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205章 沈氏集团正式成立

第205章 沈氏集团正式成立

推荐阅读:苍与咲良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大苍守夜人开局被妹妹介绍去当经纪人特拉福买家俱乐部乱世书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台北市未来的民政发展由贺宾实决定,刘仲升仅提供参谋,而台北区域的军政却是由刘仲升一言而决,这也是沈氏集团放心大胆地让这些昌国原来的岛主充当市长的底气所在。
    胜吉十九年十一月十六,刘仲升留下两百护卫队员保卫淡江城,并从这些护卫队员中挑选了两名亲卫队员当代理队长、副队长。说起来,这两名亲卫队员在沈方练兵时的成绩比刘仲升还要好,虽然没有成为陆军各连的连长、副连长,但也成为第一批领到步枪的亲卫队员,只是因为缺乏实战的机会,在选择各殖民地护卫队长时,他们没有被选中。不过,等这批海军的护卫队长随金樾远征太东洲时,这十一个殖民地空下来的护卫队长、副队长自然少不了这些由沈方、李老黑亲自培养的亲卫队员来担当。
    刘仲升带领另外一百名护卫队员,三百名武装先遣队员,护送两个台北市区附近两个据点共九百名殖民地移民前往昨日城主府会议圈定的区域。为了应付已在目的地进行耕种的大周百姓,陈老汉也随行前往。由于刘仲升这支队伍需要携带大量的牲畜、物资,便征用了殖民地大多数船只。船队沿着淡水河逆流而上,在东北季风和人力摇橹双重作用之下,花了六个小时才航行了三十余里,来到了目标区域。
    这些殖民地移民的构成很复杂,每一个据点除了二百二十余名男丁外,还有二百名左右妇女,三十名工匠,除了这些劳动力之外,还有六七十个少年儿童和二三十名老人,这多出来的的一百多人,乃是先遣队员的亲人,虽然既没有土地分配,也没有月钱领取,但也只能跟随自己的亲人前往台湾。而这两个据点中最精壮的劳动力中各抽调了五十名充当武装先遣队员,等到台北附近五个据点全部建设起来,不用担心外敌入侵时,才会回到自己归属的殖民据点。
    这支移民队伍刚组建起来,便分化为三个团体,身背火枪的先遣队员,注定将成为各据点的班长,成为殖民据点新势力。这些班长中将会选拔出五个排长,各管十个班:将会选拔出一个连长,负责管理殖民据点所有事务。这些新势力多少有一些自豪,连脚步都有几分轻快。
    第二个团体则是以昌国七十二岛旧势力为首的其他先遣队员,这些先遣队员只是因为年龄偏大,或者体格不是很健壮,便与班长职位失之交臂,其中还有十几位乃是原来各岛的岛主或长老。这些人虽然积攒有大量的财富,并有足够的声望,但是在沈氏集团看来,却没有那些年轻小伙子有用,被当做先遣队员的普通一员来对待。昌国四兄弟岛岛主杨以群已年过七十,更是连土地、月钱也没有,好在子嗣众多,家族分到的土地、每月领到的月钱足够养活这一大家子人,自己的两个孙儿也当上了班长,倒是不用担心受人冷落,只是面子上有些过不去,杨老岛主便窝在船舱里面,不再露面。
    而那些被差遣到各据点的工匠,乃是沈氏集团的老人,他们接受前往殖民地的差使,一方面是为了那一百亩的土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每月十贯的月钱。他们大多已经成家,只盼早点将殖民地建成,培养起新的工匠,便可以开开心心地回昌国,至于分配给他们的土地,或租、或卖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工匠们抱着赶紧完成差使走人的心思,对殖民地据点的权力之争一点兴趣也没有,对于新旧势力的拉拢一律打哈哈,谁也不必得罪。
    本次由刘仲升负责帮助建设的两个据点是河西据点及河东据点,河西据点准备建设在淡水河西岸这片肥沃的土地(注:台北市芦洲区、三重区);而河东据点则在淡水河东岸、北靠基隆河的一大片区域(注:台北市大同区)。
