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40章 四州皆反秦源使坏

第40章 四州皆反秦源使坏

推荐阅读:外乡人的旅途穿越之直上青云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苍与咲良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大苍守夜人开局被妹妹介绍去当经纪人

    胜吉十七年十一月初九,皇宫内城政事堂。
    王安石仔细看了吕惠卿主持撰写的变法章程,然后递给参知政事秦源,笑着对吕惠卿说道,“吉甫的字越来越秀雅了。”
    吕惠卿,字吉甫,胜吉六年丁酉科进士,与苏轼、苏辙、程颢、曾巩等人为同年。八月王安石组建制置三司条例司时,吕惠卿正任集贤殿校勘。王安石因和吕惠卿友好,因此向柴勐进言推荐吕惠卿,认为吕惠卿的贤能岂止在当今之人中出类拔萃,即使是前世大儒也不是能轻易比得过的。学习先王的道理而能用于今世的,只有吕惠卿一人而已。于是,柴勐便任命吕惠卿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为王安石、秦源之下,参与胜吉变法的第一人。王安石事务繁忙,秦源多不理变法之事,有关新法的解释及章程的撰写,便由吕惠卿一人承担。制置三司条例司相度利害官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王广廉等人虽然也有才干,但多安排至各路进行胜吉变法的督促巡查,于胜吉变法之大局便没有吕惠卿更为清楚,昨日众人商议到深夜,见吕惠卿考虑周祥、贴合实际,便公推吕惠卿执笔完成了各路变法章程。岂料,王安石对此章程并不满意。
    当今官家颇喜书法,翻阅大臣奏折时,如遇书法新奇、赏心悦目之人,往往会加上朱批予以褒扬,长此以往,大臣以勤练书法为第一要务。吕惠卿之前担任集贤殿校勘,正是给皇帝编校书籍的官职,所以写的一手好字。王安石赞扬吕惠卿的文字,而非其中的内容,显然是对众人用一夜工夫写的章程不甚满意。
    吕惠卿满心期待王安石的赞誉,结果得到了王安石委婉的批评,大座的皆是人中龙凤,一时间吕惠卿面子倒有些挂不住,脸色一红道,“敢请石相指教。”
    王安石注意到吕惠卿的神情,也没有解释,看秦源看章程看得仔细,便问道,“秦相,你对吉甫此章程怎么看?”
    秦源看得入了迷,过了一息才回过神来儿,“石相,吉甫大才,吾等不及也。”
    王安石看了秦源一眼,略有些失望,但却没有表现出来,他叹了一口气道,“吉甫,汝之苦心,吾自然知晓,但若依诸位之章程,大周这二十八路变法得三年才可见其效。”
    “石相,若可使我大周顺利施行强国利民之法,三年似也不多。”
    “可我大周却不能再等三年,西夏、北辽畏我朝强势,兴兵只在这一两年,如我大周不能革弊鼎新、攻坚克难,则蛮夷兴兵之时,便是我黎民涂炭之日。”
    “石相言重了吧。”秦源忍不住说道,出使北辽换来和平是他的功劳,他可不能允许被王安石轻易的抹杀。
    “你看看这份折子,昨日刚到的六百里加急。”王安石从书案上捡起一封书信递给秦源。
    秦源取来一看,却是幽蓟路安抚使沈披的奏折。看到沈披的名字,秦源就是一皱眉,打开折子,只看了一眼,便脸色大变,惊疑不定地问道,“这耽罗国与我大周何干,为何辽国责我大周毁约。”
    “沈披也没有耽罗方面的消息,只是北辽扰我边境,擒住辽人斥候才知道大概。耽罗乃北辽藩国高丽国所辖,今年突然反叛,高丽征缴时,说是被我大军禁军击溃,全军覆没。去年四州之战,有二万二千兵丁不知下落,现下看来,是被匪教掳到耽罗了。”
    “可恶!”秦源神色复杂地说道,不知道他是针对北辽,还是匪教,还是沈括?“我等不如面见陛下,遣使臣前往,陈说详情利害。”
    “北辽岂是因高丽事与我大周交恶,实乃我大周扫平陇右、河湟,击退西夏,使北辽畏我朝变法之功,欲攻我大周,以缓我变法之势也。”
    众人默然。
    “为今之计,必须快刀斩乱麻,皇亲国戚、权臣勋贵,值此国家存亡之计,应当知道取舍,况且,清丈土地,一亩只取税一斗,不及其利之一成,有何不舍?搜检隐户,一户仅缴纳四百文赋税,于乡绅富豪而言,仅是九牛之一毛。然国家有粮才能养兵,有丁才有兵源,以一家一户之微利换千秋万世之太平,此乃陛下之意,亦为吾等之计。”
