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290章 征服吕宋意外遇挫

第290章 征服吕宋意外遇挫

推荐阅读:帝霸生存作业外乡人的旅途穿越之直上青云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苍与咲良老子是全村的希望超级宗门养成系统人族禁地绝世战神

    沈方回到沈府自己房中,虽然解除了明日的后顾之忧,但也心中不喜,觉得有些晦气,正准备梳洗睡觉,突然听到外面院子传过一阵脚步声,听这脚步声乃是府内一个管事。
    管事小心地敲了一下门,低声道,“二公子可曾睡下。”
    “怎么了?”沈方平淡地回道。
    “老爷和大管家在后堂议事,老爷让小的知会二公子,若未曾睡下,便到后堂一叙。”
    沈方心知沈林从矾楼回来了,而且办的必然不顺利,便应了一声,开门走了出去。
    来到后堂,一进门,便见到沈括、沈冲、沈林三人的神色便有些不对。
    “爹爹,可发生了什么变故?!”
    “让沈林说吧。”
    “二公子,这师师姑娘确是英娘不假,只是英娘已经失忆,老奴担心惊动了英娘、弄巧成拙,便没有相认。”沈林先将李师师之事交待清楚,然后才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矾楼,我看到一个旧人,乃是前主人多年前救下的一名伙计李大路,王老爷待这李大路不薄,不仅救了他的性命,还委以重任,后来干脆任命他担任掌柜。那次回湖州,这李大路与我们同行,我亲眼看到他被砍倒,想是死的不能再死,却不曾想到,今晚在矾楼看到他生龙活虎地饮酒作乐,浑身哪有一点伤痕。”
    “而且,他已改名为赵有规,这赵有规乃是京城这些年突然冒出的富商,王老爷的产业便被赵有规全部盘了下来。若是李大路只是侥幸未死,为何更名易姓,来夺取王老爷的家产,他分明就是心里面有鬼,我怀疑那所谓二龙山的劫匪,便是此贼勾结。”
    沈方皱着眉头听完,“这李大路可曾认出英娘?!”
    “应该没有,英娘模样变化甚大,若不是二公子提醒,老奴一时也分辨不出,这李大路一向在外面经掌店铺,并未见过英娘几次,更不知英娘的闺名,所以他不太可能认得出英娘。不过老奴看到这李大路似有倾家荡产将英娘赎身之意,今晚给英雄的赏红以此人为首。”
    沈方冷哼一声,“那李大路可曾认出你?!”
    “没有,老奴没有近前,而且老奴已经破相,谅他认不出我来。”
    “不可大意,林叔,你身中刀伤,那人若真是李大路,必然心中有鬼,见到你已破相便会提防,你虽然没有近前,只怕已经引起他的警觉。”
    “那如何是好?!连夜报官吗?”沈林问道。
    “可惜并没有什么证据,就算报官,也未必会有用。”沈括倒是想过,以自己的身份地位把李大路拘拿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这些天,因沈方到处惹事生非的原因,他已经到了朝野的风头浪尖之上,若再闹出这么一出风波,只怕在官家心目中也会嫌沈家仗势欺人,认为自己恃宠而骄。
    “何必这么麻烦,把他捉过来便是,如查证属实,直接便打杀了。”沈方打了个哈欠道。
    “胡闹!”沈括喝道,“这里可不是昌国,这是京城,天子脚下,容不得你胡闹,即使李大路身犯国法,也有开封府的衙役拘拿!”