    河西、河东据点的居民各自在淡水河两岸安营扎寨,刘仲升安排二十余名护卫队员骑快马向各个方向进行探索,寻找适合建设据点的区域。在这支队伍的登录地,淡水河两岸可以看到已开恳成熟的零星土地,刘仲升、陈老汉等人带着四个护卫队员骑着快马向河西据点一片农田中的几个院落奔去。
    不一会儿,刘仲升等人来到一个柴木篱笆围起的院落之前,院落里面搭着几间木头简易房屋,鸡鸣犬吠之声不绝于耳。刘仲升下马之后,见到两扇门板紧闭,便轻轻一推,里面已经被插上门闩,他敲了几下门,高声喊了几声,狗叫声更加响亮,却并没有人应答。
    这柴门、篱笆并不牢固,别说用脚踹,就是用手使劲儿一推,也能连柴门、篱笆全部推倒。刘仲升扭过身来,冲陈老汉说道,“陈老伯,你来试试。”
    陈老汉上前拍了几下门板,用闽南语大声讲了几句,木屋中有了动劲儿,房门打开,一个精瘦的中年汉子硬着头皮走了出来。中年汉子打开院门后,也不将刘仲升等人让进院落,隔着院门用蹩脚的官话问道,“你们是谁?怎么来这荒岛?”
    刘仲升见这中年汉子会官话,不禁大喜,也不计较刚才对自己的怠慢,赶紧自我介绍道,“我是昌国沈氏集团派往这个地区的护卫队长刘仲升,今后我们便是邻居了。”
    中年汉子显然没有听说过昌国沈氏的名号,对于集团、护卫队长也不知道是什意思,但刘仲升等人身带腰刀,却没有仗势欺人却让中年汉子放下心来。
    “哦,你们是官府的人吧。”
    刘仲升犹豫了一下,想到自己今后便代表台北市对此地军政进行管辖,便回答道。“正是!”
    中年汉子神色复杂地点点头,然后叹道,“你们来晚了,今年的粮食已经被抢走了,如是官府要征粮,也只能等明年了。”
    “这位大哥,你误会了,我们并非为征粮而来,我们沈氏集团实力雄厚,粮草充足,若是大哥你们缺少粮食,我们也可以为你们提供粮食种子及口粮。只是不知你们的粮食被谁抢走?”
    中年汉子警惕道,“官爷的好意,小人心领了,小人还保存着一些干粮和稻种,你们若是无事,便请自便。”
    说罢,中年汉子便要关门。
    阿老汉一把扶住门,用闽南语大声说了一句话,那中年汉子摇了摇头,同意用闽南语回了几句话,然后把门扇关好,继续插好门闩,回到木屋里。
    “怎么回事儿?!”
    “他说我们斗不过山民,那些山民足有上千,他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不敢与我们官府有任何瓜葛。”
    “这些山民在哪里?”刘仲升喜道。
    “他没说。”
    刘仲升又敲了几下门,大声喊道,“这位大哥勿要担心,我们有上千百姓、数百精兵,这些山民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还请出来一叙。”
    过了许久,也不见那中年汉子有任何动静儿,刘仲升有些不耐烦,挥了挥手,“将那中年汉子请出来,别伤了里面人的性命。”
    护卫队员早想动手,如今听到命令,四个护卫队员一脚将篱笆踹倒,跑到木屋前,又是一脚将木扇踹开,房屋响起女人的尖叫和孩子的哭啼之声,不一会儿,中年汉子被护卫队员押到了刘仲升面前。
    中年汉子扑通跪倒在地,不停地喊,“官爷饶命!”
    “这位大哥,不用担心,我们既不会伤你的性命,破坏了你的房屋还会给你修好,只是你得告诉我,这附近有多少山寨,又有多少山民,他们是否会说官话或闽南话。”
    “多谢官爷饶命。此地西边十五里外山区之中有许多山寨,我们这几户人家乃是其中一座山寨的势力范围,这座山寨的山民对我等还算客气,抢完粮食之后,还会留一些做种子和口粮,若是碰到北边二十里山区的蛮民,不仅粮食全部被抢光,就是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大河北边原来也有几十户居民,现在全逃到大河南边和东边了。”
    “西边山寨有多少人?”