    吕惠卿等人的章程正是考虑到变法将触动到皇亲国戚、权臣勋贵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所以才拟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策略,通过宣传、转化、引导等策略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和佃户的权贵阶层逐渐接受。而王安石的决策则是动用国家的力量,在京畿路及二十八路强制推行。这么一来,变法派将得罪难以尽数的官绅,就算是他们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也不愿意直面士大夫的怒火。
    吕惠卿硬着头皮说道,“是吾等考虑不周,变法确实应按石相的意思来办。”
    王安石点点头,变法之事交付吕惠卿等人办理,自己把关即可,但军国大事却只能自己拿主意了。想着北辽和耽罗的军务,书案上一叠书信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好友司马光的来信,两天之内写了三封,洋洋洒洒三千言,他忙得没时间回信,如今倒有一处置方法。
    片刻之后,王安石与秦源在留翠园见到了柴勐。在王安石的建议下,柴勐同意派司马光出使北辽,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说明耽罗之事与大周无关,攻击高丽的军队系流窜至耽罗的反贼;二是大周欲与北辽结百年之好,可增开槯场;三是为表示诚意,愿岁贡白银二十万两,丝绢十万匹,棉布二十万匹。起初柴勐并不同意第三条建议,但王安石向他解释了以这些浮财换取北边的安宁,以便于大周集中力量进行变法,平定西夏后,柴勐便不再坚持。毕竟这几十万贯的财货在北辽看来是一笔巨资,足以证明大周的诚意,但对于大周而言,还不及变法四路新增收益之十分之一,只要变法施行顺利,一切都会应刃而解。至于皇亲国戚、权臣勋贵从腰包里抖一些芝麻出来,在柴勐看来更是理所当然之事,没有国家、军队的保卫,皇亲国戚、权臣勋贵的利益谁来维系?总不能只让皇帝和百姓付出,皇亲国戚、权臣勋贵却一毛不拔吧。
    ~~~~~~
    秦源回到秦府后,立即把秦胜唤来。
    秦胜心怀忐忑地走进正堂,只见秦源和颜悦色地望着他,忙上前行礼。
    “贤侄,这两日吃住如何?”
    “甚好,大伯。”
    “有什么取用,自寻秦管家,吾已安排,不必见外。”秦源随口抚慰了两句,然后步入了正题。“昨日,吾与贤侄聊及匪教与沈括之事,不和道贤侄怎么看?”
    秦胜有些不明所以,试探着问道,“小侄虽有心杀贼,但如大伯所说,现在或许还不是时机,需要徐徐图之。”
    秦源笑了起来,“现在却有一个好机会。”
    “请大伯示下,小侄必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哦,只是不知贤侄与匪教关系如何?”
    秦胜心如电转,以为秦源想让自己当奸细或招抚使,急忙道,“大伯明见,匪教杀我亲父、兄弟,与我有杀父之仇,我与匪教不共戴天;匪教最防叛逃,对叛教之人往往祸及家人,小侄的养父一家已被匪教全部屠灭了,虽然小侄在匪教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兵将,但也人人知晓,只怕一旦露出风声,小侄性命便也不保。”
    秦源沉思了一下,“那如果有机会剿灭匪教呢?你可愿意?”
    秦胜心知现在朝挺无力对抗匪教,但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小侄愿意。”
    秦源喝退左右,然后一字一顿地说,“如果这个机会需要你放弃名节呢?”
    秦胜不知道什么机会能和名节相关,但他也知道如果此时退缩,将永远不可能得到秦源的信任,一念至此,一咬牙道,“大伯!只要报了家仇,个人荣辱算得了什么!”
    “好!好!我秦家有后了!”秦源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看着秦胜低声道,“如今,匪教势大,官家欲仰仗其势与辽国相抗,官兵无法讨伐匪教,但辽国却可以。匪教立教之初便明言天下,占四州之地是为救边民于危难,为与西夏辽国相抗,边地愚民深信之,耽罗原为大辽藩国高丽之属地,今匪教既夺高丽之地,焉能不与辽国结仇?况且匪教本就与辽国势同水火,辽国早欲除之而后快。如今,辽国袭扰我大周边地,似试探我大周的军力动向,若我大周意欲与辽国相抗,辽国必勾联西夏犯我大周,若我大周无意与辽国相争,辽国将会遣大军先铲除耽罗后患,如此,我秦家大仇可报一二。”
    “朝廷欲派翰林学士司马光出使辽国,与辽国结好,以专图西夏。此行必获成功,但吾却不愿乐见其成。”秦源顿了一下,“吾欲让贤侄出关外,持我书信面见辽国北院大王耶律乙辛,让辽国继续攻击我大周,甚至将司马光扣留在辽国,不知贤侄可愿行否?”
