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66章 耽罗国师

第66章 耽罗国师

推荐阅读:帝霸生存作业外乡人的旅途穿越之直上青云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苍与咲良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

    胜吉十九年五月十二,沈方和王可儿返回了昌国县,沈氏庄园的围墙早已拆掉,和昌国县城连成一片。在沈家宅院内的议事厅,见过了王寿光、王孝锡及沈氏产业的其它股东。这些股东绝大多数是原来的匠头和坊主,还有三个股东是近期成长为沈氏产业中坚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汉子,其中一个是高大威猛的方脸汉子,正是七年前与沈方共同研制琉璃窑的青州人邱高杰,一个是明州造船工坊的老大金樾,一个是在转塘培养起来的木匠顾弘章。
    王寿光手下有几十个精通筹算的属下,他们负责管理沈家四十多处矿山及遍布大周二百六十七个州府的大大小小上千家店铺。按月统计各工坊、矿山、店铺的业绩、产出及需求,并给沈家产业各工坊下达生产的指令。原先转塘庄园的匠头骨干,经过七八年的历练,早已摆脱了原来匠人的身份,他们下面各自有几十个手艺精湛的匠人,他们只需按照王寿光的要求,在自己经营的产业里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即可。
    沈氏产业的大主管刘四,兼管着转塘庄面,现正在转塘与二浦官坊的主管太监办理交接,他是除沈括、王寿光之外的最大的股东,购买了五股沈氏产业的股份。其实这些匠头、坊主在沈氏产业中的股份已经是他们资产中很少一部分,他们更热衷于在大城市兴建勾栏瓦舍、工坊店铺,兼并土地,兴建宅舍。不过为了维持与沈家的关系,他们还是象征性地投了一笔,并且常驻在昌国,自家各产业安排近亲好友充当掌柜。背靠沈家这颗大树,官商两路皆无人敢欺压蒙骗。
    李老黑除了昌国的二十余个沈氏铁匠工坊之外,还在其它州县开了十余个工坊,将这些年培养的徒弟派出去独当一面。
    张小五作为转塘庄园靠木匠手艺起家的匠头,其身家早已达到几十万贯,经他手制造的水力车机和各种机械总有上万具,就连他培养弟子在江陵、黄州、湖州、苏扬等地也闯出了一番名堂。
    王总头因主持建设了转塘、二浦两大工坊区,手下聚集了上千土木施工队伍,在大周各州县大兴土木之时,他凭借着转塘庄园的资源优势,顺利地承揽了江南许多州县的工坊施工工作。虽然身家并不算很丰厚,但他具有强大的人脉和号召力,这次兴建昌国县之所以能一次召集近三万工匠,便有他的功劳。
    李申负责的窑场,利润很微薄,好在所需产量巨大。长期经营窑场积累了大量的工艺和技术,就连沈括也对此很重视,每年分红时,总会给他额外地补偿一部分,以避免被其它匠头拉下太多。
    胡喜儿的船队现在已经分做三支,另外两支船队由两个儿子负责大周内河的船运,而他亲自管理沈氏产业的远洋船队,远洋船队所用船只均是由明州船坊所制四千料官船,如今专跑朝鲜、东辽、耽罗三国的有四十艘,专跑日本、琉球的有四十艘,还有二十五艘专跑吕宋、占城、三佛齐、朱罗等南洋航线。
    张船首原本只造一千料以下的内河船,三年前他与王寿光将沈氏造船工坊迁至翁山之后,便与明州造船工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将明州造船工坊收购。明州市舶司主管太监关世宜收了王寿光一大堆金银珠宝,同时王寿光承诺不会少了市舶司一艘船,甚至王寿光还取来了两浙路内监使的手令。三管齐下,关世宜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州造船工坊匠首金樾本是个性情火爆的汉子,按他的脾性就要和沈氏船坊闹个鱼死网破,后来在船坊工匠的苦苦哀求下,才答应了沈氏船坊的收购条件。事实上,被沈氏船坊收购对金樾及各船匠而言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大量成熟的技术输入进来,使得明州船坊的生产效率增加了至少一倍,金樾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沈氏产业的股东之一。金樾对沈氏产业了解越深,越觉得自己应当发挥在船夫、造船方面的专长,和胡喜儿共同经营远洋贸易,他向王寿光提了多次,王寿光向他承诺待沈计相从京城回来商议此事。