    “抢我们粮食的那个山寨有四五百人,这样的山寨总有五、六个。他们不会说官话和闽南话,他们的话很少,时间长了,我们都会说几句。”
    “这位大哥,明日,你随我们去清剿山民,帮我们与山民沟通可好。”
    “官爷饶命,若是山民知道小人与外人勾结,小民全家人性命不保。”
    “明日,你跟着就行,等我们将那些山民全抓起来,你再露面,”刘仲升突然变了脸色,脸色狰狞道,“而且,你若是不去,或者偷偷逃走,难道就能保得住全家性命。”
    中年汉子打了个寒战,赶紧俯首听命。
    刘仲升也没有继续为难中年汉子,命令护卫队员留下来为中年汉子修理门扇和篱笆围墙,然后到了晚上,还专门派一支护卫队送来了肉食,供这中年汉子及附近的居民分食。
    次日凌晨,刘仲升点起四百士兵,接上中年汉子,轻装前往西边的群山,一路上路过三条溪流、一片沼泽,全部就地取材,砍伐树木架起临时的浮桥。中年汉子见到这支军队军容齐整,一声令下,群起而动,而没有一丝喧哗;所配备的钢刀更是锋利无比,只几刀便可将碗口粗的树木砍倒,破开荆棘道路而是易如反掌。
    中年汉子虽然并未看到这些士兵携带弓箭,但以此威武的军势,应该不会轻易落败,那些山民总共四五百人,能够作战,长于弓箭的也不过一百余人,以这四百精兵,如果不惜代价,以死伤上百人作代价,定然可以攻破敌寨。但若是稍遇挫折,便撤退逃命,只怕这四百人的军队便会折在这山林之中。山民别的本领没有,这射箭的准头可是自幼习练来的本领,追杀逃兵,不会比射杀猎物更加困难。
    中年汉子就跟随在刘仲升旁边,刘仲升见到他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担忧,知道他的心思,也懒得理会。
    “对了,林大哥,投降不杀用山民的话怎么讲?”刘仲升一边走路,一边头也不抬问这中年汉子。
    “投降不杀?切格罗不斯。”
    “切个萝卜丝?”刘仲升奇道。
    “不是切个萝卜丝,是切格罗,不斯。”中年汉子纠正道。
    “好!传我命令,所有人学会一句山民话,投降不杀,用山民话就是,切格罗,不斯。”
    刘仲升下达命令之后,行进的队伍中便不时传来哄笑声,士兵们用了很久才把“切个萝卜丝”改成“切格罗,不斯”。
    刘仲升带着士兵们走了几个小时,才在11点左右到达了山脚之下,中年汉子指着一里外的寨门道,“那便是最近的一座山寨,这些山民以打猎为生,射箭很准,官爷一定要小心。”
    刘仲升点了点头,下令吃饭,趁士兵们吃饭的时候,他取出指南针和望远镜,确定了一下方位,并仔细地观看山寨的布置。刘仲升在望远镜中看到负责看守山寨的两个山民并没有发现树林中的军队,正光着膀子,赤着脚站在寨门之前说笑。寨子里面山路转折,无法看清大概,但是寨门之后,并没有象样的道路,只有经常行走留下一条羊肠小道,进攻这样的山寨,既使是具有步枪、火枪的火力压制,也不适合正面进攻,非常容易被藏在山石、树木后的山民用冷箭射击。最好的方法,便是想办法将这些山民引出来,将他们击溃后,乘着山民们人心惶惶,借机掩杀过去。
    片刻过后,士兵们吃过干饼,喝了随身携带的净水,精神抖擞地等待进攻。
    “上子弹!”
    刘仲升一声令下,士兵们取下背后的步枪、火枪,将纸包火药倒入枪管,将米尼子弹或铁弹丸往入枪管,用通条压实。
    中年汉子眼睛睁得滚圆,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士兵的武器并不是腰间锋利的配刀,而是一直背在身后的长条铁棍,难道这长条铁棍是更加厉害的武器?!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6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6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