    沈林内心还是希望按二公子的章程来办,但是沈括既然发了话,他也不能反对,“老爷,只是时间已久,那些证据便极难寻找。”
    “若赵有规真是李大路,便不要担心他露不出马脚,你安排人手,对他及他府上的人进行监视,寻到一些作奸犯科的证据,便可借此将他告上官府,只要把他拘了进来,一切便好安排。”
    沈林点点头,应承下来。
    “有了赵有规的事儿,暂时便不能离开京城,方儿,你好生在家读书,多和你大哥学学如何作文章。今年你没有赶上参加乡试,待后年你参加乡试之后,与你大哥共同参加癸丑科省试。”
    沈冲见父亲执意让自己放弃明年辛亥科省试,多少有一些不甘,但是看到父亲疲倦的神色,也不敢反抗,只好闷声装哑巴。
    沈方赶紧答应,快步走到沈括身后,用醇厚的内力为沈括解乏,沈括只举浑身暖洋洋,心里也觉得今天对沈方过于严厉,便有些亏欠之心,若是他知道在刚才这一个时辰,沈方办了些什么事儿,只怕这一晚上便要失眠了。
    沈括没有失眠,贺铸府上却鸡飞狗跳,注定是一个无人入眠之夜。
    腊月十八朝堂之上,不出意料,言官御史们象是被踩了尾巴的野猫,各个群情激愤,把沈括、沈方两个骂得狗血淋头,让柴勐都听得头大,而礼部尚书则直接罢朝,显然是被气的不轻。
    最近这几天是王安石过得最轻松的几日,虽然政事堂照旧被奏章堆满,但关于新法的弹劾却极少,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沈括、沈方父子的申诉和弹劾。昨日,王安石自持身份,没有亲自去贺铸府上道喜,但还是了解事情的始末,竟连事后晋王世子柴棠向晋王夫妻要求迎娶冯柔之事都有所耳闻,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此事乃是晋王世子主使、沈方从旁边协助,以弥补前几日的过失。
    这件开国以来难得一见的荒唐事的另一个主角贺铸不仅没有上朝,还向官家提交了辞呈,这篇辞呈丝毫没有提昨日发生之事,只是以年老体衰,不堪重负,乞请官家允其骸骨归乡。所以,当柴勐询问王安石的意思之时,他便将贺铸的辞呈递了上去。
    “启禀陛下,此事虽发生在闹市,只怕另有隐情,需要当面问清晋王和敷文阁直学士冯起,才能知道其中大概,如今贺尚书既然不追究此事,显然他已知道些许内情。请陛下召见晋王和冯起,或许还能玉成一桩好事。”
    “石相所言极是,太后圣体不愈,正合用喜事冲喜,索性给冯起一个恩赏,着其夫人携其女冯氏进宫面见太后,让太后定夺。至于晋王和冯起,随后再做计议。”
    言官们一听,这还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正主都退缩了,他们折腾个什么劲儿,顿时气焰消失了一半,只有几个不死心,还在朝堂上发了几句牢骚,被柴勐申斥了几句,这才消停了许多。
    散了朝,言官们纷纷相邀,同去贺府问个究竟,结果贺铸闭门概不见客,这些人当时便在街坊之上叫骂起来,骂沈括势大,竟然买通大臣;还有人骂贺铸见利忘义,竟甘愿受辱。
    沈括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只道是贺铸见事已不成,不愿意招惹晋王,便只好放过自己,至于为何干脆辞职,却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内宫传来消息,贺铸已被内定为明年辛亥科的主考官,这可是所有文官的追求,一旦象欧阳修那样选出几个出类拔萃的英才,这些门生抬轿子,也能把老师抬到一个极高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贺铸居然舍得乞骸归乡,实在令人费解。
    沈括回到昌国公府,听说沈方还在府中,松了一口气,沈方与别家公子不同,根本无法使用禁足的方法,就是拿绳索捆起来也没用,禁军的铁链都能撑开,这绳索还不跟纸糊的一样?他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沈方呆在家里,别出去惹事。至于沈方闯下“沈衙内”的绰号,虽然听上去不好听,但对沈方也是一个保护,起码没有人会把沈方当做政治上的威胁。
    沈括、沈冲、沈方父子三人坐着马车来到了欧阳修府第,与苏轼、黄庭坚两人不期而遇。
    沈括与苏轼私交尚可,只是这两三日,沈括忙得焦头烂额,没有时间拜访章惇、苏轼等好友。沈括在耽罗之行收的两个弟子李格非、韩睿两人虽因沈括归乡守制拜在苏轼门下,但自从沈括到达京城之后,两人便住在沈府,俨然以沈括亲传弟子自居。
    苏轼、黄庭坚两人见到沈方之后,眼前都是一亮,两人根本没有关心这两天沈方惹的各种麻烦,而是直接与沈方讨论起诗词,特别是那首《明月几时月》,苏轼有一肚子话要说。
    “子矩贤侄,你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苏某日日拜读,时常在想,存中兄的二公子是何等风流潇洒的人杰,才能写出此等词句。前几日,子矩贤侄一到京城,便为了两名歌妓痛殴晋王世子、秦枢密使公子,更是在禁军锁拿之下飘然而去,真乃神仙中人。人生当歌,快意恩仇,便在此刻。也只有此等人物,才能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
    “子瞻兄,如此谬赞犬子,只怕更使其骄狂。”沈括有些不快。
    苏轼摇了摇头,“不和存中兄、克之讨论这些风雅之事,听闻子矩贤侄离开杭州之时,曾独创瘦筯体,并留下一首《鹧鸪天》,今日有暇,不知可否写来一观?!”