    秦胜脑中仿佛炸响了惊雷,这可是通敌之罪,满门抄斩也还罢了,这可是要遗臭万年之举,“大伯?何以至此?司马学士出使成功,我秦家大仇便报了一半,为何反助辽国攻我大周。”
    “我与辽国北院大王耶律乙辛有旧,大周与辽国此时应该休战,但促成此事的却不应是司马光。”
    秦源不动声色,但秦胜心中却充满了惶恐,为了一己之私,便将国家大事置若玩物,怎么说也不象是宰辅之所为。
    “北院大王耶律乙辛权倾朝野,辽帝耶律洪基虽平定耶律重元之乱,但其胸无大志,只愿守成,辽人有‘宁违敕旨,无违魏王白帖子’的谚语,吾观辽国动乱只在这几年之间。辽国已乱,我大周焉能置身事外,恐怕大周社稷危矣。”
    秦源已位列宰辅,从他口中说出这番话,便有了谋权篡位的意思,可是大周不比一百年前五代十国时期,如今天下承平已久,百姓感念官家恩德,上下齐心,岂是可以谋反之时。秦源敢当着秦胜的面说出此番话,自然不怕秦胜走露了风声,如果秦胜一言不合,只怕今天便会没了性命。秦胜浑身颤抖起来,瞪大眼睛道,“大伯,此事非同小可,小侄烂命一条,侥幸才从耽罗逃得性命,既使身首异处,也无有亏损。但是大伯已位居人臣之首,何苦行这不可能之事。”
    “不可能?!”秦源冷笑道,“如果辽国出兵相助呢?”
    “此岂非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之举?”
    “贤侄谬矣,辽国兵锋之盛,犹胜我朝,辽帝耶律洪基有意结好我大周,才保得十余年太平,若耶律乙辛夺位,举兵南下,以我朝官兵之疲敝,必不能敌,损失何止燕云之地?当今官家穷兵黩武,攻取河湟,让西夏引我大周为大敌;改变祖宗成法,士大夫无不引以为恨;宠信王安石、沈括之类的佞臣,致使百姓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柴家已失国运、官心、民心,若江山糜烂,匪教举手之劳,便可夺了柴家天下,此时,吾等莫要说报仇,连性命亦不得保,匪教杀了多少官兵,贤侄应当比我还清楚。”
    “那辽国北院大王夺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之事,大伯,我们秦家全系于你一人之上,这么做,太冒险了。”
    “也没有让你怎么做,只是让大周使臣换个人而已,吾取代司马光出使辽国成功,枢密使一职,官家便不再吝啬,王安石一刚直执拗之辈,迟早要被官家罢免,界时,凭借吾在大周官场所积累之人脉,整个朝廷便全是我的势力。熙河军、秦凤军、延庆军、幽蓟军、新云军传一二文臣即可成为我秦家之亲军。耶律乙辛能做成的事,吾未必做不成,只是需要暗中准备罢了。”
    秦胜明知秦源想的太简单、太容易,但事已至此,稍不注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以博个万一的前程。秦源见秦胜应了,也非常高光,这番话憋在心里也有好几年了。秦求不堪与之议事,门生故吏没有亲近到谈论心事的地步,这秦胜毕竟是秦家的子侄,造反之事,自然是同进退、共生死。秦源见秦胜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禁笑道,“贤侄何必忧虑如此?昔日楚霸王见秦始皇车驾而生取而代之之念,汉高祖见秦始皇车驾而生大丈夫当如是之感,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事有不成,唯死而已,何须如此做女子形状?”
    秦胜面色一红,心中已有了定计,他微微一笑,对秦源说道,“大伯所言极是,大伯能将此等大事与小侄相商,小侄心领大伯恩情,敢不效命,然有一事,事关大伯私事,吾却不愿相瞒。”
    秦源一愣,微笑道,“私事?贤侄且道来。”
    “公子与姨娘恐有染,大伯难道没有察觉?”然后秦胜把前天晚间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给了秦源。秦源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然后轻咳了一声,对于这个独子,他可真没办法,待回后院细问于氏,再做计较。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5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57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