗金的快感,并认为以转塘现在的技术足可以保持几十年的领先,所以对于百子尖下的铁窑,他并没有按沈括的要求进行炼钢工艺的改进。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5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5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