    三个新股东之一的顾弘章,是与张小五一起从宣州过来木匠出身的匠人,来时也刚二十出头,与张小五大字不识不同,顾弘章从小学文,虽也考中秀才,但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拾起祖传的木匠手艺,本来只想赚些生活之用,便进京赴考,结果不知不觉间在木匠的行当越陷越深,如今他对吟诗作对已提不起兴趣,满脑袋都是如何把机械做的更加轻便高效。在他的心目中,沈氏产业中最令他推崇的即不是匠人之首王寿光,也不是大周计相沈括,而是沈计相的二公子沈方。在他位于沈氏庄园的一等房第三进院落中珍藏着这些年沈方随手制作的各种木工手艺,特别是各种奇形怪状可以跑动的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让他叹为观止。独轮车自从五年前,转塘庄园优化完毕停止更新后,转塘庄园便逐渐放弃了独轮车这个产业,任由大周各州县上百家木工作坊肆意仿造。而接下来,顾弘章的工作就是把二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从样品到成品作出来。至于更多的五轮车、六轮车等等,顾弘章只是想了想便觉得无趣,直接放弃掉了。
    七年前与沈方一起烧制琉璃的年轻汉子邱高杰,如今已在杭州城里安家落户,三年前,他便带着妻儿追随王寿光来到翁山岛重建家园。邱高杰与李申的情况类似,都是属于掌握了大量技术的不可外流的人才,为了留住邱高杰,沈括也下了血本,奖赏之丰厚让许多匠头都眼馋不已。但李申所专精的乃是建窑的技艺,而邱高杰则精通制造琉璃的技术。通过邱高杰巧夺天工的手艺,各种五颜六色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的琉璃制品,几乎可以和天然琉璃相媲美。可惜,王公贵族自然不屑于收藏人工琉璃,而老百姓面对这比瓷器贵十倍有余的琉璃难以产生兴趣,仅管沈氏出产的琉璃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但叫好不叫座,销量惨淡。琉璃产业已成为沈氏产业中最不起眼的部分,还好沈方对琉璃的兴趣仅次于木匠,所以在昌国琉璃窑场倒也有各式窑炉近百座。堪称艺术品的琉璃最后居然被降低了制造精度,用以大量生产琉璃砖瓦以满足近几年大量新贵建设庄园的需要。
    听了王匠首等人的介绍,沈方打着哈欠,对于这些匠头的工作,他没有什么意见好发表,都是每天琢磨技艺的匠头,他坐在首座只是因为他代表了沈家。而旁边的弟弟沈德却两眼放光,听的仔细。沈方心里暗骂道,这个小财迷,有再多的钱有什么用,现在已经几百辈子花不完了。
    等开完股东会议,将以初始价格买了王寿光一股的王知县送出沈家议事堂之后,沈括把邱高杰叫住,问道,“邱大哥,最近可有什么新鲜玩艺儿?”
    “方哥儿是想送人吗?有琉璃翠玉白菜,和翡翠雕的分不出真假,还有七彩琉璃貔貅、虎豹也有最新款的。”
    “走,去你的宝库看看。”沈方扬了扬眉,随意地说道。
    在去邱高杰的大宅院路上,邱高杰才知道沈方是想送给王寿光的女儿王可儿生日礼物。在邱高杰的库房里,摆着上千种五颜六色,形式各样的琉璃制品,其中的每一样制品都是经过反复的烧制,毁了数十倍的材料才研制成功配方,这些配方被牢牢得记在邱高杰的脑袋中,并非只是靠匠人的烧制技艺就能轻易仿制。
    其中倒有些麻姑献寿、南极仙翁等贺寿的精品,可惜王可儿年仅十四,送给她并不适合。
    “可有观音菩萨像?”
    “有。”邱高杰将沈方带到另外一个房间,里面有大量的各种佛教琉璃制品,琉璃本是佛教七宝(注:《阿弥陀经》中七宝为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之一,每年来普陀山进香、礼拜观音的信众非常多,沈氏琉璃倒有大量的工艺品是销售给这些佛教信众。天然琉璃极少,而且价格不菲,沈氏琉璃则几可乱真,估计也能为佛祖加持保佑。在这些琉璃制品中,身着七彩华衣的观音坐、立之像都极受欢迎。
    沈方看了十几尊琉璃观音菩萨像,皱了皱眉头,问道,“没有纯白色的吗?”
    “若是纯白,香客们就会买更便宜的瓷器,不会买琉璃。”
    “那透明的呢?”