    沈方见苏轼这般热情,倒也不好拒绝,“苏学士,师公还在等我父子三人,要不等我父子三人见过师公,再动笔墨。”
    “正该如此。”
    几人进到欧阳修的卧房,只见欧阳修的气色灰败,显是已病入膏肓,虽然室内生了不少炭火,沈括等人还是觉得颇为寒冷,欧阳修虽盖着厚棉被,棉被里面又放着灌满热水的铜制暖壶,但还是感到虚冷。欧阳修见到沈括等人进来,颇为高兴,在侍妾的搀扶下挣扎着起来。
    “存中,何时来京?”
    “十五到的,这两日有些杂务,便耽搁了数日,没能及时过来看望老师。”
    “不妨事的,公事要紧。”欧阳修笑道,“这是方儿吧,都长这么大了。”
    方儿赶紧上前跪下,磕了一个头,“师公好,上次见师公还是在八年前。”
    “恩,”欧阳修回想了一下,“师公记的那时,你好象还说过读书无用,现在可曾读书?”
    “读了。”
    “哦,读的是些什么书啊?!”欧阳修颇感兴趣。
    “就是家里的藏书,什么都读。”
    “还是应该多读一些圣人学问,才能参加科考。”
    “是。”沈方老老实实地回道。
    “老师,子矩可比我等有才干,最近几个月他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已经风靡了京城,就连官家新建的宫殿,也以明月几时月的词句来命名。”
    欧阳修自八月份病重以来,概不见客,竟没有听说过这首词,如今听到苏轼的解说,不禁有了好奇之心,“子瞻,念来听听。”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依言念了一遍,念这首词,苏轼有一种此词乃自己所作的感觉,只觉每一个字都特别的亲切,可是这首词的作者明明就是眼前这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年。
    欧阳修默默念叨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子瞻,这首词很象你的手笔。”
    “老师,我也有同感,但却系子矩所著。”苏轼无奈道。
    “方儿,你可还能再作一首?”
    “老师,方儿在离开杭州时,即兴写了三首诗词,请老师品评。”沈括便将沈方在武林山下写的三首诗词念了一遍。
    欧阳修点了点头,“谁似武林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这两句写的妙。这三首诗词写的也还罢了,不过还是比不上明月几时月的千古绝唱。想来,此等佳作,也不可能随便写写。”
    “老师说的是,这几首诗词都是方儿在学文时候的偶作。老师,学生所献汤剂还是没有效果?”
    欧阳修叹了一口气道,“起初两三个月身体已经大好,只是中秋之后,偶染风寒,便每况愈下,如今再服汤剂,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许是寿数已尽。”
    “师公,孩儿能为师公看一下吗?”
    这时,安静的卧房里传出沈方清晰的声音。喜欢重生大宋征服史请大家收藏:(663d.com)重生大宋征服史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9/19502/116907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9/19502/1169070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