    “透明的琉璃有,但没有做成观音像,方哥儿你先看看材质可否满意。”邱高杰领着沈方又来到一个房间,指着桌子上一大堆各式琉璃半成品说道。
    桌子上摆着各种颜色的圆饼型琉璃,其中有七八种是透明的琉璃,有杂色、红、蓝、绿、黄、粉、紫色等透明琉璃,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块无色透明的圆饼琉璃。
    沈方取在手中惦量了一下,微沉而冰凉。
    “这个不错,怎么制成的?”
    “取碱面、石灰石、石英、硼砂在高温窑中化成液汁,加入硝石搅拌即可。”
    “里面的气泡挺多啊?”沈方指着透明圆饼琉璃中丝微气泡说道。
    “这是样品搅拌时间不足,如果时间长些,气泡便没这么多。”
    沈方看了邱高杰一眼,奇道,“邱大哥,这么好的物件,怎么没有好好开发呢?”
    “这些透明的物件,自有各色宝石、钻石、水晶来替代,富贵家庭不想用,一般家庭又用不起。”
    “不是!我是说,这些琉璃在液体时,可以加工成各种器具,比如灯罩、杯碗、甚至可以替代窗户纸。”
    “啊!”邱高杰被一语惊醒梦中人,他一直以来都是把琉璃当工艺品来对待,从来没想过昂贵的琉璃可以用来制成这些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用部件。
    “这透明琉璃所用材料并不稀奇,大量生产不会有太高的成本~”
    沈方的话没有说完,邱高杰根本就没有听他继续讲,直接扔下沈方就往外跑去。沈方知道邱高杰的脾性,摇了摇头,跟在邱高杰的身后,他今天要看着邱高杰为他制作一个透明的观音菩萨,然后在王可儿生日那天送给她。
    沈氏琉璃窑场,邱高杰两眼因兴奋而通红,顾不上招呼跟随而来的沈方,让窑匠们停下手头的工作,将窑里正在烧制的各种琉璃砖瓦,全部取出倒掉,然后把坩埚放进窑炉,在炉火中放入焦炭,启动沈方早年发明的双动活塞式风箱开始吹风加热,此时的双动活塞式风箱早已与水力车机相连,而省去了窑匠反复拉动之苦。
    在坩埚升温的同时,一部分窑匠负责按邱高杰口述的配方比例,准备材料,而更多的琉璃艺人则在邱高杰的指挥下制作各种模具。事实上,一般的模具琉璃窑场早就预备了极多,而邱高杰所要的只是普通的杯、碗。在负责进料的窑匠开始融化材料时,邱高杰要求的模具便准备齐当。琉璃匠们按平时的工艺,将桐油调和的木炭粉末涂抹到模具之上,防止模具和琉璃黏合。
    负责烧制的窑匠们在烧热的琉璃液中,加入硝石然后不断地搅拌,足足搅拌了两刻钟,邱高杰才命令窑匠将坩埚中的琉璃液倒入模具,然后用力挤压,一个个杯状、碗状的透明琉璃便成了型。窑匠们从模具中夹起透明琉璃制品放入退火通道等待缓慢降温。
    此时邱高杰已经兴奋地在窑场之中转来转去,他已经知道自己正在打开一个巨大的宝库。
    沈方叫了邱高杰一声,邱高杰抬眼看了沈方一眼,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邱大哥,你没事吧?”沈方不满地说道。
    “方哥儿,你的点子太妙了,这透明琉璃如果做成容器,必然畅销。而且这材料配比只有我沈氏琉璃坊有,你想想,我们能赚多少钱?”也不怪邱高杰兴奋。沈氏产业早有利润匠头、坊主分两成,坊工分两成,股东分六成的规矩。只要经营的好,匠头坊主比沈括和王寿光分的利润都多。要知道,沈氏所有工坊都是由沈氏产业出资兴建,并发放坊工的月钱,邱高杰身为坊主,每个月只月钱便有五十贯。
    沈方摇了摇头道,“邱大哥,我来这,是等你给我烧制透明观音像,你看这一百多窑,全是瓶瓶罐罐,难道你让我把这些瓶瓶罐罐送给可儿?”
    邱高杰哈哈大笑起来,冲着沈方眨眨眼睛,“方哥儿,你放心吧,一会儿我亲自给你做一个透明琉璃观音像,保管可儿小娘子称心满意。”
    终于能加更了。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6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6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